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姓名英譯,漢語拼音和威妥瑪拼音哪個在國際上更被承認
威妥瑪拼音也叫 「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方案。威妥瑪是英國人。他1841-1883年在英國駐華使館任職,曾任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在華任職期間﹐為了幫助外國人學習漢語﹑漢字,他編著了兩本書,一本是1859年出版的《尋津錄》,另一本是1867年出版的漢語教科書《語言自邇集》。在這兩部書中,威妥瑪使用他自己制訂的用拉丁字母拼音,來給漢字注音的方案,這個方案以後被稱為「威妥瑪式拼音」,後來翟理斯在1912年出版了《華英字典》,他在這本字典中,對威妥瑪的標音系統做了一些改動,這樣就形成了「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這套方案是一個影響很大的漢語注音方案。從清朝末年到漢語拼音方案公布以前,中國和國際都採用這套注音符號。給中國人名、地名來注音。1958年後,逐漸廢止。台灣一直在使用這套系統,直到2000年才改用通用拼音,2008年9月改用大陸使用的漢語拼音。
1977年8月,聯合國第三屆地名標准化會議,通過了採用漢語拼音作為中國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國際標準的決議。1982年,國際標准化組織又通過國際標准《文獻工作—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 (ISO 7098—1982),確定了漢語拼音作為拼寫中文(包括人名、地名)的國際標準的地位。1986年國務院發布的《地名管理條例》,2000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都明確規定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中國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 。
『貳』 香港拼音和威妥瑪式拼音一樣嗎,為什麼「姜」對應的香港拼音是Keung,對應的威妥瑪式拼音是Chiang
這兩者是不一樣的。香港的人名地名我見過,是根據他們粵語發音來找相似的英語拼法,最經典的是 葉問,Yip Man。而不是 ye wen,因為粵語發音就是 咦-慢。威妥瑪拼音是大概民國時期的老外用來拼中國地名人們的,現在大陸只有古舊的人地名才沿襲,例如 民國領袖 不是 jiang-jie-shi,而 Chiang-Kai-shek 國父不是 sun yi xian 而是 Sun-Yat-sen。現在中國大陸都是直接用拼音轉。拼音是什麼就是什麼了。
『叄』 威妥瑪式拼音法的對照表
注音聲母與漢語拼音、威妥瑪拼法對照表:
注音符號 ㄅ ㄆ ㄇ ㄈ ㄉ ㄊ ㄋ ㄌ ㄍ ㄎ ㄏ ㄐ ㄑ ㄒ ㄓ ㄔ ㄕ ㄖ ㄗ ㄘ ㄙ
漢語拼音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威妥瑪拼音 p p' m f t t' n l k k' h ch(i) ch'(i) hs ch ch' sh j ts,tz ts',tz' s,sz
讀音 玻 坡 摸 佛 得 特 訥 勒 哥 科 喝 基 欺 希 知 蚩 詩 日 資 雌 思
注音單韻母與漢語拼音對應單韻母、威妥瑪拼法對照表:
注音符號 ㄚ ㄛ ㄜ ㄝ ㄧ ㄨ ㄩ
漢語拼音 a o e ê i u ü
威妥瑪拼音 a o e e i u ü
無聲母時拼音標注方式 a o e eh yi wu yu
對應的漢字「讀音」 阿 喔 鵝 (耶的韻母) 衣 屋 迂
『肆』 威妥瑪是漢語拼音之父
漢語拼音之父是周有光
---------------------------------------------------------------------
威妥瑪式拼音
中國清末至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國和國際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又稱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個方案以後被普遍用來拼寫中國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稱為威妥瑪式拼音。威妥瑪式拼音,雖然保持了接近英文拼法的一些特點,但是並不完全遷就英文的拼寫習慣
『伍』 什麼是威妥瑪-翟理斯注音法
「威妥瑪拼音法」又稱「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威妥瑪(1818~1895)﹐英國人。從1841年起在英國駐華使館任職﹐1871年升為英國駐華公使。1883年回國。1883年起在劍橋大學任教授﹐講授漢語﹐直至1895年逝世。 威妥瑪在華任職期間﹐為了外國人(主要是使用英語的人)便於學習和掌握漢語﹑漢字﹐先後寫成《尋津錄》(1859)和《語言自邇集》(1867)兩部著作。在這兩部著作中﹐威妥瑪使用他根據北京讀書音制訂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給漢字注音。這個方案以後被普遍用來拼寫中國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稱為威妥瑪式拼音。 翟理斯(1845~1935)也是英國駐華外交人員﹐著有《語學舉隅》(1873)﹑《字學舉隅》(1874)和篇幅巨大的《華英字典》(1892上海初版﹐1912倫敦再版)。這些書中翟理斯採用威妥瑪式拼音來給漢字注音。 威妥瑪式拼音在實際應用中﹐送氣符號常常被省略﹐因而造成很大的混亂。 參考文獻: 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
求採納
『陸』 威妥瑪式拼音取名
wudihao的普通話威妥瑪氏拼音為:wu
ti
hao
而其粵語威妥瑪氏拼音,則必須先把漢字按粵語讀音寫成威妥瑪氏拼音才對。比方:jiang
jie
shi——chiang
kai
shik
後者,讀起來才會有廣東話的英語味道。特別是要把入聲字的後綴-t、-p、-k譯出來才像。
『柒』 漢語拼音和威妥瑪孰優孰劣
顯然是漢語拼音,威妥瑪那個方案,這么說吧,在現在的電腦上根本都沒辦法做輸入法。漢語拼音充分的利用了所有的拉丁字母,為每一個輔音字母賦予了獨一無二的輔音。威妥瑪的方案需要在字母上加上各種輔助標記來標記送氣與否和具體是哪個母音。甚至很多方案連送氣與否都不標注,這樣根本無法作為漢語的注音方式。
轉自知乎網友。
『捌』 什麼是威妥瑪式拼音法
威妥瑪式拼音法
Wade-Gilesromanization
中國清末至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國和國際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又稱威妥瑪-翟理斯式拼音。T.F.威妥瑪(1818~1895),英國人。從1841年起在英國駐華使館任職。1871年升為英國駐華公使。1883年回國。1888年起在劍橋大學任教授,講授漢語,直至1895年逝世。威妥瑪在華任職期間,使用他根據北京讀書音制訂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給漢字注音。這個方案以後被普遍用來拼寫中國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稱為威妥瑪式拼音。威妥瑪式拼音,雖然保持了接近英文拼法的一些特點,但是並不完全遷就英文的拼寫習慣。它的最大缺點是沒有充分考慮漢語的語音特點,拘泥於國際習慣,沿襲了前人使用送氣符號來表示聲母的辦法。在實際應用中,送氣符號常常被省略,因而造成很大的混亂。
漢字拼音常用有兩種,一種是普通話注音的拼法,還有一種就是威妥瑪式(Wade System)拼法。所謂威妥瑪式拼法,是1867年英國駐華外交官威妥瑪(Thomas F. Wade)制定的一套漢字英文注音方案,後來逐步成為通用的英文拼寫中國地名、姓氏的專用拼寫法;而普通話注音的拼法則是國務院1978年發布「國務院批轉關於改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的報告」後開始執行的。
現在國內用漢語拼音來標注地名和姓氏已經很普遍了,但在港台,以及英語國家,基本上還都是採用威妥瑪式拼法居多。大家隨便搜搜台灣網站關於「福州」的拼法,就會看到清一色的全部都是「fuchou」;除了福州以外,青島拼成「Tsingtao」,張曼玉拼做「Maggie Cheung」,用的都是威妥瑪式拼法。
『玖』 中國的威妥瑪拼音
威妥瑪拼音(Wei1-t'o3-ma3 P'in1-in1,英語:Wade–Giles system),習慣稱作威妥瑪拼法或威瑪式拼音、威氏拼音、韋氏拼音、威翟式拼音,是一套用於拼寫中文普通話的羅馬拼音系統。此系統由19世紀中葉時英國人威妥瑪建立,在翟理斯的漢英字典(1892年)完成。
威妥瑪拼音系統為20世紀中文主要的音譯系統。1979年以前,威妥瑪拼音廣泛運用於英文標准參考資料與所有有關中國的書籍當中[1]。盡管至今為止,絕大多數的威妥瑪拼音應用都已被漢語拼音所取代,還是仍有部份區域(尤其是中華民國縣級以上的地名),以威妥瑪拼音拼寫。
『拾』 幫我翻譯一下威妥瑪拼音
ch'ên(陳) wei(圍) k'o(渴)
用威妥瑪拼法將漢語中的人名、地名等翻譯成英語時,通常情況下,將聲母對照表中的送氣符號「'」省略掉,ü上的兩點「¨」,「ê」上的「^」也可能省略掉
所以,最後應該是這樣
chen wei 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