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清明踏青
擴展閱讀
再鼎股票行情 2025-07-10 17:46:06
正宇股票行情 2025-07-10 17:18:32
股票軟體鍵盤的使用功能 2025-07-10 17:12:29

清明踏青

發布時間: 2021-06-24 12:44:03

㈠ 清明踏青古詩詞

唐·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黃庭堅《清明》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歐陽修《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

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唐·羅隱《清明日曲江懷友》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於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唐·韋庄《長安清明》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㈡ 清明 踏青 詩句

其一、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其二、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其三、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其四、閭門即事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其五、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其六、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其七、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其八、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其九、湖寺清明夜遣懷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獨憑危檻思凄然。

野雲將雨渡微月,沙鳥帶聲飛遠天。

久向飢寒拋弟妹,每因時節憶團圓。

餳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處邊。

其十、清明後登城眺望

【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其十一、清明日曲江懷友

【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於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其十二、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其十三、清明日憶諸弟

【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㈢ 清明節踏青的由來是什麼

清明節,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歷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清明介紹:

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歷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

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㈣ 清明節為什麼要踏青

清明節為什麼要踏青?

1、清明一到春回大地,精神氣爽,一年的勞作從此開始,春耕春種,開始忙碌。祭拜祖先,追憶先人,也在同時進行。踏青節、掃墓節、聰明節都是清明節的別稱。中華民族的祭祖活動往往在郊外進行,人們把掃墓和郊遊結合起來即陶冶情操,又促進了身心的健康。

2、踏青是一種忙裡偷閑的放鬆,它最能喚起童心的回歸。冬日裡,活動空間狹小逼仄,心靈像一顆裹得嚴嚴實實的繭,難以舒展。當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偷得浮生半日閑」,卸卻一切俗務,攜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去郊野尋覓春天芳蹤。

融入自然,看藍天白雲,聞菜花香,聽燕子呢喃,沐浴春光里,徜徉在鄉間的小路上,隨手摘片柳葉,放在唇上,吹出一曲歡樂頌;高興了,不妨脫下鞋子,赤腳踏在泥土上,對天吼幾聲;累了,打個滾,就地躺下。

如此放浪形骸,神遊八極,讓機體吐故納新,不但賞心悅目,還能使人胸懷開闊。

從生理上看,踏青最有利於人體的健康。春天陽氣上升,樹林中、田野里、河邊、湖畔,空氣清新,飽含負氧離子,經常呼吸,可以使人心肺受益,精神大振,有消除疲勞、防止春困、調節神經等作用。

踏青去,人們一年四季都能出遊,但不是每一個季節都能踏青。踏青路上,你定會覺得古人「芳草拾翠暮忘歸」的踏青詩寫得真好。

(4)清明踏青擴展閱讀:

清明節踏青的由來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掃墓節、聰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在傳統習俗中,每到三、四月,人們最重視的就是清明節。

清明節年期在每年為農歷三月上旬,公歷四月五日前後。是一個屬於追遠懷思的華人傳統節日。每到清明,就有許多風俗活動,包括了祭掃墳墓、踏青、插柳等。

「清明」二字,古書上解釋說:「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矣」;其它書中也有「桐始華,虹始見,萍始生」,「清明風居東南維,主風吹萬物」。清明象徵著我國黃河流域,萬木凋零的寒冬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到來了。

這時,萬物沉睡的嚴冬過去,萬象更新的春天來到。到處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動的清明景象。勞動人民依據節氣來安排莊稼活計。二十四節氣中就有「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之說。

㈤ 清明節踏青有什麼寓意

意義在於順應時令節氣。

陽春三月,生氣始盛,萬物萌生,人們走出屋門,來到野外,積極主動地迎合時氣,以促進自身體內的陽氣流轉,這對身體的健康大有好處。

踏青由來:

踏青的起源,也與上巳節的出現有關。上巳節,日期為三月的第一個巳日,故而得名。其源頭可追溯到遠古,即夏代之前的仍處於母系氏族的男女擇偶制度,當時未有婚娶,實行的是一個氏族和另一個氏族的季節性的群婚制度。

後來發展到對偶婚,進入父系社會又有了婚娶之禮,出現了父系家庭。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天之後,被寒風禁錮在屋內的青年男女們迎來春天,迎來繁忙的耕種、生產生恬,同時也有了擇偶相配、生育的需求。

這樣人們便在祭祀地神(社神)、春神求農業豐收之後,又祭祀女性的生育神兼媒神以祈求子嗣繁衍,同時男女互相擇偶,歌舞歡會,然後相配。

當時,踏青的古俗是圍繞著這些主題展開的:迎來春天、迎祭生育神、沐浴祓禊,以求多育;男女青年則求偶,要春嬉、歡會、歌舞、放縱。另外還有跳儺驅疫、求雨雩禮等活動。

㈥ 清明節的習俗踏青

2021年清明節是2021年4月4日,星期日,農歷二月廿三。
清明節:4月3日至5日放假調休,共3天。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斗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歷4月5日前後。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清明節的由來和傳說
很多傳統節日都和古老的傳說有關系,清明節也是如此,這個節日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相傳春秋晉國時期,晉文公受到迫害,因此在國外四處流浪,而忠臣介子推一直都陪伴在他身邊,吃了不少苦頭。有一次晉文公餓到昏倒,介子推就割下了大腿的肉做成湯給主公吃,救了他一命。後來晉文公重回朝堂,賞賜了很多幫助過他的人,唯獨漏掉了介子推。
介子推不以為意,但是攜老母隱居山野,他離開之後,晉文公回想往事才覺得愧對忠臣,於是帶領部下去找介子推,沒想到苦尋無果。晉文公認為對方是在怨恨自己,於是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出來,沒想到對方剛正不阿,寧願被火燒死也不出來。他死之後,留下的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令晉文公感到後悔,為了紀念他,就把放火燒山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下令每年此時百姓只能吃素紀念介子推。這個日子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清明節,成為人們懷念忠烈與祖先的日子。
清明節的習俗
1、掃墓祭祖
清明節作為傳統祭祀節日之一,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祭祖掃墓。古往今來,我們中國人都有在清明節掃墓的習慣,身在異國他鄉的遊子總會趕在清明節前回到家鄉故土,為祖宗先人掃墓祭祀。在祭祀掃墓時,一般都是先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一些新土,然後擺上供品,燃香祭奠,或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比如磕頭、作揖等等,向祖宗先人說一說這一年來家裡發生的大事小情,後來又是如何妥善處理的,讓先人不必惦念牽掛等等,表示對先人的關心和憶念。
根據所在場所的不同,清明祭祖一般分為墓祭和祠堂祭兩種。古代皇帝一般都會建立自己的祖祠,也稱太廟;富貴人家大多也為祖先修築祠堂,可以在祠堂里祭祀;但大多數老百姓還都是以墓祭為主,所以清明祭祀一般被稱為掃墓。
2、燒包袱
清明祭祖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有些家庭因為一些客觀的原因,無法到墓地祭祀,所以就產生了一種因地制宜的辦法——燒包袱。這是古代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實在去不了墓地了,就在祠堂或者家宅正房擺設供案,或者到院子外面、家門口、路邊、河邊「燒包袱」,包袱裡面大多也是一些紙錢、冥幣、金銀箔紙疊成的元寶等等。
3、拜「城隍爺」
在明、清、民國時期,老北京就有七八座城隍廟,香火很盛,城隍廟里供的就是「城隍爺」,大家在清明節的時候去城隍廟燒香、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出入平安等等。

㈦ 清明踏青是怎麼來的

踏青的起源,也與上巳節的出現有關。上巳節,日期為三月的第一個巳日,故而得名。其源頭可追溯到遠古,即夏代之前的仍處於母系氏族的男女擇偶制度,當時未有婚娶,實行的是一個氏族和另一個氏族的季節性的群婚制度。後來發展到對偶婚,進入父系社會又有了婚娶之禮,出現了父系家庭。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天之後,被寒風禁錮在屋內的青年男女們迎來春天,迎來繁忙的耕種、生產生恬,同時也有了擇偶相配、生育的需求。
這樣人們便在祭祀地神(社神)、春神求農業豐收之後,又祭祀女性的生育神兼媒神以祈求子嗣繁衍,同時男女互相擇偶,歌舞歡會,然後相配。當時,踏青的古俗是圍繞著這些主題展開的:迎來春天、迎祭生育神、沐浴祓禊,以求多育;男女青年則求偶,要春嬉、歡會、歌舞、放縱。另外還有跳儺驅疫、求雨雩禮等活動。

㈧ 清明踏青的唯美句子

答:清明踏青的唯美句子
1、花木芳香,草長鶯飛,怎奈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處更增添了幾分煙雨迷濛的感覺。
2、細雨綿綿落人間,捧花默立在墓前。雨滴當知離人意,猶如淚水撒地面。一杯清酒敬祖先,但願天國人平安。生者當知先人願,珍惜生活每一天!
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交好運,借問何處幸福運,快樂健康平安是福運,清明節祝你叫好運。
4、花垂淚,燕低飛,清明雨聲碎;遊子歸,輕煙堆,祭祖莫言悲;憶舊容,訴往昔,薄酒敬一杯;生者醉,逝者寐,心願付紙灰;敬先賢,思遙寄,此情長相隨。
5、清明好,假期好,回家好。清明到,驚喜到,團聚到。清明忙,娘親忙,做飯忙。清明難,相聚難,分別難。祝親人節日快樂,注意休息!
6、清明節,我來到媽媽的墳墓,思念之情越發沉重;深呼吸,放鬆;禁不住黯然淚下!想將淚水吞到肚子里,比什麼難;難道是對母親想念的一種方法嗎?難道是對母親思念的一種表達嗎?
7、用通達的心處世,用快樂的心生活,用包容的心待人,用感恩的心付出,用進取的心堅持。清明節,關愛生命,開心生活,用愛心感染世界!祝你平安!
8、清明節,思親人,雨紛紛,情似雲,放寬心,來好運,輕松心,收財運,快樂心,祛霉運,健康心,交福運,關愛心,平安運。祝清明節快樂平安。
9、清明去心火,祭奠人平安。春雨總綿綿,祈禱潤心田。絲絲楊柳意,裊裊煙火錢。一頂舊草帽,亂發掩紅顏。寧靜能致遠,睿智看得見。正直重傳統,幸福一萬年!
10、人與人之間的思念,像天上的月亮與地上的湖,相隔遙遠但是彼此珍重。我很想念你,希望你不要在清明節憂傷,你是個堅強的人!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