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國粹有哪些
最出名的是京劇,當然像崑曲,越劇,川劇也是,還有四大刺綉,瓷器,等等,都可以說是國粹
『貳』 國粹有哪些
中國的國粹有很多,其中譽滿中外的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中國醫學,被世人稱為「中國的四大國粹」。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中國創造的具有悠久歷史與鮮明民族特色的繪畫。中國畫以線條為造型的主要手段,講究用筆,用墨,使線、墨、色交相輝映,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特色之二,為"托物喻情,畫中有詩",特色之三為詩,情、畫、印融為一體。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漢字書法為中國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又稱漢醫、漢方,日本人稱之為「漢方醫學」。中醫葯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慢慢開始被大多數當代中國人民所接受,同時在國際上也有著越來越重大的影響,漸漸開始深受世界人民的熱愛和歡迎。
『叄』 我國國粹有哪些
我國國粹有:中國武術,中國京劇,中國醫學,中國書法,中國畫。
1、中國武術:是修習一門制止侵襲的高度自保技術,它在切實解決安全問題的基礎上,使我們的頭腦得到應變能力的訓練,簡便易行、能夠輕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體素質,防衛健身,精進卓越,快樂通融。
2、中國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場景布置注重寫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3、中國醫學: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4、中國書法: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漢字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因素,因為中國書法是在中國文化里產生、發展起來的,而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5、中國畫: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的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3)國粹有哪些擴展閱讀:
1、京劇是融唱念做打於一體的戲劇表演形式,19世紀中期,孕育於民間,融合了中國南北方戲劇元素的京劇,在北京發展成熟,廣泛流布於全國。
2、京劇被列入非遺名錄,說明他的文化價值與內涵,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京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更是北京這座城市對中華文明所做的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3、中國畫是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製地宣紙或絹上作畫,題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鳥,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兩種,富於傳統特色。國畫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三種。
4、山水畫的組成包括:山、水、石、樹、房、屋、樓台、舟車、橋梁、風、雨、陰、晴,雪、日、雲、霧及春、夏、秋、冬氣候特徵等。
『肆』 中國十大國粹分別是什麼,都有什麼特點
1、中國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中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中國畫
中國畫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中國民族傳統繪畫,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氣質,以其鮮明的特色和風格在世界畫苑中獨具體系。
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我國傳統繪畫(區別於「西洋畫」),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
3、中國醫學
中國傳統醫學,就是我們日常說的中醫。它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慢慢開始被大多數當代中國人民所接受,同時在國際上也有著越來越重大的影響,漸漸開始深受世界人民的熱愛和歡迎。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中和」是世界萬物存在的理想狀態。通過各種方法達到這一理想狀態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萬物便生長發育。可以說中醫學所闡明的「陰陽和合」「陰平陽秘」生理機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體現。在這個終級目標下,中醫是用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這三大來自中國古典哲學的理論,來具體解釋生命的秘密。
4、書法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漢字書法為中國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中國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書寫性發展到一種審美階段——融入了創作者的觀念、思維、精神,並能激發審美對象的審美情感(也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書法的形成)。
5、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又稱功夫,武功,國術或武藝。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中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中國武術內容豐富,它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鬥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是修習一門制止侵襲的高度自保技術,它在切實解決安全問題的基礎上,使我們的頭腦得到應變能力的訓練,簡便易行、能夠輕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體素質,防衛健身,精進卓越,快樂通融。
6、圍棋、中國象棋
圍棋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游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它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屬於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
象棋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於一身,不但可以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鍛煉辯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7、古琴
古琴,又稱玉琴、瑤琴、絲桐、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可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古琴是中國「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淵源貫穿「道儒釋」,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
8、漢服、絲綢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
絲綢是中國的特產。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並大規模生產絲綢製品,更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從西漢起,中國的絲綢不斷大批地運往國外,成為世界聞名的產品。那時從中國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歐洲人稱為「絲綢之路」,中國也被稱之為「絲國」。
9、瓷器
中國瓷器指的是中國製造的瓷器,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中國最早的原始青瓷,發現於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器類有罐和缽。
10、錦與綉
錦是用彩色絲線織成花紋圖案的絲綢。其色彩斑斕,圖案華麗,是一種極具審美價值的高等絲綢。如新疆出土的漢代著名的《紅地韓仁綉錦》就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它是在紅色地錦上,織綉著具有漢代特徵的圖案,即雲氣紋、動物紋和吉祥語的組合。
(4)國粹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文明之所以能長久不衰的發展下去,和它的傳承是分不開的,中國文化的傳承主要是以父子相傳、家族相傳的形式流傳至今的。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中,有些文化在國內遍地開花,有些卻形成了獨特的地域風情。
經過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領域的要求愈來愈高,流行音樂和歐美文化的盛行,生活節奏的加快和文化的多樣性,對傳統文化的碰撞明顯。
提倡傳統文化的應有地位,需引導年青一代的思想觀念和加強道德水準,所以從這個方面講,弘揚「國粹」藝術,振興「國粹」藝術,傳承「國粹」藝術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對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加強人文教育有著突出的現實意義。
『伍』 中國國粹有哪些
中國有三大國粹:中國京劇、中國畫、中國醫學。
1、京劇:中國京劇,有近200年的歷史,是全國流行最廣的劇種。表演上唱、念、做、打並重,多用虛擬性的程式動作。從清朝咸豐、同治開創,經過了程長庚、譚鑫培和梅蘭芳等人的改革、創新以及發展,產生了很多風格不同的流派以及名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更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
2、國畫:中國畫,是世界東方畫中的主要畫種,已有幾千年歷史。中國畫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類: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
3、中醫:中國醫學,有數千年的歷史。中醫的基本理論體系為陰陽五行學說;中醫診察疾病的手段主要為望、聞、問、切「四診」;中醫透析疾病主要以八綱來辨證,就是指從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個方面來歸納和概括病變的部位、性質以及印證彼此力量消長等情況。
『陸』 我們的國粹有哪些
國粹指的是指一個國家固有文化中的精華。在中國,國粹指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獨特內涵的深受許多時代的人們歡迎的文化遺產。譽滿中外的中國京劇、中國畫、中國醫學,被世人稱為「中國的三大國粹」。
1、麻將。四人骨牌博戲,流行於華人文化圈中。不同地區的游戲規則稍有不同。麻將的牌式主要有「餅(文錢)」、「條(索子)」、「萬(萬貫)」等。在古代,麻將的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說麻將牌實際上是一種紙牌與骨牌的結合體。與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將的玩法最為復雜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簡單,容易上手,但其中變化又極多,搭配組合因人而異,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最能吸引人的博戲形式。
2、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又稱漢醫、漢方,東瀛人稱之為「皇漢醫學」。中醫葯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慢慢開始被大多數當代中國人民所接受,同時在國際上也有著越來越重大的影響,漸漸開始深受世界人民的熱愛和歡迎。中醫診察疾病的手段主要為望、聞、問、切「四診」;中醫透析疾病主要以八綱來辨證,就是指從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個方面來歸納和概括病變的部位、性質以及印證彼此力量消長等情況。
3、書法。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在書法的萌芽時期(殷商至漢末三國),文字經歷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隸(八分)、草書、行書、真書等階段,依次演進。在書法的明朗時期(晉南北朝至隋唐),書法藝術進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隸趨從於簡易的草行和真書,它們成為該時期的主流風格。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使書法藝術大放異彩,他的藝術成就傳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時,唐代一群書法家蜂擁而起,如:虞世南、歐陽詢、楮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名家。在書法造詣上各有千秋、風格多樣。
4、中國畫,簡稱"國畫"。是漢族創造的具有悠久歷史與鮮明民族特色的繪畫。中國畫以線條為造型的主要手段,講究用筆,用墨,使線、墨、色交相輝映,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特色之二,為"托物喻情,畫中有詩",特色之三為詩,情、畫、印融為一體。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
5、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是近代漢族戲曲的代表。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已有200年歷史。它的表演藝術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它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之一。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6、武術。其內容是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鬥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武術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 武術劃分為散打和套路,散打又叫散手,是武術的擂台形勢式,套路則為武術的表演形式。
7、圍棋。是漢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它體現了漢族對智慧的追求。圍棋的規則十分簡單,卻擁有十分廣闊的落子空間,使得圍棋變化多端,比其它棋類復雜深奧。這就是圍棋的魅力所在。下圍棋對人腦的智力開發很有幫助,可增強一個人的計算能力、創造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也能提高人的注意力和控制力。
8、象棋,又稱中國象棋(英文現譯作Xiangqi)。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屬於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中國象棋是中國正式開展的78個體育運動項目之一,為促進該項目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和推廣,現將「中國象棋」項目名稱更改為「象棋」。此外,高材質的象棋也具有收藏價值,如:高檔木材、玉石等為材料的象棋。更有文人墨客為象棋譜寫了詩篇,使象棋更具有一種文化色,
9、古琴。是中國「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淵源貫穿「道儒釋」,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士大夫,帝王將相,高道大儒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台被視為友誼的象徵。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