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量化寬松政策
擴展閱讀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 2025-05-14 06:20:09

量化寬松政策

發布時間: 2021-06-05 06:36:38

㈠ 什麼是量化寬松政策

量化寬松是一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提高貨幣供應,可視之為「無中生有」創造出指定金額的貨幣,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其操作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購入證券等,使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口內的資金增加,為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量化寬松」中的「量化」指將會創造指定金額的貨幣,而「寬松」則指減低銀行的資金壓力。[2]中央銀行利用憑空創造出來的錢在公開市場購買政府債券、借錢給接受存款機構、從銀行購買資產等。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債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銀行同業隔夜利率,銀行從而坐擁大量只能賺取極低利息的資產,央行期望銀行會因此較願意提供貸款以賺取回報,以紓緩市場的資金壓力。
當銀根已經松動,或購買的資產將隨著通脹而貶值(如國庫債券)時,量化寬松會使貨幣傾向貶值。由於量化寬松有可能增加貨幣貶值的風險,政府通常在經歷通縮時推出量化寬松的措施。而持續的量化寬松則會增加通脹的風險。
刺激貸款在部分准備制下,銀行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備金,其餘的資金可作貸款之用。從量化寬松的過程中增加的存款,銀行可通過借貸,再創造出更多的貨幣供應,即存款倍數效應(deposit multiplication)。例如,假設存款准備金的要求是10%,量化寬松每創造$10,000,可產生的最終貨幣供應為$100,000。
量化寬松向本土銀行同業市場提供充足流動資金,大大降低借貸成本,最終期望所有借款人都能受惠,以支持整體經濟運作。一般來說,量化寬松可支持整體經濟,並「有助紓緩或遏抑經濟逆轉的影響。」
雖然被形容為「開機印鈔票」,但量化寬鬆通常只是調整電腦帳目。一個國家要實行量化寬松,必須對其貨幣有控制權;所以,舉例,
歐元區個別國家不能單方面推出量化寬松政策。
例子當以減息來增加貨幣供應行不通的時候,央行便可能推出量化寬松措施;通常在利率接近零的時候出現。其中,日本銀行於2000年代初期實行量化寬松以對付通縮。針對2007年開始的環球金融危機,美國聯邦儲備的伯南克以量化寬鬆手段應付。英國也同樣以量化寬松作為金融政策以減低金融危機的影響。

㈡ 量化寬松政策是什麼意思講通俗一點。。

量化寬松主要是指中央銀行在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後,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的干預方式,以鼓勵開支和借貸,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

就是央行印多點鈔票,讓市場上多點錢。例如,一個國家生產力是可以生產1000個汽車,每個汽車=1塊,這個國家就有了1000塊。這時,如果再印多1000塊(量化寬松),這個國家就有了2000塊,但是,生產力還是1000個汽車,那麼現在每輛汽車就等於2塊了。

就是說以前你工資是3000塊,花一塊就可以買到1量車,現在工資不變,還是3k,卻要花2塊買一輛車。那你的生活不就越來越辛苦了嗎。

拓展資料:

量化寬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債券,不僅金額龐大,而且周期也較長。一般來說,只有在利率等常規工具不再有效的情況下,貨幣當局才會採取這種極端做法。

量化寬松調控目標即鎖定為長期的低利率,各國央行持續向銀行系統注入流動性,向市場投放大量貨幣。即量化寬松下,中央銀行對經濟體實施的貨幣政策並非是微調,而是開了一劑猛葯。

實行方式:

央行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放鬆銀根:改變貨幣價格(即利率)或改變貨幣數量。多年以來,正統的貨幣政策一直以一個政策杠桿為中心。然而,隨著通脹率回落、短期實際利率逼近零點,從原則上說,央行可以以後一種方式、即數量杠桿來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影響經濟活動的是實際利率而非名義利率。

如果經濟處於通縮狀態,那麼即使名義利率為零,實際利率也會保持正值。2000年日本面臨的情況就是如此--名義利率已降至零點,但在實際利率為正值的情況下,低迷的貨幣需求仍不足以令貨幣政策發揮效力。這就是過去所說的「流動性陷阱」。

央行放鬆銀根的非常規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央行可以通過與外界溝通或量化寬松等方式,培養短期利率將長期保持低位的預期。事實上,2001年3月-2006年3月,日本央行實行量化寬松政策的主要目的就在於此。再如,2003年8月,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在公報中稱「適應性政策將維持相當長的時間」也是此類放鬆銀根承諾的事例。第二,央行可以擴大其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以左右通脹預期。第三,央行可以改變其資產負債表的結構。

如果投資者將不同資產視為非完全替代品,央行買進特定資產的操作就會對資產價格產生明顯影響。就此而言,最好的例子就是長期美國國債。從理論上說,美聯儲可以大規模買進美國國債,以抑制收益率上升;日本央行在實行量化寬松政策期間,就曾進行這種操作。上述三種量化寬松的方式雖然概念不同,但在操作上可以相互替代。

㈢ 什麼情況適合用量化寬松政策

1.到期的債券包括利息收益,如果不繼續進入流通領域,就相當於是量化寬松政策的退出了,美國的實際情況是,到期的本金和利息收入,繼續滾動購買新的國債。\r\n\r\n2.如果央行購買的債券,對方無法償還,或者推遲償還,或者債務重組,就屬於企業債券的違約,央行就只能承認損失了。但是我想央行也不大在乎這個,畢竟撒錢就是為了刺激經濟。注意了: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債券的償還優先順序是高於股票的,也就是說,大多數情況下,往往企業破產清算的時候,才可能出現債券還不全的情況。央行也不傻,買的企業債,肯定都是級別比較高的。

㈣ 什麼是量化寬松政策條件允許可適當舉例。

量化寬松是一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提高貨幣供應,可視之為「無中生有」創造出指定金額的貨幣,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其操作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購入證券等,使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口內的資金增加,為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通性。「量化寬松」中的「量化」指將會創造指定金額的貨幣,而「寬松」則指減低銀行的資金壓力。中央銀行利用憑空創造出來的錢在公開市場購買政府債券、借錢給接受存款機構、從銀行購買資產等。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債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銀行同業隔夜利率,銀行從而坐擁大量只能賺取極低利息的資產,央行期望銀行會因此較願意提供貸款以賺取回報,以紓緩市場的資金壓力。 美聯儲拋出第二次量化寬松當銀根已經松動,或購買的資產將隨著通脹而貶值(如國庫債券)時,量化寬松會使貨幣傾向貶值。由於量化寬松有可能增加貨幣貶值的風險,政府通常在通貨緊縮時推出量化寬松的措施。而持續的量化寬松則會增加通脹的風險。 在部分准備制下,銀行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備金,其餘的資金可作貸款之用。從量化寬松的過程中增加的存款,銀行可通過借貸,再創造出更多的貨幣供應,即存款倍數效應(deposit multiplication)。例如,假設存款准備金的要求是10%,量化寬松每創造$10,000,可產生的最終貨幣供應為$100,000。 量化寬松向本土銀行同業市場提供充足流動資金,大大降低借貸成本,最終期望所有借款人都能受惠,以支持整體經濟運作。一般來說,量化寬松可支持整體經濟,並「有助紓緩或遏抑經濟逆轉的影響。」 雖然被形容為「開機印鈔票」,但量化寬鬆通常只是調整電腦帳目。一個國家要實行量化寬松,必須對其貨幣有控制權;所以,舉例,歐元區個別國家不能單方面推出量化寬松政策。 央行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放鬆銀根:改變貨幣價格(即利率)或改變貨幣數量。多年以來,正統的貨幣政策一直以前一個政策杠桿為中心。然而,隨著通脹率回落、短期名義利率逼近零點,從原則上說,央行可以後一種方式、即數量杠桿來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影響經濟活動的是實際利率而非名義利率。如果經濟處於通縮狀態,那麼即使名義利率為零,實際利率也會保持正值。2000年日本面臨的情況就是如此--名義利率已降至零點,但在實際利率為正值的情況下,低迷的貨幣需求仍不足以令貨幣政策發揮效力。這就是過去所說的「流動性陷阱」。 央行放鬆銀根的非常規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央行可以通過與外界溝通或量化寬松等方式,培養短期利率將長期保持低位的預期。事實上,2001年3月-2006年3月,日本央行實行量化寬松政策的主要目的就在於此。再如,2003年8月,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在公報中稱「適應性政策將維持相當長的時間」也是此類放鬆銀根承諾的事例。第二,央行可以擴大其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以左右通脹預期。第三,央行可以改變其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如果投資者將不同資產視為非完全替代品,央行買進特定資產的操作就會對資產價格產生明顯影響。就此而言,最好的例子就是長期美國國債。從理論上說,美聯儲可以大規模買進美國國債,以抑制收益率上升;日本央行在實行量化寬松政策期間,就曾進行這種操作。上述三種量化寬松的方式雖然概念不同,但在操作上可以相互替代。業內人士指出,這一在當前幾乎普及全球的非常規政策措施,雖然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抑制通貨緊縮預期的惡化,但對降低市場利率及促進信貸市場恢復的作用並不明顯,並且或將給後期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一定風險。 第一種情況,如果量化寬松政策能成功生效,增加信貸供應,避免通貨緊縮,經濟恢復健康增長,那麼一般而言股票將跑贏債券。 第二種情況,假如量化寬松政策施行過當,導致貨幣供應過多,通貨膨脹重現,那麼黃金、商品及房地產等實質資產可能將表現較佳。 第三種情況,如果量化寬松政策未能產生效果,經濟陷入通縮,那麼傳統式的政府債券以及其他固定收益類工具將較為吸引。 量化寬松極有可能帶來惡性通貨膨脹的後果。央行向經濟注入大量流動性,不會導致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但是,一旦經濟出現恢復,貨幣乘數可能很快上升,已經向經濟體系注入的流動性在貨幣乘數的作用下將直線飆升,流動性過剩在短期內就將構成大問題。 量化寬松政策,不僅降低了銀行的借貨成本,也降低了企業和個人的借貨成本。現在全球同此涼熱,各國政府都在實行超低利率,其本意是希望經濟迅速復甦。但結果事與願違,那些本該進入實體經濟的量化寬松貨幣,在有些國家卻流入了股市,比如美國,在經濟基本面根本沒有利好的情況下,股市卻扶搖直上,道瓊斯平均工業指數一度沖破11000點,10月18日創下11143.69的高點。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減少對外需的依賴性,擴大內需特別是對消費內需和對服務業發展的特別強調,即是應對中國匯率問題採用的中醫方法,不能依靠單獨的一項措施來發揮特別大的作用。他認為,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從全球角度來講則不一定是優化選擇,可能會產生其他副作用。他還表示,宏觀經濟上保持平衡,但不可能完全杜絕利差匯率帶來的套利投機。 周小川說,應對中國匯率問題有中西醫之分,西醫治病有理論和實證的基礎,吃葯很快就會見效;而中醫葯效會慢一些。減少對外需的依賴性,擴大內需,特別是對消費內需和服務業發展,表明有點像中葯,是好幾味葯。 他認為,解決貿易項目不平衡的問題,其中匯率是一項重要政策;擴大內需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擴大內需需要解決勞工工資的提升和能源資源價格進一步反映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的問題。隨著環境成本真實化,製造業真實成本也反映出來;還有就是對於出口退稅等政策的把握問題。過去中國在調整國際收支平衡的時候,重視出口退稅的調整,後來發現有不少副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和國際上公平的原則有沖突。 周小川稱,用中醫比喻有三層意思,一是激進還是漸進,二是關於在反饋基礎上的動態調整和試錯,三是不依靠單獨的一項措施來發揮特別大的作用。 對於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對中國的影響,周小川說,中國人民銀行在多種國際場合已與美聯儲進行了多種溝通。 周小川說,新一輪量化寬松對創造美國就業和保持美國本土低通脹有好處。如果說美國經濟復甦較弱,失業率相對高且通脹率水平較低,從這種目標出發,在美國政策利率很低的情況下,採用適量寬松的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問題在於美元是一種國際性貨幣,是儲備貨幣,其不僅有儲備目的,全球相當多的大宗商品交易都用美元,投資和金融市場的交易也使用美元。因此,一項政策對於美國本土也許是一種正確的選擇,但從全球角度來講則不一定是優化選擇,可能會產生其他副作用。 他強調,中國目前外匯體制對資本項目有管理,不正常資本項目的流入要麼進不來,要麼繞道而行。在繞道的過程中有管理措施控制。還有一個措施就是在總量上進行對沖,如果短期的投資性資金進來的話,將其放到池子里而不進入整個實體經濟,等其撤退的時候讓其從池子里流出,這在宏觀上可以減少資本異常流動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這還會引起另外一個問題,資本進來了又出去了,在這個過程中會找到了機會,比如說利率差別,貨幣匯率的運動等,這就有可能有投機性的收益。」周小川說,對於這個問題,一方要面看到總量控制的重要性,一方面還要看到這個世界上有套利的機會,總是會有人去做這些事情,這幾乎是防不勝防。 周小川強調,宏觀經濟上保持平衡,盡量防止通過套利等機會來投機,但這不可能完全杜絕。綜合來看,美國量化寬松的政策對全球的影響需從多種角度來看。 例子:當以減息來增加貨幣供應行不通的時候,央行便可能推出量化寬松措施;通常在利率接近零的時候出現。其中,日本銀行於2000年代初期實行量化寬松以對付通縮。針對2007年開始的環球金融危機,美國聯邦儲備的伯南克以量化寬鬆手段應付。英國也同樣以量化寬松作為金融政策以減低金融危機的影響。2010年11月美國也採用量化寬松措施以刺激本國經濟。 請採納

㈤ 經濟量化寬松政策

經濟擴張依靠信貸,而量化寬松能夠使貸款利率降低,從而刺激信貸。同時,也能夠增加貨幣供給,助漲CPI等,使民眾由儲蓄轉向消費或者投資,從而刺激經濟增長。

關於你的問題:量化寬松指央行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購買債權,購買債券會使市場上得債券價格走高,收益率下降。 在美國國家債權的收益率是長期利率的風向標,收益率下降,那麼利率也會隨之下調。
利率下降,企業的貸款慾望增加,同時,因為銀行的錢多了,所以銀行也更願意放貸。

㈥ 量化寬松政策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有什麼區別

一個是范圍大,一個范圍小,你可以理解為母子關系....他還有幾個兒子叫量化寬松投資政策,稅收政策,補貼政策,利率政策,存款儲備金率,等等等等.......

㈦ 什麼是「量化寬松」政策能通俗的講嗎

就是大量發行貨幣,來補充流動性的不足,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復甦. 通俗一點就是:印一部分錢投放市場。

㈧ 量化寬松政策是什麼意思

量化寬松(QE:Quantitative 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銀行在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後,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的干預方式,以鼓勵開支和借貸,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量化指的是擴大一定數量的貨幣發行,寬松即減少銀行的資金壓力。當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有價證券被央行收購時,新發行的錢幣便被成功地投入到私有銀行體系。量化寬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債券,不僅金額龐大,而且周期也較長。一般來說,只有在利率等常規工具不再有效的情況下,貨幣當局才會採取這種極端做法。
央行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放鬆銀根:改變貨幣價格(即利率)或改變貨幣數量。多年以來,正統的貨幣政策一直以一個政策杠桿為中心。然而,隨著通脹率回落、短期實際利率逼近零點,從原則上說,央行可以後一種方式、即數量杠桿來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影響經濟活動的是實際利率而非名義利率。如果經濟處於通縮狀態,那麼即使名義利率為零,實際利率也會保持正值。2000年日本面臨的情況就是如此--名義利率已降至零點,但在實際利率為正值的情況下,低迷的貨幣需求仍不足以令貨幣政策發揮效力。這就是過去所說的「流動性陷阱」。
央行放鬆銀根的非常規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央行可以通過與外界溝通或量化寬松等方式,培養短期利率將長期保持低位的預期。事實上,2001年3月-2006年3月,日本央行實行量化寬松政策的主要目的就在於此。再如,2003年8月,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在公報中稱「適應性政策將維持相當長的時間」也是此類放鬆銀根承諾的事例。第二,央行可以擴大其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以左右通脹預期。第三,央行可以改變其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如果投資者將不同資產視為非完全替代品,央行買進特定資產的操作就會對資產價格產生明顯影響。就此而言,最好的例子就是長期美國國債。從理論上說,美聯儲可以大規模買進美國國債,以抑制收益率上升;日本央行在實行量化寬松政策期間,就曾進行這種操作。上述三種量化寬松的方式雖然概念不同,但在操作上可以相互替代。

㈨ 什麼是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量化寬松(QE:Quantitative 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銀行在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後,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的干預方式,以鼓勵開支和借貸,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

量化指的是擴大一定數量的貨幣發行,寬松即減少銀行的資金壓力。當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有價證券被央行收購時,新發行的錢幣便被成功地投入到私有銀行體系。量化寬松政策所涉及的政府債券,不僅金額龐大,而且周期也較長。

一般來說,只有在利率等常規工具不再有效的情況下,貨幣當局才會採取這種極端做法。

(9)量化寬松政策擴展閱讀:

定量寬松政策帶來的影響:

1、美聯儲「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美元貶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美出口和美整體經濟。

2、實行「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勢必將冒極大的風險,海量的貨幣供應量,必定會造成惡性的通貨膨脹,資產價格飛漲,致使大量投機者進入市場,尤其是對能源和有色金屬類價格的影響更為巨大,有可能造成比目前還嚴重的金融泡沫和經濟泡沫,災難也許會比之前更沉重。

3、從全球市場看,「定量寬松」還將加禍於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其他經濟體,並促使別國貨幣也出現貶值。此舉對全球結算以及支付工具的美元打擊巨大,同時會給持有高額美元資產的國家帶來嚴重損失。

㈩ 什麼叫量化寬松政策

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又做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 一般來說,中央銀行在設立貨幣政策的時候會將目標放在一個特定的短期利率水準上,央行通過向銀行間市場注入或者是抽離資金來使該利率處於目標位置。此時中央銀行希望調控的是信貸的成本。 而定量寬松貨幣指的是貨幣政策制定者將政策關注點從控制銀行系統的資金價格轉向資金數量,貨幣政策的目標就是為了保證貨幣政策維持在寬松的環境下。對於這個政策而言,「量」意味著貨幣供應,而「寬松」則表示很多,當然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有自己的指標。採用「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往往意味著放棄傳統的貨幣政策手段,因為對於央行而言,他們不可能既控制資金的價格又控制資金的數量。 簡單說 就是往市場注入超過正常量的資金 但後果是 一旦控制不好 就會引發通貨膨脹 就像我們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