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中國集體領導體制
擴展閱讀
股票實際盈虧怎麼看 2025-07-10 18:27:00
戴夢得股票代碼 2025-07-10 18:23:17
股票增發價格重新訂 2025-07-10 18:10:51

中國集體領導體制

發布時間: 2021-06-24 13:29:45

⑴ 唐代集體領導制度 指的是什麼 有何作用

三省制應屬於集體領導制,有平抑制衡權力的功能。唐代三省職權劃分和運作方式已初步體現出現代政治的分權原則。作用:權責分工明確,保證專事有專門機構負責 權利相互制約,有利於解決皇權與相權的矛盾,保證皇權的穩固集中 提高行政效率,加強中央集權 三省六部是中國官制的重大改革,標志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後朝基本沿用

⑵ 集體領導體制的運行機制

中國特色集體領導制度通過集體分工協作機制、集體交接班機制、集體學習機制、集體調研機制和集體決策機制等5大機制有效解決了超級國家機構的協調問題。
集體分工協作機制
指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成員從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出發,既分別代表不同機構、分管不同工作,同時又協調合力進行重大決策的運行機制。
集體交接班機制
指將黨和國家的領導權力從一屆領導集體手中平穩交接到下一屆領導集體手中的制度安排。這一安排拋棄了毛澤東時期個人指定接班人、將最高權力從個人移交給個人的封建式做法,以權力風險的分散化和權力交接的制度化為核心,要求黨的幹部一般應走完擔任省區市委書記以獲得鍛煉提高、為在任領導集體成員擔任助手以進一步培養考察兩個台階,才能夠成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成員。
集體學習機制
指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定期(基本每月一次)邀請國家智庫成員(主要來自專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國家機關下設的研究機構及專業委員會),圍繞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重要領域、重大問題,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全體成員作專題授課的工作機制。
集體調研機制
指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全體成員為了解實際情況而親身深入全國各地基層,進行實地查看或邀請了解實際情況的人進行座談的工作機制。
集體決策機制
是指黨中央領導集體在重大問題上堅持集體討論、集體決策,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決策原則,完善重大決策規則程序,堅持嚴格按照決策規則和程序進行決策的工作機制。

⑶ 黨的領導制度有哪些

由眾多子系統構成的復雜系統,這個系統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武裝力量、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等機構和組織都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是對我們黨的領導地位的准確界定,有利於把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整合起來,協調高效地解決黨內外各種矛盾和問題,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有力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3)中國集體領導體制擴展閱讀:

完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把黨的領導貫徹到黨和國家所有機構履行職責全過程。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啟動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工作,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首要任務,從機構職能上解決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體制機制問題,成效是顯著的,但不能就此止步。

要按照黨中央要求,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成果,在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繫上持續發力,推動黨和國家所有機構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作為首要職責,推動各方面協調行動、增強合力。

⑷ 邢台市工業學校的領導體制

建校初期,工業學校行政隸屬於地區機械局,1972年底隸屬於地區工業交通辦公室,1979年地區工交辦改地區經濟委員會,學校隸屬於地區經委。1972年春,河北省委、邢台地區革命委員會批准建立河北省邢台地區工業學校,同意於該年招生。1972年3月,以邢台地委常委會議研究決定成立工業學校革命委員會,校革委主持學校日常教育及行政工作。1977年6月學校開始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1978年以前,學校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黨委不但管思想政治工作,而且還管理學校教學及行政工作。1979年6月,學校領導體制由革委會改為黨委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黨委及基層黨支部主要對學校的各項工作起保證監督作用。1993年10月12日,因邢台地區和邢台市實行地市合並,學校更名為邢台市工業學校。2006年7月6日,市委24號文《關於理順市屬大中專學校領導幹部管理體制及市屬大中專學校副校長實行聘任制的意見》,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級領導按照正校級、副校級管理。校長任用由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市政府任命;黨委書記的任用由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的任用由市委組織部部委會研究,並代市委審批;副校長實行聘任制,由本校校長聘任,市委組織部審批。2006年7月18日,市委辦公室下發邢辦字47號文件《關於六所市屬大中專學校劃歸市教育局管理的通知》,學校劃歸市教育局管理,級別不變。移交工作在2006年9月底之前完成。
1994年5月4日邢台市委決定:
趙學坤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書記、委員;
秦百魁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副書記、委員;
李忠昌同志任邢台市工作學校黨委副書記、委員;
申連航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委員,免去其原邢台地區工作學校黨委副書記職務;王群生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委員;王全法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顧問,免去其原邢台地區工業學校黨委書記、委員職務;呂佐周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督導員,免去其原邢台地區工業學校紀委書記、黨委委員職務。
6月4日市政府決定任命:秦百魁為市工業學校校長;李忠昌為市工業學校副校長;申連航為市工業學校副校長;王群生為市工業學校副校長。
1996.9月9日《中共邢台市委關於李忠昌同志任免職的通知》,市委決定:李忠昌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督導員,免去其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副書記、委員職務。
9月28日《中共邢台市委關於范雪印等同志任免職的通知》,市委決定:范雪印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委員;鞠金秋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免去林順成同志邢台市工業學校紀委書記職務。
10月4日邢台市人民政府《邢台市人民政府關於林順成等同志任免職的通知》,市政府決定:任命林順成為邢台市工業學校副校長;任命范雪印為邢台市工業學校副校長;免去李忠昌邢台市工業學校副校長職務。
1998.3月27日中共邢台市委組織部《關於杜文忠同志任職的通知》:杜文忠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委員。4月1日工業學校同意王智退休,自1997年10月起執行。4月1日工業學校同意王全法退休,自1995年11月起執行。4月1日工業學校同意呂佐周退休,自1996年3月起執行。
4月18日中共邢台市委《關於劉修海等同志任免職的通知》:劉修海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委員、書記;趙學坤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副書記,免去其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書記職務;秦百魁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顧問,免去其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副書記、委員職務。
4月19日邢台市人民政府《邢台市人民政府關於楊玉波同志任職的通知》:任命楊玉波為邢台市工業學校副校長。
5月18日邢台市人民政府《邢台市人民政府關於趙學坤等同志任免職的通知》:任命趙學坤為邢台市工業學校校長;免去秦百魁的邢台市工業學校校長職務。
2003年8月7日,中共邢台市委員會研究決定,杜文忠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助理調研員,免去其邢台市工業學校副校長、黨委委員職務。
2004年2月20日中國共產黨邢台市委員會發布《關於楊玉波等同志任職的通知》。市委決定:楊玉波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校長、黨委副書記;劉修海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調研員,免去其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書記、委員職務。
2005年8月19日中共邢台市委員會發布《關於趙世東通知任職的通知》:市委決定:趙世東同志任邢台市工業學校黨委委員、副書記。
2006年7月6日,市委《關於理順市屬大中專學校領導幹部管理體制及市屬大中專學校副校長實行聘任制的意見》,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級領導按照正校級、副校級管理。校長任用由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市政府任命;黨委書記的任用由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的任用由市委組織部部委會研究,並代市委審批;副校長實行聘任制,由本校校長聘任,市委組織部審批。
7月18日,市委辦公室下發邢辦字47號文件《關於六所市屬大中專學校劃歸市教育局管理的通知》,學校劃歸市教育局管理,級別不變。移交工作在2006年9月底之前完成。
10月13日,市委邢干字342號文《關於王群生同志任免職的通知》決定,王群生為邢台市工業學校副處級幹部,免去其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職務。
2006年10月19日,按照中共邢台市委「關於理順市屬大中專學校領導幹部管理體制及市屬大中專學校副校長實行聘任制的意見」(邢字[2006]24號)的要求,市工業學校於2006年10月聘林順成、喬興朝、高寧任我校副校長,於2007年12月聘劉秉志任我校副校長。2009年10月聘任期滿。
2007年12月14日,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復了教育局「關於落實長征職業中學編制的請示」,同意將原長征職業中學17名教師並入工業學校,同時撤銷原長征職業中學。自2007年開始,市工業學校還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積極參與了市區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工作,原邢台市長征技校和原三職中(十三中)兩所職業學校先後並入,初步形成了一校三區的辦學格局。
2009年6月28日,按照邢組發[2009]4號文件精神,市工業學校召開黨委會議研究班子成員分工問題,會議應到9人,實到8人。結合班子成員自身條件和學校工作實際,經集體研究調整了班子成員分工如下:黨委書記張金榜主持學校黨委全面工作;黨委副書記、校長楊玉波主持學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財務處;黨委副書記趙世東分管政治處、團委、工會;黨委委員、副校長林順成分管辦公室;黨委委員、紀委書記鞠金秋分管紀檢工作;黨委委員、副校長高寧分管總務處、保衛處;黨委委員、副校長喬興朝分管教務處、科研處、機電技術部、財經管理部、信息技術部;黨委委員、副校長劉秉志分管學生處。
在聘任期間,林順成等四名同志服從校長的領導,恪盡職守,嚴於律己,扎實創新工作,認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受到學校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2009年10月19日,經校長提名,學校黨委研究決定,擬繼續聘任林順成、喬興朝、高寧、劉秉志任工業學校校副校長,聘期三年。 校長負責制。
為了提高現代學校效能,1985年5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學校逐步實行校長負責制,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由校長主持的、人數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務委員會,作為審議機構。」1993年2月,《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等及中等以下各類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要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依靠教職工辦好學校。」從此,校長負責制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並收到了一定的管理成效。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一種黨委領導制與校長負責制有機結合的制度。黨委領導制是實行「委員會制」的集體領導制度,它有效地避免「家長制」、「一言堂」的弊端;校長負責制是一種行政首長負責的「一長制」,通過校長全面負責學校日常行政工作,可以克服黨政不分、黨委包攬一切的弊端。我國的學校領導體制包括政府宏觀調控、校長全面負責、學校黨組織保證監督和教職員工參與民主管理四個方面。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我國學校實行的一種基本領導體制形式,其中校長全面負責和控制學校的各項教學、管理事務,對學校內部的工作有決策權和指揮權,向全體教職工和全體學生負責,對外代表學校,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承擔管理學校的責任。

⑸ 集體領導真的比個人負責高明嗎

------讀胡鞍鋼《中國集體領導制明顯優於美國總統制》的感慨!汪華斌今天有個研究生寫論文,題目就是領導機制的概念;問題是她主要參考的就是胡鞍鋼的《中國集體領導制明顯優於美國總統制》,所以通篇流露的依然還是『集體領導制』是中國特色的『集體領導制』的創新。本來在管理上就是見仁見智的,但胡鞍鋼的『以其優異的實踐證明了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巨大優越性』的論點卻叫人有話要說。看我們今天的社會到處是『拍腦袋決策』,這難道就是基於『集體領導制』的歷史發展邏輯和制度創新內涵嗎?再看我們的經濟模式成為房地產依賴症,這難道也是『集體領導制』的高明嗎?至於我們社會的假冒偽劣泛濫成災,更是與集體領導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正因為如此,我們還沾沾自喜我們的集體領導制而貶低美國的總統負責制;這難道就是我們的學習創新嗎?我們看到胡鞍鋼的觀點就是:與美國的『個人總統制』相比,中國特色的『集體領導制』是現代國家制度典型的『後來者』和『創新者』;因為後者的制度產生時間要晚得多。但是『晚有晚的好處』,可以利用後發優勢;創新更加現代的制度,創新更加靈活的機制。正因為如此,所以胡鞍鋼認為中國的『集體領導制』明顯優於美國的『個人總統制』。他認為美國總統個人權力過於集中,特別是對外決策幾乎是由個人作出的;正因為如此,所以總統的決策失誤就要由整個國家和全體國民來承擔;而總統個人的損失只是不再擔任總統而已。我不知道胡鞍鋼是不懂美國的管理體制,還是故意這么比較;因為美國總統根本沒有個人決策的概念,如去年我在美國時正碰到奧巴馬想幫助美國貧困者;結果政策出台竟然還要到處演講,因為美國的兩院可不是由總統任免的參政者;所以美國總統根本不是擁有多大的個人決策權的問題,而是再好的決策還需要這些管自己的機構同意;這就是美國制度與中國體制的根本不同。而中國雖說是集體負責的決策體制,可實際卻是沒有人負責的機制;以國有資產管理為例,有效益時是領導者的決策英明;於是獎勵與吹噓是我們社會的共同點。如果失敗了,則是集體決策而全民承擔;這不是個人現象,而是我們社會的普遍規律。如果胡鞍鋼連中國社會這個規律都不知道,那對集體領導體制恐怕是想當然的。我們知道毛澤東時代的黨委集體決策還有爭議,甚至黨委會上拍桌子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為什麼,因為這黨委會上的幹部基本受上一級組織管理;所以黨委會上的一把手也沒有人事任免權,充其量只有向上反映情況的權力。改革開放後我們社會的人事權下放,所以黨委領導班子的人員實際都是一把手的心腹;因為人事定員權不在上級組織部門,充其量上級組織部門也就只有個審批權或備案權。正因為如此,今天的集體決策實際也就是一把手的拍腦袋決策;而黨委會上的其它人全部只有附和的權力。這也是我們社會相當多的決策低級到老百姓都一目瞭然,但領導那裡卻還是高明的決策;因為這些一把手整天在英明的吹捧下,自己連自己有幾斤幾兩都不知道了;所以隨心所欲決策應該也是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特色和普遍規律,這也是我們永遠只能生活在中國特色中而不能與國際接軌的原因。這時肯定胡鞍鋼不服氣,我們不是還有人大和政協嗎;我不知道這些年參加兩會直接反對了幾項領導決策,反正我見到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全部是去聽領導指示的;試想一個完全是來聽領導指示的會議上,這些人還能對領導的決策說三道四嗎?根本不可能,因為我們看到的全部是領導決策英明;而且每次都是前無古人與後無來者。後來才知道這些人根本不是因為自己有能力來參與決策,而是因為這是領導安排的榮譽;所以大家相當珍惜這機會,又有誰敢說領導的決策錯誤。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現在有人一方面極力放大毛澤東當年這方面的錯誤,另一方面卻是自己繼續步毛澤東當年這個後塵;從而使我們社會不是問題越來越少,而是問題越來越多;這難道就是集體領導制的高明嗎?最後胡鞍鋼說:「中國共產黨人承受著世界上最龐大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面臨著世界上最復雜的國情;卻在最短的時間內為世界作出了最突出的減貧貢獻、增長貢獻和發展貢獻」。如果這話說的是毛澤東時代,我沒有任何話說;因為那時我們都在享受社會主義的大鍋飯。可如今卻是中國社會的所有資源全部是國有,而國有卻只養活中國社會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因為我們社會四分之三的人全部是自謀出路者。這也是中國社會兩極分化的結果,還是中國老百姓全世界到處如同蝗蟲那樣撈取財富的原因;因為中國財富要養官(富)一代、二代或三代等,這也是這些人全世界眩富而令世界目瞪口呆的原因。因為本該養活十三億人的社會資源,現在被這些人據為己有而成為富人了;相反自謀出路的老百姓還得自己到處找財富來支付我們社會越來越多與越來越大的內部消費。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彰顯了中國權力者的極大政治智慧還是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的發揚光大,但卻知道兩極分化總是英明決策的暇疵;同時還是管理學上的敗筆。

⑹ 什麼是集體領導

集體領導是一種領導方式,是針對一把手一人說了就算數而言。集體領導就是大事、全局性的問題,如重要幹部的推薦、任免和獎懲,都集體商定,而不是由個人或少數人決定。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規定:「凡屬方針政策性的大事,凡屬全局性的問題,凡屬重要幹部的推薦、任免和獎懲,都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黨的委員會集體討論作出決定。黨的委員會成員要根據集體的決定和分工,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同時要關心全局工作,積極參與集體領導。」
「對於應當經集體討論決定的事項而未經集體討論,也未徵求其他成員意見,由個人或少數人決定的,除遇緊急情況外,應當區別情況追究主要責任人的責任。
黨的各級領導班子成員不遵守、不執行集體的決定,或未能按照集體的決定和分工履行自己的職責,給工作造成損失的,應當追究責任。」
同時該規定明確提出,「黨的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
「黨的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應當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支持領導班子成員在職責范圍內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領導班子成員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維護和增強領導班子的團結。」

⑺ 集體領導體制的優勢比較

中國特色的「集體領導制」,以其優異的實踐證明了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基於「集體領導制」的歷史發展邏輯和制度創新內涵,這一機制的比較政治優勢可概括為:決策行為不翻燒餅、決策效果可預期、決策影響可預見、決策思路可延續。
美國的「兩黨制」和「總統制」,其鬆散的政黨組織結構、羸弱的組織控制能力、低下的政黨向心力和決策智慧集成水平、「從天而降」(指全憑能言善辯、開空頭支票,獲得1/4選民的支持即可當選)的國家最高領導人、對實質性問題的忽視和拖延,使得美國的政治學者也不得不承認,美國的總統選舉制度可能是更明智的,也可能更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