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如夢如幻如泡影
擴展閱讀
安正時尚股票行情 2025-07-15 23:06:32
王增強 2025-07-15 23:01:45

如夢如幻如泡影

發布時間: 2021-06-16 06:51:05

㈠ 「一切有為法 有如夢幻泡影 如夢亦如幻 如露亦如電 當作如是觀」怎麼解釋

這句話出自《金剛經》,要理解它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有為法和無為法.有因緣造作之法,叫做「有為法」,無因緣造作之法,即叫做「無為法」.這樣說可能還是不容易理解,我就說說我自己的理解吧,有為法是因緣造作而成,其中有著因果緣法,是因外界條件而形成的一種存在,形成事物的因緣造作的條件消失了,有為法就會跟著不存在了.而無為法就是無因緣造作的理法,也就是無生滅變化而寂然常住之法,是永恆存在的真理,不因為其他事物的變化而消失,如莊子所說的無所待.
「一切有為法 有如夢幻泡影 如夢亦如幻 如露亦如電 當作如是觀」這句話應該這樣理解一切因緣造作的事物,現象都如夢幻泡影般的虛幻不真實,也是不能長存的真理.我們應作如是觀.用通俗一點的話說,就是神馬都是浮雲,不要太在意了.
姑妄言之,個人意見!

㈡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一切依靠因緣而生的法,都如夢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霧靄一樣的不可琢磨,無常變幻。同時又如同閃電一樣的快速變化。我們要無時不刻地這樣看待這個世間的一切,不要執著它而被它束縛我們本來解脫自在的體性。

其中一切有為法,泛指一切有作為、有造作的因緣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質、精神,以及所有現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緣而起的存在者」。有為法是無常之法。「作如是觀」是一個成語,讀音是zuò rú shì guān,泛指對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這是佛學術語,出自於《金剛經》(鳩摩羅什譯)偈子。

(2)如夢如幻如泡影擴展閱讀:

如是觀,見《金剛經》結尾「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意思是說,佛教徒應持這樣的觀點:所有事物現象,都是空幻的,生滅無常的。「如是」是指示代詞,猶言如此,是這樣。

在佛經中,「如是」往往特指佛說的教義。過去注經者或謂當理為「如」,無非為「是」;或謂「真空」為「如」,「妙有」為「是」。

應作如是觀,教化於人,對於世間的一切事物,都要以如同夢幻和閃電一樣虛幻和短暫的來看待。不要執著它實有而緊握不放,不要渴望它永遠不會變動。要這樣想才可以解脫,沒有痛苦。 這是持誦《金剛經》的最高境界)的感受,證得這種境界(感受)後,才不會把虛幻的大千世界認作是真實的。因為外在的一切都是心的變現,都是不實的;同時,境又決定了心,佛教說「心本無生因境有,」這是絕對的真理。

㈢ 「一切有為法 有如夢幻泡影 如夢亦如幻 如露亦如電 當作如是觀」怎麼解釋

字面意思很簡單。
如夢亦如幻,如露亦如電。這一句你一看就能明白。這句就是形容有為法就像電光泡影一樣。應做如是觀,這一句你也一看就懂,白話翻譯就是應該如此來看。那麼你不懂的應該就是「一切有為法里」的「有為法」指什麼。「有為法」就是指所有有形象的,有實體的,能看得到摸得著聞得到等這些。在這個世界裡所有你能接觸到的事物都是有為法,都是有實體的。我對有為法的解釋不完整,你可以網路查「有為法」指什麼,就像你知道1和0,但是你能接觸到的都是1,你問0是什麼,這個我很難解釋。他只是一個名詞。用一種概念來描述
「有為法」,所有有一定時間壽命的,會壞滅的,都是有為法。地球是的,因為幾十萬億年後可能發生大爆炸而不復存在。山川河流也是,可能地殼運動擠壓山脈會坍塌斷裂,河流會乾涸。更別說房屋桌椅板凳了。當然人也是,100年內就能看到他從小到老,從生到死的變化。這些都是空的,因為只在世界裡存在一段時間,這就是有為法。
最後一個總結,全部完整的字面意思就是:所有的有為法,都像電光泡影,像夢幻泡影一樣。對待和看待有為法時,都應該如此想。
也就是說對待那些在時間和空間里只存在一段時間的事物,要有「局外人」一樣的冷靜的覺觀。可以投入進去,但不要迷失了自己。因為人整個生命階段里擁有過的東西都是暫時佔用,出生時什麼都沒有,死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把我們經歷的一切當成一場夢里的游戲。「無為而無所不為」!明白這個意思就好了。
不過佛經里包含的意思遠遠不是我一個凡夫俗子能全領悟的,他的含義甚廣,只有佛能明白。我只是用我理解的方式分享給你。
金剛經里的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我們經歷的一切事物,要把這些都觀空,但又不是消極的空,不是斷滅空。一般看了金剛經後落入空里的修行者是要再看一部圓覺經的。因為佛法走是中道,理解佛經的含義能讓我們很幸福的活好這一生。

㈣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什麼意思

通俗解釋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緣而生的法,都如夢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霧靄一樣的不可琢磨,無常變幻。同時又如同閃電一樣的快速變化。

我們要無時不刻地這樣看待這個世間的一切,不要執著它而被它束縛我們本來解脫自在的體性。

(4)如夢如幻如泡影擴展閱讀

此段偈語原文出自《金剛經》,《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早的譯者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金剛經》有幾個版本,但以鳩摩羅什譯本最為流行。《金剛經》後由禪宗所倡導,是禪宗著名的經典。後來,由於該經長短適宜,5000多字的經文易於持誦,更重要的是持誦該經功德顯著,唐以後諸朝代都有名僧大德推崇此經。

參考資料

一切有為法 網路

㈤ 「如夢如幻影,應作如是觀」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意思:一切因緣的產生的生滅現象與法則,如做夢一樣,夢境里一切空洞虛假,如幻術一樣,實際是技法作用在示現,如氣泡一樣,空無自性,並無永恆實體,又如水中倒影,看得見摸不著,也如朝露,日升消散,日落聚集,亦如閃電一樣,稍現即滅,生生滅滅均無常態。應該這樣去觀察由緣起生成的世間法則。

㈥ 「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的上聯是什麼

「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的上聯是:一切有如法。

㈦ 「一切有為法 有如夢幻泡影 如夢亦如幻 如露亦如電 當作如是觀」的意思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意思就是:

一切依靠因緣而生的法,都如夢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霧靄一樣的不可琢磨,無常變幻。同時又如同閃電一樣的快速變化。我們要無時不刻地這樣看待這個世間的一切。不要執著它而被它束縛我們本來解脫自在的體性。

(7)如夢如幻如泡影擴展閱讀

「一切有為法」佛學術語,泛指一切有作為、有造作的因緣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質、精神,以及所有現象的存在。

原意作「由因緣而起的存在者」。有為法是無常之法,如《金剛經》(鳩摩羅什譯)偈子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華嚴經》卷二十五載:「如實知一切有為法,虛偽誑詐,假住須臾,誑惑凡人」。

㈧ 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什麼意思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這句話的重點是「如是觀」,而不是「夢幻泡影」。

要注意這個「如」字啊,你可以把工作、感情、世界等等看作泡影,當作夢幻,看作短暫而逝去的露珠和閃電,但你只是這樣去「觀」,是看作,而不是當作啊。

生如朝露,在這個剎那,就是你自己的人生,一旦錯過,就會一去不復返了。

最好的人生態度,就是一真一假——我們認真地去玩這個游戲,游戲雖然是假的,但我們玩的過程,可是真的。

㈨ 金剛經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的意思我解釋的不知道完不完整

出自金剛經。
南懷瑾講解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金剛經有好幾個四句的偈,「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等等,共有兩三處地方。所以有人提出來,金剛經中所說的四句偈,究竟指的是那個四句偈?

那四句都不是!這四句偈,離經而說是指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假如一定要以偈子來講,非要把它確定是那四句不可的話,你就要注意金剛經所說的:不生法相,無所住。非要認定一個四句偈不可,就是自己生了法相!所以說都不是。這才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才能講四句偈。

有為法與無為相對,無為就是涅盤道體,形而上道體。實相般若就是無為法,證到道的那個是無為,如如不動;有為的是形而下萬有,有所作為。一切有為法如夢一樣,如幻影一樣,電影就是幻。泡是水上的泡沫,影指燈影、人影、樹影等。佛經上譬喻很多,夢幻泡影,水月鏡花,海市蜃樓,芭蕉,又如犍達婆城,就是海市蜃樓,如陽□,太陽里的幻影等。

年輕的時候學佛,經常拿芭蕉來比,我說芭蕉怎麼樣?「雨打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這是古人的一首詩,描寫一個教書的人,追求一位小姐,這位小姐窗前種了芭蕉,這個教書的就在芭蕉葉上提詩說:「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

風吹芭蕉葉的聲音,煞煞煞……吵得他睡不著,實際上,他是在想那位小姐。那位小姐懂了,拿起筆也在芭蕉葉上答覆他:「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是你自己心裡作鬼太無聊,這個答覆是對不住,拒絕往來。我們說芭蕉,難道佛也曉得這個故事嗎?不是的,這是中國後來的文學,砍了一顆芭蕉,發現芭蕉的中心是空的,杭州話,空心大老倌,外表看起來很好看,中間沒有東西。所以這十個譬喻夢幻泡影等都是講空,佛告訴我們,世間一切事都像作夢一樣,是幻影。

夢幻中如如不動

二十年前的事,現在我們回想一下,像一場夢一樣,對不對?對!夢有沒有啊?不是沒有,不過如作夢一樣。當你在作夢的時候,夢是真的;等到夢醒了,眼睛張開,唉呀,作了一場夢!你要曉得,我們現在就在作夢啊!現在我們大家作聽金剛經的夢!真的啊!你眼睛一閉,前面這個境界,這個夢境界就過了,究竟這個樣子是醒還是夢?誰敢下結論?沒有人可以下結論。你一下結論就錯了,就著相了。

幻也不是沒有,當幻存在的時候,好就是真,這個世界也是這樣。這個物理世界地球也是假的,它不過是存在幾十萬億年而已!幾千萬億年與一分一秒比起來,是覺得很長,如果拿宇宙時間來比,幾千萬億年彈指就過去了,算不算長呢?也是幻呀!水上的泡泡是假的真的?有些泡泡還存在好幾天呢!這個世界就是大海上面的水泡啊!我們這個地球也是水泡,你說它是假的嗎?它還有原子、汽油從地下挖出來呢!那都是真的呀!你說它是真的嗎?它又不真實永恆的存在!它仍是幻的。你說影子是真是假?電影就是影子,那個明星林黛已經死了,它再放出來一樣的會唱歌會跳舞,李小龍一樣打得匹哩趴啦的。所以金剛經沒有說世界是空的,可是它也沒有告訴你是有的,空與有都是法相。

所以你研究了佛經,說金剛經是說空的,你早就錯得一塌糊塗了,它沒有告訴你一點是空的,它只告訴你「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是叫你不要執著,不住,並沒有叫你空不空。你如果說空是沒有,金剛經說:「於法不說斷滅相」,說一個空就是斷滅相,同唯物的斷見思想是一樣的,那是錯的。當夢幻來的時候,夢幻是真,當夢幻過去了,夢幻是不存在的;但是夢幻再來的時候,它又儼然是真的一樣。只要認識清楚,現在都在夢幻中,此心不住,要在夢幻中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重點在這里。

當你在夢中時要不著夢之相;當你做官的時候,不要被官相困住了;當你做生意的時候,不要被鈔票困住了;當你要兒女的時候,這個叫爸爸,那個叫媽媽,不要被兒女騙住了;要不住於相,如如不動,一切如夢幻泡影。下面,「如露亦如電」,早晨的露水也是很短暫的,很偶然的湊合在一起,是因緣聚會,緣起性空。因為性空,才能生緣起,所以說如露亦如電。你說閃電是沒有嗎?最好不要碰,碰到它會觸電,但是它閃一下就沒有了。

很多人念完金剛經,木魚一放,嘆口氣:唉!一切都是空的。告訴你吧!一切是有;不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方法,你應該這樣去認識清楚,認識清楚以後怎麼樣呢?「不住於相,如如不動」。這才是真正學佛。所以,有許多年輕人打坐,有些境界發生,以為著魔了。沒有什麼魔不魔!都是你唯心作用,自生法相。你能不取於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是最好的說明,佛講到這里,金剛經全部圓滿。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2.凈空法師開示:經文: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是把為什麼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的真相說出來了。天親菩薩在百法明門論裡面,把一切法歸納為一百法,他是依據彌勒菩薩瑜伽師地論裡面的六百六十法歸納而成的,作為大乘教科書的啟蒙。這一百法裡面又分為兩大類,有為法與無為法。
心法八(八識),心所有法五十一(心所有法即心理作用),色法十一(色法即物質),不相應行法二十四(不相應行法是從心、色變現出來的),總共有九十四類,這叫有為法。
『一切有為法』,包括起心動念的心,心也是有為法。相是假的,起心動念那個心也是假的。本經跟我們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那個心就是講八識,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相是假的,心也是假的,雖是假的,它有那麼一回事情,它有個幻相,像怎一回事呢?如『夢』。佛在此地舉了六個比喻,六個比喻是以『夢』為主。其餘五個比喻,都是形容夢不是真的。夢如『幻』,夢如『泡』(水泡),夢如『影』,幻、泡、影三個字,是形容夢之不實。『露』和『電』是比喻夢之短暫。我們在六道、在十法界,經上常講時劫之長:三大阿僧只劫,無量阿僧只劫,無量劫來,說的再多也是露,也是電。為什麼?比起永恆的真性,那它就太短暫了,佛教我們要作『如是觀』。有許多同修常常問我:怎樣能讓心清凈?怎樣能放下萬緣?佛這首偈就是教我們怎樣放下,教我們怎樣得清凈心。能把這首偈參透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之法,不外這四句。所以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不是真的,何必去計較,何必那麼認真呢!明白了,自然就能隨緣,心才清凈。我們修的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順境隨順順境,逆境隨順逆境。善緣隨順善緣,惡緣隨順惡緣。在天堂隨順天堂,在地獄隨順地獄。永遠保持一個常住真心,這才是真正修菩薩道,真正在學菩薩行。
在一切法相當中,能夠把它看成『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你是在修最高的金剛般若法門。不是天天捧著金剛經念,那叫修金剛般若法門,不是這樣的。諸位冷靜想一想,你入這個境界,怎麼不快樂不自在?善緣很自在,惡緣也很自在,平等心現前了,『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跟前面這兩句(『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合起來很有味道。把這四句合起來,受持四句偈,不就這四句最好嗎?常常放在心中—『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是修最高的金剛般若波羅蜜。從早到晚,一時一刻沒有離開,在在處處都是受持金剛般若波羅蜜,那你得的福,就像經上世尊所說的無量無邊,恆沙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你的福報大,你修的這才真正究竟圓滿。如何能夠不取不著,這就是說要怎樣得清凈心?要怎樣放下?『應作如是觀』。這段經文是把方法教給我們了,我們讀到這個地方,對世尊不能不感激,真正是大慈大悲,把修行的關鍵、重要的綱領和盤托出。一切諸佛如來在因地里,就是修這個法門成就的。過去以為小乘跟大乘還有差別,讀金剛經才知道小乘須陀洹,也是用的這個方法,一直到成佛也是用這個方法。只是每個人用的功夫淺深不同,才有菩薩階級,正是本經所說的『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都是修的無為法,不是有為法。有為法舍棄了,有為法是夢幻泡影,舍棄有為,就是無為。在無為法功夫淺深上分等級。功夫淺的—小乘。功夫深的—大乘。這些說法都是佛為眾生方便而說,而在他們那些人(指佛菩薩)當中,根本沒有這個念頭。小乘須陀洹他沒有說我證須陀洹果,釋迦牟尼佛他成佛了,他也沒覺得他成佛了,沒這個念頭,那叫真清凈。如果釋迦牟尼佛說: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我成佛了,那就四相具足,四相具足是凡夫,那裡是佛菩薩?這才明了從小乘須陀洹到大乘無上佛果,於一切法,心裏面都不染著。在世法佛法里,一切隨緣,這樣我們才真正體會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那個『順』一點都不勉強,自自然然,為什麼?因為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凡夫恆順眾生,有時候心不甘情不願,是沒有看透,不曉得事實真相。輪回十法界是從那裡來的?是從有為法來的,取相、分別、執著就有六道,就有輪回,就有十法界。能離相、離念六道十法界統統沒有了,這時候的境界—入佛知見,入佛的境界。這段經文註解很長、內容很豐富,我們將全經做個總結,

本經唯一主旨,在於無住,以破我也。觀上說如夢之義,可知作如夢觀,是貫徹到底的。即是由粗而細、由淺而深、從初學至究竟。一切行門,皆不外此觀。觀有即非有,不可著有也。觀非有而有,不可著空也。『破我』是破我執。佛在大乘經里講的很多,六道輪回從我執來的,所以只要有我執,就沒有能力超越六道輪回,十法界從法執來的,破了法執,十法界就沒有了。破我執六道就沒有了。功夫必須先破我執,再破法執。觀空有一切如夢。果能於一切有為法,有即非有。何妨於一切無為法,非有而有。此之謂大作夢中佛事。學人初下手,便作圓頓妙觀,不執實、不執虛、不執無。即是本經所說,無我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一空到底矣。涉有不住有,行空不住空,則如如不動矣。便是止觀雙運,定慧均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觀空有一切如夢』:夢的相有,我們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觀一切得失,都像夢中一樣,得不必歡喜,失沒有苦惱,要這樣鍛煉清凈心,修學平等心,一切隨緣。諸佛菩薩到世間來示現度化眾生所謂『夢中佛事,水月道場』,興建的道場是水中的月影,全是夢幻泡影,不可執著。做不做呢?做。要作夢中佛事,要建水月道場。作不著作的相,建不著建的相。作而無作,無作而作,空有兩邊不著,這就是菩薩行。『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我們初學佛的人,如果會用功,把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清清楚楚了了於胸中,在日常生活當中,能用這樣觀行的功夫,就與如來果地上寂照的境界相應。一部金剛般若,『無住』妙旨,全在『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上。欲達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全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上。一切學人,當從此觀,隨順而入。此觀,正是金剛智慧。應如是受持,如是演說。永永流通此紹隆佛種之無上大法矣。這個意思不只是說這部金剛經,諸位一定要曉得,把金剛經的原理原則『隨順而入』,應用在佛法所有大小乘佛法上、各種宗派上,因為它是最高指導的原理原則。不限於禪宗,不限於般若部,它講的是原理原則,概括了所有的一切法門。所以這個原則應用在於念佛上是理念,得理一心不亂,生西方實報庄嚴土。

㈩ 「所見所感,皆如夢如幻如泡影。 是什麼意思

在人世間見到的人與事,深有感觸。世事無常一切萬物似乎像一場華麗的夢,夢醒無蹤。像是彩虹下繽紛美麗的氣泡,唯美而易碎;美麗好的人與事希望不要如夢如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