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匡扶正義
擴展閱讀
股票價值與股票價格對等 2025-07-16 06:20:05
音樂qq 2025-07-16 06:07:38
股票價格如何隨成交波動 2025-07-16 06:07:33

匡扶正義

發布時間: 2021-06-20 09:26:24

① 匡扶正義是啥意思

茜子,我倆一樣哪!不曉得!我感覺應該是 幫助正義 吧!
雨子

② 匡扶正義,怎麼對下一句

懲惡揚善,匡扶正義

匡扶正義共享和平

③ 「匡扶正義」是什麼意思

匡扶正義:

釋義:幫助,輔助正義。

拼音:kuānɡ fú zhèng yì

詞語分析:匡扶:匡,糾正,幫助之意,意為匡正扶持,輔佐。正義:公正的、正當的道理,公道的、有利於人民的。

出處: 唐 司空圖 《太尉琅玡王公河中生祠碑》:「志切匡扶,義唯尊戴,每承詔命,若覲天顏。」

造句:亂世之中需要有人匡扶正義,我們應該懲惡揚善,匡扶正義,歷史人物往往小的時候就有匡扶社稷之志!

(3)匡扶正義擴展閱讀:

與匡扶正義近義詞:

1.赤膽忠心:

[ chì dǎn zhōng xīn ]

釋義:形容十分忠誠。

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二回:「臣空有赤膽忠心;無能回其萬一。」

造句:

無論受過多大的委屈和冤枉,他對祖國的赤膽忠心從來沒有動搖過。

2.盡忠報國:

[ jìn zhōng bào guó ]

釋義:竭盡忠貞,報效國家。

出 處:《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

造句:青少年不僅要有遠大的志向,還要努力學習,具備精忠報國的本領。

3.公正廉明

[ gōng zhèng lián míng ]

釋義:公平正直,廉潔嚴明。

出 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七回:「二則象大帥這樣公正廉明,做屬員的人,只要自己謹慎小心……還愁將來不得差缺嗎?」

造句:二則象大帥這樣公正廉明,做屬員的人,只要自己謹慎小心……還愁將來不得差缺嗎?

④ 誰是匡扶正義的人

公道自在人心。

又言,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都不一樣,對同一事物會產生多種不同的看法。
所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⑤ 老翁出謎大家猜:匡扶正義。打一字

答案是儀。因為匡扶正義需要人的幫勵,所以義字加上單人旁就是儀字。

⑥ 匡扶正義的由來

出處與詳解
匡,糾正,幫助之意,意為匡正扶持,輔佐。
1、唐 司空圖 《太尉琅玡王公河中生祠碑》:「志切匡扶,義唯尊戴,每承詔命,若覲天顏。」
2、明 梁辰魚 《浣沙記·死忠》:「孤身百戰存,盡功兒將社稷匡扶。」
3、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趙雲截江奪阿斗 孫權遺書退老瞞》:丞相本興義兵,匡扶漢室,當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3、清 顧炎武 《再謁天壽山陵》詩:「區區犬馬心,媿乏匡扶力。」[1]
4、陳白塵 《大風歌》第一幕:「足下有志匡扶 漢 室,下官願為足下效犬馬之勞。」
5、陸蠡《囚綠記》「我沒有達到感情和理智的諧和,卻身受二者的沖突,我沒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著它們的軋轢」

⑦ 匡扶正義是什麼意思

幫助,輔助正義。

匡扶正義

讀音:[ kuāng fú zhèng yì ]

引證:吳道安《齊詩篇》:梁山英雄們打出的招牌「聚義」也好,「替天行道」也好,無非是想匡扶正義。

漢字筆畫:

(7)匡扶正義擴展閱讀

近義詞:明公正義

讀音:[ míng gōng zhèng yì ]

釋義:猶言正式;公開;堂堂正正。

出處:《孫子·軍爭》:「無要明公正義。」

白話譯文:應該要支持堂堂正正的事情。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褒義。

⑧ 匡扶正義是成語嗎

匡扶正義是成語
注 音 kuānɡ fú zhèng yì

解 釋: 幫助,輔助正義。匡扶:匡,糾正,幫助之意,意為匡正扶持,輔佐。正義:公正的、正當的道理,公道的、有利於人民的。

出處: 唐 司空圖 《太尉琅玡王公河中生祠碑》:「志切匡扶,義唯尊戴,每承詔命,若覲天顏。」

⑨ 佛經中有沒有匡扶正義堅持正義的佛經

阿彌陀佛!
大乘清靜無量壽經里,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佛在經里講了怎樣為人處事,怎麼做人。
我隨師傅學習時,師傅要求這段背下來,裝藏。深刻理解,要印進心裡骨子裡。
這一段經文,也可以稱作「釋子家訓」。「釋子門訓」。非常重要!
佛教佛法菩提心就是發出正能量,因為佛是至真至善至正圓滿究竟了意。
佛教教導一切都是從善良,美好,圓滿出發,慈悲喜舍,大愛無疆,眾生平等,還要怎樣算堅持正義?佛教從來不攻擊,不反對別的任何教派,就算別的教派的教義偏頗偏激不圓滿,可是佛教從來不對別人指手畫腳評頭論足,也不會干涉攻擊,只是在等你自己覺悟回頭是岸!
就像現在的廣告法,不許出現偏激極端的字樣,佛法從來都是奉持中道,不落極端兩邊。
學佛修行,也必須是先做一個好人,這個好人的標准,就是正義,善良。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義,是為佛教。
還要怎樣匡扶正義?
再有,佛教不參與行政管理,(三界和世間)。不幹涉因果。
世間亂雜繁復的恩恩怨怨,了報受報,因因果果,佛家不會強行插手,用外力改變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