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國高考滿分是多少謝謝!!!~
韓國高考不計算總分,而是各科目分別打分,然後依據分數段確定各科目的等級以及綜合等級。各大學將根據各科目考試等級、學生手冊、面試成績、專長等情況招收學生。考試科目為4門,數理、語言、外語、社會探究或科學探究。語言90分鍾、數理100分鍾、社會或科學各120分鍾、外語70分鍾,外語專業加第二外語40分鍾考試。韓國的社會競爭是很激烈的,所以學生們都拚命學習來應付考試。
⑵ 韓國高考總分多少
韓國高考不算總分,韓國教育部於2002年初實施新的高考制度。新制度的最大特點是對考試成績不再計算總分,而將各科目的考試成績分別打分,然後依據分數段確定各科目的等級以及綜合等級。等級劃分為九個級別,每年的等級比例根據每年的考生人數確定。
各大學將根據各科目考試等級、學生手冊、面試成績、專長等情況招收學生。其考試主要是對考生高中及高中以前學校教育階段學歷和是否具備進入大學學習能力進行考查。韓國高考又稱「大學修業能力考試」,考生要在一天內考完5門科目。韓國的高考分文理科,又設文理科的必考及選考考試科目和任選考試科目一共5科24門。
⑶ 關於韓國的高考
韓國高考又稱「大學修業能力考試」(簡稱「修能」考試),考生要在一天內考完4門科目(上午8時40分開始考國語,休息20分鍾後開始考數學。下午考英語,最後是分文理科的選擇科目考試)。之後還要經過大學的層層面試才能被錄取。據韓國高等院校教育協會統計,今年韓國各大學計劃總招生67萬人,遠高於考生人數,但其中4年制大學只計劃招生377463人,比去年減少了約1.2萬人。
在韓國,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等名校畢業生在社會各個部門占據要職,因此進了名校就意味著擁有了良好的人脈關系,「已成功了一半」。在很多韓國家長心中,能否考上名校不但關乎孩子的前途,甚至還影響婚姻,「從名牌大學畢業,在相親時才能找到合適的對象」。這無形中帶給考生巨大壓力。每年考試時,高一高二的學生們還要舉標語,喊口號為考生加油打氣。這種助考形式也給考生們增加了心理壓力。
如果高考落榜,依然抱著上名校希望的學生只能復讀再考,還有些人不得不直接就業。在重壓之下,有些人想到靠作弊騙取好成績。2004年,韓國發生學生利用手機集體作弊事件,7所高中的240名學生涉案,社會輿論一片嘩然。媒體在抨擊這種不光彩行為的同時,也在反思高考這種憑成績給學生打上等級烙印的制度存在的弊端。不光是作弊,一些承受能力差的學生甚至因高考自殺。近幾年常有考生因成績不好而自殺的事情發生。
殘酷的高考也給韓國家庭增加了負擔。高考如今在韓國已形成一個產業,各私立補習學校紛紛利用學生和家長的心理開辦各種輔導班。學生們從學校下課後,不是回家,而是直奔補習班學習到深夜,有些學生甚至白天上課睡覺,晚上到補習班學習。據韓國媒體報道,去年,除在公立教育的投入外,韓國家庭在子女私教上的花費已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之首。
「四進五齣」彰顯競爭壓力
有韓國媒體這樣形容高考:「這是一年一度決定人命運的大型活動,比死刑更殘酷,只有少數人能在高考後成為貴族,大多數人都將淪為被害者。」然而高考只是彰顯韓國社會競爭壓力的一個側面。韓國人從小就被家長塞進各種輔導班裡接受錘煉,競爭意識自此就已深深被植入韓國人心中。成年後,韓國男子還必須忍受近兩年的強制兵役,承受身體和精神上的煎熬。進入社會則意味著一種新的競爭壓力。金融危機後,韓國經濟形勢不算太好,青年失業率已接近8%。如果不努力保持知識的更新,很快就會在無情的考核評價中遭人拋棄,整天為失業憂心忡忡。因此,「四進五齣」(一天睡4個小時,就會金榜題名;一天睡5個小時,就要名落孫山)不只是用來形容高三學生生活的苦痛,而已成為韓國社會的流行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