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地柏枝的功效與作用
擴展閱讀
我愛黑莓 2025-07-11 15:55:33
500怎麼買股票 2025-07-11 15:54:36
上市不久的股票可以買嗎 2025-07-11 15:53:56

地柏枝的功效與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6-08 09:09:34

Ⅰ 野雞尾草有什麼功效

小野雞尾
別名:海風絲,草蓮,鳳尾蕨,線雞尾草,小金花草,光棍葯,黑蕨,野雞尾,細葉金雞尾,野黃連,吊金草,火湯蕨,金粉蕨,中華金粉蕨,烏蕨,土黃連,鳳凰標,小雞尾草,小蕨萁,日本烏蕨,水金雞尾,金雞尾,地柏枝,蝦蝦猛,解毒蕨,人頭發,烏韭,小葉野雞尾,鳳尾蓮,孔雀尾,金花草,串魚草

中葯小野雞尾為中國蕨科植物野雞尾金粉蕨的全草或葉。夏,秋季採收全草,或割取葉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25~6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棕色卵狀披針形鱗片,葉厚革質,近簇生;葉柄禾稈色,基部棕色,長10~35厘米;葉片長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0~30厘米,寬6~15毫米,三至四回羽狀分裂;羽片8~15對,有柄,互生,狹卵形,基部寬楔形,先端長漸尖;第1對羽片最大,長10~15厘米,寬約5厘米;二回羽片8~12對,近卵形;三回羽片3~4對,互生,橢圓形或倒卵形,羽狀分裂;四回羽片2~3對,互生,倒披針形或披針形;葉脈分叉,營養葉末回裂片有小脈1條,孢子葉裂片具羽狀並有邊脈。孢子囊群線形,長2~6毫米;囊群蓋長圓形或短線形,膜質,全緣,白色。

葯材性狀
根莖細長,略彎曲,直徑2~4毫米,黃棕色或棕黑色,兩側著生向上彎的葉柄殘基和細根。葉柄細長略呈方柱形,表面淺棕黃色,具縱溝。葉片卷縮,展開後呈卵狀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6~15厘米,淺黃綠色。或棕褐色,三至四回羽狀分裂,營養葉的小裂片有齒;孢子葉末回裂片短線形,下面邊緣生有孢子囊群,囊群蓋膜質,與中脈平行,向內開口。質脆,較易折斷。氣微,味苦。

根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圓狀多角形細胞。基本組織薄壁細胞充滿澱粉粒。分體中柱呈弧形或三角形,常3個作圓狀環列,內皮層明顯。中柱鞘為1~2列薄壁細胞。

性味與歸經
苦;寒;歸心;肝;肺;胃;小腸;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利濕;止血。主治風熱感冒;咳嗽;咽痛;泄瀉;毒蛇咬傷;燙火傷;痢疾;小便淋痛;濕熱黃疸;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尿血;瘡毒;跌打損傷。

使用方法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內服:煎湯,15~30克;鮮品用量加倍。

Ⅱ 地柏枝的用法與功效

【別稱】江南卷柏、石金花、孔雀毛、岩柏枝、石柏、百葉草、地柏。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高10~18厘米。下部莖不分枝,其上葉疏生,貼伏,鑽狀卵圓形,具短芒;上部枝著生的葉較密,羽狀分枝,全形呈卵狀三角形,葉小,排列成4行,兩行側葉的葉片兩側不對稱,急尖,葉平滑,上半部的中半卵圓形,基部圓,邊緣白色;下半部的葉半矩圓狀披針形,邊緣有疏齒,基部心臟形;兩行中葉的葉片卵圓狀橢圓形,漸尖,有芒,中脈明顯,邊緣白色。孢子囊穗單生於枝頂,4棱;孢子葉圓形至卵狀鑽形,漸尖,龍骨狀,微有毛,上著生孢子囊,內含孢子。地柏的全草可入葯,全年均可採收。

【生長環境】湖北、陝西及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生於山澗、林蔭等陰濕處石上。

【性味功效】味甘、辛,性平。止血,清熱,利濕。

【驗方精選】第一方:地柏枝適量,麻油適量。

用法:研細末,麻油調塗。

主治:湯火燙傷(輕度者)。第二方:地柏枝120克,鮮麥芽60克,白酒少許。

用法:水煎,去渣,加白酒少許,分2次,早、晚飯前服;第二劑加大黃60克,水煎加白酒服;第三劑不加大黃;第四劑加大黃(每隔1日加大黃)。連服5劑。服葯期間忌酸、辣、芥菜、蘿卜、油膩、煎炸食物。

主治:單腹脹便閉。第三方:地柏枝30克,側柏炭、棕炭、茜草炭各10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5日。

主治:胃、十二指腸出血、鼻衄、咯血。第四方:地柏枝適量。

用法:烘乾,研細末,干灑傷口,加壓止血。

主治:外傷出血。第五方:地柏枝50克,茵陳30克,梔子10克,丹參30克,敗醬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五~七日。

主治:黃疸型肝炎。第六方:地柏枝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小兒驚風。第七方:地柏枝20克,鵝不食草3克,辛夷6克,蒼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五~七日。

主治:鼻旁竇炎。

Ⅲ 地柏青魚湯有什麼作用

青魚肉厚,多脂,味道鮮美,肌間刺少,食用方便,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每100g青魚肉含蛋白質19.5g、脂0.2g,並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維生素。

青魚也含有大量Omega-3。Omega -3 脂肪酸雖然能降低血中膽固醇,但過量也會導致血栓。因此,就算是青魚,吃的時候也要注意營養均衡。

(3)地柏枝的功效與作用擴展閱讀:

青魚屬於大宗淡水魚重要養殖品種之一,在我國淡水魚類養殖業中具有重要地位。青魚作為四大家魚中生長最快,售價最高、深受養殖者和消費者青睞的品種具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

青魚棲息於大江河和湖泊的下層。主食軟體動物。為大型經濟魚類,生長迅速,3年魚可長至3.5-4kg。最大可達70kg。4-5齡成熟,繁殖期5-7月,在江河中產漂河性卵,膜徑5-6mm。生殖季節雄魚頭部具白色顆粒狀珠星,胸鰭上有呈帶狀的密集珠星。

Ⅳ 地柏枝補腎嗎

地柏枝歸肝、膽、胃經。

功效:止血,清熱,利濕。

主治:用於肺熱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痔瘡出血,外傷出血,發熱,小兒驚風,濕熱黃疸,淋病,水腫,水火燙傷。

Ⅳ 大葉金花草的基本信息

正名:Sphenomeris chinensis (L.) Maxon 烏蕨
別名:野黃連、水黃連(《峨媚葯植》),牙齒芒(《廣州植物志》),擎天蕨(《廣西中獸醫葯植》),雪仙草、掃雪花(《江西民間草葯》),蜢蚱參(《中國植物志》),上樹細辛草、青蕨(《廣西中葯志》),金花草(《廣東中葯》),大金花草(《廣西中草葯》),烏韭、石發、地柏枝(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雉雞尾、小雞尾草、細葉狼箕、花葉鳳尾草、烏竹、牆柏、細葉鳳凰尾(《浙江民間常用草葯》),土黃連(《福建中草葯》)。
生態環境:適生范圍較廣,在海拔200-1900米之間的山坡、田邊、路旁、溪溝、林下均有生長。性喜溫暖半陰環境,適生富含腐殖質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常與雜草混生,有時單獨群棲。
資源分布:廣布長江以南各省,北達陝西南部。熱帶亞洲亦產。
繁殖培育:用孢子繁殖。盆栽苗分株可在換盆時進行,洗凈根莖部,選間隙部位切。
採集:秋季採收,洗凈泥沙,曬干。
化學成分:葉含牡荊素、丁香酸、原兒茶醛和原兒茶酸。
性味:《廣西中葯志》:微苦,寒,無毒。
功用主治:大葉金花草的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止血。治風熱感冒,中暑發痧,泄瀉,痢疾,白濁,白帶,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癰腫。
來源:為鱗始蕨科植物烏蕨的全草或根狀莖。
主要功效:
①《峨帽葯植》:根狀莖:消火退熱。
②《貴州民間方葯集》:全草:止咳。治傷風感冒;外用治九子瘍,消腫毒。
③《廣西中葯志》:葉:治熱咳吐血,紅白痢疾,解毒;外治跌打出血,水火燙傷,瘡瘍爛肉等證;根:治亦白痢。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全草:清熱,解毒,利濕。治流感,感冒,咳嗽,扁桃體炎,腮腺炎,腸炎,痢疾,皮膚濕疹。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搗汁飲。外用:搗敷或研末撒患處。

Ⅵ 誰知道有一味中葯叫做 小葉雞尾草,

鐵桿地柏枝
異名:地柏葉、小鳳尾草、地柏枝、小葉雞尾草、大肥
草、一炷香、臁瘡葯、風水草、金錢草、山蕨岩。
性味:甘微辛,性溫。入脾,肺二經 。
功效:化痰止咳,清熱解毒,生肌止血。
主治:感冒咳嗽;肺結核;痢疾;腹瀉;熱痹;腫毒;瘡
癰;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山坡多有之,高四五寸,細莖,花葉似側柏而光,色亦淡綠,四五莖作小叢,蓋與卷柏、千年松同類,而生於土,不生於石。」
生於海拔400-3200m的溪邊石上或乾旱的山谷。分布於華北、西北、華東及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Ⅶ 百葉草是不是什麼什麼時間都能種植

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有它一定的功效跟作用,比如說香蕉啊就有通腸道的作用,多吃水果可以增加維生素。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百葉草,也有它自己特定的功效跟作用,但是這些東西雖然對人體有益,吃多了也會給人體帶來一定的傷害,水果容易上火,通腸道的容易輕度腹瀉等等。
百葉草的外形
百葉草又俗稱為孔雀尾,產於東南亞
一帶,台灣亦有,是屬於柳葉刀形的水中葉,葉長3-7公分,寬僅0.3-0.5公分,葉形纖細。葉面色澤為綠色至淡褐色,葉背則是紅色或綠色。色彩雖不深濃,但其密生的莖枝頗引人注意。
百葉草的種植
種植百葉草的困難度較高,如果要長期栽種百葉草,二氧此碳要供應充足,PH值維持在6.5左右,光源普通即可,一般來說,新水的水草缸種不好百葉草,請特別注意,另百葉草對水草的肥料需要特多,所以一些液肥、鐵肥、微量元素等都需要添加,如果百葉草長出至水面時,可進行修剪正作,將底根拔起,將根部剪掉5-10公分左右。
百葉草的功效與作用
1.中葯材百葉草又稱作「草鞋青」;也有地區稱作:鵝仔草;中葯草鞋青為金星蕨科植物單葉新月蕨的全草。全年均可採收,曬干或鮮用。百葉草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主治咽喉腫痛;痢疾;毒蛇咬傷。
2.中葯材百葉草又稱作「黑頂卷柏」;也有地區稱作:雞腳草;馬尾草;紅骨草;中葯黑頂卷柏為卷柏科植物黑頂卷柏的全草。全年均可採收,曬干。百葉草的功效與作用:
涼血解毒;止痛。主治麻疹;痢疾;咳血;吐血;外傷出血;胸痛;胃痛;跌打損傷。
3.中葯材百葉草又稱作「地柏枝」;也有地區稱作:黃疸卷柏;高腳紅蘿卜;鋪地金牛;金花草;軟雞草;細葉狼雞;紅雞草;石金花;石柏;石松柏;石掌柏;百葉卷柏;爛皮蛇;油麵風;曲蘭草;撥雲草;並草;帥石草;岩花;岩柏草;岩柏枝;山扁柏;孔雀毛;夾韋草;地柏;土黃連;四葉菜;發治草;千步還陽;傷寒草;中葯地柏枝為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的全草。7月(大暑前後)拔取全草,抖凈根部泥沙,洗凈,鮮用或曬干。百葉草的功效與作用:清熱利濕;止血。主肺熱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痔瘡出血;外傷出血;發熱;小兒驚風;濕熱黃疸;淋病;水腫;水火燙傷。

Ⅷ 地柏的栽培技術

地柏一般無直立主幹,枝葉茂密,層次分明,葉小翠綠,四季常青,姿態雅緻,壽命較長,易於造型。地柏適應性強,在南、北方都能良好生長,是製作盆景的好材料。
1.樹形製作
地柏枝條細而長,並且柔軟,適宜作懸崖式、曲乾式、卧乾式以及各種鳥、獸等動物形態。地柏造型時應多蟠扎、少修剪,蟠扎材料可用金屬絲,也可用棕絲,大體輪廓蟠扎完成後,根據造型的需要,應對小枝進行剪短或從基部剪除。夏季和早秋是地柏生長的旺盛季節,修剪後樹液易外溢,對生長不利,所以造型修剪宜在冬末早春進行。地柏一般蟠扎2年左右才能定型,過早折除蟠扎物,枝條常恢復原狀。定型後應及時折除金屬絲,因蟠扎時間過長,金屬絲勒入枝條內過深,不但對植物生長不利,而且所留痕跡也不美觀,需要兩年左右時間痕跡才能消除。地柏盆景的枝葉,多加工成雲朵狀或自然式。
2.栽種與用盆
地柏喜陽光也能耐陰,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中性、微酸、微鹼性土壤中均能生長,但最好是肥沃、濕潤、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培養土可用2/3腐殖土和1/3的沙面土配製而成。栽種以3~4月份為好。要根據不同造型選用不同盆缽,懸崖式宜用紫砂簽筒盆,並把主根適當留長些,以承擔大部枝葉因伸出盆外下垂的拉力;曲乾式可用橢圓形紫砂盆或釉陶盆;斜乾式、卧乾式用長方形紫砂淺盆為好,以顯示樹干優美的風姿。後兩種造型的樹根應剪得短些,多留側根和須根,根部剪口處,為防止細菌侵入,要塗一層紅黴素眼葯膏。
3.養護管理
(1)場地。地柏上細盆後,盆內盛土較少,有的樹根緊貼盆壁,經陽光曝曬,易損傷樹根,對植物生長不利。因此上細盆的地柏盆景,在炎熱的夏季,應放在可見到一定光照的蔭棚下,保持一定濕度,氣候乾燥時應向地面灑水,增加小氣候的濕度,並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春、秋季可放置露天養護。在北方盆栽,秋末或初冬應及時移入室內越冬。
(2)澆水。地柏喜濕潤的環境,但怕水澇。夏季要經常澆水,保持盆土濕潤,天氣炎熱時,早、晚要各向葉片噴水一次。冬季應少澆水。
(3)施肥。上細盆的地柏盆景,要施腐熟稀薄的液肥。在其生長季節,每20天左右施一次液肥即可。施肥不可過多過勤,否則會使枝條陡長,影響樹形。
(4)整形。地柏在養護過程中,有時會長出過長的枝條,破壞了樹形,應及時剪去。為使枝葉短而密,要適當摘心,以利側枝的生長。
(5)防病蟲害。地柏盆景病害、蟲害均較少,主要應防治銹病和紅蜘蛛的危害。

Ⅸ 小葉草和小葉金花草是一種草嗎

【大葉金花草的功效介紹】: 大葉金花草 (《廣西中葯志》) 【異名】野黃連、水黃連(《峨媚葯植》),牙齒芒(《廣州植物志》),擎天蕨(《廣西中獸醫葯植》),雪仙草、掃雪花(《江西民間草葯》),蜢蚱參(《中國植物志》),上樹細辛草、青蕨(《廣西中葯志》),金花草(《廣東中葯》),大金花草(《廣西中草葯》),烏韭、石發、地柏枝(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雉雞尾、小雞尾草、細葉狼箕、花葉鳳尾草、烏竹、牆柏、細葉鳳凰尾(《浙江民間常用草葯》),土黃連(《福建中草葯》)。 【來源】為鱗始蕨科植物烏蕨的全草或根狀莖。 【植物形態】烏蕨多年生草本,高可達65厘米。 根莖堅硬而短,橫走,密被赤褐色鑽狀鱗片。 葉近生,葉柄長達25厘米,禾稈色,光亮,直立;葉近革質,無毛;3~4回羽狀分裂,披針形,長20~40厘米,寬5~12厘米;下部羽片卵狀技針形,斜展,長5~10厘米,寬2~5厘米;小羽片矩圓形或披針形;末回裂片楔形,先端截形,有牙齒,基部楔形,下延,葉脈下面明顯,2叉狀分枝。 孢子囊群頂生,每裂片上1~2枚,囊群蓋灰棕色,半杯形,寬與葉緣等長,向外開裂。 生於林下或灌叢中濕地。 廣布長江以南各地,北達陝西南部。 【採集】秋季採收,洗凈泥沙,曬干。 【化學成分】葉含牡荊素、丁香酸、原兒茶醛和原兒茶酸。 【性味】《廣西中葯志》:微苦,寒,無毒。 【功用主治-大葉金花草的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止血。 治風熱感冒,中暑發痧,泄瀉,痢疾,白濁,白帶,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癰腫。 ①《峨帽葯植》:根狀莖:消火退熱。 ②《貴州民間方葯集》:全草:止咳。 治傷風感冒;外用治九子瘍,消腫毒。 ③《廣西中葯志》:葉:治熱咳吐血,紅白痢疾,解毒;外治跌打出血,水火燙傷,瘡瘍爛肉等證;根:治亦白痢。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全草:清熱,解毒,利濕。 治流感,感冒,咳嗽,扁桃體炎,腮腺炎,腸炎,痢疾,皮膚濕疹。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搗汁飲。 外用:搗敷或研末撒患處。 【選方】①治中暑發痧:鮮烏韭葉四兩。 搗爛絞汁服。 (《福建中草葯》) ②治痢疾:鮮烏韭全草、鮮水娛蚣全草各一兩。 水煎服。 (《福建中草葯》) ③治肝炎(急性黃疽型和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烏韭全草三兩。 水煎汁分三次服,連服十至十五劑。 (《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④治急性支氣管炎:烏韭鮮葉二兩。 水煎服。 (《福建中草葯》) ⑤治吐血、大便下血、尿血:雪仙草根莖三至五錢(鮮品加倍)。 水煎服。 (《江西民間草葯》) ⑥治白濁、濕熱帶下:烏韭鮮全草一至二兩。 搗爛絞汁,調米泔水服。 (《福建中草葯》) ⑦治對口瘡:烏韭鮮葉,以蜜或鹽同搗外敷。 (《福建中草葯》) ⑧治乳癰:烏韭根莖一兩.水煎,沖黃酒服;鮮葉搗爛敷患處。 (《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⑨治結合膜炎:烏韭全草一兩。 水煎服。 (《福建中草葯》) ⑩治牙疳:雪仙草根莖燒灰存性三錢,冰片一分。 共研細末,搽患處。 (《江西民間草葯》) ⑾治腳癬糜爛:烏韭全草水煎熏洗。 (《福建中草葯》) ⑿治跌打損傷:雪仙草根莖三至五錢。 酒煎服。 (《江西民間草葯》) ⒀治跌打刀傷出血或腫痛,或傷口潰爛:大全花草葉,石仙桃葉,共搗爛敷患處。 用大金花草乾粉撒布傷口,能止血,生肌,收口。 (《廣西中草葯》) ⒁治湯火傷:大金花草葉搗爛或研末,冷開水調敷患處。 (《廣西中草葯》) ⒂治毒蛇咬傷:烏蕨根莖搗敷並煎服。 (《浙江天目山葯植志》) ⒃治狂犬咬傷:鮮烏韭根莖五至六兩,用銅器水煎,空腹服,連服數日。 服葯期間環境必須安靜。 (《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⒄治菜蟲葯(即雷公蘑、黃柴樹根)中毒(輔助治療):烏韭全草五至六兩。 水煎服。 (《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臨床應用】治療菌痢、腸炎鮮金花草葉2錢,嚼碎吞服,每天2次;或用50%金花草煎劑10~20毫升,日服3次;亦可曬干研粉,每次6分,日服3次。 治療103例,98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