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洛陽是九朝古都,為什麼沒有被選為我國首都
1、洛陽沒有相對完善的皇室建築2、在經濟發展上,我們地處內陸,經濟發展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北京附近有水,而且靠近港口城市。
3、當年的北京就是一個教育特別發達的城市。
4、軍事上,北京比較好撤退,四面八方路線比西安更合理北京歷來被風水學家稱為「山環水抱必有氣」的理想都城。其西部的西山,為太行山脈;北部的軍都山為燕山山脈,均屬昆侖山系。兩山脈在北京的南口(南口是兵家要地)會合形成向東南巽方展開的半圓形大山灣,山灣環抱的是北京平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河流又有桑乾河、洋河等在此匯合成永定河。 在地理格局上,「東臨遼碣,西依太行,北連朔漠,背扼軍都,南控中原。」利於發展和控制的戰略。
一、元朝時期的北京城
元朝建國,元大都堪選在此,是必然的。元大都由規劃家、天文學家、水利家劉秉忠、郭守敬師徒二人會集風水名家堪輿規劃。 風水學對城市的選址講究山和水。北京山勢既定,唯一的缺憾就是水流不夠。二人於是引地上、地下兩條水脈入京城。地上水,引自號稱「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泉水。人工引泉渠流經太平橋--甘水橋--周橋,直入通惠河,因水來自西方的八卦「金」位,故名「金水河」。元大都地下水脈,也是來自玉泉山。此井水甘甜,旱季水位也恆定,後來成為皇宮祭祀「龍泉井神」的聖地。
二、明清時期的北京城
明朝燕王朱棣選定北京為都城,他既要用此地理之氣,又要廢除元代的剩餘王氣。當時的風水師便採用將宮殿中軸東移,使元大都宮殿原中軸落西,處於風水上的「白虎」位置,加以克煞前朝殘余王氣;鑿掉原中軸線上的御道盤龍石,廢掉周橋,建設人工景山。這樣,主山(景山)--宮穴(紫禁城)--朝案山(永定門外的大台山「燕墩」)的風水格局又重新形成了。
北京風水格局的內局,更為細致。她嚴格按照星宿布局,成為「星辰之都」。
中國古代將天空中央分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紫微垣為中央之中,是天帝所居處。明朝皇帝將皇宮定名為「紫微宮」(紫禁城之名由此而來)。當時的建築師把紫禁城中最大的奉天殿(後名太和殿)布置在中央,供皇帝所用。奉天殿、華蓋殿(中和殿)、謹身殿(保和殿)象徵天闕三垣。三大殿下設三層台階,象徵太微垣下的「三台」星。以上是「前廷」,屬陽。以偶陰奇陽的數理,陽區有「前三殿」、「三朝五門」之制,陰區有「六宮六寢」格局。
「後寢」部分屬陰,全按紫微垣布局。中央是乾清、坤寧、交泰三宮,左右是東西六宮,總計是十五宮,合於紫微恆十五星之數。而乾清門至丹階之間,兩側盤龍六個列柱,象徵天上河神星至紫微宮之間的閣道六星。午門在前,上置五城樓又稱「五鳳樓」,為「陽中之陰」。內庭的乾清宮為皇帝寢宮,與皇後坤寧宮相對,在寢區中的乾陽,為「陰中之陽」。太和殿與乾清宮,雖同屬陽,但地理有別。太和殿以三層漢白玉高台托起,前廣場內明堂壯闊。而乾清宮的前庭院,台基別致,前半為白石勾欄須彌座,後半為青磚台基,形成獨特的「陰陽合德」的和合。北京城凸字形平面,外城為陽,設七個城門,為少陽之數。內城為陰,設九個城門,為老陽之數,內老外少,形成內主外從。按八卦易理,老陽、老陰可形成變卦,而少陽,少陰不變,內用九數為「陰中之陽」。內城南牆屬乾陽,城門設三個,取象於天。北門則設二,屬坤陰,取象於地。皇城中央序列中布置五個門,取象於人。天、地、人三才齊備。全城宛如宇宙縮影。城市形、數匹配,形同涵蓋天地的八卦巨陣。
故宮中軸線上的建築:永定門--箭樓--正陽門--端門--午門--內金水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坤寧門――天一門――銀安殿――承光門――順貞門――神武門――景山門――萬春亭――壽皇門――壽皇殿――地安門橋――鼓樓、鍾樓。建築軸線十五里,是世界之最,也體現洛書的方位常數十五之數。
在色彩應用上,也完全反映「五行」思想。宮牆,殿柱用紅色,紅屬火,屬光明正大。屋頂用黃色,黃屬土、屬中央,皇帝必居中。皇宮東部屋頂用綠色,屬東方木綠,屬春,用於皇子居住。皇城北部的天一門,牆色用黑,北方屬水,為黑。所有單體建築,也因性質不同而選用了不同的顏色,藏書的文淵閣,用黑瓦、黑牆,黑為水,可克火,利於藏書。二層的文淵閣室內,上層為通間一大間,下層分隔為六間,體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易經》思想。天安門至端門不栽樹,意為南方屬火。
建築風水布局,還表現在名稱上合於《易經》之理。南端的麗正門,合於離卦的卦辭「日月麗乎天」。順承門、安貞門在北部後宮,合於坤卦「至哉坤元,萬物滋生,乃順承天」、「安貞之地,應地無疆」。皇帝的乾清宮,皇後的坤寧宮,合於乾、坤之義。不宜加木,木生火,在此不利於森林結構的防災。
此外,在數理上,也合於易理。易卦陽為九,又以第五爻為「飛龍在天」稱得位。皇帝稱為「九五之尊」(而尚未即位的稱為「潛龍」)。在中軸線上的皇帝用房,都是闊九間,深五間,含九五之數。九龍壁、九龍椅、八十一個門釘(縱九,橫九)、大屋頂五條脊、檐角獸飾九個。九龍壁面由270塊組成(含九),故宮角樓結構九梁十八柱。為此,明代洪武三十五年又明文規定軍民不許九五間數。「九五」為皇帝專用,成為一種規定。故宮內總共房間數為9999.5間,亦隱喻「九五」之意。甚至在建築細部裝飾上,都處處含有風水布局,宮廷古建築,高低錯落,勾心鬥角,為化解風水上的煞氣,多取太極化解法(而很少用鎮壓法,反射法的暴逆製法)。如梁、柱之間的雀替,梁枋上的彩畫,多以S形曲線表現,此形是太極的陰陽分界線,是太極圖形象的抽象簡化,是風水學中常用的化煞法,符合「麴生吉,直生煞」的風水觀念。故宮廣用紅色,紅主火、主明,符合「光明正大」的寓意,也符合易理和風水原理。
由於歷代政府對北京(故宮),加以保護,特別是解放後,中央政府將故宮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才使故宮成為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歷經五個世紀的古都。 明清時期的北京城是完全在中國風水理論指導下規劃建設的,大至選址、布局,小至細部裝修,處處寓涵風水思想,是風水學的典型實物例證。
❷ 燕敦公園位於北京的什麼地方
燕墩公園位於北京的什麼地方?那我不太清楚,給你去看一看,查一查吧,就可以看到是哪個地方?
❸ 當年為什麼不選天津做首都呢
天津自古也沒做過首都,充其量不過是個天津衛,只是個門口的護衛罷了。
❹ 「燕墩」遺址變身城市公園,休閑生活樂在其中,為何當地居民還吐槽公園不夠好
臨近國慶,大家都准備好了出門旅遊了嗎?我相信有很多人都已經迫不及待的在假期到來之前選擇好了旅遊地點,並把車票和門票酒店都訂好了。那你們之中有沒有準備去北京旅遊的朋友呢?都知道北京是我們國家的首都,又是國慶節,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去北京旅遊。每到國慶黃金期,我們都能在新聞里看見報道,長城、故宮、天安門人山人海的情景。
如今在這個文化遺址的西側和南側都修建了廣場,這讓原本遙遠的古時文化更加近距離的被大眾了解。但是為什麼當地居民覺得這個公園還不夠好呢?這可能是少部分居民覺得公園的環境沒有做到讓自己滿意程度的原因吧。
❺ 南寧市燕墩路在哪裡
好像在燕子嶺
❻ 京城五鎮指的是哪「五鎮」,又分別對應了哪幾位大神
京城五鎮之說,見諸《清朝野史大觀·京師五鎮》:“京師俗傳有五鎮。”此五鎮分別是:東方之鎮黃木廠;南方之鎮煙墩;西方之鎮大鍾寺;北方之鎮昆明湖;中方之鎮景山。
並且,這五鎮分列於五個方位,對應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每個方位正好可以占兩個天干。於是,有了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的說法。且還有,東鎮沂山之神,南鎮會稽山之神,中鎮霍山之神,西鎮吳山之神,北鎮醫巫閭山之神。
在此地,登上山頭,可以俯瞰全城。清代時期每到重陽節的日子,允許百姓登臨,但是,如果不和門吏招呼,不贈以金錢,仍舊不能入內。
以上內容也許是不科學的,但是,這五鎮確實給歷史增添了厚重感,作為歷史遺產,後人要懂得珍惜。現北京五鎮中,西鎮大鍾寺的大鍾、北鎮昆明湖銅牛、中鎮景山、南鎮燕墩如今仍在,惟有東鎮神木一直難覓其蹤。
❼ 北京城的五大鎮物分別是什麼
北京城的五大鎮物分別是什麼?老北京城的五大「鎮物」,出現於明清時期。當時,以道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剋的理論,在北京城的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各設立了一個鎮物,用以避邪除害,確保京城萬壽無疆、皇權千秋永固。
5。中央的鎮物是景山。中央屬土,鎮物是景山,也就是今天北京的著名旅遊景點——景山公園。景山原是明成祖修建北京城時堆煤的地方,因此有老北京人管它叫煤山。中央屬土,需聚土而鎮,以壓制元朝王氣。景山東坡下面有一棵古槐,那是明朝崇禎皇帝自縊的地方。景山算是最大的人工假山了,如今它巍然矗立於京城中央,位居京城中軸線之上,是皇城故宮北邊的一道重要屏障。
❽ 首都博物館門前,東側那個石柱是什麼來歷
那不是石柱,那是清朝乾隆皇帝御制的《皇都篇、帝都篇》,這兩篇文字其實是乾隆皇帝描寫北京作為王朝首都自豪心情的兩篇散文。字體是乾隆皇帝的御筆手書,南側碑面鐫刻漢文《皇都篇》,西面鐫刻漢文《帝都篇》,背面鐫刻滿文《帝都篇》,東面鐫刻滿文《皇都篇》。這通石碑在乾隆朝一共樹立了兩通,一通在永定門外的燕墩上(現在做2路、729、快速公交,往南過了永定門橋,鐵道橋南側的磚台既是燕墩),另一通立在永定門內東側。首都博物館門前的著通是永定門內東側的那通,前年重修永定門城樓時在東側一家工廠的辦公室的水泥地下面發現了這通石碑,首都博物館新館建成後被移到了現在的位置。
《皇都篇、帝都篇》是乾隆皇帝對北京作為首都的贊美,也是北京作為國家首都的標志,歷史價值非常重要。我曾建議首都博物館,把這通石碑移到室內展覽,回答是石碑太大無法挪到室內,現在的辦法是在石碑周身用玻璃窗保護起來,現在好象正在施工。
❾ 北京城門;里九外七皇城四。
老北京城門有「里九外七皇城四」之說,這些城門各有自己的徽記和稱道,十分有趣。
城東側是「朝陽谷穗」和「東直鐵塔」:
朝陽谷穗是因朝陽門為舊時進糧之門,城門洞刻有谷穗。東直鐵塔是指東直門外下關道南有座鐵塔而得名,所供之神像傳說是明代惠帝朱允炆。
城南有「宣武水平」、「正陽石馬」和「崇文鐵龜」:
宣武門瓮城內有磚砌的五火神台,此地低窪,雨季時城內之水多從此泄出,日久守城兵士即以此磚台為記適時開門,據說某年大雨傾盆怎麼也開不開城門,只好讓大象來拉開城門。正陽石馬是正陽門箭樓與五牌樓之間河道有一石馬,長2米高1米與後門橋鼠石相對,北京城子午線就是這兩塊石頭。鐵龜在崇文門外東北,造型古樸獨特,據說護城河下有海眼,以龜相鎮,以保平安。
城西是「西直水紋」和「阜成梅花」:
西直門外玉泉專供皇家用水,又稱水門所以水吏在城門洞置漢白玉水紋一塊,可惜1969年拆西直門這塊水紋再也找不著了。阜成門洞里刻有梅花,北京冬季用煤多用駱駝運自西山,梅與煤同音,可謂用心良苦。
城北是「安定真武」和「德勝石碣」:
安定門瓮城內祀真武,這與其它城門所祀關廟不同。德勝石碣,也因乾隆年間大旱,乾隆到昆明湖拜祭龍王走到德勝門天降大雪,乾隆感念龍王真誠,作詩吟賦逐城德勝祈雪碑亭。
外城有「彰儀金人」、「西便群羊」、「右安花畦」、「永定石幢」、「左安架松」、「東便遊船」和「沙窩皇木」:
彰儀金人是指廣安門城樓上有一石雕,呈三人背面形狀,傳為金人遺物。西便群羊指西便門外護城河旁有數十塊白石,遠望如羊群吃草而得名。右安花畦,贊美右安門外花鄉,春夏之季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繁花似錦。永定石幢指的是永定門外有個燕墩是乾隆皇帝御制石碑,刻有滿漢文合寫的御制皇都篇,贊美北京城地理左擁太行右挾大海,為咽喉要道,最適宜在這里建立首都。說來也怪北京城四方都有類似此物,三方都已消失,惟此墩尚存,可以稱作寶物。左安架松指左安門東南有架松村,這里是武肅親王墓,有6棵架松,佔地10畝,故叫架松。東便遊船是指東便門外至二閘處,春暖花開人們乘船在通惠河上游覽而聞名。沙窩皇木,沙窩門是廣渠門又一稱呼,皇木是廣渠門外皇木廠,有一大金絲楠木,後在附近建光華木材廠。
如今隨著老北京城門的消失,各處勝景都已不見,但它仍然是北京人茶餘飯後的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