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參議院的沿革
1889年(明治22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作為立法機關(作為天皇擁有的立法權的協助機關,該法第5條)的帝國議會的地位,並規定帝國議會由眾議院和貴族院兩院組成。與全部由民公選議員組成的眾議院相對,貴族院由皇族議員、華族議員、帝國學士院會員議員、高額納稅人議員等人員構成。
1946年(昭和21年)頒布的日本國憲法中,日本立法機關為國會,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部分組成。憲法規定,眾議院議員和參議院議員(統稱「國會議員」)均為「代表全體國民而被選舉的議員」(該法第43條第1項)。實際上,最初GHQ提出的憲法修正案(麥克阿瑟草案)中,國會只由眾議院一院組成,這也是事先預估到日本方面的反彈而故意設置的談判空間。果然,日本方面代表松本烝治提出強烈反對,要求實行兩院制。對此,GHQ以民選議員作為前提條件,同意兩院制體系保持不變。由此,參議院得以成立。
2. 日本上議院和下議院有什麼區別
現行《日本國憲法》於1947年5月3日實施。憲法規定:實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為基礎的議會內閣制;天皇為日本國和日本國民總體的象徵,無權參與國政;「永遠放棄把利用國家權力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行使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在日本國憲法下,與參議院共同組成日本國會。 也就是說日本國會是由兩個擁有各自的議決權的議院所組成,由這兩個議院議決而形成議會一致的決議,這種制度被稱為兩院制.日本的統治機構分設立法、行政、司法部門,採用三權分立制。國會作為立法機關,是國家最 高權力機關,也是唯一的立法部門,由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兩院分別由選舉產生的議員所組成。
1993年起眾院選舉制度由中選區制改為小選區和比例選區並列制。眾議院定員480名,任期4年。首相有權提前解散眾議院重新選舉。參議院定員247名,任期6年,每3年改選半數,不得中途解散。在權力上,眾議院優於參議院。國會例會每年1月至6月舉行,會期150天。必要時還可召開臨時國會和特別國會。
由於眾議院有途中解散的制度,被認為較能忠實地反映民意,故相對於參議院而言眾議院擁有較高的地位(眾議院優越制)。內閣有權解散眾議院。又,若眾議院通過內閣不信任案(或否決內閣信任案)時,內閣若十日以內不解散眾議院則必須總辭。
兩議院存在以下主要差別:
(1)組織上的差別:任期不同,眾議院議員任期4年,在解散時提前結束;參議院議員任期6年,沒有解散的規定。議員的人數不同,眾議院共有議員500人,到期全部改選;參議院共有議員252人,每三年改選半數。議員當選年齡不同,眾議院議員年齡要求25歲;參議院議員年齡要求30歲。選舉區不同,眾議院採取小選區制和比例代表制;參議院採取全國比例代表制和中選區制。
(2)權能上的差別:眾議院相對參議院具有某些優越地位,第一,法律案的議決上具有優勢,例如,眾議院通過的法律案,如果參議院否決或修改,眾議院對原案以三分之二以上多數再次通過即成為法律。第二,預算的議決的優勢地位。預算案首先在眾議院提出,如受到參議院否決或修改,依法律規定應當召開兩院協議會,在兩院意見不能取得一致時,或者在參議院收到眾議院通過的預算案後,除國會休會期間外30日內不能議決的,以眾議院通過的預算案為國會的決議。第三,條約承認上的優越地位。關於眾議院在條約的承認上的優越地位,准用憲法第60條關於眾議院在法律上的優越地位的規定。第四,關於指定內閣總理大臣的決議的優越地位。根據憲法第67條規定,眾議院和參議院對提名內閣總理大臣作出不同決定時,根據法律規定舉行兩院協議會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見時,或在眾議院作出提名決定後,除在國會休會期間,在十日內參議院未作出提名決定時,即以眾議院的決定為國會的決議。第五,根據憲法確定的眾議院地位優先的原則,有以法律擴大這種優勢的傾向。例如國會法第11條、第12條規定,臨時會、特別會的會期兩院一致決定;國會的會期兩院一致決定可以延長。第13條規定,關於會期及延長的決議兩院不一致時,或參議院不作決定時,由眾議院的決議確定。再如,根據《會計檢查院法》第4條第2項規定,關於會計檢查官的任命,在眾議院同意而參議院不同意時,准用憲法第67條第2項的規定,以眾議院的同意作為兩院的同意。
3. 日本參議院權力大過眾議院嗎
參議院是相當於議會上院,眾議院是下院。眾議院由選民直選產生,眾議院多數派領袖擔任政府內閣總理大臣。眾議院有立法權,參議院有復核權,參議院有財政權!
4. 日本眾議院和參議院到底是什麼關系
兩院制的政府,相互監督,平衡權利。
國家的法律和預算要先在眾議院審議通過,然後送參議院審議。如果參議院通過,則成立,如果參議院否決,則要返回眾議院從新審議。如果眾議院2/3以上通過,則成立,否則就成為廢案。
和我國的人大政協是不一樣的。
5. 日本參議院的委員會
參議院共設17個常任委員會,6個特別委員會,3個調查會和1個審查會。17個常任委員會有:內閣委員會、總務委員會、法務委員會、外交防衛委員會、財政金融委員會、文教科學委員會、厚生勞動委員會、農林水產委員會、經濟產業委員會、國土交通委員會、環境委員會、國家基本政策委員會、預算委員會、決算委員會、行政監督委員會、議院運營委員會、懲罰委員會。6個特別委員會有:災害對策委員會、沖繩及北方問題委員會、政治倫理及選舉制度委員會、北朝鮮綁架問題委員會、政府開發援助委員會、消費者問題特別委員會。3個調查會有:氣候變化問題調查會、國民經濟生活調查會、應對少子及高齡化調查會。1個審查會是政治倫理審查會。
6. 日本參議院的歷屆領導
1、松平恆雄 1947年(昭和22年)5月20日—1949年(昭和24年)11月14日 綠風會
2、佐藤尚武 1949年(昭和24年)11月15日—1950年(昭和25年)7月12日 綠風會
3、佐藤尚武1950年(昭和25年)7月12日—1953年(昭和28年)5月2日 綠風會
4、河井彌八 1953年(昭和28年)5月19日—1956年(昭和31年)4月3日 綠風會
5、松野鶴平 1956年(昭和31年)4月3日—1956年(昭和31年)11月13日 自由民主黨
6、松野鶴平1956年(昭和31年)11月13日—1959年(昭和34年)5月2日 自由民主黨
7、松野鶴平1959年(昭和34年)6月23日—1962年(昭和37年)8月6日 自由民主黨
8、重宗雄三 1962年(昭和37年)8月6日—1965年(昭和40年)7月30日 自由民主黨
9、重宗雄三1965年(昭和40年)7月30日—1968年(昭和43年)7月7日 自由民主黨
10、重宗雄三1968年(昭和43年)8月3日—1971年(昭和46年)7月17日 自由民主黨
11、河野謙三 1971年(昭和46年)7月17日—1974年(昭和49年)7月26日 自由民主黨(議長就任後、脫離黨籍。)
12、河野謙三1974年(昭和49年)7月26日—1977年(昭和52年)7月3日
13 、安井謙 1977年(昭和52年)7月28日—1980年(昭和55年)7月7日 自由民主黨
14、徳永正利 1980年(昭和55年)7月17日—1983年(昭和58年)7月9日 自由民主黨
15、木村睦男 1983年(昭和58年)7月18日—1986年(昭和61年)7月22日 自由民主黨
16、藤田正明 1986年(昭和61年)7月22日—1988年(昭和63年)9月30日 自由民主黨
17、土屋義彥 1988年(昭和63年)9月30日—1989年(平成元年)7月9日 自由民主黨
18、土屋義彥1989年(平成元年)8月7日—1991年(平成3年)10月4日自由民主黨
19、長田裕二 1991年(平成3年)10月4日—1992年(平成4年)7月9日 自由民主黨
20、原文兵衛 1992年(平成4年)8月7日—1995年(平成7年)7月22日 自由民主黨
21、斎藤十朗 1995年(平成7年)8月4日—1998年(平成10年)7月25日 自由民主黨
22、斎藤十朗1998年(平成10年)8月4日—2000年(平成12年)10月19日自由民主黨
23、井上裕 2000年(平成12年)10月19日—2001年(平成13年)8月7日 自由民主黨
24、井上裕2001年(平成13年)8月7日—2002年(平成14年)4月22日自由民主黨
25、倉田寛之 2002年(平成14年)4月22日—2004年(平成16年)7月30日 自由民主黨
26、扇千景 2004年(平成16年)7月30日—2007年(平成19年)7月28日 自由民主黨
27、江田五月 2007年(平成19年)8月7日—2010年(平成22年)7月25日 民主黨
28、西岡武夫 2010年(平成22年)7月30日—2011年(平成23年)11月5日 民主黨
29、平田健二 2011年(平成23年)11月14日—2013年(平成25年)7月28日 民主黨
30、山崎正昭 2013年(平成25年)8月2日—今 自由民主黨 1、松本治一郎 1947年5月20日—-1949年2月24日 日本社會黨
2、松嶋喜作 1949年3月26日—-1950年5月2日 民主自由黨
3、三木治朗 1950年7月12日—-1953年5月2日 日本社會黨
4、重宗雄三 1953年5月19日—-1956年5月9日 自由黨
5、寺尾豊 1956年5月9日—-1956年11月13日 自由民主黨
6、寺尾豊1956年11月13日—-1958年6月12日自由民主黨
7、平井太郎 1958年6月16日—-1959年6月23日 自由民主黨
8、平井太郎1959年6月23日—-1962年7月7日自由民主黨
9、重政庸徳 1962年8月6日—-1965年6月1日 自由民主黨
10、河野謙三 1965年7月30日—-1968年8月3日 自由民主黨
11、安井謙 1968年8月3日—-1971年7月17日 自由民主黨
12、森八三一 1971年7月17日—-1974年7月7日 自由民主黨
13、前田佳都男 1974年7月27日—-1977年7月28日 自由民主黨
14、加瀬完 1977年7月28日—-1979年8月30日 日本社會黨
15、秋山長造 1979年8月30日—-1980年7月17日 日本社會黨
16、秋山長造1980年7月17日—-1983年7月9日日本社會黨
17、阿具根登 1983年7月18日—-1986年7月7日 日本社會黨
18、瀬谷英行 1986年7月22日—-1989年8月7日 日本社會黨
19、小野明 1989年8月7日—-1990年4月19日 日本社會黨
20、小山一平 1990年4月25日—-1992年7月7日 日本社會黨
21、赤桐操 1992年8月7日—-1995年8月4日 日本社會黨
22、松尾官平 1995年8月4日—-1998年7月25日 新進黨
23、菅野久光 1998年7月30日—-2001年7月22日 民主黨
24、本岡昭次 2001年8月7日—-2004年7月25日 民主黨
25、角田義一 2004年7月30日—-2007年1月30日 民主黨
26、今泉昭 2007年1月30日—-2007年7月28日 民主黨
27、山東昭子 2007年8月7日—-2010年7月30日 自由民主黨
28、尾辻秀久 2010年7月30日—-2012年12月26日 自由民主黨
29、山崎正昭 2012年12月26日—-2013年8月2日 自由民主黨
30、輿石東 2013年8月2日—-今 民主黨
7. 日本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區別
最大的區別是:眾議院獲得多數席位的黨派就是日本的執政黨,其黨首自動成為日本首相。
8. 日本參議院的意義是什麼日本首相由眾議院產生!
你應當注意到一點,參議院與眾議院的選期隔一次,搓一次。
參議院共242席,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一半。眾議院議員任期4年,4年一次重新選舉。
上次參議院選舉是在2007年,這次的眾議員是在2009年,2010年還要進行參議院選舉,2013年參議院和眾議院要同時選舉,2016年再進行參議院選舉。
根據《日本國憲法》國會通過決議需要
首先經眾議院通過,
然後再經參議院通過,方可成為法案。
若眾院決議遭參院否決,就要退回如眾院修改後再提交參議院,
若參院仍不能通過,召開「兩院協議會」,
如還不能達成一致,眾議院將再次表決,但這次不是半數通過,而是三分之二以上贊成票,才可以成為國會決議。
如不能以2\3通過的話,必須將決議擱置30天以後眾議院通過的法案才可生效。
通過以上的選舉時間和法案表決可以看出,參議院起到一個對眾議院的牽製作用,如果選民認為在眾院選舉中「投錯票」,可以在參議院選舉中「報復」。參議院將阻礙眾議院的法案流程。起到在野黨對執政黨的監督與牽製作用。
9. 日本參議院與眾議院有什麼區別
簡單地說是眾議院是小地方(比如街道、居委會)的代表組成,參議院是大地方(比如縣)的代表組成的,眾議院的權力比參議院大。
10. 日本參議院選舉多久一次啊!!!!
參議院每隔3年對全體席位的半數進行一次改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