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佛山小悅悅
擴展閱讀
我愛黑莓 2025-07-11 15:55:33
500怎麼買股票 2025-07-11 15:54:36
上市不久的股票可以買嗎 2025-07-11 15:53:56

佛山小悅悅

發布時間: 2021-06-08 12:02:26

Ⅰ 【廣東佛山小悅悅事件】

uni甫tエДptエДa瞌÷o尐lЕゥa瞌÷ 連續幾t天b的時間里,70月727日4下k午3發生在佛山l南海的小w悅悅事件讓中2國人j心2緒難寧。 這一c天d,先哲早已c大j加撻伐、今5人a尤v有切6膚之p痛的「國人b冷漠症」進行了i最徹底的表演:面對遭麵包車y碾軋的兩歲女i童小d悅悅,在長1達近七k分4鍾的時間里,33名路人v居然熟視無h睹、不f聞不a問,直至拾荒的阿姨陳賢妹將小j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 在見3慣了z老人a跌倒無t人u攙扶等類似場景之g後,按說我們對冷漠的承受力k是大u大f提高了w。但小t悅悅事件還是激起了l國人w普遍的震驚和憤怒,對此有人w從8利害關繫上e分7析,攙扶倒地者畢竟存在一r定風5險,而小i悅悅事件中5,經過的路人n完全可以8通過打電話報警等近乎零成本、零風4險的方8式進行援助。盡管如此惠而不f費,那52名路人p也n不x願意選擇,容忍的底線再低,那26名路人t註定都沒法通過。 這種分7析言之y成理。但從7事件性質分2析,面對倒地老人b漠然置之a的現象如果不n是個y案,其和在受傷女z童面前的冷漠肯定沒有質的區p別,而且其中5很可能存在一s種因果聯系。在一h個j社會里,當對倒地老人n扶還是不r扶都已p成為3一d個v糾結的問題時,可以4斷言,發生小f悅悅事件幾q乎就是一c個b必然,而且很難保證未來的一c天t,中1國大y地上n就一m定不m會上s演比3佛山n一d幕更讓人r震驚的事件。 正因為0如此,我們沒法同意小p悅悅事件是個y孤立的、偶然的事件。在殘酷的現狀面前,再也r不z能裝鴕鳥,必須承認5當下y中8國社會道德水3准大g幅滑坡是一d個u已r成的冷峻現實,也c必須正視連「扶老攜幼」這樣的基本公2德都無t法立足的社會基礎。 誰應該為1此而負責?無f非有公8民個i體和社會兩種指向,比5較起來,指向社會是最容易的一i種辦5法,也m自有充足的理由。由於l價值虛無e、法紀不k彰、道德底線失守、權勢者帶頭不d守規則,我們這個m社會存在全面失范的風8險,與o這種風8險對抗,個g體的力m量的確難免卑微,同流合污乃g成為3最便當的選項。但也x正因為3這種辦4法太v過容易,不g僅5使許多應該遭受譴責的人r逃脫了l道德懲罰,而且還常常讓他們心5安理得,並產生傳導作用,使更多的人k一x邊詛咒道德失范一b邊卻又k主動放棄自己a對社會的責任。 小u悅悅事件之u後,一c位網友s的留言很有代表性,「我們表現出的痛苦相當可疑,我們的咒罵缺乏1內6在的力l量,我們的正義i感從0一v開n始就搖晃不t已h。當我們迫不j及h待地發表道德演說之a後,我們是否真正願意追隨這種信念,為4『社會道德』的改變和提升3盡綿薄卻尊貴的力h量?」 網友n的考問十t分4有力i,更在給人t信心6。每一r名公8民個m體的力w量誠然渺小i,但卻尊貴,而匯聚這樣的力s量,基本公8德無t法立足的社會基礎才w可能被一o寸c寸e撬動。一h個k基本的道理是,我們再對社會痛心4疾首,而社會本身終究無l法反3思和改進,使社會趨善,這副擔子a實際上b仍4然只能由每一k個v普普通通的公4民個g體肩荷。一m個m能動的主體,其對社會的責任可從7積極和消極兩個v層面來論,消極的層面,是潔身自好,積極的層面,則是絕不k放棄自己o追求更幸福更有尊嚴生活的權利,與d一z切2惡和非正義b抗爭。公2民對社會盡這種起碼的責任,很多時候常常只需要一z點良知良能,就像那個c心5疼得趕緊抱起小b悅悅的陳賢妹一f樣。 在佛山a,當地媒體用「他們令佛山r蒙羞」的大l字標題考問著那32名冷漠的路人w。其實這樣的恥辱並非僅5屬於y佛山y。試看全國各地,相似事件哪座城市未曾發生過呢?如果說這些事件無w一b不d是提醒我們還生活於s文8明線之m下n,我們哪個l人m又g敢聲稱自己d完全是無j辜者?有的在公0然作惡,有的在作惡的幫凶5,有的在惡的面前噤若寒蟬,我們何嘗不r是基本公8德無g法立足的社會基礎的一w部分1?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雖然外界的強迫在一d定程度上r能夠影響一u個i人n的責任感,但絕不v可能完全摧毀它。」公7民們請行動起來,堅守良知,竭盡責任,如果你還對社會向善抱有期待。

Ⅱ 佛山車禍事件2歲女童小悅悅現在怎麼樣了肇事司機找到了嗎

大洋網訊(記者劉競宇)10月21日記者獲悉,「2歲女童小悅悅13日晚在佛山接連被兩輛車碾過」事件中的小悅悅(王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在2011年10月21日零時32分離世。

救治被碾女童醫院召開發布會正式公布小悅悅死訊
來源:所屬欄目:
被碾女童小悅悅離世 讓我們記住她的名字
2011年10月21日0時32分。醫院傳來消息,佛山被碾壓女童小悅悅還是走了。發布會於10月21日8:30在醫院舉行。
也許天使就應該生活在天堂,也許在那個沒有冷漠的世界,她會比現在過得幸福快樂吧。她來過這個世界,讓我們記住她的名字,她叫王悅。一路走好。
小悅悅搶救無效離世 第16名「路人」致歉
陳先生是「悅悅被碾事件」視頻中的第16個路人,他來自福建,是廣佛五金店的一個檔主。當時他從檔口走出,出現在監控視頻中的右上角,短暫出現又回到檔口。在事發後他被人認出,噩夢從此開始。
陳先生說連日來他心情非常糾結,他說真的沒有看到倒在地上的悅悅,當時下雨,他之所以從檔口走出去是想去找3歲的女兒,在悅悅那邊走了幾步沒有看到後又折回檔口。
「我一定要向悅悅父母致歉和解釋清楚。」陳先生說。昨日下午2時,他和妻子從佛山出發,傍晚7時許他們夫妻二人提著一個大花籃,來到了醫院IC U,但沒有見到悅悅父母。他們隨後又來到悅悅父母休息的招待所,在樓下等了40多分鍾。但悅悅父母一直沒有出現。等待中,陳先生同妻子話語較少。
傍晚7時50分,悅悅的一位親屬終於出現並接受了陳先生的花籃,該親屬表示因為悅悅病重,所以悅悅父母現在還在照顧孩子,脫不開身,派他來接受陳先生的歉意。在交談中,陳先生從錢包掏出一疊錢捐給悅悅。【詳細】

Ⅲ 小悅悅事件到底是怎樣的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時30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 女童遭兩車碾壓
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本名王悅)走在巷子里,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鍾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七分鍾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八個路人,對此不聞不問。最後,一位撿垃圾的阿姨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日前,2011年10月21日,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於0時32分離世。 當時悅悅躺在那裡痛苦掙扎,在隨後的7分鍾時間里,先後路過的十八人離悅悅僅1米之隔全都當作沒看見,甚至連個打電話報警的人都沒有。最後,一位拾荒的阿婆把在死亡邊緣掙扎的悅悅救起,但當時的悅悅已經像一個提線木偶般癱作一團!
那些在小悅悅被車碾壓後的整整7分多長時
10·13廣東佛山女童遭兩車碾壓事件(3張)間內經過漠視的路人們,引發網友熱議。當越來越多的「彭宇案」發生,當好心救人反被誣陷的事件屢屢上演,我們又該怎麼面對?這不僅僅只是見死不救,更多的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

Ⅳ 佛山小悅悅事件感想

廣東佛山市2歲女童在18名路人的漠視中瀕臨死亡的消息,如今已經發酵為一場對人性冷漠、道德淪喪的大討論。對於見死不救,道義上的批判固然不可少,但對於一個健全的社會來說,其良好規范的建立,則不僅僅仰賴於道德的建構,社會體制保障的健全才是我們勇於突破心障,奉獻愛心的基石。 眼下,遭受2次碾軋、失去18次救助機會的小悅悅,正在與死神做最後一搏,在病房外,從佛山市到廣東省,都在為如何譴責見死不救、倡導見義勇為,做著挽回城市輿論形象的努力。 事實上,人性的冷漠並不僅僅是佛山的問題,如果小悅悅的事故發生在其他城市,相信依然會有路人畏懼繞行,所區別的可能只是數量多少的問題。 如今社會道德的失范,確實已到了急需轉變的時刻。然而,在佛山市、廣東省或以重金激勵見義勇為,或推動見死不救入罪等強力方式力圖扭轉局面時,我們理應冷靜,這是否就是扭轉社會風氣的終極解決方案? 首先,人心的冷血、道德的淪喪,只是公民不安全感爆棚的最終結局,由「果」用力改變「因」,難免有南轅北轍之憂。 再看立法手段。的確,以法律「越俎代庖」制約道德,從德國、義大利到美國均有成例。但彭宇案、許雲鶴案以及「老人跌倒不能扶」的現象,已經讓熱心助人未必善有善報,見義勇為卻被反口誣賴的結局深入人心。 若果真以法律強制救助,讓僅僅是擦肩而過的路人,在獲罪和被訛孰輕孰重的糾結中迅速作出判斷,的確有些難為並非聖賢的普通市民。因此,以嚴刑峻法喚醒世道人心,僅僅是退而求其次的辦法。 其實阻礙公眾救死扶傷、出手相助的,還是內心中對社會和他人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而造成這種不安全感的,則是社會體制、法制、保障機制的不健全。 要想扭轉這種不安全感,眼下流行的「校長撐腰體」似乎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如果老人摔倒了你去扶被訛詐了,學校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學校替你賠償!」 如果我們的社會能給每個公民提供完善的法律和經濟、醫療保障機制,那麼出於經濟角度的訛詐或將大為減少,甚至不復存在,而見義勇為者也無需過分擔憂補償與法律責任的判定。等到全社會都來為你「撐腰」的那一天,相信將不會有人在小悅悅面前繞行。

Ⅳ 佛山小悅悅事件采訪的圖片,下一代都怎麼了

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小悅悅,經醫院搶救無效,於21日零時32分離世。院方稱小悅悅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全腦功能衰竭、接近腦死亡以及全身多個重要器官衰竭。13日,廣東佛山兩歲女童悅悅連遭兩車碾過,十多名路人經過未施援手,一名撿破爛的阿婆將孩子救起。連日來,小悅悅事件持續引發社會各界探討,不少人建議完善獎懲機制,獎勵見義勇為不能光靠錢。目前警方已展開女童被碾事故模擬試驗,並呈請檢察機關對涉嫌肇事的兩名犯罪嫌疑人進行批捕。廣東佛山南海區檢察院已於18日介入該案的調查。在10月20日省委常委會研究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時,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呼籲,要認真反思出現悲劇的根源,要用「良知的尖刀」來解剖我們身上的醜陋,要忍著揭開瘡疤刮骨療傷的疼痛,喚起全社會的警醒和行動,在公眾參與下創造一種揚善懲惡的制度條件和社會環境,努力減少和避免小悅悅類似悲劇在廣東再次發生。

Ⅵ 小悅悅事件是什麼時間發生的還有具體經過

拾荒阿姨 第二輛車碾過
陳姨救人的過程,恰好被事發地旁邊一間勞保店的視頻監控記錄,這段視頻還包括在陳姨之前路過的18個人。陳姨並不知道,她是第19個路人,前18個,或是視而不見,或是看兩眼然後離開。 [6] 第一個人:一名白衣深色褲男子,左右張望後,徑直從小悅悅腳邊經過; 第二個人:摩托車男,看了一眼躺在正前方的小悅悅,一拐彎繞過離開; 第三個人:淺色長袖衣服男,一直盯著小悅悅,然後像躲著走,越來越遠。 第一輛車碾過
第四個人:開著藍色後尾箱三輪車男, 從店鋪門口兩次橫向經過, 對2 米外的小悅悅熟視無睹。 第五個人: 踩著三輪車的藍衣男子; 第六個人:另一摩托車男經過; 第七個人:黑衣男子開摩托車經過,並且不斷回望小悅悅;並停車詢問附近店主,但TVS剪切了這一段,網友質疑TVS違背新聞人客觀公正的原則,違反新聞總署若干規定,屬於報道虛假新聞范疇。 第八個人:一名中年女子帶著黃衣小女孩經過,看了幾眼沒有卻停步; 第九個人:一個穿雨衣的摩托車男子經過;第十個人:穿著藍色短袖衣的男子在小悅悅身邊來回兩次,除了驚異的目光外再無動作。 …… 善良的陳阿姨
記錄這一切的視頻,來自廣佛五金城20座N63-N64的新華勞保經營部,事發地點恰好就是該店鋪的門前。 這間勞保店位於兩條巷道的交叉口,與多數商家一樣,其兩邊的門口上方均安裝了視頻監控。不料,其中一邊的視頻監控,剛好拍下悅悅兩度被碾壓的全過程。 對此,也有網友質疑,「負責視頻監控的人去哪裡了?」 「我們店裡的視頻監控,主要是晚上防盜用的,白天都很少看它。」勞保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店的老闆解釋說,傍晚正是每天最忙碌的時候,他和兩名工人正在清算賬目,而他的妻子准備晚飯。嘈雜的雨打聲,讓忙碌的人們,專心於生意,根本沒注意到店外的異常,車來車往,一切看似正常。 目前視頻有被刻意調亮的嫌疑,路人們可能根本沒看清地上的是個小孩。

Ⅶ 以佛山小悅悅事件寫一篇800字議論文!!!急求

說實話,一切都是我們中國人,甚至我們人類自己害的,怨不了別人,前段時間「彭宇」一案就可說明,好人不好做啊!一個老太婆不小心摔了,好人的彭宇去扶她,送了她去醫院,還幫她掂了葯費,但是老太婆知道自己摔斷腳了,要好幾萬葯費,就訛人,把人家告上法庭,法院居然是這樣判的「人不是你撞的,你完全沒必要扶她」結果呢,好人就這樣被訛了好幾萬!詳細的你可以在網路上搜「人不是你撞的」就可以了!現實中還有很多很多,例如河南一老頭自己摔了,一大學生好心去扶,結果訛了10萬。。。很多很多,我們中國人不是沒有良心的,你要說什麼地震捐款啊、什麼天災人禍的,大把無名人去捐款!很多時候,我們也想做好事,只是不敢做,樓主你明白嗎?
話說回來,那18個人呢,有這么幾種可能性!我也是佛山這邊的,出事的地方我以前也去過!(以前自己做生意的時候去過那拿貨哈,千萬別誤會哈!)
1、當時下著雨,地面上有水,而且批發城內也是比較昏暗的,而且也是非常之吵的,小孩子倒在那,旁人看了到底是血還是水,遠看根本很難分辨的來,再說,能去那拿貨的,都是時間很趕的,早上拿了,下午就得拿回去賣,可能有那麼部分人看到了,或許會以為小孩子在那撒嬌呢!更何況那麼吵,怎麼可能會聽到小孩子的哭聲,就算聽到了,那肯定也是以為小孩在撒嬌在滾地,原因是,我小時候撒嬌也是這么樣滴!嘿嘿!
2、我記得視頻上有幾個人是開著車過去的(除了案法那兩位車主),說實話,或許他們真的沒看見,又或許是看見了也不敢救,很難說到時候法官也給來句「人不是你輾的,你完全沒必要去救他」另外,還有些是不時回望的人,你們可以想像一下,什麼情況你會不時回望某樣事物的,要麼就是處於好奇,要麼就是想去又不想去的在那猶豫,為什麼猶豫,這個我就不說了!就比方說你見到一件很漂亮很喜歡的衣服,但是你買了後可能這個月的伙食就不夠了,我肯定相信你絕對不是回望幾次那麼簡單,可能是幾十次!

總結一下,老實說,那些評論這18個人的人,你們別站著說話不腰疼,事情沒發生在你們身邊,當真發生了,或許你們也是這18個人中的其中一個,但也不完全代表這18個人中沒有冷血的,沒有禽獸的!發生這樣的現象,完全是我們國人的自己害人,如果那個訛人的老太婆或者那個訛人的老頭子再摔多一次的話,如果真的沒有人去扶他,他肯定也會想「這完全是自己害的」。就好象環境問題也是一樣,一方面又說環境越來越惡劣,一方面又不能做到全民環保,只知道在那抱怨,為什麼空氣那麼差為什麼污染那麼大。。。也不想想自己有沒有在保護環境上下了責任心。。。一切一切都是自作孽。。。其實我們看事情不能太主觀,很多因素也是要考慮的!

樓主,說了這么多,你明白了嗎?這完全是個富有議論性的論文,保證滿分!而且全是手打的,給個採納吧!

Ⅷ 小悅悅事件是怎麼回事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時30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里,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鍾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七分鍾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幾個路人,竟然對此不聞不問。最後,一位撿垃圾的阿姨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現在小悅悅在廣州軍區陸軍總醫院重症監護室,腦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腦死亡。」
視頻回放
第二輛車碾過
陳姨救人的過程,恰好被事發地旁邊一間勞保店的視頻監控記錄,當然這段視頻還包括在陳姨之前路過的18個人。陳姨並不知道,她是第19個路人,前18個,或是視而不見,或是看兩眼然後離開。[1] 第一個人,一名白衣深色褲男子,左右張望後,徑直從小悅悅腳邊經過; 第二個人,摩托車男,看了一眼躺在正前方的小悅悅,一拐彎繞過離開; 第三個人,淺色長袖衣服男,一直盯著小悅悅,然後像躲著走,越來越遠。 第一輛車碾過
第四個人,開著藍色後尾箱三輪車男, 從店鋪門口兩次橫向經過, 對2 米外的小悅悅視若無睹。 第五個人, 踩著三輪車的藍衣男子; 第六個人,另一摩托車男經過; 第七個人,黑衣男子開摩托車經過,不斷回望小悅悅; 第八個人,一名中年女子帶著黃衣小女孩經過,看了幾眼沒有停步;第九個人,一個穿雨衣的摩托車男子經過; 第十個人,穿著藍色短袖衣的男子在小悅悅身邊來回兩次,除了驚異的目光外再無動作。…… 善良的陳阿姨
記錄這一切的視頻,來自廣佛五金城20座N63-N64的新華勞保經營部,事發地點恰好就是該店鋪的門前。 這間勞保店位於兩條巷道的交叉口,與多數商家一樣,其兩邊的門口上方均安裝了視頻監控。不料,其中一邊的視頻監控,剛好拍下悅悅兩度被碾壓的全過程。 漠視的騎車人
對此,也有網友質疑,「負責視頻監控的人去哪裡了?」 「我們店裡的視頻監控,主要是晚上防盜用的,白天都很少看它。」勞保店的老闆解釋說,傍晚正是每天最忙碌的時候,他和兩名工人正在清算賬目,而他的妻子准備晚飯。 嘈雜的雨打聲,讓忙碌的人們,專心於生意,根本沒注意到店外的異常,車來車往,一切看似正常。

Ⅸ 作文:我看「佛山小悅悅事件」500字

連續幾天的時間里,10月13日下午發生在佛山南海的小悅悅事件讓中國人心緒難寧。

這一天,先哲早已大加撻伐、今人尤有切膚之痛的「國人冷漠症」進行了最徹底的表演:面對遭麵包車碾軋的兩歲女童小悅悅,在長達近七分鍾的時間里,18名路人居然熟視無睹、不聞不問,直至拾荒的阿姨陳賢妹將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

在見慣了老人跌倒無人攙扶等類似場景之後,按說我們對冷漠的承受力是大大提高了。但小悅悅事件還是激起了國人普遍的震驚和憤怒,對此有人從利害關繫上分析,攙扶倒地者畢竟存在一定風險,而小悅悅事件中,經過的路人完全可以通過打電話報警等近乎零成本、零風險的方式進行援助。盡管如此惠而不費,那18名路人也不願意選擇,容忍的底線再低,那18名路人註定都沒法通過。

這種分析言之成理。但從事件性質分析,面對倒地老人漠然置之的現象如果不是個案,其和在受傷女童面前的冷漠肯定沒有質的區別,而且其中很可能存在一種因果聯系。在一個社會里,當對倒地老人扶還是不扶都已成為一個糾結的問題時,可以斷言,發生小悅悅事件幾乎就是一個必然,而且很難保證未來的一天,中國大地上就一定不會上演比佛山一幕更讓人震驚的事件。

正因為如此,我們沒法同意小悅悅事件是個孤立的、偶然的事件。在殘酷的現狀面前,再也不能裝鴕鳥,必須承認當下中國社會道德水準大幅滑坡是一個已成的冷峻現實,也必須正視連「扶老攜幼」這樣的基本公德都無法立足的社會基礎。

誰應該為此而負責?無非有公民個體和社會兩種指向,比較起來,指向社會是最容易的一種辦法,也自有充足的理由。由於價值虛無、法紀不彰、道德底線失守、權勢者帶頭不守規則,我們這個社會存在全面失范的風險,與這種風險對抗,個體的力量的確難免卑微,同流合污乃成為最便當的選項。但也正因為這種辦法太過容易,不僅使許多應該遭受譴責的人逃脫了道德懲罰,而且還常常讓他們心安理得,並產生傳導作用,使更多的人一邊詛咒道德失范一邊卻又主動放棄自己對社會的責任。

小悅悅事件之後,一位網友的留言很有代表性,「我們表現出的痛苦相當可疑,我們的咒罵缺乏內在的力量,我們的正義感從一開始就搖晃不已。當我們迫不及待地發表道德演說之後,我們是否真正願意追隨這種信念,為『社會道德』的改變和提升盡綿薄卻尊貴的力量?」

網友的考問十分有力,更在給人信心。每一名公民個體的力量誠然渺小,但卻尊貴,而匯聚這樣的力量,基本公德無法立足的社會基礎才可能被一寸寸撬動。一個基本的道理是,我們再對社會痛心疾首,而社會本身終究無法反思和改進,使社會趨善,這副擔子實際上仍然只能由每一個普普通通的公民個體肩荷。一個能動的主體,其對社會的責任可從積極和消極兩個層面來論,消極的層面,是潔身自好,積極的層面,則是絕不放棄自己追求更幸福更有尊嚴生活的權利,與一切惡和非正義抗爭。公民對社會盡這種起碼的責任,很多時候常常只需要一點良知良能,就像那個心疼得趕緊抱起小悅悅的陳賢妹一樣。

在佛山,當地媒體用「他們令佛山蒙羞」的大字標題考問著那18名冷漠的路人。其實這樣的恥辱並非僅屬於佛山。試看全國各地,相似事件哪座城市未曾發生過呢?如果說這些事件無一不是提醒我們還生活於文明線之下,我們哪個人又敢聲稱自己完全是無辜者?有的在公然作惡,有的在作惡的幫凶,有的在惡的面前噤若寒蟬,我們何嘗不是基本公德無法立足的社會基礎的一部分?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雖然外界的強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一個人的責任感,但絕不可能完全摧毀它。」公民們請行動起來,堅守良知,竭盡責任,如果你還對社會向善抱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