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利奇馬成因形成地路徑危害措施
(一)台風利奇馬成因:
利奇馬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
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利奇馬台風。
(二)台風利奇馬的危害:
1、大風:熱帶氣旋達台風級別的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2級以上,導致樹木,建築遭到摧毀。
2、暴雨:在利奇馬台風經過的地區,可能產生150~300毫米降雨,少數台風能直接或間接產生10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
3、風暴潮:台風能使沿岸海水產生增水,江蘇省沿海最大增水可達3米,使江蘇省沿江沿海出現超歷史的高潮位。
4、台風過境時常常帶來狂風暴雨天氣,引起海面巨浪,嚴重威脅航海安全。台風登陸後帶來的風暴增水可能摧毀莊稼、各種建築設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
(三)防範台風利奇馬的措施:
1、注意收聽與收看媒體報道或咨詢氣象局及相關網站了解台風的最新情況和動向,而一旦氣象台發出台風警報後,就不要到台風經過的地區旅遊或到海灘游泳。
2、對於個人家庭台風來臨前則取下房屋內外懸掛的各種物品並將窗檯或陽台上的花盆搬至室內以防砸落。同時也要盡早關閉門窗防雨,如有必要需對門窗捆緊拴牢,必要時加釘木板。
3、做好充分的准備,准備電筒、蠟燭等照明工具,儲備好飲用水,食物、葯品以及有關的生活必需品等,以避免斷電停水後的外出搶購。
(1)台風利奇馬路徑擴展閱讀:
台風的破壞力主要由強風、暴雨和風暴潮三個因素引起。
1、強風台風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庫,其風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據測,當風力達到12級時,垂直於風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風壓可達230公斤。
2、暴雨台風是非常強的降雨系統。台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是最具危險性的災害。台風暴雨強度大,洪水出現頻率高,波及范圍廣,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
3、風暴潮所謂風暴潮,就是當台風移向陸地時,由於台風的強風和低氣壓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強力堆積,產生高頻率的潮位,導致潮水漫溢,海堤潰決,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⑵ 台風利奇馬到了什麼位置
2019年第9號台風「利奇馬」8月10日凌晨1時45分在浙江溫嶺城南鎮沿海登陸,11日下午4時其中心位於山東青島南偏西方向約120公里的黃海西部海域,預計向偏北方向移動,11日傍晚到夜間在山東日照到海陽一帶沿海再次登陸,爾後在渤海到山東半島北部一帶徘徊。
⑶ 台風的路徑有幾條
1.西進型台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最後在中國海南島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這種路線多發生在10-11月,2006年就是典型的例子。
2.登陸型:台風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台灣海峽,在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登陸,並逐漸減弱為低氣壓。這類台風對中國的影響最大。近年來對江蘇影響最大的「9015」和「9711」號兩次台風,都屬此類型,7-8月基本都是此類路徑。
3.拋物線型:台風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接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時,不登陸而轉向東北,向日本附近轉去,路徑呈拋物線形狀,這種路徑多發生在5-6月和9-11月台風形成後,一般會移出源地並經過發展、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一個發展成熟的台風,圓形渦旋半徑一般為500km~1000km,高度可達15km~20km,台風由外圍區、最大風速區和台風眼三部分組成。外圍區的風速從外向內增加,有螺旋狀雲帶和陣性降水;最強烈的降水產生在最大風速區,平均寬8km~19km,它與台風眼之間有環形雲牆;台風眼位於台風中心區,最常見的台風眼呈圓形或橢圓形狀,直徑約10km~70km不等,平均約45km,台風眼的天氣表現為無風、少雲和乾暖。
⑷ 台風的移動路徑是什麼
台風這個氣旋性渦旋,像小朋友玩的陀螺一樣,一面不停地旋轉,一面向前移動。台風的路徑就是指台風整體的移動方向。影響台風移動路徑的因素有4種:①台風這個旋轉系統的內力作用,總是使台風向北和向西移動;②大范圍引導氣流的作用,當台風位於副熱帶高壓南側時,受高壓南側的偏東引導氣流作用向西移動,當台風位於副熱帶高壓西側時則受高壓西側偏南氣流的引導而向北移動;③台風與四周天氣系統的相互作用,如台風靠近西風槽時,會受槽的吸附作用,然後在槽前西南氣流引導下向東北方向移動;④洋面溫度的影響,台風有向暖洋面移動的趨勢。
雖然有以上4種作用影響台風的移動,但實際上,這4種因素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更為復雜多變,使人難以預料。這就是台風路徑復雜多變時往往造成預報失敗的原因。
⑸ 台風的路徑是怎樣的
台風移動的方向和速度取決於台風的動力。動力分內力和外力兩種。
內力是台風范圍內因南北緯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轉偏向力差異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風范圍越大,風速越強,內力越大。外力是台風外圍環境流場對台風渦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南側基本氣流東風帶的引導力。內力主要在台風初生成時起作用,外力則是操縱台風移動的主導作用力,因而台風基本上自東向西移動。
由於副高的形狀、位置、強度變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致使台風移動路徑並非規律一致而變得多種多樣。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區台風移動路徑為例,其移動路徑大體有三條。
一是西進型台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昀後在我國海南島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這種路線多發生在10~11月,2006年我國發生的台風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是登陸型台風:由海面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台灣海峽,在我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登陸,並逐漸減弱為低氣壓。這類台風對我國的影響昀大。近年來對江蘇影響昀大的「9015」和「9711」號兩次台風,都屬此類型,7~8月基本都是此類路徑。
三是拋物線型台風: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接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時,不登陸而轉向東北,向日本附近轉去,路徑呈拋物線形狀,這種路徑多發生在5~6月和9~11月台風形成後,一般會移出源地並經過發展、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
一個發展成熟的台風,圓形渦旋半徑一般為500~1000千米,高度可達15~20千米,台風由外圍區、昀大風速區和台風眼三部分組成。外圍區的風速從外向內增加,有螺旋狀雲帶和陣性降水;昀強烈的降水產生在昀大風速區,平均寬度為8~19千米,它與台風眼之間有環形雲牆;台風眼位於台風中心區,昀常見的台風眼呈圓形或橢圓形狀,直徑10~70千米不等,平均約45千米,台風眼的天氣表現為無風、少雲和乾暖。
⑹ 台風的路徑是怎樣的
台風移動的方向和速度取決於台風的動力?動力分內力和外力兩種?內力是台風范圍內因南北緯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轉偏向力差異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風范圍愈大,風速愈強,內力愈大?外力是台風外圍環境流場對台風渦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南側基本氣流東風帶的引導力?
內力主要在台風初生成時起作用,外力則是操縱台風移動的主導作用力,因而台風基本上自東向西移動?
由於副高的形狀?位置?強度變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致台風移動路徑並非規律一致而變得多種多樣?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區台風移動路徑為例,其移動路徑大體有三條:
一是西進型台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最後在我國海南島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這種路線多發生在10~11月,2006年的「碧利斯」台風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是登陸型台風:由海面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台灣海峽,在我國廣東?福建和浙江沿海登陸,並逐漸減弱為低氣壓?這類台風對我國的影響最大?近年來對江蘇影響最大的「9015」和「9711」號兩次台風,都屬此類型,7~8月基本都是此類路徑?
三是拋物線形台風: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接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時,不登陸而轉向東北,向日本附近轉去,路徑呈拋物線形狀,這種路徑多發生在5~6月和9~11月,台風形成後,一般會移出源地並經過發展?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
一個發展成熟的台風,圓形渦旋半徑一般為500千米~1000千米,高度可達15千米~20千米,台風由外圍區?最大風速區和台風眼三部分組成?外圍區的風速從外向內增加,有螺旋狀雲帶和陣性降水;最強烈的降水產生在最大風速區,平均寬8千米~19千米,它與台風眼之間有環形雲牆;台風眼位於台風中心區,最常見的台風眼呈圓形或橢圓形狀,直徑約10千米~70千米不等,平均約45千米,台風眼的天氣表現為無風?少雲和乾暖?
⑺ 根據9號台風利奇馬的路徑看,會經過諸暨嗎
不是說貫穿諸暨
⑻ 台風利奇馬一般會經過哪些地方
登陸點為浙江,台風利奇馬在8月10日凌晨1點45分前後,在浙江溫嶺市城南鎮登陸。登錄時台風為超強台風級。台風利奇馬在8月10日下午16點13分前後,正式進入杭州市范圍(濱江區)。台風利奇馬在8月10日晚上22點前後,正式進入江蘇省境內。
台風利奇馬在8月11日早上08點前後,位於江蘇省鹽城市射陽境內。台風利奇馬在8月11日早上12點前後,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近海。台風利奇馬在8月11日晚上20時50分前後,在青島市黃島區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80百帕。
台風利奇馬在8月11日晚上23點前後,位於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境內,台風利奇馬在8月12日早上08點前後,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北部近海海面。台風利奇馬在8月13日早上08點前後,位於山東省煙台市西北部近海。
(8)台風利奇馬路徑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停止室內外大型集會和高空等戶外危險作業。
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人員切勿隨意外出,應盡可能待在防風安全的地方,確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員及時轉移。當台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減小或者靜止一段時間,切記強風將會突然吹襲,應當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危房人員及時轉移。
相關地區應當注意防範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
及時關注台風的運動消息,了解政府部門的應對措施,關好家裡所有的門窗,將陽台或者門外一些物品拿入室內,且需要固定好空調外機和盆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台風利奇馬
⑼ 台風的移動路徑有哪些
台風移動的方向和速度取決於作用於台風的動力。動力分內力和外力兩種。內力是台風范圍內因南北緯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轉偏向力差異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風范圍愈大,風速愈強,內力愈大。外力是台風外圍環境流場對台風渦旋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南側基本氣流東風帶的引導力。內力主要在台風初生成時起作用,外力則是操縱台風移動的主導作用力,因而台風基本上自東向西移動。由於副高的形狀、位置、強度變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響,致台風移動路徑並非規律一致而變得多種多樣。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區台風移動路徑為例,其移動路徑大體有三條:
西進型台風自菲律賓以東一直向西移動,經過南海最後在中國海南島或越南北部地區登陸,這種路線多發生在10~11月,2006年就是典型的例子
登陸型:台風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台灣海峽,在中國廣東、福建、浙江沿海登陸,並逐漸減弱為低氣壓。這類台風對中國的影響最大。近年來對江蘇影響最大的「9015」和「9711」號兩次台風,都屬此類型,7~8月基本都是此類路徑
拋物線型:台風先向西北方向移動,當接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時,不登陸而轉向東北,向日本附近轉去,路徑呈拋物線形狀,這種路徑多發生在5~6月和9~11月
台風形成後,一般會移出源地並經過發展、減弱和消亡的演變過程。一個發展成熟的台風,圓形渦旋半徑一般為5OOkm~1000km,高度可達15km~20km,台風由外圍區、最大風速區和台風眼三部分組成。外圍區的風速從外向內增加,有螺旋狀雲帶和陣性降水;最強烈的降水產生在最大風速區,平均寬8km~19km,它與台風眼之間有環形雲牆;台風眼位於台風中心區,最常見的台風眼呈圓形或橢圓形狀,直徑約10km~70km不等,平均約45km,台風眼的天氣表現為無風、少雲和乾暖。
中國把進入東經l50度以西、北緯l0度以北、近中心最大風力大幹8級的熱帶低壓、按每年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這就是我們從廣播、電視里聽到或看到的「今年第×號台風(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