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他們早已將被國家遺忘,但是聽到國家有難後為國家拼盡最後一滴血,郭昕被稱為鐵血郡王嗎
如果說在唐朝衰落之後,藩王割據,為了自己的利益都可以放棄整體利益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孤守邊關45年的人存在,保衛搖搖欲墜的唐朝幾十年之久,這樣的人都不能成為鐵血郡王的話,真的沒有人可以得到這個稱謂了。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郭昕以及這些沒有投降的軍民們都是偉大的。說真的,這個時候的死守,真的就是離死一線之隔罷了。我覺得這樣的人帶領的軍隊,手下的士兵,以及城中的百姓,都是好樣的。不愧是大唐的子民。
B. 獨守孤城四十載,滿城皆白發的唐朝將軍有多悲壯
唐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也是中國非常鼎盛的時期,然而這個強大的朝代也沒有躲過衰退的命運,經過安祿山發動的叛亂後,曾經興盛的大唐再也無法維持以前的榮耀,慢慢走上了衰敗的命運。
平定戰亂就需要大量的軍隊跟人馬,此時朝廷將大批在西域守衛的軍隊調往長安平亂,這樣一來唐朝在西域的防衛能力便大大減弱,然而在西域還留有這么一支軍隊,他們雖然勢單力薄,但一直堅守在守護西域的戰場上,從來沒有退縮過。
最令人敬佩的是,這支軍隊的守兵經過多年奮戰已不再年輕,卻不曾放棄守護唐朝最後的領土,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誓死與領土共存亡,哪怕最後戰死也不放棄,這一戰也是唐朝西域戍邊史上最為悲壯的戰役,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支軍隊呢?
就在西安都護府對吐蕃進行最後一戰的時刻,郭昕率領手下年老的士兵,他們高高舉起帶有大唐標志的旗幟,拿起手中的武器,跟吐蕃大軍進行了最後一次正面交鋒。由於雙方實力懸殊,郭昕根本沒有勝利的希望,但是面對強敵,他們這支老年部隊根本沒有退縮的意思,他們奮勇殺敵,將生命的最後一刻都留在了守護的陣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跟熱血書寫了大唐最後的榮光。
郭昕的軍隊戰死在沙場上後,從此強大的唐朝再也無法抵禦西域的控制,而郭昕卻因為自己的英勇事跡讓後世永遠記住了他,他的精神永遠活著。滿城盡白發,死不丟陌刀,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這就是大唐最後的鐵血郡王。
C. 」安史之亂「後,唐朝真的有一隻孤軍堅守邊疆五十年嗎
是的,郭昕一直擔任守護的使命,他帶領的這支只剩下幾千人的隊伍,沒有朝廷派來的一似援軍,只有年復一年吐蕃人越發瘋狂的圍攻。安西都護府的疆域在一天天縮小,部隊的傷亡一年年殆盡。
D. 男孩屬鼠叫郭昕什麼好
幫助起名
郭昕俊,郭昕征,郭昕偉
E. 郭昕一這個名字有什麼含義好聽嗎
名字總分(僅供參考):69
----------------------基本信息--------------------------------
姓名:郭昕一
姓名(繁體):郭昕一
農歷日期:0年0月0日
屬相:
四柱:年 月 日 時
八字:
五行:
納音:
喜用神:金木水火土
五格:天格(16) 人格(14) 地格(0) 外格(2) 總格(15)
三才:天才(16)→人才(4)→地才(0)
----------------------五格釋義--------------------------------
天格:乃祖先留下來的,其數理對人影響不大。
第16數理(吉)
基業:天官、貴命、豪傑、進田、學士、豪俠、基產。
家庭:春日花開,可望家庭圓滿。男子有賢妻,女子不宜早婚。
健康:花草逢春,易溺於色情,戒慎者可望健康長壽。
含義花草逢春,易溺於色情,戒慎者可望健康長壽。
人格:又稱主運,是整個姓名的中心點,人一生的命運,均由此人格推斷。
地格:由名字全部筆畫數構成,稱為前運,主管人中年以前的活動力。
()
基業:
家庭:
健康:
含義
總格:主中年至晚年的命運,又稱後運。
第15數理(吉)
基業:天官、貴人、福星、官祿、祖基、進田、畜產。
家庭:清凈家風,圓滿之象,子孫昌盛。
健康:海底明珠,安穩餘慶,健康自在。
含義最大好運,福壽圓滿之象。順和、溫良、雅量。集上下之信,令人敬慕,多受福澤,德高望重,自成家業,富貴榮華。為吉祥有德,繁榮興家的大吉數。
外格:主管命運之靈力。
第2數理(凶)
基業:劫財、破滅、災危、破家、紅艷、變遷、美貌。
家庭:親情疏遠。夫妻應相互理解,則免別離之苦。
健康:凶變、病弱、短命也有之。易患皮膚病、外傷、夭折。
含義混沌未定之象,為最大凶惡的暗示。意志不堅,無獨立之氣力,進退失自由,內外生波瀾,困苦不安。搖動、病患、遭難,甚至殘廢。若伴有其他好數者可免致短命夭折。其人辛苦一生,志望難達,破滅無常。
----------------------星座解釋--------------------------------
0月0日
F. 郭昕的基本概況
郭昕(?—808),郭子儀的侄子。郭昕之父郭子雲,是郭子儀的同母弟。唐肅宗末年至唐代宗永泰年間,吐蕃不斷侵入大唐西部邊疆,郭昕奉命巡撫河西、安西等地,繼爾朱某之後,擔任安西四鎮留後。
安史之亂後﹐安西﹑北庭以及河西﹑隴右駐軍大部內調,吐蕃乘虛陸續佔領隴右﹑河西諸州,安西四鎮與朝廷的通道中斷。然而,四鎮留守軍隊仍孤軍堅守各鎮。郭昕被隔絕在西域長達十五年,直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始與內地聯繫上。唐德宗貞元三年(787),吐蕃軍攻陷北庭,安西再度與內地失聯。
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吐蕃攻陷龜茲,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兼充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武威郡王郭昕殉職於任上。後世尊其為「鐵血郡王」。
G. 郭昕的人物生平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河西軍鎮多被吐蕃攻陷。永泰二年(766年),朔方節度大使、中書令郭子儀奏請朝廷遣使巡撫河西、安西等地,並請置瓜、沙、甘、涼、肅諸州長史。郭昕奉命前往巡撫河西、安西等地,後來擔任安西四鎮留後,李元忠則堅守北庭。安西、北庭二都護府和沙陀、回鶻相依,吐蕃久攻不下。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郭昕與伊西、北庭節度使李元忠一起派使者借道回鶻到朝廷間道奏事。唐德宗對其進行了嘉獎,任命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兼伊西北庭節度使,郭昕為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觀察使,並且詔令四鎮將士均按等級破格提拔七級。
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五月,朝廷分別加封郭昕、李元忠為尚書左、右僕射,郭昕由四鎮節度觀察使升任四鎮節度使。此時,安西大都護郭昕、北庭大都護李元忠仍在任上,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仍控制西域五十七國及十姓突厥。李元忠去世之後,楊襲古繼任伊西北庭節度使。吐蕃急攻沙陀、回鶻部落,加之事實上唐朝已經放棄了對西域的控制,北庭、安西變得孤立無援。唐德宗貞元三年(787年),北庭被吐蕃攻陷,楊襲古率兵奔西州,為回鶻人所害。
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中國高僧悟空回國,途經疏勒鎮,見到鎮守使魯陽;到於闐鎮,見到鎮守使鄭據;到龜茲,見到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武威郡王郭昕;到焉耆鎮,會見鎮守使楊日佑,說明這時安西四鎮仍為唐軍鎮守。
安西最後陷落的時間,史料並無確切記載。安西四鎮中的於闐陷落於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有學者推論,安西最後的陷落時間是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
H. 安史之亂後,安西北庭的將士都是何種結局
說起這段歷史,那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大唐安西的最後一任節度使-郭昕,在河西之地陷落,安西四鎮成為一塊飛地後,郭昕帶著大唐將士苦苦支撐42年,將士們從一個個年輕小夥子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卒,最後全體殉國!
安史之亂後,大唐元氣大傷。之後仆固懷恩又造反,起兵對抗朝廷。廣德二年(764),仆固懷恩調集回鶻、吐蕃兵十多萬,進逼長安。此時長安守軍薄弱,無法抵擋仆固懷恩的大軍。這時候,河西節度使楊志烈為解長安之危,調集河西敦煌、肅州、甘州、涼州等地精兵5000人,直撲仆固懷恩老家靈武,迫使仆固懷恩撤軍。這招「圍魏救趙」的計策雖然起了作用,但是也導致河西5000精銳盡失。
安西陷落後,大唐在西域的勢力至此全部退出。此後的一千多年,中原王朝再也沒有踏足西域一步。萬里一孤城,盡是白發兵,這群白發蒼蒼的唐軍,是大唐帝國最後的榮耀。
I. 唐朝安西節度使歷代任職將領是哪些人
開元四年(716)﹐唐玄宗李隆基以陝王嗣升遙領安西大都護﹐充河西道四鎮諸蕃部落大使﹐實際經略四鎮的為副大使郭虔瓘。
開元六年﹐又任命湯嘉惠為四鎮節度經略使﹐從此四鎮由專設的節度使統領﹐四鎮節度使或稱磧西節度使。節度使常駐安西府城龜茲﹐由安西都護兼領﹐又稱安西節度使。
開元七年﹐西突厥十姓可汗請居碎葉城﹐四鎮節度使湯嘉惠建議以焉耆鎮代替碎葉鎮﹐故開元七年以後的安西四鎮又是龜茲﹑於闐﹑焉耆﹑疏勒。
安史之亂後﹐安西﹑北庭以及河西﹑隴右駐軍大部內調﹐吐蕃乘虛陸續佔領隴右﹑河西諸州﹐安西四鎮與朝廷的通道中斷﹐然而﹐四鎮留守軍隊仍堅守各鎮。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四鎮留守郭昕的表奏到達長安﹐朝廷又任命郭昕為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並且詔令四鎮將士均遷升七資﹐作為獎勵他們堅守四鎮之功。
貞元五年(789)﹐中國高僧悟空回國﹐途經疏勒鎮﹐會見鎮守使魯陽﹔到於闐鎮﹐見到鎮守使鄭據﹔到龜茲﹐見到四鎮節度使﹑安西副大都護郭昕﹔到焉耆鎮﹐會見鎮守使楊日佑﹐說明這時安西四鎮仍為唐守。但此後不過二三年﹐北庭及安西四鎮相繼陷於吐蕃。後經歷與回鶻的激烈爭奪。9世紀中葉回鶻相繼據有天山南北及安西四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