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流感病毒
擴展閱讀
防城網 2025-07-10 04:11:36

流感病毒

發布時間: 2021-06-09 08:17:03

㈠ 流感病毒的分型有哪些

流感常見類型是甲型和乙型,每種類型又包括幾種亞型或病毒株。一般來說,出現在秋末和初冬的年度暴發流行都是由甲型病毒引起的。

流感病毒經常發生變異,因此感染了其中一個病毒株,並不會讓感染者獲得對其他病毒株的免疫力。

流感的廣泛暴發流行通常會讓病毒發生巨大的變異,大約每十年就發生一次。流感病毒發生變異時,流感患者的症狀會往往會更嚴重,幾乎每年都會發生病毒的小變異。

病毒通過以下方式傳播、直接接觸、打噴嚏或咳嗽形成的飛沫、接觸到粘有流感患者鼻子或咽喉部位的體液的手帕等物品。

㈡ 流感病毒是什麼樣子

1 何謂豬流感?
豬流感是一種因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生豬呼吸系統疾病。豬流感病毒通常暴發於生豬當中。人類一般不會患上豬流感,但人感染病例還是能夠發生,也的確發生過。人感染豬流感病例多見於生豬附近的人員,但豬流感病毒也有可能在人際間傳播。
2 現有多少種豬流感病毒?
與所有流感病毒一樣,豬流感病毒也不斷發生變化。豬可感染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以及豬流感病毒。當來自不同物種的流感病毒令豬受到感染時,這些病毒便會重組(即:交換基因),於是便會出現一種混合了豬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和/或禽流感病毒的新型病毒。多年來,豬流感病毒已出現不同的變化。目前,已從豬身上分離得到四種主要的A型病毒的亞型:H1N1、H1N2、H3N2和H3N1。不過,在最近從豬身上分離得到的流感病毒中,大部分都是H1N1型病毒。
3 H1N1型豬流感病毒是否與人類H1N1型病毒相同?
不相同。H1N1型豬流感病毒在抗原方面與人類H1N1型病毒截然不同,因此,用於人類季節性流感的疫苗不會起到防治H1N1豬流感病毒的作用。
4 這種豬流感病毒是否具有傳染性?
已確定這種病毒具有傳染性,並且正在人際間傳播。但是,目前尚不知曉此種病毒發生人際間傳播的難易程度。
5 對人類健康有何影響?
散在的人感染豬流感病毒病例和爆發都曾偶見報道。一般來說,豬流感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與季節性流感相似。但根據已報告的病例來看,其臨床表現多樣,可有無症狀感染,也可發生嚴重肺炎導致死亡。
由於典型的人感染豬流感病毒的臨床症狀與季節性流感及其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類似,因此通過季節性流感監測有時也可發現大部分病例。然而,輕型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可能難以被發現,因此該病在人類中感染的真實情況不清。
6 豬流感感染有多嚴重?
與季節性流感一樣,人感染豬流感的嚴重程度也各有不同,從輕微到嚴重不等。在2005年至2009年1月間,美國發現12起人感染豬流感病例,未出現死亡病例。但是,豬流感感染也會造成嚴重後果。1988年9月1日,威斯康星州一位身體一向健康的32歲孕婦在感染豬流感後因肺炎住院接受治療,但8天後死亡。1976年發生於新澤西州迪克斯堡的豬流感暴發造成200多起病例,多人患上嚴重疾病,一人死亡。
7 是否有治療豬流感的疫苗?
目前,可為生豬注射疫苗,藉以預防豬流感。不過,尚沒有疫苗可預防人類感染豬流感。但人感染豬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季節性流感疫苗將有可能對H3N2型豬流感病毒起到部分抵抗作用,但卻對H1N1型豬病毒無效。
8 人類如何感染豬流感?
豬流感可以兩種方式傳播:
通過與受感染生豬或受豬流感病毒污染的環境發生接觸。
通過與感染豬流感病毒的人類發生接觸。豬流感發生人際間傳播在文獻中亦有記載,而且據說傳播途徑與季節性流感相同。流感據說主要通過受感染患者咳嗽或噴嚏而進行人際間傳播。
9 受感染者將豬流感傳染給別人需要多長時間?
感染豬流感病毒的患者只要出現症狀,且可能在病發後的7天時間里,均應視為具有潛在傳染性。兒童,尤其是幼兒,在較長時期內可能均具有潛在傳染性。
10 為防止自己患病可採取何種措施?
目前尚沒有針對豬流感的疫苗可用。但是,日常行為能夠幫助預防可導致像流感這樣的呼吸系統疾病的病菌的傳播。請採取如下日常措施來保護自身的健康:
.咳嗽或打噴嚏時,請用紙巾擋住鼻子和口部。用後將紙巾扔入垃圾桶中。
.經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尤其是咳嗽或打噴嚏之後。乙醇類洗手液亦很有效。
.盡量避免與病人和看似染病的動物發生密切接觸。
.如果患上流感,CDC建議留在家中不要上班或上學,並減少與他人接觸的機會,以避免傳染。避免接觸眼部、鼻子或口部,因為病菌可通過此途徑傳播。
11 人感染豬流感,會出現何種跡象和症狀?
人感染豬流感的症狀與常規人流感的症狀類似,包括發熱、咳嗽、喉嚨痛、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疲勞等。有些人還會出現與豬流感有關的腹瀉和嘔吐症狀。以往也曾報告因人感染豬流感引發的嚴重疾病(肺炎和呼吸衰竭)及死亡。與季節性流感一樣,豬流感也可造成基本慢性醫療條件惡化。
12 如何診斷人感染豬流感病例
診斷A型豬流感感染病例,通常需要在患病後的前四到五天之內採集呼吸樣本(這時候受感染者最有可能排出病毒)。但是,有些人,尤其是兒童,可能會在10天或更長時間里排出病毒。鑒定A型豬流感病毒,需要將樣本送至CDC作實驗檢測
13 是否有治療豬流感的葯物?
是的,有。CDC建議採用奧塞米韋或扎那米韋治療和/或預防感染這些豬流感病毒。抗病毒葯物均為處方葯(葯丸、液態制劑或吸入劑),可通過抑制流感病毒在人體內復制來起到抵禦流感的作用。如果人生病了,抗病毒葯物可使疾病減輕,並讓人快速恢復健康。這些葯物亦可防止嚴重的流感並發症。用於治療時,如果在患病後(出現症狀後2天之內)立即開始服用抗病毒葯物,效果則會達到最佳。
13 如何預防豬流感?
充足睡眠、勤於鍛煉、勤洗手、室內保持通風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提高免疫力。食用優質蛋白-牛初乳、大豆製品。其中含有多種對人體免疫系統有利的免疫球蛋白,或大豆多聚糖,可以長期食用。另外中葯也能大顯身手哦。

㈢ 流感病毒有哪些種類

與人相關的流感病毒有三類: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丙型流感病毒。 這三種里,甲型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最強,大家熟知的HIN1,H5N1以及H7N9都是這一型的。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和2009年的豬流感就是H1N1引起的;2004年的禽流感就是由H5N1引起的,2013年的禽流感則變成了H7N9。

那麼這里的H和N到底為何物?H/HA代表血凝素蛋白,N/NA代表神經氨酸酶蛋白;HA與NA為病毒表面的蛋白。

由於流感的流行性與這兩種蛋白直接相關,科學家就以H與N對流感病毒命名,也就有了以上的代號。

如何理解H與N的功能?H與N就像蝸牛的兩只觸角,病毒可以通過這兩個「觸角」來識別人體細胞的「感染命門」,從而達到入侵人體的目的。

另一方面,病毒的蛋白只有H與N暴露在外,人的免疫系統通過識別這兩個「觸角」來定位病毒。普通病毒感染一般都有自限性,一周左右就會自愈。免疫系統從識別病毒到產生抗病毒抗體剛好需要一周的時間。對於普通感冒,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是最好的「感冒葯」。

㈣ 常見的流感病毒有哪些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目前,已發現的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丁型四型。臨床以甲型與乙型流感病毒較為常見。其中甲型最容易發生變異,傳染性強,可引起流感大爆發,為人類流感的主要病原,患者症狀明顯,病情嚴重。乙型流感病毒變異較少,患者病情相對較輕。如發現有感冒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甲、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檢測,檢測結果陽性者,即能確診為流感。

㈤ 流感病毒的分類是什麼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屬正粘液病毒科,流感病毒屬,包括甲、乙、丙三型,甲型抗原變異性最強,感染人類和其他動物,引起中、重度疾病,侵襲所有年齡組人群,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變異性較弱,僅感染人類,一般引起輕微的疾病,主要侵襲兒童,可引起局部爆發。丙型抗原性比較穩定,僅引起嬰幼兒感染和成人散發病例。
抵抗力
流感病毒在外界抵抗力較弱,對熱相當敏感,56℃經30min、65℃經5min、100℃經1min即可滅活病毒的感染性和酶的活性。病毒在低溫環境中較穩定,保存4℃冰箱中,可存活1周至1個月。-70℃以下至少可保存數年。
病毒在PH7.0~7.8范圍內較穩定,PH3.0時病毒感染力即被破壞。紫外線、X射線等能滅活流感病毒。病毒對乙醇、升汞、氯、酸、酚、福爾馬林、乙醚、氯仿等化學葯物均較敏感,肥皂和去污劑對流感病毒亦有滅活作用。
流感病毒的分類
根據病毒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據H和N抗原不同,又分為許多亞型,H可分為15個亞型(H1~H15),N有9個亞型(N1~N9)。其中僅H1N1、H2N2、H3N2主要感染人類,其它許多亞型的自然宿主是多種禽類和動物。其中對禽類危害最大的為H5、H7和H9亞型毒株。一般情況下,禽流感病毒不會感染鳥類和豬以外的動物。但1997年香港首次報道發生18例H5N1人禽流感感染病例,其中6例死亡,引起全球廣泛關注。1997年以後,世界上又先後幾次發生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具有高致病性的H5N1、H7N7、H9N2、等禽流感病毒,一旦發生變異而具有人與人的傳播能力,會導致人間禽流感流行,預示著禽流感病毒對人類已具有很大的潛在威脅。
流感病毒命名
根據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的抗原性特點,人們將甲型流感病毒進一步分為許多亞型。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經發現了15種不同的血凝素亞型和9種神經氨酸酶亞型。1980年,WHO公布了流感病毒新的統一命名法。甲型流感病毒的命名內容和順序是:型別/宿主/分離地點/毒株編號/分離年代(血凝素抗原亞型和神經氨酸酶抗原亞型)。宿主是人則省略不寫,其他宿主必須寫明。如:甲/香港/1/68(H3N2)。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命名法與甲型相同,但由於沒有H和N亞型的劃分,故不加註明,如乙/滬防/1/77;丙/豬/京科/10/81。有時為了敘述方便,國內還把H1N1、H2N2、H3N2亞型稱為甲1、甲2、甲3型等習慣名稱。
抗原變異
流感病毒的變異以甲型最為重要,常與世界性大流行有密切聯系。一般來講,流感病毒的抗原性變異就是指H和N抗原結構的改變,在亞型內部經常發生小變異(量變),稱為抗原漂移。盡管它只是微小的變異,但可使病毒能夠輕易的躲過宿主的免疫系統。與以前面發現的毒株相比,如果在血凝素分子特異性抗原決定簇(抗原表位)上發生了突變,新的毒株被認為是先前毒株的異種變異類型,具有流行病學意義,可以造成流感的流行。
抗原變異僅發生於甲型病毒。它可能是由於同一細胞感染了人類和動物的2種病毒,病毒之間發生基因重配而產生的。由此產生的病毒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發生全新結合,而使得人群沒有免疫力。抗原轉變是造成流感全球大流行的原因。甲型流感病毒大約每隔十幾年發生1次大變異。自1933年以來甲型病毒已經歷了4次抗原轉變:1933~1946年為H0N1(原甲型,A0),1946~1957年為H1N1(亞甲型,A1),1957~1968年為H2N2(亞洲甲型,A2),1968年以後為H3N2(香港型,A3)。一般新舊亞型之間有明顯的交替現象,在新的亞型出現並流行到一個地區後,舊的亞型就不再能分離到。乙型流感染毒間同樣有大變異與小變異,但未劃分成亞型轉變。丙型流感病毒尚未發現抗原變異。
流行性感冒的流行與危害

流感的傳染源
流感的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其次是隱性感染者。動物亦可能為重要貯存宿主和中間宿主。病人自發病後5d內均可從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病毒,傳染期約1周,以病初2~3d傳染性最強。
流感的傳播途徑
以空氣飛沫傳播為主,其次是通過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間接傳播,密切接觸也是傳播流感的途徑之一。傳播速度和廣度與人口密度有關。
流感的人群易感性
對於流感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感染或接種疫苗後1周出現抗體,2~3周達高峰,1~2個月後開始下降,1年左右降至較低水平,流感病毒3個型別之間無交叉免疫。
流感流行的季節性
同許多其它的呼吸系統病毒性疾病相似,流感也是一種季節性疾病,它在夏季的發病率較低,冬季的發病率較高,但在某些地方這種病毒一年四季均可流行。流感的發病時間與地理位置有關,在溫帶地區,流感會在整個冬季流行,北半球通常在1、2月份達到高峰,南半球的流行時間較晚。通常在5~9月。在熱帶地區,流感病毒一年四季均存在,傾向於雨季流行。
流感的特點是經常性的,不可預測的局部流行和罕見的全球大流行。在某些年份中流感的局部流行是由於抗原漂移導致不斷有新的流感病毒株產生,同時部分人群缺少或根本無防護措施而造成的。1889年以來已出現幾次由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變異導致的世界性大流行。
1.1889~1891年大流行 1889年5月從俄國發現,當年10月傳到西歐,1年內席捲全球,某些城市記載發病率40%~50%。大多數地區流行呈3個波,第1波死亡率最低,第3波死亡率最高,死亡者大多數為老年人。據血清學追溯認為,甲3型是當時大流行的最可能的病原體。
2.1918~1920年大流行 此次流行的首發於1918年1月美國東部,1918年4月在法國軍隊中流行,以後迅速蔓延,波及全球。此次大流行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瘟疫,造成的死亡總數估計約2000萬人。關於這次大流行的病原,據血清學溯源,認為是由豬型Hsw1N1(H1N1)流感病毒引起。
3.1957~1958年大流行 1957年2月首發於我國貴州西部,2月中旬在貴陽分離出病毒為H2N2(稱為甲2型),3月傳播到全國,4月在香港流行,以後經東南亞和日本傳播到全世界。H2N2型病毒出現後,H1N1型病毒即在人群中消失。
4.1968~1969年大流行 1968年7月我國廣東和香港地區新亞型流感流行,新分離病毒抗原為H3N2(稱為甲3型)。傳播路線與H2N2型相似,1969~1970年波及全球,低於H2N2型。H3N2病毒出現後,H2N2病毒在人群中消失。
5.1976年美國發生豬型流感小爆發 1976年1月在美國一兵營中有流感爆發,分離毒株中,6株屬於甲3型,但有5株與豬型病毒Hsw1N1(H1N1)非常相似,實際上該兵營發生了一次甲3型和豬型的混合流行。豬型流感病例均較甲3型為輕。
6.1977年新甲1型(H1N1)的出現和流行 1977年5月在我國丹東、鞍山和天津的流感流行中,分離到新甲1型,1977年7月以後從北向南擴散,隨後遍及全國,但未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流行主要發生在8~20歲青少年中,隱性和輕型感染較多。新甲1型出現後,甲3型並未消失,出現甲1和甲3在人群中並存的局面。
流感流行伴隨著死亡率的增加。增加的死亡率不僅僅由流感和肺炎引起,也與流感引起的心肺疾病和其他慢性病惡化有關。
在美國1972-1995年的流感流行研究中,23年中有19年發生流感流行並造成超額死亡。在11次不同的流感流行中,估計每次都有2萬例與流感有關的死亡,其中6次超過4萬例。在這11次流行中,約90%以上的死亡是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幼兒以及有潛在疾病的任何年齡的人群比健康的少年兒童和青年人因患流感而導致並發症、住院和死亡的危險性要高。如0-4歲年齡組的住院率,健康兒童為100/10萬,而潛在疾病的兒童高達500/10萬。
有調查結果表明,法國1989年由於流感而消耗的衛生服務費約為19億法郎,而潛在的經濟損失更高達143億法郎;美國每年由於流感而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為10-30億美元,而潛在的經濟損失更高達100-150億美元。我國香港地區近期爆發的禽流感,據估計損失也高達8000萬港幣。我國是流行性感冒的高發地區,20世紀發生的4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中有3次起源於我國,近年來新發現的流感病毒株也大多源自中國。從1953-1976年,我國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盡管目前還缺乏詳細的流行病學資料,但可以肯定,我國每年因流行性感冒而導致的經濟損失也是十分驚人的。
日本在控制流感發病過程中曾採用給學齡兒童免疫接種的方法。從1962年至1987年,日本為大部分學齡兒童接種了流感疫苗,使原來過高的死亡率由最初是美國的3~4倍降到與美國相同的水平。該免疫措施使日本每年有37000~49000人免於死亡,即每接種420名兒童就可以使1位老年人免於死亡。在美國,整個90年代流感疫苗的使用量呈穩定增長趨勢,1997年達到每1000人中有281人使用流感疫苗的水平。同年,西歐29個國家都對流感疫苗接種作出了基於年齡的建議使用方法。老年人接種率:法國70%、比利時45%~50%、義大利36%、美國65.5%。其中許多國家通過國家財政或社會健康保險提供流感疫苗接種所需的費用,為某些建議使用疫苗的人群進行免費接種。當然,在大部分國家中,多數人還是自費支付流感疫苗所需的費用。不同國家疫苗使用水平與人均健康花費無關。疫苗使用水平反映了人們對流感的重視程度,也反映了疫苗接種的有效性。而且,預防接種是花費-收益比最好的預防措施。調查統計,美國每年因流感的直接醫療花費為46億美元,通過疫苗接種每人每年平均直接節約117美元;對於公司,投入接種疫苗1美元就可為公司節省2.58美元。阿根廷因接種計劃的實施,使每個接種兒童節約10.04美元。

流感的臨床特徵和並發症

臨床特徵
本病潛伏期數小時至4d,一般為1~3d。流感發病嚴重程度與個體免疫狀況有關,一般說來,僅約50%的感染病人會發展成典型流感臨床症狀。
流感典型症狀以突然發熱、頭暈頭痛、肌痛、全身症狀輕、同時可伴有喉嚨痛和咳嗽、鼻塞、流涕、胸痛、眼痛、畏光等症狀。發熱體溫可達39~40℃,一般持續2~3d後漸退。一般是全身症狀較重而呼吸道症狀並不嚴重。
並發症
最常見的並發症是肺炎。一般以繼發性細菌性肺炎較常見,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嗜血桿菌為多見。原發流感病毒肺炎較少見, 多見於原有心、肺疾患者(特別是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患者)或孕婦,病死率較高。
其他並發症包括Reye's綜合征、中毒性休克綜合征。Reye's綜合征限於2~16歲的兒童,主要與B型流感(或水痘、帶狀皰疹)有關。臨床上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數日後出現惡心、嘔吐、繼而嗜睡、昏迷、驚厥等神經系統症狀,進一步發展為昏迷,近年來認為與服用阿司匹林有關。中毒性休克綜合征多在流感後出現,伴有呼吸衰竭,胸片可顯示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但肺炎病變不明顯。血液中可有流感抗體上升,氣管分泌物可找到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多見。
流行性感冒的免疫預防

在流感流行期間,約1%~5%的人群可以感染發病,在敬老院的老年人和其他高危人群中,發病率可達40%~50%以上。至少在西方國家人群中,細菌性並發症(如肺炎)常與流感有關;在流感流行期間,年死亡率估計為7.5~23/10萬。根據衛生保健資源的消耗和生產能力的喪失,流感對社會和個人都構成很大的經濟負擔。由於流感病毒經常發生變化,因此為了對當前流行的主要的病毒毒株產生保護作用,流感疫苗的成分每年都發生改變。對個人來說,每年都必須接種疫苗。
一、流感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是避免患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由於流感病毒經常變異,疫苗使用中的主要問題是毒種的選擇,製造疫苗的毒株力求接近流行株。每年9月和2月,WHO全球流感規劃小組分別建議南半球通常5~6月開始和北半球11~12月開始的下一個流感流行季節使用流感疫苗的成分。成分是基於國家流感中心和WHO合作中心的全球網路的監測資料。現行流感疫苗含有2個亞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H3N2和H1N1)和1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這些疫苗有3種類型,
1.全病毒疫苗 由整個滅活的病毒構成,所以副作用也比較大。接種全病毒體疫苗的方法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其它方法所取代。
2.裂解病毒疫苗 由經去污劑處理裂解的病毒顆粒組成,裂解流感疫苗包括表面抗原、血凝素、神經氨酸酶、核蛋白和基質蛋白等成分。此疫苗適合於成年人和兒童。
3.亞單位疫苗 主要由已去除其他病毒成分的、只產生抗體保護反應的HA和NA組成。由於純度較高,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較強,尤其適用於兒童。
流感疫苗通常不加佐劑。但最近歐洲聯盟已批准一種亞單位疫苗,含有新型水包油佐劑(MF59)。此種疫苗似對老年人可增強抗體應答,但這一研究結果的臨床意義需要進一步闡明。流感活疫苗已在前蘇聯和其他一些國家使用。流感活疫苗的鼻腔應用試驗目前正在美國進行。
現有滅活流感疫苗對高危人群的有效性已被證實,但其保護期有限,每年均需接種,並在注射後可能的副反應,以及缺乏局部和細胞免疫,促使研製一種噴霧型減毒流感活疫苗。在早期,前蘇聯和日本都研製過噴霧型減毒流感活疫苗,但報道的的有效性數據不能令人信服。最近,冷適應和重配病毒株經過較周詳的試驗,取得極好的效果。兒童試驗表明高度有效,成人試驗表明活疫苗對滅活病毒的免疫原性有協同作用。
接種流感疫苗能預防流感病毒感染,不能夠預防禽流感病毒。但根據WHO「關於在H5N1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中應用流感疫苗的指引」,流感疫苗雖然不能保護接種者免除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但卻能降低接種者同時感染人和禽流感病毒病毒的機會,從而降低流感病毒發生病毒基因重組的機會並降低可能出現新型流感病毒大流行的危險性。
二、疫苗種類的選擇
在我國使用的流感疫苗有滅活的全病毒、裂解、亞單位疫苗。12歲及以下兒童嚴禁使用全病毒疫苗。12歲以上人群使用全病毒、裂解、亞單位疫苗,免疫原性和副作用相差不大。
鑒於流感的危害十分巨大,我國衛生防疫部門對流感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視。衛生部已將流感列為「十五」期間重點防治的傳染病。2004年3月在日內瓦召開的流感會議上,世界衛生組織也呼籲採取措施應對可能的流感大暴發。
哪些人需要接種流感疫苗
根據我省流感防治工作需要,流感疫苗的重點接種人群包括:醫院急診科、感染科(發熱門診)、傳染科等醫務人員;60歲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及體弱多病者;小學生和幼兒園兒童;養老院、老年人護理中心、托幼機構的工作人員;計程車、民航、鐵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員,商業及旅遊服務的從業人員;家禽等動物從業人員。
推薦接種人群:經常出差或到國內外旅行的人員。
其他接種人群:年齡在6個月以上希望減少患流感可能性而非接種禁忌者。
禁止接種流感疫苗的人群:
6個月齡以下的嬰幼兒;對雞蛋或疫苗成分過敏者;格林巴利綜合症患者;懷孕3個月以內的孕婦;急性發熱性疾病患者;慢性病發作期;嚴重過敏體質者;醫生認為不適合接種的人員。
慎用流感疫苗的人群:
懷孕3個月以上的孕婦。
可選用的疫苗:
目前,在我省使用的流感疫苗有三種:全病毒流感滅活疫苗、裂解流感疫苗和亞單位流感疫苗。
需注意事項:
12歲以下的人群嚴禁使用全病毒流感滅活疫苗,只能使用裂解流感疫苗和亞單位流感疫苗。
12歲以上的人群三種類型的流感疫苗均可使用。
流感疫苗的接種時間:
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個月接種流感疫苗能更有效發揮疫苗的保護作用。各省可根據當地流行的高峰季節或疫情監測預測分析,確定當地的最佳接種時間。
我國北方地區流感流行的高峰在冬季(11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南方如廣東省流行高峰季節是4~7月份。因而北方地區接種疫苗的活動最佳時間每年10~12月份,我省接種流感疫苗的適宜時間是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對於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群,尤其是有流感並發症的高危險人群,即使流感已經在該地區開始流行,為避免發生流感,仍應該接種疫苗。
免疫保護期與聯合免疫
全程接種流感疫苗後要在2周後產生抗體,可以保護與疫苗毒株抗原性類似的毒株感染發病或減輕發病症狀。所以應在流行期到來之前至少半個月接種疫苗為宜。由於抗體水平下降,每年疫苗所含毒株因流行優勢株不同而不同,每年都需要接種當年度的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的目標人群有明顯重疊,對於以前沒有接種過肺炎球菌疫苗的高危人群,可將2種疫苗在不同部位同時接種。對患流感並發症高危險性的兒童,可以在接種常規疫苗的同時接種流感疫苗。
免疫接種副反應
少數人注射後12~24h,注射部位會出現紅、腫、痛、硬結和癢等,全身反應則表現為發熱、頭暈、寒戰、虛弱、頭痛、出汗、肌痛、關節痛等,上述反應一般1~2d會自然消失,無需治療。罕見反應有神經痛(疼痛沿神經通路分布),感覺異常(對觸、疼、熱或振動的感覺異常),驚厥和一過性血小板減少。過敏反應導致休克、一過性腎性脈管炎和神經系統紊亂都極為罕見。

預防流感小帖士

預防流感,除接種流感疫苗外,還需注意個人衛生習慣:
1、注意保持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洗澡、不要共用毛巾、口杯等日常用品,做到不隨地吐痰,以防接觸傳播流感病毒。
2、居室和辦公室,都要經常通風,減少室內聚集的細菌和病毒數,保持室內清新的空氣。
3、疾病流行期應盡量避免到公共場所,比如商場、電影院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與打噴嚏的人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4、到醫院看病,最好戴口罩。呼吸道疾病大多由空氣傳染,醫院就診者多為各種疾病的患者,易被傳染。戴上口罩可以有效地阻擋細菌和病毒。同時勤洗手對預防流感有一定作用。
5、一定要根據氣溫的變化,適當地增減衣服,防止因感冒著涼引起的免疫力低下。
6、日常飲食要注意營養搭配均衡,定時定量,多喝水,不吸煙,少嗜酒。同時要保證睡眠充足,避免過度勞累。
7、要加強體育鍛煉,經常堅持戶外運動,以增強身體抵抗力。尤其是過集體生活的大中小學的師生,要多到室外進行體育活動,勞逸結合,保持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盡量減少在室內活動和集會。

㈥ 流感病毒分為哪幾類

流感病毒分類根據流感病毒感染的對象,可以將病毒分為人類流感病毒、豬流感病毒、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類群,其中人類流感病毒根據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為三類:

甲型流感病毒,又稱A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又稱B型流感病毒

丙型流感病毒,又稱C型流感病毒

感染鳥類、豬等其他動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與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於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類只是針對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將禽流感病毒等非人類宿主的流感病毒稱作甲型流感病毒。

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礎上,流感病毒還根據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的抗原性分為不同的亞型。

㈦ 什麼是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屬正粘液病毒科,分甲、乙、丙三型呈球形或絲狀,直徑80~120nm。三型病毒具有相似的生化和生物學特徵。病毒由三層構成,內層為病毒核衣殼,含核蛋白(NP)、P蛋白和RNA。NP是可溶性抗原(S抗原),具有型特異性,抗原性穩定。P蛋白(P1、P2、P3)可能是RNA轉錄和復制所需的多聚酶。

中層為病毒囊膜,由一層類脂體和一層膜蛋白(MP)構成,MP抗原性穩定,也具有型特異性。

外層為兩種不同糖蛋白構成的輻射狀突起,即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H能引起紅細胞凝集,是病毒吸咐於敏感細胞表面的工具,N則能水解粘液蛋白,水解細胞表面受體特異性糖蛋白末端的N-乙醯神經氨酸,是病毒復制完成後脫離細胞表面的工具。H和N均有變異特性,故只有株特異的抗原性,其抗體具有保護作用。

流感病毒

㈧ 流感病毒有哪些危害

流行性感冒是世界上最猖獗的傳染病,曾多次席捲全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僅僅在1957年的一次流感大傳播中,全世界共有15億人發病,數以萬計的老人和小孩被折磨致死。

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叫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有球狀或長形兩種形狀。它們能侵害人類、馬、豬和一些鳥。

流感病毒之所以如此猖獗肆行,是因為它們能夠不斷地發生變異,每一兩年就會改變一下,令人防不勝防。

像1957年的大傳染是由亞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1968年從香港席捲全球的流感是香港型流感病毒;1973年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發生的大規模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新毒株——澳大利亞型流感病毒。目前所知,眾多能引起流感的病毒每種又可分為若干型和亞型,其中僅鼻病毒就有100多個不同的型。

近30年來,大約每10年流感病毒就發生一次變異,這使已經獲得免疫力的人因經不住新型流感病毒的進攻而生病。流感病毒的這種變異特性為預防和治療流行性感冒帶來了巨大困難。不過,現在科學家已採取了主動,不僅有了廣泛的預防措施,就算一旦發現病毒新變種,也能很快地製成葯物治療,所以流感病毒也不是那麼容易作威作福了。

㈨ 流感病毒的特點是什麼

流行性感冒是世界上最猖獗的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