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來國際石油價格走勢與合理價格區間
從長遠看,國際原油價格總體呈上升趨勢。未來幾年,國際原油價格仍將高位運行,主要集中在40~60美元之間。如果沒有發生重大的突發事件,如伊朗核危機升級等,油價達到100美元的可能性不大。
世界主要產油區原油成本均在15美元以下,僅個別地區達到24美元,因此,原油價格在25~45美元之間較為合理,在這個區間內,石油公司有可觀的利潤,消費者能夠承受,替代產品利潤微薄,對石油公司發展最為有利。
二、影響國際石油價格走勢的因素
不穩定因素還存在,不可預見因素還會突然出現,產生重大影響。影響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的因素有:美國、中國、印度等經濟發展迅猛,導致了石油需求的快速增加;歐佩克的「限產保價」;地緣政治、局部地區不穩定因素,自然災害的影響;國際投機資本的炒作;中國、印度、韓國等不斷增加石油儲備等。
制約國際原油價格下降的因素主要有:全球性經濟滯脹或經濟危機;替代產品開發利用的成熟;天然氣的大量開發利用會影響石油的價格;發現豐富的油氣資源;全球變暖。
三、投資的影響
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投資的多少,與需求因素、價格因素、儲采比因素有關。在石油需求強勁、價格居高、儲采比較低的情況下,石油勘探開發投資會穩定增長,這對探明儲量的增長起到了保障作用。而對於天然氣而言,目前儲采比很高,需求增長不快,價格偏低,石油公司為減少勘探資金的占壓,投資熱情較石油要低。
② 今日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圖
膠粘製品供應商網站裡面有
每天都更新國際原油價格
③ 求國際油價走勢圖
美元的走軟是原油價格將繼續上漲的主要因素。市場普遍預測,歐洲央行將於周四會議上升息,而美聯儲則近期內應該不會升息。在原油市場看來,這將導致美元兌歐元匯率逐步走軟。
目前對原油的利多因素較多:
其一,目前美國商業原油庫存已經處於近五年均值的下邊緣,近五年均值為3-3.5億桶。美國能源信息部(EIA)周三公布報告,6月20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增加80萬桶,至3.018億桶,為六周來首次增加,而預期為減少140萬桶;汽油庫存也減少10萬桶,至2.088億桶,預期為減少20萬桶。盡管本周公布的原油庫存有所增加,但是不能改變庫存處於減少的周期中的趨勢。
其二,颶風季節。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據預測,今年美國可能出現12-16個有命名的熱帶風暴,其中有6-9個颶風,颶風中可能有2-5個影響較為強大的颶風。
其三,美元指數,上周美元指數有較大幅度的下挫,市場預期7月3日歐洲央行可能會加息,所以提前做出反應。美元指數如下圖,目前正處於一個支撐線上,如果本周再度走低,則可能引發新一輪的下跌,否則支撐線如果有效,則會使美元反彈。密切關注。
另外,地緣政治因素也是油價難以下跌的支撐。奈及利亞的供應中斷與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緊張局勢隨時可能推高油價。
④ 國際原油價格走勢怎麼看
根據國際上能夠影響原油格波動的消息,結合行情走勢圖分析出原油的大概走勢,行情圖看K線,日K是最重的,另外中線看周K和月K線,短線看小時圖和5分鍾圖,多切換著看,關鍵是要找出趨勢線,壓力和支撐,需要一定的技術和市場經驗。
一般先看4小時K線圖,交易之前,可以先看日線圖,4小時圖,以確定趨勢和方向;再看1小時圖,關注過渡時段的趨勢,以此來研判下一時段的走勢,中間過度時段處在承上啟下的位置所以比較重要。
⑤ 國際原油價格是怎麼波動的
第一,看國際油價供求,供於求油價跌,供給看世界主要幾大原油產比,俄羅斯美石油輸組織Opec削減產量庫存較低。發戰爭油價利好,反則利空,需求端看世界主要幾大原油消費比,美歐盟經濟增速放緩,原油需求預期降低,油價利空,反之利好
第二,看美元指數,原油是美元計價。美元指數反彈,意味著美元升值增加外,投資者投資原油成本比,原一桶wti原油100美元桶摺合民幣620塊左右,現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一桶100美元原油摺合人民幣變640塊,一桶變貴美元升值,原油利空,其比戰爭增加,投資者避險情緒避險資產原油黃金利空
第三,季節,夏季駕車原油需求增加,冬季取暖增加需求,利好油價.
⑥ 原油走勢和什麼有關
原油走勢受美國經濟影響變化會很大 比如EIA 原油庫存 非農等等
⑦ 什麼是國際原油價格體系
20世紀60年代以前,國際石油市場的突出標志是「標價」,是「七姊妹」制定「標價」壟斷石油的時代。
20世紀60—70年代的突出標志是「官價」,即歐佩克定期公布的沙烏地阿拉伯輕油價格,可以說是「標價」的結束,「官價」的開始,是歐佩克不斷取得勝利,在國際石油市場取代國家大石油公司成為國際石油市場新主角的時代。
20世紀70—80年代的突出標志是「參考價」。非歐佩克產油國產量上升,主要石油消費國消費量增長趨緩,有的甚至下降,以沙烏地阿拉伯輕油為基準的歐佩克「官價」無法維持,於是出現了一個便於多方面接受的「一攬子參考價」。與此同時,由於社會經濟技術的進步,遠期交易大量出現,期貨市場也孕育誕生。
20世紀80—90年代的突出標志是「期貨價格」。由於期貨市場參與者多、流通量大、價格發現及時、能較好地反映市場供求狀況等,從而使各方自覺地接受了期貨價格而放棄了「官價」和最初意義的參考價。
20世紀90年代後期,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雖然歐佩克強調價格機制,設想建立一個當油價高於28美元/桶和低於22美元/桶就相應增產或減產的機制,以此來協調歐佩克的行動。但是石油市場和價格的主宰者由單極變成了多極,石油價格成為石油市場多方制衡的結果。
⑧ 國際油價走勢圖
當前國際能源市場對能源危機的心理預期已十分脆弱,每有突發性事件出現,都會被成倍放大,導致能源價格的劇烈動盪。近年與能源危機相關的突發性事件大致包括:(1)主要產油國國內政局動盪。目前最應關注的事件是奈及利亞發生的針對油田的武裝襲擊。(2)國際政治、軍事沖突升級。近前如伊拉克戰爭對國際石油市場造成的巨大沖擊等,而目前最應予以關注的是伊朗核危機。(3)重大自然災害。2005年內發生的一系列自然災害,都程度不同地引發了國際能源市場動盪。
⑨ 國際原油價格怎麼換算
現貨原油分為國內現貨原油和國際現貨原油(布倫特原油和WITI原油),現貨原油的報價單位元/桶。
現貨原油報價原則:交易所以布倫特原油市場價格為基礎,綜合國內原油市場價格及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兌美元基準匯率,連續報出現貨原油的人民幣中間指導價。國內現貨原油報價單位:人民幣元/噸,報價保留到元的整數位。
國際原油價格是美元報價,只需要按匯款折算就成。當然,這還不是最終價格,還要加上保險及運費,才是到岸價格。
國際原油價格與國內原油價格的換算關系:國際原油價格單位美元/桶指的是國際上原油的價格,並不是國內成品油的價格,國內是元/升。
換算關系1:國際原油價格是以桶為單位,國內以升為單位。國際原油價格的一桶相當於159升。
換算關系2:國際原油價格是以美元為單位,國內以人民幣為單位,現在1美元大約換6.5元人民幣。
換算關系3:國際原油價格指的是國際上原油的價格,並不是國內成品油的價格。國內油價指的是成品油的價格。國際上原油轉換成成品油的比例大約為1:0.9,加上加工損耗、原油進口、加工成本,比例大約為1:0.8。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1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⑩ 原油走勢
自去年10月份以來,國際油價首次突破每桶50美元。現在好像是時候更改此前對油價的預期了。那個時候我預測稱,每桶50美元將成為國際油價長期徘徊的水平,將是油價的一個天花板。
在國際油價仍在每桶60美元以上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每桶50美元將是原油開始反彈的低點。畢竟那個時候,所有的人都在預計國際油價將漲至每桶75美元以上。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都需要油價處在100美元附近來平衡他們的財政預算。油價處在每桶50美元以下被認為是不可持續的,原因是這將會把美國頁岩油企業擠出原油市場。
去年上半年,國際油價一直在每桶50美元到每桶70美元之間上下徘徊,在2015年8月份,國際油價跌破每桶50美元,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取消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這意味著伊朗重返國際原油市場,原油市場的供給量大幅上漲。
從那以後,油價每桶50美元一直都是國際油價的天花板。但是現在國際油價已經漲超了每桶50美元,那麼50美元會不會成為國際油價的地板呢?
許多投資者都希望50美元是油價的地板。對沖基金以及一些投機分子已經開始大幅做多原油期貨,目前做多原油期貨的主力合約在紐約期貨交易所已經達到了555000份,創下歷史新高。上一個創紀錄的高點是在2014年國際油價達到每桶120美元之前,為548000份合約。
投機熱情高漲通脹是市場將要再次暴跌的可靠前兆。更重要的是,從經濟的基本面上看,每桶50美元是國際油價的天花板,而不是地板。
這種情況和2015年1月份有點相似,目前國際原油市場已經不是石油壟斷組織OPEC所能左右的了。主要原因如下:1)新的原油供給源出現;2)能源技術的進步;3)國際大環境的限制;4)和其它大宗商品一樣,目前油價是在多種競爭機制下形成的。
1985年到2004年的20年內這種情況就出現過,過去18個月內,原油現貨市場的表現就體現了油價是在競爭機制先形成的。因此在原油期貨市場上,2020年交割的原油價格已經從一年前預期的每桶75美元,下降至每桶56美元。
可以說目前國際油價就是由競爭機制形成的。
如果這種競爭機制能夠持續下去的話,那麼產油國就不能按照的自己的需要和意願來決定國際油價。沙特和俄羅斯都非常希望國際油價能夠達到每桶70美元到80美元,以便平衡它們的預算。雖然產油國希望原油價格達到那個水平,但是並不意味著它們能夠實現那個目標。另外鐵礦石生產商和銅企業也無法為了完成股東的收益預期來任意決定鐵礦石和銅的價格。
如果國際油價一直處於每桶50美元以下且反彈無望,那些負債沉重的頁岩油企業將宣布破產。這些頁岩油企業的資產要麼被銀行收走,要麼被其它資金更加充裕的企業買走。頁岩油企業被收購之後照樣會按照收購方的要求繼續生產石油。
很顯然原油價格的定價機制的變化主導了原油市場的價格的形成,這也將決定原油價格將處在每桶50美元附近。這種情況出現在4月17日OPEC國家沒有達成一致的產油協議。會議也沒有說服沙特、俄羅斯以及伊朗政府協同一致進行減產。
現在主要的產油國幾乎都明確承認,不管國際油價有多低,也不管國際市場上原油供過於求的狀況有多嚴重,他們都將進一步擴大石油產量。像鐵礦石這樣的大宗商品市場一樣,原油的市場的競爭也非常地激烈。
許多教科書里都認為價格都是由最後一個提供商的邊際成本決定的。
從現在起,產油企業應該為自己設定一個邊際成本的上線和下線。目前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以及俄羅斯的產油成本比較低,但是只要國際油價在每桶25美元以上,這些國家都會全力生產石油。二美國的頁岩油和加拿大的石油企業在國家油價突破每桶50美元之後才會大幅增加石油產量,但是實際情況是,油價近期不會漲超50美元太多。
現在還無法預測原油的供給量和需求量,因此原油市場仍將波動不斷。在1985到2004年間,國際油價在競爭中形成,那個時候國際油價在數個月內就可以漲超1倍或者跌超50%。因此國際油價再次跌至每桶28美元附近也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