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史上十大冤殺是什麼
NO10 范雎進讒殺白起
冤枉指數:9
白起是春秋戰國時代繼孫子和吳起之後最出色的將軍,在大秦統一全國的進程中,白起參與指揮了兩次足以影響歷史的大戰:長平之戰坑殺了趙國四十萬人馬,使趙國一病不起;討伐楚國的戰爭,成為了春秋戰國時期繼孫子之後第二個攻克楚國都城郢都的大將,還挖掘了楚國先王的陵墓,使東方六國心驚膽戰,嚇的普遍失去了抵抗意志。
當時秦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好象很快就能統一全國了,可悲的是范雎這樣一個人物也犯了小人之過——嫉妒,利用自己和秦王的關系好,老是抓機會說白起的壞話。終於有一天,秦王在外面征戰,要求白起帶兵配合一下。白起認為這次戰役發動起來不值得,就給秦王提了個建議,說自己不去為好。這是個純技術性的建議,結果被范雎鑽了空子,說白起要造反。秦王本來就對戰無不勝的白起有忌憚,於是賜給了白起寶劍,讓他自殺。白起憤怒地問道:「為什麼?」後來轉念一下子想通了:「我在趙國殺了四十萬人,難道還不應該死嗎?」
白起死了,秦國一時將才接應不上來,起用了范雎的老鄉—一個叫鄭安平的人,結果這個窩囊廢一出兵就捅了漏子,被活捉了。秦王有一次不經意的在范雎面前說:「白起要是活著,怎麼會遭到這樣的失敗呢?」范雎羞臊的臉都紅了,知道秦王在埋怨自己,於是找了個機會辭職走了。結果秦國統一的步伐又推遲了幾十年。
NO9 伍子胥被殺
冤枉指數:10 讀者悲憤指數:10
伍子胥是司馬遷最佩服的一個人。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伍員身負國恥家仇,卻忍耐著巨大的悲痛和徹骨的憤怒等待時機,幾十年艱苦奮斗,矢志不渝,最後終於殺回了故鄉幹掉了自己所有的仇人,真是一個有血性的烈丈夫!」伍子胥的偉大在於他對中國傳統的那種以德報怨的觀念不屑一顧,在他看來,烈火就是要用冷水撲滅,惡人就是要用武力來制服。所以當好朋友申包胥責備他說:「即使國家對不起你,你也不應該反過來毀滅這個國家啊。」伍員須發倒豎說出了一句讓千古之下的小人為之顫抖的名言:「以德報怨,則何以報德!」
凌厲,個性鮮明的人必然得不到好結果。這是中國延續了幾千年雷打不動的公式,伍員死了,他殺了一個小人費無極,又被另一個小人伯痞弄死,歷史彷彿和他開了一個玩笑。從此,中國的英雄們開始了一個無奈的宿命:活得風風光光,死的窩窩囊囊。
NO8 呂後誘殺韓信
冤枉指數:8.5
韓信的可愛在於他身上具有一種當代美國式的那種自信和坦率,他心裡有什麼話都敢於說出來,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心裡怎麼想。比如舉幾個例子:
例子一:他被平定齊地之後,不顧忌諱,公開給劉邦寫信說:「齊國這個地方民風刁悍復雜,請讓我代理這個地方的王(假王),鎮壓一下這個地方的邪氣。」有人說韓信這是借功勞向劉邦要挾,可是憑著韓信那種光風奇月的胸襟才不會這樣,相信他是從純技術角度出發的。
例子二:韓信被貶後,曾經在大街上看到了呂後的妹夫樊噲,如果要用現在人的看法,自己這么倒霉的時候看到了皇後的親戚!那還不趕緊上去巴結一下,跟呂後套套近乎!(彭越就是這樣沒出息,在蜀地被發配的時候看到了呂後跪著哭求讓呂後把他調回老家去養老。)韓信偏不,笑咪咪的罵樊噲:「看見我來了還不磕頭!」樊噲懾於韓信往日的威望,馬上下馬磕頭:「能在這里看到大王真的很榮幸!」韓信哈哈大笑,敲了敲樊噲的腦袋:「你是侯,我也是侯,用不著再象以往那樣下跪了!唉,真沒有想到,我韓信今天居然會淪落到和你和周勃這樣的大老粗為伍!」說完了扭頭就走,一點都不在乎樊噲在射向他背後那怨毒的目光。
例子三:被貶後在皇宮和劉邦聊天,劉邦試探著問他:「韓信啊,你說句實話,你說我這樣的去帶兵打仗,憑我的才能到底能帶多少兵啊?」說完後可憐巴巴的看著韓信,希望他看在自己是皇帝的份兒上能鼓勵一下。韓信腦袋一晃,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你撐死也就帶十萬兵吧,再多了肯定亂套。」劉邦氣的目瞪口呆,挖苦的回擊了一下:「那你呢?」韓信想也沒想:「我當然多多益善了。」劉邦更氣了,說了一句非常小家子氣的話:「多多益善,那我為什麼是皇帝,而你只能供我驅策呢?」韓信這才知道把皇帝給氣著了,趕緊給了個台階下:「您善於統帥將領嘛,所以我帶多少兵都是你的。」話說到這個份上明擺著是敷衍皇帝,劉邦無論如何也樂和不起來了。
不出所料,後來呂後把韓信給殺了,劉邦當時開心的不得了,簡直得意的忘了形,居然追問了呂後好幾次:「殺了?真殺了?」(這不是杜撰,史記上有記載,高祖又惋惜又高興。這兩種表情加起來可夠難看的。)然後夫妻兩個為了矇混過關,捏造說韓信圖謀聯合陳希(一個小角色,屬於流氓投機分子,造反被劉邦鎮壓了。)造反,我這個理由劉邦自己都不相信,韓信連樊噲都看不上,會巴巴的上趕著去找陳希?
NO7 漢景帝殺晁錯
冤枉指數:9
漢朝建立的時候,劉邦認為秦朝是被郡縣制度給害的,地方上權利太小,所以一出現造反的事情,郡縣沒有力量應付。所以學周朝,分封各個王,還殺白馬宣誓,只能姓劉的當王。他把十幾個兒子弄到各個地方當王,心想不管誰造反當皇帝都姓劉,沒關系。
可是後來的皇帝可就苦了,這些個王一個個的越來勢力越大,到了景帝的時候,有的王自己鑄錢流通,中央根本控制不了。景帝就找人謀劃這個事兒,晁錯也是這個意見,於是倆人一拍即合,成了合作夥伴,開始搞削藩。這些王不幹了,起來造反,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師出得有名啊,公開說推翻皇帝自己取代太赤裸裸了,於是想來想去整了個「清君側」,意思是說皇帝是好的,就是讓晁錯給把持了,逼迫皇帝撤藩。這事兒聽著簡直就象是在騙大傻子,藩王威脅的是誰?扯掉對誰最有好處?明擺著是皇帝自己的主意。可是景帝呢?一點兒都不象個敢作敢當的漢子,為了討好七國讓他們罷兵,順水推舟的說:「對對對,沒錯沒錯,是晁錯要撤,不光自己要撤,還逼著我聽他的。」把晁錯給殺了!中國的事兒就是這個德行,你永遠也整不明白。領導幹部閉著眼睛在台上說瞎話,還TMD說的有板有眼!真是可惜了晁錯這個材料。
NO6 司馬昭殺鄧艾
冤枉指數:8
司馬昭在中國歷史上是最陰的人物之一,先不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就說他指使手下成濟殺掉皇帝吧,皇帝擺開了架勢要去進攻他的王府,半路被一隊兵給殺了。瞎子也看出來了是司馬昭指使的,可這小子楞是抱著皇帝的屍體大哭,還喊著要凌遲了成濟給皇帝報仇!連他的手下都看不過去了,有個叫陳泰的說:「成濟只是個侍衛,太小了吧。你哪怕把帶隊的賈充(司馬昭的親信,帶隊指揮成濟殺了皇帝。)給殺了,也能稍微的蒙蔽一下天下人的耳目啊。」司馬昭假裝沒聽見,繼續痛哭。
這樣的人肯定干不出什麼好事兒,後來鄧艾、鍾會兩路討伐蜀漢,走之前,鍾會的大哥鍾愈就跟司馬昭說:「我弟弟不知道深淺,一直把自己當作天下奇才,讓他帶兵恐怕會出亂子。」司馬昭說不會,你放心吧。鍾愈走後,司馬翻身就對親信說:「鍾會的大哥說的不錯,我對鍾會真的不放心。」他手下問:「那你還讓他去?」司馬昭說:「這次去討伐蜀漢有很多困難,很多大將都不敢去,如果沒有膽量卻強迫他們出發,那會毀了大軍。鍾會這個人有膽量,一定能成功,事成後我再收拾他。」
果然後來鍾會嫉妒鄧艾的功勞,上書說鄧要謀反,請司馬昭授權自己去討伐鄧。司馬昭這個時候還沒有完成針對鍾會的部署,就順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請求,讓他火速進攻成都。自己偷偷的命令衛灌潛入鍾會軍中聯絡反對鍾會的將軍,並且命令賈充火速進入漢中,斷了鍾會的後路。這樣,可憐鄧艾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糊里糊塗的成了司馬昭拖延時間的一個棋子兒!!!一代名將死的如此的不值,真的讓人感到惋惜。
後來有個大臣叫段灼的實在看不過去,給他兒子司馬炎寫了個奏章,說:說鄧艾謀反太說不過去了,鍾會的人馬是他的四倍,就駐扎在離成都不遠的山谷里,都控制著要道,就是個白痴也不會選擇在那種形式下造反啊。而且鄧都七十多歲了,有今天沒明天的人了,難道還想當皇帝嗎?司馬炎知道這其中的奧妙,司馬昭活著的時候大概就交代了說鄧艾只是被自己小小的利用了一下,說他謀反根本就是扯淡。所以司馬炎立刻就給鄧艾恢復了名譽,可是人都死了,這種馬後炮啥用都沒有。
NO5 宋文帝殺檀道濟
冤枉指數:8.5
南朝時候的劉宋在一開始的時候是很兇猛的,北邊一直打到山東和河北,西邊攻克了關中地區,差一點兒就提前統一了全國,這有賴於兩個出色的大將,西邊是王猛的孫子王鎮惡,北邊就是南朝著名的猛將檀道濟。這兩個人都是死於自己人之手,比起王鎮惡的死,檀道濟更為冤枉。
檀道濟的事跡不多說了,量籌唱沙巧退魏兵,樹上開花從容撤軍。不光勇猛非常,而且謀略超群,是北魏最忌憚的南朝猛將。劉裕生前就很看重他,臨死的時候還託付檀好好為兒子效力。他兒子劉義隆繼承了皇位,歷史上稱文帝,客觀的說,這傢伙不是個糊塗人,而且在政務上還是個好手,把國家治理的不錯。可惜的是他有點兒忌諱檀的勇猛和威名,這就給小人進讒創造了機會。後來事情的發展完全是中國式的陰謀,一個小人使勁兒的挑撥,理由也模模糊糊,皇帝呢就順水推舟下詔命令檀自殺。旨意到了檀那裡,檀憤怒的頭發上豎,折斷手裡的弓擲到了地上,大聲的痛罵:「你們這不是在毀壞自己的萬里長城嗎?」
N年以後,北魏的越來越強大,不斷的向南吞噬宋的疆土,一次魏的大軍甚至打過了長江!宋文帝嚇得向東逃到了鎮江的北固山上。看著山下的魏兵自由往來,文帝哆嗦著嘴唇說:「檀道濟要是活著,絕對不會讓魏兵如此的囂張。」
NO4 楊廣殺高穎
冤枉指數:7
我們知道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難得的好皇帝,他治理的天下是四面平八面光,好的不得了,歷史上記載,他國庫里存的糧食到了唐太宗的時候還沒有吃完!而且自己還相當的怕老婆,跟結發妻子獨孤皇後倆人恩恩愛愛,他老婆都過意不去了,說皇帝自古以來都是三宮六院的,你一個妃子都沒有也不好,讓天下人看了好象我不賢惠似的。就做主給他物色了幾個妃子。
文帝手下著名的大臣很多,其中最有威望最得力的干將就是司徒高穎。這個人文武雙全,打年輕的時候就跟隨文帝,很多好主意都是他出的,而且居中調度,幫助文帝統一了天下。他德高望重,被百姓贊美稱頌,連皇帝的幾個兒子都很尊敬他。可是文帝死後,兒子楊廣上了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開始玩命兒的糟蹋他老爹留下來的家產。高穎當朝,極力的勸阻他少干荒唐事兒,楊廣懼怕高穎的威望,還不敢太胡來,但是心裡很恨高穎。當時楊廣手下有個叫楊素和宇文化及的,倆人兒都很恨高穎,嫌他擋在前面不允許自己接近皇帝,耽誤了自己的前途。就開始搜羅罪證,誣陷高穎。終於最後抓住了個什麼把柄,不清不楚的把高給殺了。
高穎一死,楊廣去掉了最大的一個心病,開始為所欲為,手下楊素和宇文化及也開始篡奪了朝政。不過楊廣這個人很有意思,猜疑心特別重,跟任何人都不交心,他不管你是君子小人,今天寵你,也許明天心血來潮就找個理由作了你。所以楊素他們的日子過得也並不舒服,有一次楊素病了,家裡人說找個大夫看看吧,楊素嘴角露出一絲苦笑:「吃什麼葯看什麼大夫啊,現在我死了,你們還能得到加封和賞賜。要是不識相的硬邦邦的活著,不知道哪天就被滅了族。」於是玩命的縱情歡樂,楞是把自己給折騰死了。這也算是誣陷高穎的報應吧。
NO3 唐庄宗冤殺郭崇韜
冤枉指數:9.5
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其實是個很有本事的人,甚至比他老爹都有本事。李克用死後,留下了不少干兒子,個個威望隆重,戰功赫赫,有人就擔心李存勖統帥不了這些人,勸他殺掉一些,鞏固自己的地位。李存勖不答應,他知道要統帥這幫人,首先要讓他們心服!於是自己在投降的士兵里挑選了五百個騎兵,讓他們騎白馬使用銀槍,號稱銀槍校節督。充當自己的衛兵,每當碰到硬骨頭的時候,李自己就帶著這些兵對他的干兄弟門說:「你們在這好好獃著吧,看我給你們打個樣兒看看!」親自沖上去把對方解決。結果手下的這些人越來越怕也越來越服。
同時李還注意提拔年輕人才,充實自己的班子,這個時候他選上了年輕干練的郭崇韜。郭這個人很了不起,真正是一個上馬治軍,下馬治民的人才。開始的時候很多人不服他,後來他一次次的立功,人們越來越佩服他,稱他為唐的後起之秀。後唐立國後,唐庄宗李存勖開始躺在功勞本上享受,但是這個時候有郭崇韜擔任尚書僕射,盡力維持著,大局還好。後來,庄宗命令郭帶著太子去討伐四川,一路上,郭盡心盡力,用智慧和謀略很快的平定了蜀地,並且日夜的教導太子好好學習。太子呢,只是個十來歲的孩子,性格有點兒叛逆,對郭的嘮叨和管束很不耐煩。結果太子手下有個嫉妒郭的大臣就開始吹風,說:「太子啊,你看郭這個人太討厭了,咱們殺了他吧,這樣就沒人管你了,你就可以好好玩兒了啊。」太子眼睛一亮:「真的嗎?那你幫我把他弄死吧,我也討厭這個傢伙。」
於是一個暗殺陰謀就這樣兒戲般的開始了,這個進讒的人在太子府裡布置好了,就假傳太子的命令,讓郭近來議事。郭一點兒防備都沒有,在堂上看到了太子和他身邊那個進讒的人。就上去磕頭,剛剛跪下還沒來得及說話,那個人抽出袖子里的大錘當頭就是一下子,把郭當場給砸死了!
事後太子都有點兒害怕,那個兇手說:「這事兒簡單,咱們羅織點兒罪名就好了。」於是編了一大堆瞎話,寫了個本子給了庄宗。庄宗一開始看到了很吃驚,喃喃的說:「我跟郭認識的時間太長了,郭不會造反吧。」手下的一個戲子過來說:「咳,殺了就殺了,這有什麼啊。現在太子就在四川,可不能逼急了他,不如就順水推舟同意了吧。」庄宗也真是混蛋,拿起筆來批了個好字,還賞賜了「平叛」的有關人員!
這個事件在朝野造成了相當大的震動,很多大臣從這件事情上看到了庄宗真的是糊塗了。他的那些干兄弟也開始蠢蠢欲動。後來,太子由於沒有了郭的輔佐,很快從四川被趕了出來,狼狽的逃回了京城,庄宗知道冤枉了郭,非常後悔,聲望也受到了極大的損害。一天夜裡,庄宗的乾哥哥李嗣源帶兵沖進了皇宮。
NO2 宋高宗殺岳飛
冤枉指數:6.5
岳飛死的吧,可能還不算冤枉,為什麼這樣說呢。伐金的人多了。可是你不該提出「迎回二帝」這樣的口號,結果口號一喊,把宋高宗給整了個不尷不尬,哦,我這兒費勁八力的指揮著伐金,把兩個皇帝給接回來,那我往哪兒擺啊。
實際上,本來高宗對岳飛是非常信任和喜愛的,岳飛呢,本人沒有什麼背景,也不是出身世家。僅僅是因為作戰勇猛被宗澤賞識,曾經對高宗提了那麼一下。高宗就注意了這個人才,著意培養,短短幾年,就提拔到了與韓世忠同級別的大將。後來岳飛在襄陽屯田,有人進讒說岳飛的權利太大,可能要造反。高宗根本不信,把書信包了一包給岳飛,表示我信的著你,以後再有類似的信都原封不動寄給你。岳飛特別的感激皇帝,於是對皇帝保證說:皇帝你放心吧,我一定會攻克黃龍府,迎回二帝!高宗看了後立刻吐血。
終於,歷史安排了一個倒霉蛋兒出來為皇帝承擔責任了,這個人就是秦儈。這小子也知道岳飛不好扳倒,但是他抓住了皇帝的心理,一天,他戰戰驚驚的說到:「岳飛提的口號自然是能鼓舞人心,激勵士氣,可是皇上啊,天上不可以有三個太陽啊。」高宗心裡一震。
NO1 崇禎殺袁崇煥
冤枉指數:10
袁崇煥在關外的寧遠(今天的錦州附近)附近,死死的遏止了清兵進關的要道,使明朝可以騰出手來,專心致志的對付李自成的起義軍。清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屢次在寧遠城下受挫,袁崇煥象堵在喉嚨里的骨頭,吞不下,吐不出。還生生的噎死了太祖皇帝努爾哈赤!
戰場上解決不了的人,可以戰場外解決。於是範文程出了個主意,讓皇太極從蒙古借路,從科爾沁南下,進攻北京。這是一次名副其實的冒險行動,清軍拋棄輜重,輕兵急進。這個時候的北京政府慌了神,正商議遷都的時候,袁崇煥從關外殺回來了,舉朝歡騰。好消息一個接一個,袁崇煥在城外首仗打敗了皇太極,現在兩軍正在城北對陣扎營。接著,北京城裡開始有流言,說袁要和清軍和談,後來流言越來越神,說是袁私自把山海關防線打開了個口,放清軍進關。皇帝的疑心越來越重,與此同時皇太極和範文程正在城外偷笑……
這時候一個太監趕回來了,他是從清軍的俘虜營里回來的,說晚上睡覺聽到了帳外的清軍將領在慶祝,說袁崇煥馬上要投降大清了,還要把崇禎作為禮物送給皇太極呢。崇禎一聽就火往上撞,一點兒都沒有想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太監是怎麼樣從設防嚴密的清軍大營里出來的。
後來的事情發展是非常讓人痛心的,崇禎用了最殘酷的刑罰對待袁,還發動百姓去撕咬袁的軀體。百姓們不知所以,上去紛紛割袁身上的肉,有一個最優秀的劊子手,整整颳了3543刀後,離3600刀還差57刀的時候,這個罵聲不止的犯人終於斷氣了,創造了當時的大明律最高紀錄,於是《大明律》後來有了新規定:凌遲最重之刑,要刮3543刀,而這個紀錄,後來再無人能打破這樣對待功臣,讓所有忠於大明的將領齒冷。後來洪承疇在松山大戰中被抓後,在清軍中發現了投降過來的袁崇煥的部將祖大壽,開始厲聲痛罵:「國家有什麼地方虧負了你?」祖大壽絲毫不以為侮,厲聲回擊:「袁督師又有什麼地方虧負了國家!」洪無語良久,後歸降。
Ⅱ 秦始皇到底是好的還是壞的
秦始皇在位期間大部分時間都在帝國各處巡遊,沒有花那麼多時間在首都。因此,皇宮不是他為自己的立即享受而建設的。
除了陵墓和宮殿,讓我們看看他在同一時期做了什麼:
1 建設了長城。
2 建設了主要的道路網路。
3 建設了灌溉工程及渠(靈曲, 都江堰)
4 征服了中國南方,徹底消除蠻夷對中國心臟地帶的威脅。如果你看看當時楚國是多麼鬆散,你就可以理解秦始皇為什麼要這樣做:楚國最初很分散,沒有明確的邊界。因此,完全征服中國南方成為唯一可行的選擇。
5 征服了匈奴,把他們趕出中國北部邊境一百公里。請注意,秦始皇並不是在追求土地,而是試圖消除對中國文明的最大威脅。
除了這些,他還統一了文字、度量單位和日歷,所有這些都是在他統治的14多年內完成的。
與大多數由奴隸建造的羅馬帝國不同,秦帝國幾乎所有的建築工程都是由徵召農民,即公民完成的。秦國當時有一部全國性的勞工徵兵法,作為其稅收的一部分。它是相對公平的,大多數人理解這些項目有利於人民。
雖然秦始皇是一位頑固、堅定的統治者,他遠非「仁慈」,但他並不像大多數人,包括中國人所描繪的那樣殘忍。一方面,他真正想統治整個土地,想把每個人當作秦國的公民對待,而不管他們來自哪個國家。其次,有件事我個人覺得很奇怪。秦始皇想方設法將前戰國的前統治者關進監獄,但沒有殺死他們。雖然也有例外,但大多數前統治者,在相對舒適的條件下仍然活著。
當人們談論秦始皇時,他身上有兩處污點。
首先是燒書。燒書的最初目的主要是為了抹去公民對曾經屬於他們的前國家的記憶。秦始皇最感興趣的是焚燒各國的官方歷史。請注意,他的意圖不是抹去歷史(因為他在官方檔案中保存了一份副本),但他不想讓群眾記住他們曾經屬於的前國家。
這種行為後來在規模和意圖上都被誇大了,當儒學在大約200多年後成為規范的時候。儒家認為,秦始皇真的是想把孔子的哲學從人們的記憶中抹去。考慮到統一後儒學者還在秦始皇服務,我個人不確定秦始皇是否真的在追求不同的哲學。
Ⅲ 秦國文惠王的第三位王後是誰
沒有第三個,根據記載秦惠文王的王後有兩位,一位是魏夫人,即惠文後,另一位是羋氏,即秦宣太後
Ⅳ 秦昭襄王做了41年的秦王,為何不敢奪取宣太後的權力呢
秦昭襄王嬴稷生於公元前325年,登基於公元前306年,崩於公元前251年,享年74歲,在位55年,父親是秦惠文王嬴駟,母親是宣太後羋月。
嬴稷19歲當秦王,59歲開始親政,長達40年的時間里,秦國大國皆決於宣太後。公元前266年,范雎入秦,他提醒秦昭襄王,秦國的王權太弱,需要加強王權;同年秦昭襄王廢黜太後聽政慣例,驅逐楚國四貴離朝,正式執掌秦國。
宣太後權謀高超,執政水平不在秦惠文王之下,她一方面堅持商君之法,另一方面頻繁出擊六國,為大秦國開疆拓土,受到秦國文臣百官的擁戴。
羋八子宣太後的母國是楚國,但是她對楚國的打擊最沉重,不僅攻佔了楚國的都城,還將楚國的王陵一把火給燒了。
身為秦國太後,就為秦國利益考慮,宣太後自然得到秦人的擁護,包括她的兒子秦昭王。
Ⅳ 秦國文的介紹
秦國文,男,漢族,1967年7月出生,江西南昌人,198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6月參加工作,湖南大學國際貿易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職稱。2015年3月, 秦國文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擬明確為正廳長級1。
Ⅵ 秦朝著名丞相李斯原來擔任廷尉官職,廷尉是負責什麼的
李斯作為名垂千古的秦朝丞相,他的過往也是有很多學者在研究。不少學者慣於把古時的官位與這時候的官位相對比研究。那麼,秦國丞相李斯擔任的廷尉,在這時候看來到底是個多大的官?
而李斯為官剛正不阿,兩袖清風。又確實擔得起這些官職,他為秦朝的發展可以說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Ⅶ 秦國文臣有哪些
商鞅,范雎,張儀,呂不韋,李斯
Ⅷ 求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有名的文臣武將姓名(分好國別)大神們幫幫忙
春秋
齊國
文:
管仲
,
鮑叔牙
,
隰朋
,
晏子
秦國
文:
百里奚
,蹇叔
武:
孟明視
,
西乞術
晉國
文;
狐偃
,狐毛,
趙衰
,
荀息
,
介子推
,
師曠
武:
先軫
,
魏犨
,
荀林父
楚國
文:
斗子文
,
孫叔敖
,
伍奢
武:
成得臣
,
子反
吳國
文:
伍子胥
武:
專諸
,孫子
越國
文:
范蠡
,
文種
魯國
文:孔子
武:
曹劌
,
曹沫
Ⅸ 如果弄個秦國文臣排行榜,會有哪些人上榜
當周幽王其中的一個老丈人申侯帶著西戎、犬戎殺入鎬(hào)京時,當西周王朝最後一次點燃烽火而各諸侯之兵未至時,周幽王才明白:不作死就不會死…
於是在他未寒的屍骨前,他的兒子宜臼戴上了王冠,是為周平王。周平王面對滿目瘡痍、強敵環伺的鎬京,實在不忍細看,也不敢再多待,是以他果斷地做了一個決定——東遷洛陽!
這便是東周王朝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