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貪官是
1、劉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 《亞洲華爾街日報》列為世界級富翁。其收受賄賂所得據說合為33萬公斤黃金、805萬公斤白銀,而李自成打進北京時收繳崇禎一年的全國財政收入僅為白銀20萬公斤,此人不選,是無天理。
2、和珅:清代乾隆時大貪官 入選《亞洲華爾街日報》世界級富翁行列。其事跡不再贅述,僅提一句,嘉慶抄家時所獲財產相當於乾隆盛世18年的全國賦稅收入,難怪時諺要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了。此人不選,此評當廢!
3、宋子文:《亞洲華爾街日報》列為世界級富翁。出身、事跡不再贅述,據說在任民國財政部長期間,靠壟斷美國對華軍援物資業務,其財富在當時早已首屈一指。「十大」應佔一席。
4、伍秉鑒:商名伍浩官。清代廣東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憑與英國東印度公司走私鴉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稱有資產2600萬元(一說為2600萬兩)。 西方學者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償還《南京條約》規定的300萬元外商債務,他獨自承擔100萬。同年在廣州病逝。
5、鄧通:西漢文帝寵臣。憑借與漢文帝的特殊關系,壟斷當時鑄錢業,廣開銅礦,富甲天下。景帝即位,旋失寵,被收。限於名氣之大,想不入選都難。
6、梁冀:東漢外戚。兩個妹妹皆為皇後,廣斂財富,鴆殺皇帝,時稱「跋扈將軍」。漢桓帝時被收,繳得家財30億多。曾擠身於《亞洲華爾街日報》評選的中國巨富行列,合當入選。
7、呂不韋:戰國時期陽翟大商人 史載「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筆大買賣卻是:結識秦流亡公子贏異人並資助其回國即位,從而成功實現個人由商從政的歷史性轉變,據說連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應該說,憑此傳奇業績擠身「十大」次席當之無愧!
8、石崇:西晉著名富翁。其財富來源系任荊州刺史時攔劫沿途客商而得。最經典的故事是與晉武帝的舅舅王愷鬥富大獲全勝,可謂「富可敵國」也毫不誇張。蓋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訓,終為一才妓綠珠破財,最後連命也搭上。限於名氣之大,當然獲選。
9、沈萬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個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費用。其孫捲入藍玉之案被充軍雲南,財產沒收。其財富來源一說為海上貿易所得,可能算是歷史上最早得國際貿易商人。建議入選。
10、陶朱公:春秋末期人 即助越王勾踐一戰滅吳的大智者范蠡,堪稱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史記》中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當然入選,推薦為「中國十大富豪」之首。
不好意思是從小排到大的!
『貳』 中國歷史上5大貪官,哪個才是頭號巨貪呢
但凡是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不法之徒的窺視,而在過去的一些朝代,貪腐更是成為了一種糜爛的風氣而廣泛存在,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5個貪官,各個富可敵國,哪個才是頭號巨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至於第1位,清代和珅,相信這個是沒有任何爭議的,作為古代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貪官,和珅也成為了乾隆一朝中後期最為重要的大臣,而他的身上,還掛有了世界首富的頭銜。和珅利用朝中職權,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立銀號三百多間,還和英國東印度公司有著貿易來往,最終和珅倒台後。
根據野史提及,他收集的財富達到了8億白銀,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根據統計,乾隆五十五年至六十年的稅收被和珅貪掉了一半,而到了2001年,和珅因此也入選了《亞洲華爾街日報》評論的世界級富翁行列。
『叄』 中國歷史上十大貪官
和珅
和珅,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善寶,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住西直門內的驢肉胡同。《清史稿》等書載稱,和珅「少貧無籍」,即貧窮低微,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與歷史實際相差太遠。
和珅的先祖,居住在英額峪,與同一姓氏的清開國元勛私毅公額亦都同居一地。英額峪離清太祖努爾哈赤居住的赫圖阿拉不遠,努爾哈赤起兵以後,和珅的九世祖噶哈察鸞及其子達古山巴顏等弟兄子侄,皆投歸太祖,此後不少人擔任文官武將。和珅的五世祖即高祖父尼雅哈納,行伍出身,在太宗時從征,「過北京,征山東,梯攻河間府,首先登城,克之,賜巴圖魯號,授三等輕車都尉」。輕車都尉是公、侯、伯、子、男這五等封爵之下的世職,相當於官階正三品。尼雅哈納之孫阿哈碩色襲祖世職後,又兼任佐領,並於和通泊征准陣亡,被追贈一雲騎尉(官階正五品)。尼雅哈納的曾孫也就是噶哈察鸞的九世孫常保(和珅的父親),襲曾祖父的三等輕車都尉和阿哈碩色的一雲騎尉世職,並在八旗軍內任職,當上了副都統。副都統,官階正二品,是軍界高級將領,每年俸銀155兩、米155石,還有養廉銀500兩。父親常保襲職後,由於常保堂叔啊哈頓色在跟隨康熙皇帝征准噶爾時英勇陣亡,追敘軍功,常保受贈一等去騎尉。至乾隆時兼任福建都統。從和珅的高祖父尼雅哈納起,到父親常保,皆是有世職的官宦之家,尤其是其父是二品大員副都統,怎能說他是出身低微,「家貧無籍」!
常保中正平和,為官清廉,在京待的極少,多征戰 戍邊在外,為國而少顧家,因此家裡沒有什麼產業,乾隆二十五年常保病逝於福建,和珅家境陷於窘迫中。
和珅有弟和琳,小和珅三歲,與和珅是一母同胞,生下不久母親病逝。和珅兄弟如寒澤孤雁,披風淋雨甚是凄苦。但二人向來和睦、相依為命,更有家人劉多方奔走照應,兄弟二人雖若荒山竹筍,飽受風吹雨打,但卻更見茁壯成長。
和珅十多歲後進入皇宮西華門內的咸安宮官學讀書,「少小聞詩達禮」。由於與繼母的關系不好,少年時期他的經濟條件比較差,但是,他18歲與官階正二品的內務府總管大臣英廉的孫女結婚,20歲時又襲了高祖父尼雅哈納的三等輕車都尉世職,處境就顯著地好了。因為,三等輕車都尉的歲俸為白銀160兩,還有80石米,比巡撫、布政使的俸銀還多一點。和珅有了這筆可觀的固定收入,就可以安享中等以上的生活水平了。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世職給和珅帶來政治上的更大好處,為他提供了一條接近萬歲爺的捷徑,使他於乾隆三十七年,即22歲時,當上了官階正五品的三等侍衛,並隨即充任粘桿處侍衛。粘桿處,即尚虞備用處。清朝制度,「選八旗大員子弟之獧(juàn)捷者為執事人」,負責皇帝巡狩之時扶輿、擎蓋、罟雀之事。粘桿處三等侍衛經常隨侍皇帝出巡,就有了與皇帝回奏、回答的機會,從而為和珅的飛黃騰達創造了十分有利條件。史籍載稱,乾隆四十年的一天,和珅隨駕出宮。「上偶於輿中閱邊報,有奏要犯脫逃者,上微怒,誦《論語》『虎兕(sì)出於柙』之語」,扈從校尉不知此系何意,和珅卻立即對答說:「爺謂典守者不得辭其責耳。」乾隆聽後很高興,問和珅:「讀過《論語》?」和珅說,讀過。「又問家世、年歲,奏對皆稱旨」。乾隆「見其儀度俊雅,聲音清亮」,「矯捷異常」,十分贊賞,「自是恩禮日隆」。和珅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善於臨機應變,博得了皇上的歡心,青雲直上,立即於閏十月遷乾清門侍衛,十一月升御前侍衛,授正藍旗滿洲都統。此後,他不斷升遷,兼任多職,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等要職,為皇上寵信之極,官階之高,管事之廣,兼職之多,權勢之大,清朝罕有。他還是皇上的親家翁,其子豐紳殷德被指定為皇上最寵愛的十公主之額駙。
為什麼和珅會受到乾隆帝如此特殊寵信和委以大權,成為主持朝政的宰相?是因為他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才華橫溢,文武雙全,諸葛孔明再生嗎?不是。不錯,和珅確實精明能幹,敏捷異常,善於臨機應變,文化水平也相當高,記憶力特別好,還精通滿文漢文,會蒙文和藏文,有處理政務的一定能力,但離真正的善理國政的名相和指揮三軍克敵制勝的名帥,還相距甚遠。論才學,和珅僅系一個名落孫山的小小文生,談不上才華橫溢,一代才子。談治政,不管是破除舊的陳規積弊,建立新的重要制度,還是除大奸,薦大賢,他都沒有大的建樹。講武略,他的水平更是低下。和珅與阿桂奉旨統軍征剿甘肅蘇四十三起義,阿桂正在督辦河工,和珅先到軍前,欲於阿桂到來之前撲滅起義,建立殊功,分兵四路進擊,卻失敗了,勇將總兵圖欽保陣亡。和珅不僅沒有奏報自己指揮不當以致失利的過錯,還隱瞞了圖欽保捐軀之事,並顛倒是非,彈劾勇將海蘭察、額森特的先戰取勝是導致清軍受挫的原因,遭乾隆帝嚴厲斥責,將其降三級留任。阿桂趕到軍營後,問失利之因,和珅諉過於「將帥傲慢」,不聽調度。阿桂「令將帥於次日晨集轅前」。「每呼一將入,輒命和坐其側」,阿桂「有所調撥,及命屯戍處,其人輒應如響,如是者數,和坐上甚恚(huì)憤」。阿桂「問和雲,諸將初不見其慢,尚方劍不知誅誰之頭耶」。和珅「戰栗無人色」。阿桂即命和珅離開軍營,回到京師。
和珅既在文治方面無甚建樹,也無武功,資歷又淺,還不是科舉出身,威望自然不高,且在大學士、軍機大臣中,相當長時間僅只名列第三位第四位,同僚阿桂、嵇璜、王傑、福康安等,皆系多年軍國重臣,論軍功、政績、資歷、門第、威望、才乾和人品,哪一位都比和珅強。尤其是阿桂,文武雙全,軍功政績皆有,是當時眾所公認的超出任何大臣的名帥名相,乾隆四十一年起任軍機大臣,四十二年任大學士,在四十六年至嘉慶二年去世之前,連任16年首席大學士和領班軍機大臣。可是,在乾隆四十六年以後,特別是五十一年以後,在寵任和委以大權上,這四位大學士沒有一位比得上和珅。出現這種特殊局面,完完全全是因為乾隆中了和珅的圈套,錯愛了和珅。
和珅雖不會治國統軍,無甚功業,但卻特別擅長於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權術,還會為皇上聚斂銀錢,供皇上支付各種不便公開動支國庫的費用,故能博取皇上歡心。這在乾隆四十六年廢除「名糧」,增補綠營兵額,給武職養廉銀上,表現得非常清楚。這時,乾隆乾隆八十大壽時以國庫充盈,下詔要取消武將「名糧」,改為給與養廉銀,增補綠營兵,每年要增加軍費白銀300萬兩。乾隆帝詢問阿桂有何意見,阿桂奏稱,費銀太多,不應增補。乾隆不聽其言,下諭說,現在國家「財賦充足」,「戶部庫銀尚存七千餘萬兩」,支付這新增的300萬兩,綽綽有餘。著大學士會同九卿科道詳議。和珅深知皇上必欲實行此法,故極力贊成。乾隆遂下諭批准大學士九卿等的復議,每年增支軍費銀300萬兩。
正因為和珅擅長逢迎,摸透了也迎合了乾隆晚年志得意滿、好大喜功、愛聽諛言、文過飾非、自詡明君的心理,按其旨意辦事,又善於斂財以供皇上享用,所以受到特別寵信,成為乾隆帝的惟一心腹和代理人。
有了皇上的寵信和庇護,和珅身兼多職,位極人臣,基本上掌握了用人、理財、施刑、「撫夷」等方面大權,他便肆無忌憚地攬權索賄,亂政禍國。
和珅聚斂財富的主要方式是任用官員索取賄銀。內而九卿,外而督撫司道,不向和珅納銀獻寶,不是和珅親友,是很難當上官的,從而形成了「和相專權,補者皆以貲進」,「政以賄成」,禍國殃民的嚴重局面。以乾隆最關心的河工而言,就敗壞得不像個樣子。史稱:「乾隆中,自和相秉政後,河防日見疏懈。其任河帥者,皆出其私門,先以巨萬納其帑庫,然後許之任視事,故皆利水患充斥,藉以侵蝕國帑」,「至竭天下府庫之力,尚不足充其用,……而庚午、辛未高家堰、李家樓諸決口,其患尤倍於昔,良可嗟嘆」。
和珅聚斂財富之多,在歷代文武大臣中當首屈一指,他的確是中國古代最大最富的貪官。關於和珅究竟有多少財產,確實數目是難以知曉了,但從他被嘉慶帝親政後勒令自盡和抄沒家產入官,可以知道大概情形。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逝世,初八日嘉慶帝下諭宣布,革和珅職,下獄問罪,抄沒家產。正月十一日,嘉慶下諭,定了和珅20條大罪,其中講道和珅的財產有:夾牆私庫有金32000餘兩,地窖內埋藏銀300餘萬兩。另外,檔案記載,和珅還有取租之地1260餘頃、取租之房1000餘間,以及大量珠寶玉器衣服書籍等等,數量之巨大,前所未有。至於私人的筆記和野史,更把抄沒和珅的家產說得多得不得了。有的說,抄沒清單所列106號中的25號,即折算成銀2
『肆』 中國最有名的貪官
太多了
春秋時期的羊舌鮒
秦代的趙高
漢代的田蚡,王溫舒,五侯,十常侍==
唐代的李林甫,楊國忠,
宋代的蔡京童貫等六賊,賈似道,
明代的王振,八虎,魏忠賢==
清代當然是和紳和大人
『伍』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貪官哪一個是頭號巨貪
和珅在這些貪官中,一定是知名度最高的一個,乾隆去世後,嘉靖在和珅家中抄出八億兩白銀,相當於乾隆年間清政府十五年的稅收總和。和珅雖然不是中國古代最有權勢的貪官,但一定是最有錢的,2001年還入選了《亞洲華爾街日報》世界級富翁的行列,“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絕不是一句玩笑。
『陸』 最近幾年中國有哪些大貪官,請列舉幾位知名的詳細點
1、劉方仁:貴州省委原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非法收受他人錢款摺合人民幣677萬余元,被判無期徒刑,沒收贓款,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2、高嚴:國家電力公司原總經理。涉嫌經濟犯罪,開除黨籍,開除公職。
3、王懷忠: 安徽省原副省長。受賄517萬余元,價值480萬余元財產來源不明,被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4、韓桂芝:黑龍江省政協原主席。非法收受款物共計人民幣702萬余元被判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5、吳振漢:湖南高法原院長。非法收受款物共計人民幣607萬余元,被判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6、王昭耀:安徽省政協原副主席。非法收受財物704萬元,650萬元財產來源不明,被判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7、王有傑: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非法收受財物634萬余元,890萬余元來源不明,被判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8、荊福生:福建省委原常委、原宣傳部長。收受他人錢物摺合人民幣數百萬元。
9、李寶金:天津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
10、杜世成:山東省委原副書記、青島市委原書記。本人或夥同情婦收受他人財物數百萬元,一審被判除無期徒刑。
11、劉志華:北京市原副市長。索取、收受他人財物數百萬元;包養情婦並為其承攬工程謀取巨額非法利益。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移送司法機關。
12、邱曉華: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收受不法企業主現金;生活腐化墮落,涉重婚犯罪,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移送司法機關。
13、王武龍: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先後索要、收受他人錢款摺合人民幣數百萬元,一審被判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14、鄭筱萸: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非法收受款物共計摺合人民幣649萬余元;玩忽職守。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15、何閩旭:省原副省長。嫌索賄受賄800餘萬元,立案偵查
16、陳良宇:市原市委書記。挪用設備社保資金案,雙開,進入司法程序。
17、張國光:湖北省長,中央委員,2004年12月以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
18、宋平順:天津市政協主席,2007年6月涉嫌犯罪,自殺
19、田鳳山:國土資源部長,中央委員,2005年12月以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20、劉克田:遼寧省副省長,2005年2月以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
21、李達昌:四川省副省長,2005年1月涉嫌濫用職權罪被逮捕。
22、劉長貴:貴州省副省長,2004年4月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
23、王鍾麓:浙江省副省長,2004年8月以受賄罪、濫用職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
24、阿曼哈吉:新疆政府副主席,2004年10月被開除黨籍撤銷職務,已涉嫌犯罪
25、孫 瑜:廣西政府副主席,2007年受賄、生活腐化墮落被雙規。
26、潘廣田:山東省政協副主席,2004年4月以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27、龐家鈺:陝西省政協副主席,2007年1月受賄被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28、張恩照:建行行長,中紀委委員,2005年3月因涉嫌犯罪辭職,接受審查。
29、劉金寶:中行副董事長,2005年被判處死緩。
30、麥崇楷:廣東省高法院長,2003年12月以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
31、丁鑫發:江西省高檢檢察長,2006年1月以受賄罪挪用公款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7年。
32、徐國健:江蘇省委常委組織部長,2006年2月以受賄罪被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
33、張宗海: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2005年5月以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
34、柴王群:雲南省委宣傳部長,2004年3月以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
35、王守業:海軍副司令員,中將,2006年4月以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
加上最近陳紹基.鄭少東.文強.許忠衡
『柒』 那些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貪官,他們到底貪了多少錢
秦朝以前,因為實行分封制,權力分散在各諸侯國,因為權力分散以及制度約束,還有周朝禮教的洗禮,貪污和腐敗的土壤不肥沃,因此大貪巨貪幾乎沒有。但自秦漢以後,中國成為了中央集權國家,權力的高度集中,加上監督機制的弱化,體育活動便有了肥沃的土壤,大貪巨貪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歷代以來,「蔚然成風」。秦朝以後,都涌現了哪些最著名的貪官呢?撿名頭最響、影響最大的說說:
.
7、清朝和珅:和珅(1750—1799),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兼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等數十個重要職務。嘉慶上台後,給和珅治罪,涉及和珅家財包括:夾牆私庫有金32000餘兩,地窖內埋藏銀300餘萬兩。另外,檔案記載,還有取租之地1260餘頃、取租之房1000餘間,以及大量珠寶玉器衣等等,數量巨大。有的說,抄沒清單所列106號中的25號,即折算成銀22億余兩。有的說,有赤金元寶100個,每個重1000兩,赤金580萬兩,元寶銀940萬兩,白銀583萬兩,蘇元銀315萬兩,當鋪75座,本銀3000萬兩,玉器庫兩間,田地8000餘頃,估銀800萬兩。和珅堪稱中國歷史上曠古絕今的最大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