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呂留良是誰
呂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傑出的學者、思想家、詩人和時文評論家、出版家。字庄生、又名光綸,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翁、南陽布衣、呂醫山人等,暮年出家為僧。浙江崇德縣(今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人。
B. 誰有清朝呂留良其人資料
呂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傑出的學者、思想家、詩人和時文評論家、出版家。一名光輪,字庄生,又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翁、南陽布衣、呂醫山人等,暮年為僧,名耐可,字不昧,號何求老人。浙江崇德縣(今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人。順治十年應試為諸生,後隱居不出。康熙間拒應鴻博之徵,後削發為僧。死後,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屍,子孫及門人等或戮屍,或斬首,或流徙為奴,罹難之酷烈,為清代文字獄之首。呂留良著述多毀,現存《呂晚村先生文集》、《東庄詩存》。
http://ke..com/view/95319.htm
C. 呂留良有被滅十族怎麼回事啊
呂留良沒有被滅十族,只是禍及了子孫及門人。
呂留良是在死後49年時,即清雍正十年,受湖南儒生曾靜反清一案牽連,被雍正皇帝欽定為大逆罪名。
慘遭開棺戮屍梟示之刑,其子孫、親戚、弟子廣受株連,無一倖免,鑄成清代震驚全國的文字冤獄。
呂氏的民族節慨與反清復明思想,多見於其著作《呂晚村先生文集》、《東庄吟稿》等。他的反清思想表現為激烈行動的,清康熙五年拒不應試,被革除諸生,當時朝野為之震驚。
(3)呂留良擴展閱讀:
據史書記載,公元一七三五年八月二十日,雍正還在處理政務,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由於死亡非常突然。
於是在官場,在民間,便產生了種種猜想和傳說。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呂四娘報仇削取了雍正首級。
雍正年間,湖南秀才曾靜因不滿清廷統治,上書陝西總督岳鍾琪策動反清。事後,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對案犯嚴加審訊,廣肆株連,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呂留良文字獄案。
呂留良之孫女呂四娘因在安徽乳娘家中,倖免於難。年僅十三歲的呂四娘秉性剛強,得知其全家祖孫三代慘遭殺害,悲憤填膺,當即刺破手指,血書不殺雍正,死不瞑目八個大字。
於是隻身北上京城,決心替全家報仇。途中巧逢高僧甘鳳池,四娘拜之為師。甘授呂四娘飛檐走壁及刀劍武藝。之後,呂四娘輾轉進京,設計潛入乾清宮,刺殺雍正,削下頭顱,提首級而去。
D. 生前清清白白,死後49年被開棺戮屍,呂留良到底得罪了誰
正所謂是「天下無奇不有」,沒想到還會有這樣的奇聞,清清白白地死了,死後49年被開棺戮屍,呂留良到底得罪了誰?
這位大儒的經歷實在是太多了,一生一身傲骨,他視仕途如糞土,這樣的人,竟然在死後那麼多年被人曝屍,真的是匪夷所思,當然,有的時候也是自己的不小心所致。不能在家裡留下只言片語,因為這個是可以被人拿為證據的,這樣的事情我們現實中也是存在的,所以,大家要是有一些不滿的話,說說就罷了,在家裡說。出去說容易被人錄音或錄像。
你覺得這位大儒的遭遇是不是有點太奇幻了?你知道這位大儒的什麼觀點?
E. 呂留良去世已經49年了,為何雍正帝還要開棺鞭屍,趕盡殺絕
因為呂留良雖然已經去世了49年,但是他的思想還是被流傳了下來,他之前一直都是主張反清的思想的。後來因為他留下來的書,導致有人攛掇大將軍反清,被雍正帝知道以後,就開棺鞭屍。
在雍正6年的時候,他讓他的弟子去勸說當時的寧遠大將軍岳鍾琪反清,但是那個時候的天下還算安寧,而月岳鍾琪又身居高位,所以根本就沒有同意,反而還把曾靜的弟子給抓起來了。上報給了雍正帝,雍正帝沒有處決曾靜,而是讓曾靜去宣講他的英明,那個時候的呂留良已經死了,也沒有什麼利用價值,所以雍正帝就決定了開棺戮屍。
F. 雍正帝為什麼殺呂留良
雍正帝之所以要殺呂留良,是因為雍正帝懷疑呂留良是明朝餘孽,是反清復明抵抗集團派來的卧探,不利於滿清政府的統治,雍正帝就命令將清軍將呂留良擒拿到京城問罪,但是清軍南下擒拿呂留良的時候,呂留良已經病死,清軍就將呂家三百餘口全部殺死,滿門抄斬。
而呂四娘就是呂留良的女兒。呂四娘自己孤身一人,無處藏身,就在此時,八大俠之一的黃牘、甘鳳池等人將呂四娘救回,黃牘和甘鳳池傳授呂四娘飛劍削人之劍術,呂四娘心領神會,再加之呂四娘蘭心蕙質、冰雪聰明,就記住了師父黃牘、甘鳳池等人傳授的劍術。黃牘知道的人不多,那麼甘鳳池確有其人,江湖人稱「江南大俠」,很多武俠小說里都有提及。
G. 為何雍正王朝中說呂留良是山東人
這個山東人不是指現在的山東,古代習慣稱函谷關以東的地方為山東,而呂留良是浙江,當然是山東人
H. 歷史上是否有呂四娘,她是呂留良之女嗎
呂四娘是民間傳說人物,呂留良之孫女,也有記載稱之為女兒。
據史書記載,雍正皇帝還在處理政務,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呂四娘報仇削取了雍正首級。
年僅十三歲的呂四娘秉性剛強,得知其全家祖孫三代慘遭殺害,悲憤填膺,當即刺破手指,血書「不殺雍正,死不瞑目」八個大字。隻身北上京城替全家報仇。
(8)呂留良擴展閱讀:
呂四娘顛簸流離之後遇見呂留良的八拜之交黃犢本,就這樣不用再躲躲藏藏,呂四娘也開始跟著黃老先生學習武藝。
經過成長,呂四娘已經成為亭亭玉立的妙齡女俠,聲威四震。母親去世後叩別黃老先生北上京都,開始了復仇之路。經過一番血風腥雨的鎮壓,雍正皇帝滿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這時呂四娘已經做好一切准備,趁著皇帝晚上召喚秀女之際,冒充秀女進入房中,皇帝始料未及,被帶著滿腔仇恨的呂四娘砍了頭,第二天早上太監發現的時候,皇帝的腦袋已經不翼而飛。其實正被呂四娘帶回寺庵中祭拜呂氏一族。
關於雍正之死流傳版本之多,就連呂四娘殺害皇帝的說法也有很多種,根據今年的歷史學家的研究發現,越來越多人認為雍正是因為服用丹葯中毒而死的可能性超大。
I. 關於清朝的呂留良案,雍正釋放了主犯曾靜和張熙,但乾隆即位後,為什麼會逮捕並斬殺他們呢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大義覺迷錄》
曾靜、張熙是由於游說岳鍾琪反清,反被岳鍾琪告發而逮捕的,雍正得悉此案後,認為案中,呂留良鼓吹的反清思想和允禩等政敵散布的流言,實屬為患非小。至於曾靜,屬於鄉曲「迂妄之輩」,不足為大患。雍正七年九月,雍正帝將與曾靜問答之詞,編為《大義覺迷錄》,對華夷之分和雍正奪嫡等民間傳言進行逐一批駁,又派大員帶領曾靜到江寧、杭州、蘇州等地,進行宣講。同時,大興文字獄,將呂留全部遺著焚毀,留良與其子葆中及鴻逵雖死,俱戮屍梟示,毅中、在寬皆斬決,族人俱誅,孫輩發往寧古塔為奴。曾靜、張熙的免罪釋放,一是宣揚雍正的「仁政」,二是讓曾靜、張熙為其宣傳《大義覺迷錄》。
乾隆卻認為《大義覺迷錄》當中涉及太多清宮秘聞,不但起不到解釋和撲滅流言的作用,反而有越描越黑之嫌,故而在登基之後,就將《大義覺迷錄》禁毀頒行者嚴令收回,有敢私藏者罪之。至於曾靜、張熙二人自然是乾隆為了滅口而以「泄臣民公憤」為由,將二人處死。
呂留良簡介
呂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傑出的學者、思想家、詩人和時文評論家、出版家。又名光輪,一作光綸,字庄生,一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翁、南陽布衣、呂醫山人等,暮年為僧,名耐可,字不昧,號何求老人。浙江崇德縣(今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人。順治十年應試為諸生,後隱居不出。康熙間拒應滿清的鴻博之徵,後削發為僧。死後,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屍,子孫及門人等或戮屍,或斬首,或流徙為奴,罹難之酷烈,為清代文字獄之首。呂留良著述多毀,現存《呂晚村先生文集》、《東庄詩存》。
曾靜簡介
曾靜(1679-1735)清永興縣人,康熙十八(1679)生。縣學生員,授徒為業,號蒲潭先生。性迂闊,喜談道學,有反清思想。雍正帝即位後,曾靜鼓動川陝總督岳鍾琪反清,岳鍾琪即具折上奏,雍正帝派人拘訊曾靜,曾靜供認不諱,被免罪釋放。這一謀逆大案因案情牽連諸多官員,雍正皇帝決定只當做普通的文字案件處理,只將呂留良全部遺著焚毀,呂留良戮屍,家人流放。乾隆即位後,將其罪名改定為「誹謗先帝」,與同夥張熙一同凌遲處死。
張熙簡介
張熙,清雍正時期人物。衡陽人。與其師曾靜以清朝末運已至,遂籌劃推翻清廷。後受曾靜所派前往浙江呂家求書,呂毅中將其父呂留良遺書全部交與張熙。
雍正六年(1728年)受曾靜所使投書川陝總督岳鍾琪,並列舉雍正雍正帝罪狀,力勸鍾琪反清。鍾琪即具折上奏。雍正帝派人拘訊曾靜,供認不諱,被解京師,張熙也同時解到。
其師曾靜承認輕信流言,妄論國事,為呂留良等所誤。 雍正七年(1729年)十月,與曾靜一同被釋放。
同時,大興文字獄,將呂留全部遺著焚毀,留良與其子葆中及鴻逵雖死,俱戮屍梟示,毅中、在寬皆斬決,族人俱誅,孫輩發往寧古塔為奴。黃補庵常自稱呂留良私淑弟子,車鼎豐、鼎賁曾刊刻呂氏書籍,孫用克、敬輿等私人藏呂氏書,都遭株連坐罪,死者甚眾。雍正十三年冬(1735),乾隆即位,終以「泄臣民公憤」為由,將曾靜、張熙處死
J. 清朝時期,呂留良案有多冤呂四娘是什麼人物
呂留良是出生於明代官宦世家,他父親呂學元曾是一個知縣,呂留良是他的四兒子。呂留良從小便展現出驚人的才華,8歲就可以吟詩作賦,博學多聞,並且還練得一身功夫,是不世出的文武全才。明朝滅亡之後,呂留良率領他的侄兒一直在太湖一代積極抗清,結果他侄兒戰死,他的腿部中箭身負重傷。呂留良後來歸順大清,還參加了科學考試,成為了貢生,但是他卻私底下與抗清勢力張煌言暗通款曲。這種分裂做法就為其日後家族悲劇埋下伏筆。
曾靜是個小人,害怕株連九族,所以把罪名全部推到已經死去的老師呂留良身上。雍正最後放過了曾靜,但是把審訊口供變成了一本書大義覺迷錄,來警醒下面的百姓,結果卻適得其反,越描越黑。雍正把氣全部撒在了死去的呂留良身上,對其開棺鞭屍,挫骨揚灰,並且一滅了呂留良十族,數萬人頭落地。呂家只有一個小女兒,因寄養在乳母家中逃得一劫,她便是呂四娘。民間傳說呂四娘不惜跑到天台山學習功夫,就是為了給父親報仇,後來潛入了圓明園,砍了雍正腦袋,這純粹是野史和瞎編,根本不可能,不足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