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歲月匆匆我們應該如何活得精彩
近日,一則“第一批90後已經30歲了”的消息,引發了廣大網友們的熱議,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那麼匆匆的歲月我們如何才能夠活的更加的精彩呢?我認為,第一,是要多讀書,讀書是可以開闊你的眼界,幫你尋找到你生命的意義,那麼那就能夠把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好,更精彩。第二,我認為是要多去旅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走的地方多了呢,眼界開闊了,那麼對於自己的人生怎樣過才會更滿意,更精彩,自然也就會有一定的答案了。第三,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果你一輩子都只是在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那麼你這一輩子都不會精彩,最好是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喜歡的事情。那麼具體的情況是什麼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多讀書首先,我認為多讀書是很重要的,因為書籍是集聚了很多人畢其一生的思想精華的,你去多讀那些優質的書籍,就會啟發你對於人生的思考,你就會知道,對於自己來說,怎麼樣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怎樣才會過的精彩。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所發表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② 第一批90後的真實生活究竟是怎樣的
最近在網路上關於90後的討論突然火爆了,從「腦殘的90後」到「佛系90後」,嘻笑怒罵的背後,第一批90後的生活其實是怎樣的呢?我們采訪了幾位芳華正茂的90後,邀請他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萌君,媒體創始人
在香港讀書的時候,每晚10點多從圖書館出來的時候,搭一站港鐵去大圍買好手撕雞,撥通男朋友東哥的電話,一邊聊著今天學校里發生的事,一邊想著哪篇paper沒有完成。這么悠閑又充滿情趣的夜晚,現在已經變成了記憶。半年後,我跟東哥一起在上海開了間小公司。我的工作是采訪創業者,每次采訪我都會問他們一個同樣的問題:「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剛步入社會的我,總是在急切地尋找生活的平衡點。「平衡不了,創業就是這樣,你必須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all in。「平時會去健身房,周末盡量抽時間陪家人。」「??」聽過無數個相似的答案之後,終於我停止發問了。
但我依然喜歡在10:30吃宵夜,不過改成在自己的小廚房裡圍著氤氳熱氣,炒一碗飯,煮一鍋粥,我的廚藝不精,但是每次看到東哥吃的一臉通紅的時候,我總是感到欣慰。
現在周末總是愛邀友人一起來家裡吃火鍋,我總是在朋友來之前把家裡打掃的無比整潔,而他們每次來的時候也總是記得給我帶一束最愛的桔梗花。家雖然不大不夠豪華,但多年後一定是我們最美好溫馨的回憶。無論工作多忙,有美食,有家,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
Verna,廣告公司客戶經理。年末又是婚禮扎堆的時候,上周又因為在老家的同學結婚回了一趟家,媽媽因為我的回來感到開心,同時又暗暗的透露出一種焦慮。隨著在外打拚的時間變多,越發可以體會到他們身為父母的不易,也更加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和他們分享生活。
生長在一個吃貨家庭,我是用廚藝上來跟媽媽溝通感情的:「媽媽你的紅燒豬蹄是怎麼做的,為什麼那麼好吃?」「媽媽你下面條的醬油是哪裡買的,為什麼我做不出那種味道???」回家的時候當面請教,在外地的時候,電話里請教。其實說是請教,其實更像是一種「搭訕」,希望在他們心中,我依舊是那個長不大的,需要他們照料一生的孩子。
鳳炯,空中乘務員。我是一位空姐,工作使我總是「居無定所」,但每次航班落地,我總是十分期待宅在家的時光。現在居住的那個小房子是租來的,當時剛搬進來的時候,傢具設施都十分陳舊,我費盡口舌讓房東把舊傢具全搬走了,然後不惜血本換成自己喜歡的風格的傢具。
閨蜜說我這樣做性價比太低了,因為花了那麼多錢,在家的時候又那麼少。但我習慣井井有條的感覺,喜歡在周末放著音樂收拾房間,這對我來說已經成為了最佳的解壓方式,如果說感到審美的獨立是從自己決定今天穿什麼開始,那麼真正感到生活獨立,應該是當自己選購傢具以及裝點自己的空間的那一刻。只要自己開心,花多少錢都值得。房子可以不是自己的,但是生活是屬於我的,你是什麼樣的,你的家就是什麼樣的。說到家,最近有一支關於美食和家的短片在網上被關注,由被譽為娛樂圈的美食家的林依輪參演,引起大家的廣泛討論。
短片在美食之府成都取景,成都建城3200年,自古盛產詩人、美女和大廚。
美食作為成都最鮮明的標簽,一直承載著這座城市最重要的基因,如果一個人吃的好,他就會感到開心和舒服。在一個家庭中,照顧好家人的胃其實也是在照顧好家人的心。
食物通過胃傳遞,愛通過心傳遞。
我們無論身處何方,總貪戀那一口媽媽的味道,其實那正是家的味道。因為愛,媽媽願意耗在廚房裡。因為愛,媽媽總是用心烹飪,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都一股腦的搬上餐桌。餐桌作為每個家庭最朴實的存在,往往也見證了千萬個家庭的溫暖愛意,那些年和爸爸在餐桌上把關心濃縮在一句句大道理中,媽媽在餐桌上把愛傾注在一道道美食里。
美食與餐桌盛裝著我們生活的母語,一頓好飯既要走胃,更要走心。隨著城市的發展和變遷,那些往常稀鬆平常的小事卻變得十分難得,和父母坐下來吃頓飯聊聊天變得彌足珍貴。
無論我們路指何方,家永遠是一個人心底最溫暖的存在。曲美家居本次發起的傳承之路生活美學城市采風行也是希望喚醒大家在忙碌工作的同時,可以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家人,從傳統文化中找到屬於我們這一代人自己的生活方式。
家因家人而溫暖,所以與其是說是我們的DNA塑造了我們,倒更不如說,是家人完整了家,我們的家才會給我們溫暖。我們的家永遠是我們開始的地方,無論我們變成了什麼樣,家永遠會默默的守候和盼望,它翹首以盼你的每一次晚歸,無論你何時回來,它總為你留一盞燈
③ 第一批90後已經30了,90後的三十歲過得好嗎
之前90後還可以說自己非常年輕,但是現在隨著時間的慢慢來臨,第一批90後也已經30歲了,從之前統計的大數據來看,第一批90歲過的還算不錯。但是90後處於人生的風水嶺,30歲也會有很多的煩惱。
其實我們古語有雲,三十而立,30歲的大部分人都已經開始走佛系的道路,對於事情的看法也沒有那麼偏激,大部分30歲的人每天都在職業的底層拚死拼活的工作證,但是他們仍然有對生活的嚮往,總的來說,生活還是比較滿意的。
④ 第一批90後快奔三了:成年人的崩潰,大多都是金錢給的委屈,真的嗎
01.
90後即將迎來三十大關。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梗,說再過不到七個月,20後就要出生了,他們看90後,就像90後看著60後。
頓時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了。
掐指一算,再過160多天,第一批90後正式奔三,這就意味著,當年制霸社會,被套上各種定義的狂妄一代,已經逐漸不再年輕了。
三十歲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拿《論語·為政》里的一句話來解釋就是: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也就是說,到達三十歲這個年齡,至少該擁有立世的資本了,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的,比起過去,一定要更有底氣和信心。
不然越往後的日子,隨著歲數的增長,手裡無物,心裡越慌,因為你永遠想不到,現實會給予何種重擊。
韓寒曾經發過一條微博,內容過於扎心:
「指責80後90後抗壓能力不強是不公平的,因為經濟和生存的壓力都比以前大很多,社會發展和歷史原因,給了這一代人太多的壓力。」
我身邊的90後,已經默默把家扛起來了,那些將近而立之年的人,更是拼了命地向前狂奔,畢竟三十一過,四十就快了,到那時再談積蓄與生活,一切就太遲了。
其實不僅90後,每代人都挺累的,各自都有各自該背負起的責任與義務,但凡成年人的生活,都沒有容易二字。
當成年人有了成年人的慾望滿足,同時漸漸喪失了小時候易得的快樂,不可否認,這是不可逆的趨勢,我們能做的,就是勿忘初心,期待未來方得始終。
30歲是個坎,往後的每一年每一步都是壓力,都得慎重,可誰的人生不是這么過來的?
所以加油唄,除了咬牙向前進,累了痛哭發泄下,明天太陽照樣升起,不然還能咋地?生活不就這樣過,關關難過關關過。
⑤ 第一批90後,被稱為「佛系」你怎麼看呢
突然爆紅的“佛系”,掀起了新一輪的狂歡。在新媒體文章《第一批90後已出家》的文章里,用9張圖列舉了從打車、交友、購物、工作到戀愛、結婚等生活中最重要一些方面。而後網友們將“佛系”生活進行了細化,從考研到寫一篇稿子。
我點進這些文章一看,也沒什麼,其實說的就是90後,對一切都有些無所謂的樣子。難道這個刷爆了朋友圈的詞這么膚淺,我抱著研究的態度查了一下網路:
佛系青年:怎樣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我一捉摸,就是這么膚淺,其實就是對一切都無所謂。可問題來了,這哪是什麼新鮮事?
90後中有沒有對一切無所謂的人?
⑥ 第一批90後,你們怎樣了
最近被網路「擊中」的第一批90後,你們還好嗎?
是否像網上所說的那樣,你已經「離婚了」?「禿了」?「垮了」?「油膩了」?「快瞎了」?
那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現在的狀況。
1、游戲與熬夜
@佔山為王:以前游戲熬夜就是家常便飯,每天下班後,約三五好友,一起街邊擼串,然後一起網吧包夜開黑。想想那時的「激情歲月」真的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今已經結婚生子,上有老、下有小。每次都是被老婆的「奪命電話call」給叫回來的,回家有一大堆的家務事要做,漸漸地玩伴少了,出門的時間也少了,真要讓我坐在電腦跟前玩,一個小時足矣,再長就受不了了。
2、年齡與女人
@剩女大人:我這個年齡,稱之為剩女真的一點不為過了。沒有年少楚楚動人的樣子,工作的繁重,讓我錯失了很多相親的機會,同時我也在慢慢的發胖,體重直線飆升,還有我的雙下巴即將合並。相親了好幾次,但不是人家不喜歡我,就是我看不上人家。真想找到中意的那個他,趕緊把自己嫁出去啊!啊!
3、婚姻與選擇
@愛她不講究:她比我小一歲,一畢業我就和她結婚啦。我在外面找工作、賺錢、養家,她在學校安胎。她畢業時,我和她還有兒子一起拍的畢業照,身邊的同學、同事羨慕的要死。放開二胎後,她修整了一年又開始生孩子了。雖然只有我一人再掙錢,但也要給她最好的。現在孩子都可以走路了,可她還在家裡剩著,多次勸她趕緊找個工作,穩定我們這龐大的開支,可畢業好幾年,專業都忘了,她遲遲不想找工作,可家裡有3個人要我養活,我該怎麼辦?
4、拼搏與健康
@愛拼才會贏:我是一個不安分的人,可以去一家國企,但我志向遠大,不甘平庸,於是和幾個朋友一起創業。正好趕上國家大力扶持大學生創業,我們也抓住了一些商機,為了讓公司能變大變強,每周幾乎沒有休息過,經常加班到晚上8、9點,有時甚至更晚。漸漸地,公司的規模大了,可我的身體毀了。經常跑業務讓我的胃經不起一點挫折,稍微吃點刺激的、涼的就胃痛。沒想到,年紀輕輕的就成了「葯罐子」。
??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訴說了。
第一批90後,不再是叛逆的一代,已經屬於步入中年的一批人了。
有對青春逝去的自嘲,也有對現實的批判。
生活還要繼續,總結一下自己,將生活向著自己希望的那樣去做吧。
90後的你現在的生活是怎樣的?歡迎你的評論
⑦ 第一批90後指的是什麼時候
90後就是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中國公民,有時泛指1990年以後至2000年之間出生的所有中國公民。
90後在出生時改革開放已經顯現出明顯成效,同時也是中國信息飛速發展的年代。所以90後可以說是信息時代的優先體驗者。中國的90後不僅擁有自由奔放的想法、總是站在科技的前沿,而且對未來持樂觀態度,這使他們成為未來世界中最「可怕」的一代中國人。
90年代中國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90後普遍為獨生子女。由於時代的發展和變化,90後的思想與理念與老一輩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雖然社會上不乏對90後的批評,但90後作為「富有朝氣,勇於擔當的一代」的社會形象也漸漸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
(7)第一批90後擴展閱讀:
一、社會背景
90後從出生開始生活環境相對前幾代優越許多,但是有時候會跟70後,80後的人產生代溝。沒有經歷過歷史和政治上的動盪,也沒有經歷過大的經濟波動。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大部分的90後都是獨生子女。
除近親屬外,親情觀相對淡薄,由於自身又是獨生子女,在這樣的生長環境里,有一小部分人比前幾代人來說,更顯得有些孤僻。今日中國的信息發展迅速,同時由於「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湧入中國,各國交流日益廣泛。
而90後相對年輕,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在審美觀和價值觀方面也與前人有很大不同,所以90後也是新一代的接班人。
二、成長環境
90後的家庭突破了很多傳統,父母的生活態度有了很大改變,他們主張獨立與開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業與高質量的生活。所以對孩子的教育脫離不了奮斗,不能從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勢必使他們產生叛逆的心理。
同時,一些90後的很多家庭都有過拆散重組的現象,這樣無疑帶給他們情感上和心理上的磨練,使他們變得堅毅與自強,缺乏應有的溫暖感與親切感。
由於時代變遷,國家經濟轉型,「90後」的父母們當他們剛剛成家立業就遇到了與他們從小早已習慣的生活模式大相徑庭的體制改革——多年沿襲的「鐵飯碗」被打破了。
一大批90後的父母成為下崗工人,他們需要重新選擇職業,需要靠自己奮斗,許多人被捲入了下海的大潮,巨大的壓力使他們絕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
孩子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已經喪失了很多本應該擁有的快樂。還被冠以問題少年,覺得十分委屈,以至於矛盾雙方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與父母之間有代溝。
⑧ 第一批90後要奔三了,90後的我們經歷過哪些讓人終身難忘的事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快30的人兒還是單身狗,被家裡各種嫌棄,工作上受到各種阻力。一邊在這個不上不下的年齡里扛住壓力賺錢,一邊還要被所有認識的人催著找對象,不敢結婚,因為窮。
在這個即將過去的30年裡面,中國發生了很多事情,特別是08年。誰也不曾料到的是,這是超級艱難的一年。
那一年我中考,縣領導要求5.12的當天全縣各大學校全校師生默哀3分鍾,我記得當時還有同學因為這件事被學校記處分叫家長,僅是因為在默哀過程中調皮搗蛋。
08年8月8日晚上8點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我記得那段時間家裡電視上所有的頻道都在播放奧運會,連看個其他的節目都沒有。
08年還有一個小傳說,說『8』字不吉利,因為這一年所有的災害都與8相關。
⑨ 第一批90後馬上奔三,你過上想要的生活了嗎
雖然九零後已經快奔三了,但是我們現在社會發展飛速,讓我這個八五後都情何以堪。當初想的願望到現在都沒有完全實現。但是已經很努力的在一步一步的規劃當中。希望這個未來不會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