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鄭國江
擴展閱讀
全球首家股票交易所 2025-05-14 14:04:54
股票債券買不買 2025-05-14 13:22:04

鄭國江

發布時間: 2021-06-04 23:05:03

① 這個香港男演員是誰

黎彼得(Peter Lai,1950年-)
香港演員、填詞家。七、八十年代曾長時期與許冠傑合作,為許的粵語流行曲填詞。黎與黃沾、盧國沾、鄭國江同屬香港第一代粵語流行曲填詞人,其寫詞數百首,部分寫情寫得非常優雅,如《梨渦淺笑》、《印象》等,而部分反映現實生活的題材卻十分生動有趣和生活化如《宮心計》、《洗冤錄II》等。 黎曾在嘉禾電影公司及香港無線電視任編劇,九十年代經常在電視劇中演出、電影內客串,專演市井角色,亦曾主持商業電台個人節目《豪情夜話》。2008年,獲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音樂成就大獎。

② 陳百強和鄭國江是什麼關系

鄭國江先生是香港著名詞作家,曾為陳百強填寫過很多經典歌詞。鄭先生在陳百強還未出道時就開始關注這個年輕人,為他的第一張唱片填寫了成名曲《眼淚為你流》。這是兩人在詞、曲創作上的首度共同合作,不僅開啟了他們之間與眾不同的合作關系,也令鄭先生一時成為青春歌曲填詞人的熱門作者。
鄭國江先生的詞作清新朴實,積極健康,與陳百強一樣都具有孩子般的純真性格,因此兩人合作非常投契。鄭先生曾說他和陳百強之間的溝通非常容易,即使是通過紙上溝通。從《眼淚為你流》到《喝彩》、《昨夜夢見你》、《飛出去》、《快樂丑小鴨》、《沙灘腳印》、《凝望》、《盼望的緣分》、《等》……,完完全全都是曲作者所感所思,所想要表達的境界,用某雜志的說法他為陳百強填詞那就是「照單抓葯」。因此,若按時間順序將兩人的合作歌單列印成表,基本上可以算作他為陳百強寫了一個小自傳。
《漣漪》與陳百強的其它自作曲不一樣,鄭先生當時並沒收到任何關於此曲的指示要求,因此他根據自己的聽覺感受,以及學生時代老師所提及的一篇冰心作品用漣漪這么一個印象為靈感寫出了歌詞。此作詞曲結合、精準完美,把旋律中那種極其優美,充滿歡欣和美好期望的感情真摯地表達了出來,不可再加超越!
每每提到與陳百強的合作,鄭先生總是感慨萬千。作為一個一直關注、關心他的長者,鄭先生雖與他見面不多,亦不善言辭,但總在他的詞作中委婉對其加以慰藉、勸解,相信他也曾感受到。

③ 請問鄭國江的日本名是什麼

te i ko ku e ていこくえ鄭國江

④ 鼓手的影片幕後

這部電影中一共有三首插曲,都是顧嘉輝作曲,鄭國江填詞,張國榮演唱。顧嘉輝的作曲功力一向沒得說,鄭國江的填詞也為歌曲加了很多分。原先製作方找的填詞者不是鄭國江,是張國榮自己為了保證這些歌曲的質素,前去懇求當時著名的填詞人鄭國江出手。鄭國江和他面談後,很是賞識這個青年的音樂才華,將每首一千五百元的填詞費降到每首一千元(也有說法是由三千元降到一千五百元,我們姑且相信張國榮本人的話),這個舉動令張國榮銘記一生,也是他和鄭國江結緣的開始,鄭國江後來對他幫助良多,他在多次演唱會中都專門感謝過這個大恩人。話說鄭國江同意出手後,張國榮的公司卻不感興趣,說找誰填詞都一樣,只能出五百元。張國榮堅持要鄭國江,最後是自己掏腰包補足了差額。我要說他這一千五百元補得太值得了,詞曲的優良加上他的演繹,與影片相得益彰,使這三首歌成為一時經典,到處傳唱,讓人們重新認識到這個壓箱底多年的歌手的實力。拍攝《鼓手》的這一年,也是他在歌壇上柳暗花明的一年,他從麗的電視轉投華星公司,出品了他的第一張暢銷大碟《風繼續吹》,把《鼓手》的三首插曲也都收錄在內,我個人覺得是碟里除了主打歌《風繼續吹》之外最好的幾首。大碟中的版本是拍完電影後重新錄制的,接受了黎小田的教導,比電影里的聲線渾厚得多也低沉得多,但是電影里的聲線雖然稍嫌細嫩,卻更襯片中意氣風發的青春少年。
電影中的青春氣息和追求理想的激情非常飽滿,至今看來仍然讓人感動。值得留意的倒是片中張國榮的鼓藝驚人,甚至有人懷疑電影中他那雙迅雷擊鼓之手另有主人。打鼓的那幾個片段,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和鼓點絲絲入扣,連片尾那場遠景都可以看出每一個動作都分毫不差,尤其是演奏時那種沉醉那種激情,全身上下洋溢著的動感,實在太逼真了,真是只有音樂人才能演得出來,而且不知道要下多少苦功才能練到這種程度。同時也讓很多人感慨:這個人到底蘊含著多大的才氣。

⑤ 鄭國江的早年經歷

鄭國江 (曾用筆名鄭一川、江羽),1941年生於香港,是廣東中山人,他在1965年畢業於葛量洪教育學院美術系後擔任美術教師至今。有「詞匠」美譽之稱。
1988年,鄭國江為無線電視劇《當代男兒》的主題曲《真的漢子》譜寫歌詞。 鄭國江作為小學老師,他熱心地投身兒童歌曲的創作當中去,給許多孩子留下了深刻的童年記憶。例如:《哆啦A夢》、《IQ博士》、《小時候》等。

⑥ 鄭國江的介紹

鄭國江(1941-),男,香港人,祖籍廣東中山,華語樂壇最具代表性的填詞人之一。曾用筆名鄭一川、江羽。至今為止已經擁有了超過2000首詞作,是目前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中創作歌曲(登記)最多的詞人之一。他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為香港音樂貢獻出大量的優秀作品,像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張國榮《風繼續吹》、梅艷芳的《似水流年》、陳百強的《漣漪》和《偏偏喜歡你》、林子祥《真的漢子》和《分分鍾需要你》、薰妮《故鄉的雨》、麥潔文《萊茵河之戀》和徐小鳳《隨想曲》《風雨同路》等名曲已成傳世經典。

⑦ 為什麼香港很少創作型歌手而台灣似乎多一些,有哪些歷史原因

因為香港有林夕(創作數量4000+)黃沾(2000+)鄭國江(2000+)顧嘉輝(2000+)還有盧國沾黃偉民向雪懷林振強這種1000+的大神,台灣有嗎?羅大佑?(200+),周傑倫(330),李宗盛?(271),我不知道台灣所有創作加起來有沒有香港林夕+黃沾+鄭國江多,香港是市場小,競爭力大,吳敬國,黃凱芹,陳百強,張國榮,劉德華,張學友,許冠傑等都是創作型歌手,唯一的區別就是台灣原創性歌手自己的歌中,自己創作的比例高,但是數量少,香港的是原創比例低,因為香港非歌手創作家太強了,動不動就上千首,周傑倫創作了330首歌,全部給張學友,恐怕打造不了天王張學友吧,天王都是10年就幾百首了,全才陳勛奇,音樂家,演員、導演、制劇、動作指導等一身的人才,巔峰的12年裡,包辦了香港台灣75%的電影配樂,其配樂電影達361部,台灣有這樣的人嗎?還有胡偉立等對於曲和樂器非常精通的人才,台灣有嗎?什麼環境造什麼人,對於香港這巴掌大的市場,他不缺音樂創作人,沒有創新的原創歌手都暗淡退出了。創作型歌手哪裡都不少,也可以說不多,只不過某些人要黑人,就故意造的假象而已,黃家駒粉絲就是了,黃家駒創作了150+,他的粉絲說香港沒有原創,只有黃家駒。很多歌手都是有創作的,有種現象就是台灣歌手的歌曲數量比香港低,因為台灣公司消化能力低,所以出品的作品少,而香港就是數量大,很多香港歌手每年都有專輯,主流的兩三張,最多的有6張,香港的音樂榜都是周榜了,單曲專輯都出的快,加上翻唱,香港是精製,台灣是爛造,台灣幾乎都能看到日本的影子,從歌手樂隊、音樂人製作完全都是模仿日本的,華語處於起步時都是翻唱,都是沒有靈魂的那種,只有香港影視歌曲才是最中國風的歌曲(中國風80年代被定義了,規定了那些樂器什麼的,),新世紀華語幾乎沒什麼唱片出了,前幾年的作品還是林夕的最有質量,新世紀網路時代台灣樂壇出了幾個原創歌手,加上語言的問題,加上年輕的粉絲吹,造成了華語沒有創作,都是翻唱,連學友的吻別都說是翻唱的,音樂論壇幾乎被聲壇粉絲和激進粉絲包圍了,各種結論,神吹關鍵羅大佑,神吹亞軍黃家駒,神吹季軍周傑倫,神吹殿軍王傑,各種結論各種黑,事實上香港的創作力非常強,香港的歌手歌曲非常多,從事時間特別長,發行專輯特別多,流水線生產模式,原創歌手很多,不是歌曲數量比例比台灣低,台灣原創歌手只是第二流,第一流和香港一樣,都是大眾化歌手,哪個年代沒有網路而已,老一輩不上網,這些人老是拿原創黑那些大眾化歌手,這些高原創的歌手大多數唱歌都一樣的,都是抓住一個特點,很容易讓大眾聽覺疲勞,但是他能抓住極少部分粉絲的心,能讓他們到處吹,事實上華語沒有多火過,就香港一個小地方流行過,其他都馬馬虎虎,原創歌手本來是個完美的東西,就是華語沒出現過

⑧ 鄭國江的代表作品

歌曲名稱演唱者填詞等陳百強鄭國江唱一首好歌譚詠麟鄭國江夜風中徐小鳳鄭國江莫彷徨關正傑鄭國江為什麼盧業瑂鄭國江童年時張國榮鄭國江如果陳美玲鄭國江號角羅文鄭國江星關正傑鄭國江無奈徐小鳳鄭國江不可以不想你鍾鎮濤鄭國江坭路上盧業瑂鄭國江你的眼神林志美鄭國江漫步人生路鄧麗君鄭國江粉紅色的一生陳百強鄭國江

⑨ beyond當時為什麼離開香港又為什麼去日本發

黃家駒帶Beyond去日本,不願意但沒辦法!
Beyond樂隊在香港打拚了十年,其實打拚一詞根本無法詮釋他們經過的歲月,我更傾向於煎熬。從80年代到90年代,黃家駒和Beyond得到了什麼看是媒體的高度肯定還是樂壇的獎杯榮譽看喜歡他們音樂的歌迷多還是喜歡他們臉的歌迷多看答案你懂得,一聲嘆息。
尤其當黃家駒離世後,再翻看當初香港媒體對這支樂隊的評論時,不禁會想到黃貫中說的話:他活著時,有幾人意識到他的才華看你們有給過鼓勵給他么看一點都沒有呀!你們何曾贊過他一句看只要不踩他我就謝天謝地了。
黃家駒為何要帶Beyond樂隊去日本看為什麼是日本看今天咱們換個討論方式,用一個個的問題來解答問題,這一串問題解答完了,核心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1、黃家駒是第一個去日本發展的音樂人嗎看
不說台灣和內地,單說香港明星,Beyond樂隊既不是第一個去日本的,也不是最後一個!早在1976和1977年,羅文就已經在日本發展演藝事業了。而1984-1986,鄧麗君也在日本娛樂圈風生水起,多首情歌金曲風靡一時。王祖賢也因為倩女幽魂在日本廣受好評,於90年代赴日發展,還出版過日語專輯和日語單曲。

2、那時的香港樂壇是啥樣看
很多人的記憶里都珍藏著一些香港音樂的經典曲目,不可否認香港樂壇對大家影響巨大。在八九十年代,香港的年輕歌星輩出,當你翻看那些名單時,你會發現翻唱、炒作、顏值和曝光率幾乎決定著一個歌手的藝術生命。人們喜歡情歌,喜歡纏綿凄婉的情歌,除了情歌好像再也接受不了其他類型。那時的香港,情歌當道,翻唱橫行,一個個天王巨星輪番登場圈粉。

但以原創和搖滾樂為主的Beyond就只能吃盡苦頭了,因為逆勢而上難於登天。對所謂的主流音樂來說,Beyond絕對算異類,ROCK ROLL和男生女腔自然勢同水火。

新藝寶唱片老闆陳少寶含淚憶家駒 字字戳心

黃家駒是非常聰明的人,他一邊適度妥協一邊盡力保全自己的音樂想法。如果你非說他是意志不堅定的人,我也沒辦法,現在你身邊經常響起的Beyond金曲,就是黃家駒在那段艱難日子裡寫就的。假如不離開香港,黃家駒只有妥協才能生存,否則只能累死、餓死或被罵死。如果你是他,你如何抉擇看
逗可惜我們的故鄉,放不下我們的理想地……再見,香港。

3、為什麼選擇日本看
當我們聽歌聽的多了,會赫然發現原來那麼多耳熟能詳的歌曲竟然是脫胎自日本旋律看不僅中國明星翻唱日本歌,韓國也未能倖免。在自尊心受傷的同時,難免會有疑問,為什麼日本音樂的影響力這么強看

首先,日本的音樂產業水準是領先的,整體行業水平領先自然能造就好的音樂產品。其次,香港和台灣的音樂發展也有頗多方面借鑒了日本經驗,在很多港台明星心裡,去日本發展無疑是提升自己的一種歷練。再者,日本的音樂環境更加註重原創和音樂內涵,所以更適合原創型音樂人前往。最後,黃家駒和Beyond自身的才華引起了日本樂壇的關注,1991年生命接觸演唱會的現場,日本經紀公司Amuse的老闆就在台下,所以不難理解後來Amuse向Beyond拋出橄欖枝。可以說,黃家駒帶Beyond去日本是順理成章也是自然而然。

Amuse公司欣賞黃家駒的才華,連家駒自己也沒想到,一到日本後Beyond就迅速被打造成了嫩嫩的偶像派明星,這是黃家駒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有些人雖然帥氣,但如果要他用顏值吃飯,還不如殺了他。在日本創作期間,Beyond喜歡的硬風格往往要被改成更軟的,與唱片公司的那些摩擦也足以說明日本樂壇並不是完美的。我想,當時的家駒一定有了悔意。

難怪黃家駒後來說,逗我想把音樂停留在興趣的層面,不想把它變成工作,我覺得我與音樂的距離越來越遠了。地

4、黃家駒本人是否願意去日本看
不願意!但是沒辦法!我們捫心自問,如果不是被逼無奈或有更高追求,誰會願意告別親朋好友後背井離鄉看黃家駒在跟歌迷解釋去日本發展的原因時,能清楚的聽出那份不舍和無可奈何。

黃家駒解釋去日本原因 悲唱遙望視頻

1991年正是Beyond在香港苦盡甘來的時候,事業發展如日中天,人氣也極速躥升,十年的苦熬終於看到了曙光。換了一般人,肯定不願意在這時離開香港。但黃家駒不是一般人,他對自己對樂隊對音樂有著更高追求,他說過想把Beyond演唱會開遍全世界,他說過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
黃家駒的話里透出了絕對自信,也表達了對香港音樂圈的不滿。一個人能在掌聲和榮譽中選擇遠走他鄉重新開始,這不是勇氣是什麼看這不是音樂至上是什麼看這不是搖滾精神是什麼看要知道,掌聲和鮮花比毒品更容易讓人上癮吶。

我們聽過他多少歌曲看一部分,一小部分!他那些未被披露的小樣demo,他那些即興演繹的神來之筆,他那些無盡黑夜中創作的海量經典……我們註定始終無法聽到完整的黃家駒,這是時代造成的,也是規則造成的,所以,歌迷已經看到的家駒,也許真的就是那十分之一罷了。

5、去日本對Beyond有什麼好處看
這幾個年輕人向來不安於現狀,超越和突破是融在血液里的基因。Beyond的眼界從來都不止是香港,而是亞洲乃至世界,這一點在黃家駒身上體現的更為清晰。去日本做音樂,可以說是當時最好的決定,一來Beyond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二來可以繼續擴大自身影響力,三來可以為音樂里添加更多元素。仔細傾聽繼續革命和樂與怒這兩張專輯時,你能從中看出一些去日本後的變化。

家駒知音 日本音樂大師喜多郎
每個人都會在內心給自己一個定位,黃家駒也不例外。作為樂隊的靈魂,家駒覺得自己有責任讓Beyond更好,也有責任讓每個人過的更好。別忘了,他是一個有擔當的男人,所以去日本是謹慎思考後的成熟決定。
1992年,樂隊重心開始往日本轉移,一度好似銷聲匿跡。在經歷了香港和日本發展的雙重打擊後,黃家駒真的有了放棄的念頭,因為他懂了,以一己之力難以對抗強大的規則,那規則無處不在,那黑暗如影隨形。不妥協看只有死。有的人在思想層面是有潔癖的,而家駒恰好在好多方面容不下雜質,比如藝術、自由和愛情。

作者:一路有家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