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河南偃師市
擴展閱讀
股票基金組合安全嗎 2025-07-10 17:55:48
再鼎股票行情 2025-07-10 17:46:06
正宇股票行情 2025-07-10 17:18:32

河南偃師市

發布時間: 2021-06-24 12:47:11

① 河南省,偃師市,是什麼方向

河南省偃師市的方向定位在鄭州以西屬豫西在三門峽以東在洛陽市和鄭州之間一個縣級.市你可明白

② 偃師市在河南哪裡的

在鄭州西一百公里左右,在洛陽東三十公里左右

③ 偃師市屬於洛陽嗎

偃師市是屬於洛陽的縣級市。偃師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地區的洛陽盆地東隅,總面積668.58平方公里,約占洛陽市總土地面積的4.4%,佔全省總土地面積的0.4%。偃師市東鄰鞏義市,距鞏義市30公里;西接洛陽市洛龍區和孟津縣,距洛陽市30公里;南倚嵩山接登封市、伊川縣;北與孟州市隔黃河相望。

偃師因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東征伐紂在此築城「息偃戎師」而得名,先後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境內有二里頭夏都斟鄩遺址、屍鄉溝商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師還是客家先民首次南遷出發地和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

(3)河南偃師市擴展閱讀:

偃師市地處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度的氣候帶,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冬冷夏熱、春暖秋涼,四季分明,雨量適宜,無霜期長。春季多乾旱,氣溫不穩定,時有倒春寒發生;夏熱有伏旱,降水集中,雨熱同季,局部時有洪澇;

秋季降溫快,晚秋多陰雨;冬季寒冷、乾燥、風速大。主要氣象災害為:高溫、乾旱、洪澇、低溫陰雨、冰雹、寒潮、大風、大霧、雷暴。

④ 河南洛陽的偃師市 有幾個鄉鎮

截至2019年9月20日,偃師市有9鎮4個街道。

偃師市位於河南省西部,是洛陽市下轄唯一的縣級市,現轄9鎮4個街道,分別是商城街道、槐新街道 、伊洛街道、首陽山街道、山化鎮、邙嶺鎮、岳灘鎮、翟鎮鎮、顧縣鎮、緱氏鎮、府店鎮、大口鎮、高龍鎮。

(4)河南偃師市擴展閱讀:

自秦以後,偃師、緱氏兩縣屢有分合,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後,單設偃師縣至今。

民國初年,偃師屬河洛道,後改屬河南省政府豫西行政長官公署。

1944年,中共皮定鈞部在縣境南部解放區建立偃師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豫西一專區。

1948年4月,偃師解放,隸屬豫西一專區、洛陽行政區。

1955年12月,改屬洛陽地區。1983年,劃歸洛陽市。

1993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偃師縣,設立縣級偃師市。

⑤ 河南有多少個市分別是什麼市

截至2019年5月,河南省下轄17個省轄市、1個省直管縣級市,分別是: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平頂山市、焦作市、鶴壁市、新鄉市 、安陽市、濮陽市、許昌市、漯河市、三門峽市、南陽市、商丘市、信陽市、周口市、駐馬店市、濟源市。

1、鄭州市

簡稱「鄭」,古稱商都,是河南省省會、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位居河南省中部偏北,東接開封,西依洛陽,北臨黃河與新鄉、焦作相望,南部與許昌、平頂山接壤,。

截至2019年5月,鄭州市下轄6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1個縣,全市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01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549.33平方公里,市域城市建成區面積830.97平方公里。

2、洛陽市

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東經112°16'-112°37',北緯34°32'-34°45',東西長約179千米,南北寬約168千米。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北跨黃河與焦作市接壤,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連。

截至2019年5月,洛陽市下轄1個縣級市、8個縣、6個區,洛陽市人民政府駐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開元大道228號。洛陽市總面積1.52萬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千米。

3、濮陽市

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下游,冀、魯、豫3省交界處。東、南部與山東省濟寧市、菏澤市隔河相望,東北部與山東省聊城市、泰安市毗鄰,北部與河北省邯鄲市相連,西部與河南省安陽市接壤,西南部與河南省新鄉市相倚。全市總面積為4188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5月,濮陽市轄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范縣、台前縣和華龍區5縣1區,設有1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1個工業園區和1個城鄉一體化示範區。下轄64個鄉,14個鎮,11個辦事處,共有2946個村民委員會,33個自然村,81個居民委員會。

4、商丘市

介於東經114°49'-116°39',北緯33°43'-34°52'之間。東西橫跨168公里,南北縱貫128公里,東望安徽淮北、江蘇徐州,西接河南開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臨山東菏澤、濟寧。商丘市轄區面積約占河南省總面積的6.4%,區域10704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5月,商丘市下轄夏邑縣、虞城縣、柘城縣、寧陵縣、睢縣、民權縣、梁園區、睢陽區6縣2區和1個省直管縣級市永城市;商丘市人民政府駐商丘市睢陽區府前路1號。

5、信陽市

位於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西部和南部為桐柏山、大別山,面積近7000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37.1%,是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中部是丘陵崗地,合肥-潢川盆地西半部分,海拔50-100米,面積7000多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38.5%。

截至2019年5月,信陽市下轄2區、8縣,分別是:浉河區、平橋區、潢川縣、光山縣、息縣、新縣、羅山縣、商城縣、淮濱縣、固始縣。

⑥ 偃師屬於那個市

洛陽市。

偃師市是一個縣級市,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位於河南省中西部地區,南屏嵩岳,北臨黃河。

偃師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先後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素有「洛陽九朝古都半在偃」之美譽,是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境內歷史遺存眾多,有豐富的古文化旅遊資源。

(6)河南偃師市擴展閱讀:

偃師市地處暖溫帶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4.2℃,無霜期年平均為211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00—600mm之間,全年實際日照時數為2248.3小時,全年日照百分率為51%。多年平均風向以東北風、西風最多,其次是東風、南風,北風最小。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9%。

偃師市境內河流屬黃河水系,黃河沿邙嶺北麓流過,境內長1km多,伊、洛河在境內流程最長(伊河37km,洛河42km),還有馬澗河、劉澗河、沙河等季節性河流。

⑦ 河南偃師的歷史

自己努力去尋找,,
等待永遠沒有尋找的來的有意義
愛拼才會贏

⑧ 洛陽偃師地名的由來

洛陽偃師的地名由來是周武王伐紂在縣城東築城息偃戎師,因此起名偃師。

公元前16世紀,商湯在今縣城西南建都,史稱「西亳」。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伐紂在縣城東築城息偃戎師,遂名「偃師」。周末設偃師、緱氏(今為鎮)兩縣。自秦以後,偃師、緱氏兩縣屢有分合,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後,單設偃師縣至今。

民國初年,偃師屬河洛道,後改屬河南省政府豫西行政長官公署。1944年,中共皮定鈞部在縣境南部解放區建立偃師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豫西一專區。1948年4月,偃師解放,隸屬豫西一專區、洛陽行政區。

1955年12月,偃師改屬洛陽地區。1983年,劃歸洛陽市。1993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偃師縣,設立縣級偃師市。

(8)河南偃師市擴展閱讀

洛陽的文化遺產:

偃師商城遺址北靠邙山,南臨洛水,東接偃師市區,西距漢魏洛陽故城10公里,西南距二里頭斟鄩遺址約6公里。考古學家根據史料記載和遺址位置,確認此處遺址即「西亳」遺址。

城址略呈長方形,南北長1700餘米,東西寬北部1215米,中部1120米,南部740米。四面有城牆遺址,共發現城門7座:北牆1座,西牆3座,東牆2座,南牆與北牆對應有1座,已被洛水沖毀。城內道路縱橫交錯,城外有近5米寬的環城路。

偃師商城遺址是繼安陽殷墟和鄭州商城之後,我國商代都城遺址的又一重大發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1983年「世界十七大考古新發現之一」;1997年發現的偃師商城內的小城,以其重大的歷史和科學價值,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極大關注,評選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⑨ 偃師市在河南省內的經濟排名是多少

2007年河南省縣域經濟排序
新聞日期: 2008年04月02日 07:53:29

排名 縣(市)

1 鞏義市

2 滎陽市

3 新鄭市

4 新密市

5 義馬市

6 登封市

7 偃師市

8 欒川縣

9 沁陽市

10 新安縣

11 長葛市

12 孟州市

13 舞鋼市

14 新鄉縣

15 澠池縣

16 禹州市

17 中牟縣

18 博愛縣

19 林州市

20 靈寶市

21 永城市

22 安陽縣

23 伊川縣

24 武陟縣

25 修武縣

26 溫 縣

27 淇 縣

28 許昌縣

29 西峽縣

30 汝州市

31 輝縣市

32 湯陰縣

33 鎮平縣

34 鄢陵縣

35 襄城縣

36 濮陽縣

37 長垣縣

38 寶豐縣

39 孟津縣

40 桐柏縣

41 陝 縣

42 項城市

43 鄧州市

44 汝陽縣

45 新野縣

46 鹿邑縣

47 唐河縣

48 尉氏縣

49 羅山縣

50 宜陽縣

51 遂平縣

52 新 縣

53 臨潁縣

54 滑 縣

55 衛輝市

56 淅川縣

57 獲嘉縣

58 西平縣

59 潢川縣

60 確山縣

61 洛寧縣

62 固始縣

63 沈丘縣

64 嵩 縣

65 息 縣

66 郟 縣

67 光山縣

68 平輿縣

69 葉 縣

70 浚 縣

71 虞城縣

72 延津縣

73 商城縣

74 內鄉縣

75 淮濱縣

76 魯山縣

77 鄲城縣

78 泌陽縣

79 原陽縣

80 夏邑縣

81 民權縣 〓

82 方城縣

83 西華縣

84 上蔡縣

85 南召縣

86 清豐縣

87 舞陽縣

88 范 縣

89 南樂縣

90 扶溝縣

91 通許縣

92 開封縣

93 寧陵縣

94 盧氏縣

95 封丘縣

96 柘城縣

97 汝南縣

98 內黃縣

99 睢 縣

100 正陽縣

101 商水縣

102 太康縣

103 蘭考縣

104 台前縣

105 杞 縣

106 淮陽縣

107 社旗縣

108 新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