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濕熱是陰虛嗎還是血燥
何謂濕熱及症狀
一年中,除春夏秋冬四季外,中醫還有「長夏」一說,即夏末初秋、眼下高溫酷暑季節這段時間。
高溫酷熱後,接連陰雨綿綿,人體極易感受外來濕邪的侵襲,出現渾身無力、舌苔濁膩、脾胃不合、食慾下降、心煩焦躁、頭身困重、口渴惡心等,中醫稱此為「夏日傷寒」或濕熱病。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
② 山西民風民俗
山西從北往南,地傑人靈,民風古樸,民俗各異,那可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怎可一語而概之?只是擇段講來,大家開心一笑吧。
講故事一:
洪洞民俗:三月三接姑姑
一個神話能流傳下來,是因為它有一個好的故事內核;一個美好的故事,能演繹出一曲千古神話,比如農歷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動就是這樣……
一條彎彎曲曲的汾河,順著山勢穿過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東、河西兩塊高地。河東頭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住著娥皇、女英兩位少女。兩位少女的父親叫堯,當時已八十多歲,白鬍子老長,是當時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這就是自己六十多歲才生出的兩個寶貝女兒漸漸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堯經過仔細甄別「檔案」,決定對一個叫做舜的青年進行考察。
舜在河西頭住著。河西山丘相連、地脊民窮,舜自然是個窮後生。因為生母早逝,家裡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歡他,特別是他的後母和弟弟象,總想謀害他、獨吞家產。他卻毫無怨言,以仁愛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堯了解了這些情況後,不由對身邊的人感嘆道:以仁報毒,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於是決定把兩個女兒都嫁給舜。
在歷山上種地的舜,聽到這個消息後,當然高興的不得了。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堯這個老頭太古板,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道理,雖然讓他白撿了兩個美女,卻不給女兒一點陪嫁,就打發女兒去了他家,更不用說給他個一官半職了;而是讓他繼續在歷山上面朝黃土背朝天。舜心裡並沒有什麼不樂意,還是帶著兩個漂亮的妻子在歷山繼續過種地的苦日子。但讓他更沒想到的是,娥皇、女英兩位妻子,雖然出生於皇家,高貴無比,卻並不高傲,除了在妻子名分上也不免俗的爭過大、小外,還是賢慧的很,兩人一過門,就脫掉皇家冠服、換上農家布衣,二話沒說,就和他一道下地幹活、操持家務了,更了不起的是,她們還關心民間疾苦,平時平易近人,急時扶危濟困,幾年過去後,兩人臉曬黑了、手變粗了,和一般農家婦女沒什麼兩樣了,此時的舜,在兩位妻子的幫助下,把他「承包」的歷山治理的井井有條,已成了河西當地冒尖的富裕戶、模範戶。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舜和兩位妻子致富後不忘鄉親,經常幫助周圍百姓,就連當時死活看不上舜的家裡人也和他們搞好了關系,使舜的聲望直線上升,河東的人都願意遷移到河西居住,這時候堯看時機到了,於是就名正言順地提拔舜為接班人,還把他扶上馬,又送了一程……
而河東、河西的百姓,不僅為他們當地出了兩個天子而自豪,更為娥皇、女英兩女下嫁的賢慧所感動,故以其後輩自豪,爭相敬奉。鑒於堯籍羊獬,舜籍歷山,自堯女嫁舜以後,兩地便結成了聯姻親眷。歷山人稱舜為爺爺,稱娥皇、女英為娘娘。羊獬人稱舜為姑父,稱娥皇、女英為姑母。河東、河西兩邊以親戚形式走動,於是洪洞後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傳至今……
講故事二:山西婚姻禁忌趣談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兩姓之好,人生歷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壞,對於當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頗多。比如中國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別是亂倫禁忌在世界各國都非常嚴格。在中國人眼裡,亂倫不僅傷天害理,且為禽獸不如的行為。再婚禁忌也很嚴格。這里我們只談常見的有關婚禮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親時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認為是十分不吉利的,說明二人無緣頗為忌諱。打碎器皿有分、碎、爛、折的表述,而這些語言對於婚姻,對於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莊重正式的場合,人們都有此忌。
晉南聞喜在結婚的當日,男女雙方在飲食中忌帶葷、不準吃豬肉,據說如果吃葷兩人便不能白頭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帶卻與此恰恰相反,結婚當天必須殺豬並以豬頭祭祖宗,供奉於祖宗牌位前。同時,還要用掃帚蘸著豬的熱血在洞房的牆上劃幾個「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晉中一帶,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時,一定要「偷」一個茶杯,所謂偷,就是女方看見也不能說,茶杯是一定要讓新郎帶上的,且必須完整帶回,不得破損。否則,對於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種不祥的預兆。這里似乎是說日後待新娘要象對待這個杯子一樣,小心愛護,好好照顧,珍惜珍愛。
在汾陽,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輸兩個水碗,當地俗語叫做zhunzhun,因為有「偷兩 zhun zhun,快抱孫孫」之說,所以偷碗被賦予了抱孫子的含義。
新娘離開娘家時,過去要坐轎子,在雁北和呂梁的山區中人們常常乘一種頗有特色的「騾馱轎」,坐轎子是一定要掛上弓、箭和鏡子的,現在這些習俗都已逐漸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親還是要給女兒一面銅鏡或現在樣式新穎的鏡子帶上。它的用途並非用來梳妝打扮,是為了在路上避邪驅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時,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鏡給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紅布蓋頭。而新人來回最忌走自己已走過的路,以避走回頭路之嫌,當然也不能走辦喪事人走過的路。
蓋頭與墨鏡的作用都是避免與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禮隊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瘋人病人等,怕沖了「花套」與喜慶,是不吉利的徵兆 。碰上了是要倒霉的 ,以後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災多難。這是任何一個結婚人家所不願意看到的。結婚這一天也忌諱談論什麼與死、病有關的事情,也忌天氣時陰時晴,人們總是把這些事情聯想到婚姻的命運。
在一個村子裡如果有兩家辦喜事,人們都忌落在後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稱後婚,所以不願意落個「後」字。而且也忌兩結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則要交換所戴的鮮花或者手絹,這樣才算吉利。
晉南一帶,對於相同時間里村裡同時舉行婚事和喪事是極力迴避的,辦喜事者尤為不悅。迎親的隊伍也忌途中遇上諸如十字路口 、水井 、碾子、石頭等物,如果避猶不及,則須用紅布蓋住,或用白石灰劃線圈住。
而在呂梁、汾陽一帶,迎親隊伍如果在半路與送葬隊伍相遇,對於結婚者來說還是個好兆頭,是吉利祥和的。也許是紅白喜事都是喜吧,人們並無此忌,雙方互扔鋼嘣兒以示招呼。
新娘下轎後,有屬相相剋的人都要迴避,以免對人對已之不吉。在五台縣,廚師們還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邊,鎖起廚房,全部迴避。據說,廚師是新娘下車時相犯的主要對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於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後,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換所有的衣服,換下來的衣服一般不再穿著回娘家,特別是鞋子是絕對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則對於娘家兄弟極為不利。這似乎可以作為「嫁出去的女兒,撥出去的水」的注腳。
更多詳情:http://www.chinaqi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82&Id=15543
五台山【填倉節】 民俗節日。分小填倉與大填倉兩個節日。小填倉在正月二十日,大填倉在正月二十五日。不少村莊,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日一並過填倉節。民謠有「過了年,二十三,填倉米面作燈盞。拿箕帚,掃院牆,拾到蟲蟲驗豐年」。填倉節,民俗要在院內或場面打灰窯。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勻敲打,在地上撒畫出三環套或五環套圓圈,意為糧倉或者糧囤。講究的人家還要在灰窯旁邊撤畫出耙子、掃帚,甚至扇車等圖案。小填倉日的灰窯,象徵夏糧豐收,要在圓圈中心放置少許小麥。大填倉日的灰窯,象徵秋糧豐收。圓圈內則放玉米、穀子、高梁、豆類等。然後用磚石將糧食蓋住,稱為壓倉。再將鞭炮點燃,在圈內爆響,取意糧食爆滿糧倉。填倉節。民間習慣蒸莜麵窩吃,取其形如糧囤。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婦,新媳婦要親手將一些莜麵窩放置糧倉。填倉節,民俗講究喜進厭出,囤里要添糧,缸里要添水,門口放些煤炭以鎮宅。舊俗農民賣糧,忌在此 日。糧店收購糧食卻喜在此日,事 情往往就是這樣矛盾。至今,一些 上年紀的城市居民,仍習慣在填倉 日購買米面。填倉節,晚問習俗點 燈以祀倉神。凡是與飲食有關的地 方均要置燈。俗稱「點遍燈,燒遍 香,年年糧食填滿倉」。夜深人靜 時,大人小孩均要端著燈籠,在院 內各處牆上尋找各種復甦的小蟲 蟻,俗稱為「填倉蟲」。發現的越 多,兆頭越好。
五台山六月騾馬大會農歷六月
六月大會由來以久,是當地最有名的古廟會,早在隋唐時期就已初具規模,清代達到高峰。舉辦地就在五台山所在的台懷鎮,歷時1個月到40天,會上的主要交易品是大牲畜。
農歷六月,原本是五台山大法會的時節,後來周邊的農民紛紛趁此時機,到這里來進行牲畜交易,以後漸成規模。屆時,交易牲畜的農民、朝山拜佛的香客居士、旅遊觀光的中外遊客、做買賣的四方客商都雲集於此,最熱鬧的時候台懷地區聚集有十四、五萬人,當中還穿插有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
【中元節】 民俗節日。農歷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祀有關。道教盛行後,附會傳統,創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七月十五日,民間除上墳外,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後土廟祭祀。定襄一帶,習慣將麻、谷懸掛門首。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對民俗活動影響更盛。詳見盂蘭盆節、麵塑節、放河燈條目。
跳布扎農歷六月十五前後
起源於西藏,是五台山黃教每年舉行的重大佛事活動。在活動前一天,寺內喇嘛就開始念護法經,跳金剛舞,在菩薩頂「鎮鬼」;十五日,百餘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薩頂,穿街繞巷,最前邊架著彌勒菩薩像,其後大喇嘛坐轎,二喇嘛騎馬,其餘僧眾吹奏廟堂音樂,浩浩盪盪的往羅目侯寺去「跳神」;十六日,又在菩薩頂「斬鬼」,大二喇嘛穿戴皇賜服飾,外列僧人頭戴面具裝扮28宿,就地畫圓,按圓行步,並輔以身形手勢。通過此活動以驅除邪惡,迎來吉祥安泰。
代縣城關秋季物資交流大會農歷七月
代縣趙杲觀古廟會農歷七月初一
鹿蹄澗村古會農歷三月初九
陽明堡古會農歷三月十七
③ 馬天宇私生子是真的嗎 初陽明真實身份大起底
肯定是假的撒
④ 馬天宇初陽明是什麼關系 初陽明個人資料背景曝光
只是馬天宇的大粉而已,並且因為粉的資歷比較久,是從馬天宇沒那麼有名的時候一路追過來的,並且馬天宇知道這個粉絲,甚至都成了朋友,沒有網上說的亂七八糟的關系
⑤ 請幫我查找幾篇笑的作文
她的微笑猶如初升的太陽
太陽,初升的時候,總會亮給大地一個橙色的微笑。於是人們知道,一個充滿陽光的日子開始了,希望和力量,也開始了。
杜初陽,是帶著初陽的微笑來到世界的。在幾十年的生命里,她一直微笑著,向生活,向親友,向每一個認識的人。即使在地震來臨生命遭遇威脅的時刻,她也是——一隻手扶住門框,一隻手伸過去抓住三個同事的手,露出一個微笑,說:不怕!
杜初陽的微笑,在地震來臨災難咆哮的瞬間,定格了一個女人傾其所有的愛和堅強。
別怕!一會兒往樓梯跑!
誰也不曾料到,5月12日,那個陽光並沒有預告災難的中午,地震說來就來了!彭州市行政大樓忽然間劇烈搖晃。
怎麼了?連椅子都直抖?正在上班的杜初陽腦子里的問號還沒有結論,飲水機就倒下來了。地震?地震了!她心一緊,立即往辦公室門外跑!哪裡還跑得動,整個大樓都站不穩。她只能扶住牆跌撞著走到廊道上。左邊是同事們的辦公室,右邊是樓梯口,知道唐山大地震的杜初陽明白應該立即下樓逃到空地去,可是沒有,那一刻她想都沒有想,就往人最多的辦公室走去。
杜書記!看見她,幾個同事齊聲喊,聲音充滿了惶惑和恐懼。這時,幾個同事已經涌到門口,但跑不動,站不住,只能把著門框,兩眼巴巴的望著門外,望著從門外走來的杜初陽。一個人急促的說:「杜書記,我們完了,要逃可能很難了」……
那一刻,天變了,風都變成了黑色,似乎一個巨大的黑洞正在抓扯著生命往下沉。完了,也許,瞬間的恐懼掠過杜初陽的心尖,然而,強大的求生慾望和習慣性的責任意識告訴她,作為一個被同事們尊為大姐又擔負著領導工作的人,此刻只能堅強!
其實,人在危機關頭,什麼也來不及想,只是憑著潛意識里的一個指令,立即的行動了。
「不怕!」杜初陽一隻手抓緊門框,一隻手使勁的伸過去,一把,將三個人三隻手抓到一起!「不怕!」她大聲喊,「我們不得完!一會兒都往樓梯跑,跑不動就往樓梯上靠!」
感覺地晃得小點時,杜初陽大喊一聲「快跑」,撒手一推,讓小郭、小汪、小游快點下樓。她自己也朝樓梯口跑去。忽然,一人撞過來,是周大哥,他是朝電梯跑的。「走這邊!」杜初陽不知哪來的力氣,竟然拽住周朝樓梯這邊一甩,兩個人先後下樓。後來想起,她自己都覺得神奇,有那麼大勁可以拽動大男人,有那麼快的速度從11樓下到1樓,只用了一分多鍾,還有,竟然可以那樣的鎮定的在路過自己辦公室的時候還返身進去拿了包鎖了抽屜!
是下意識行為,杜初陽回憶當時情況時這樣說。因為抽屜里有保密文件,平時就是離開就要鎖上的,當時,應該是習慣動作吧,也沒有時間去想什麼責任義務之類的詞彙,她說,當我跑到樓下,一屁股就坐到草地上了,只覺得呼吸都困難,只覺得——終於跑出來了!
轉身,就看見辦公樓牆體裂縫了!
「這里不安全!」她大喊,「到停車場!」
到停車場了,安全了!望望都跑出來了的同事們,她一口粗氣剛喘出來,又發現自己使用的「023」號車停在廣告牌下,而廣告牌還在餘震中。
杜初陽的骨血里,繼承了軍人父親的果敢和剛毅,也有著賢惠母親愛國愛家的女人品質。她不會容許一輛公車陷入危險自己能救而不去救的。她跑過去,發動車,將車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後來,有同事說,地震那天,正是杜書記的鎮定自若,穩定了現場的情緒,給了我們面對災難的勇氣。
一切的發生,都那麼突然。所有那一天遭遇地震而身處震中地帶的人,第一時間都感覺到生命的威脅,而當發現自己經歷了天搖地動之後還活著時,都是悲喜交集的。
我安全了,哪裡遭了災?誰遇了難?
親人!我的女兒!我的母親!在哪裡?
杜初陽是女兒,她有個80歲的老母親;杜初陽是母親,她有個正在上高三的女兒。像所有女兒和母親一樣,她十分愛自己的母親和女兒;跟別的女兒母親不一樣,她是一家三代三個女人相依為命,而且,她的女兒,是個殘疾女!
工作和家庭,在我的天平上,是一樣的重。杜初陽如此說。在家的天地,母親是我的地,女兒是我的天,有她們給我撐著天和地,我才能活下去,才能工作著——這,是杜初陽無須言說的心聲。
災難面前,作為女兒,做為母親,她表現了自己的堅強和大愛
地震是殘酷的,頃刻間讓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很多人幸運的活下來,但忽然就沒有了父親母親,沒有了兒子女兒!沒有來得及說一句告別的話,沒有來得及再說一次「愛」,就永遠的隔離,在人間天上了!
而恰在這一刻,生命的意義和親情的重要都更加讓人明白。於是活著的人第一時間會舉著手機呼著喚著尋找自己的親人。
當杜初陽也舉著手機奔跑呼喊尋找自己的女兒母親的時候,通訊中斷,一切可以聯系的方式都中斷。她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
不是第一次感到無助了,在杜初陽的生命里。失去父親,女兒殘疾,離婚,她經歷過一個女兒、一個母親、一個妻子最不堪不忍的事情。杜初陽不是堅強女人,沒有哪個女人骨子裡自帶堅強,但命運既然宣戰了,那麼她,是軍人的女兒也曾經是軍人,就只能承受,只能堅強!
1989年9月的一天,女兒王心然出生了。由於醫療事故造成女兒右腿骨折,畸形癒合,並伴有先天性免疫系統疾病。作為母親的杜初陽知道後,內心的悲哀可想而知。但她,忍住內心的軟弱,用母親的肩膀承擔著女兒的傷痛。十多年間,她利用公休或者請假,帶著女兒成都、上海、北京,幾乎跑遍了全國的專業醫院,到處求治。與此同時,她也在女兒學步學語的每一個環節,幫助和扶持女兒,讓女兒從小就能面對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狀態,而頑強爭取跟別人一樣的成績。多年來,杜初陽對女兒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乖乖,你可以!你行!
人這一生,有些事是自己無法改變的,比如地震,比如初陽的女兒的殘疾——經歷了十多年的治療,2002年,王心然還是被定為「殘疾」,肢殘三級。
但有些事,是可以改變的,比如地震之後眾志成城的賑災和重建,比如初陽女兒小心然的成長。
杜初陽沒有能改變她不能改變的,但是,她努力改變著自己能夠改變的。值得欣慰的是,她的女兒,似乎繼承了家族的軍人的堅強。直到5歲才能走路的心然,從小學到高中,頑強的成長著,身心的健康都越來越好。
女兒真的很乖。當母親為她做按摩理療時,她會說:媽媽,以後你老了,我也會給你按摩的。看媽媽在灶頭忙做飯,她會輕輕牽著媽媽的衣角,說,媽媽教我,等我長大也給你和婆婆做飯。小心然說話算話,還沒有長大呢,就已經學會了做飯、洗衣服。媽媽陪她做康復治療,小心然會表現出大人般的堅強。有時,她還會,給眉宇間掩不住心痛的媽媽,一個可愛的微笑。
心然是有福的,有一個好媽媽。心然是幸運的,一個乒乓球教練發現了她,並且主動提出當她的教練,還對初陽說,你女兒可以參加殘疾人運動會啊!
於是,很多年來,媽媽陪著女兒,在彭州去成都,練乒乓球。
於是,可愛的王心然,2007年參加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奪取了乒乓球項目女子肢殘TT6級單打冠軍。
是我的女兒點燃了我繼續走下去的信心,我真為女兒自豪啊!杜初陽微笑著,那微笑猶如初生太陽般嫵媚。
2008年,女兒已經讀高三了,正在准備迎接高考的緊張學習的時期,忽然之間,汶川地震發生了,地處龍門山斷裂帶的彭州市,頃刻間山搖地動,遭遇了巨大的災難。
當杜初陽舉著手機呼喊女兒的時候,女兒也在呼喊著母親。
媽媽我怕!心然一聲聲呼叫媽媽,從小就被媽媽呵護著的女孩,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陣勢,頃刻間塵灰四起,頃刻間車鳴人叫,頃刻間所有的人都在跑都早喊,頃刻間電話不通音訊不通……還是孩子還是殘疾孩子的心然,完全陷入了無助!她只能一遍一遍的撥手裡的小靈通,找媽媽。找婆婆,找舅舅!
今天你微笑了嗎?無論在外面在家,微笑是快樂的音符,讓身邊氣氛更融洽。臉上溢滿了「永恆的微笑」。
對所有人微笑。獻出你的真誠瀟灑,對煩心事微笑,從容化解陰錯陽差。
不由得想起了《蒙娜麗莎》,想起那朵「永恆的微笑」。想當年,初讀《蒙娜麗莎》,只覺得春風拂面,讓人心曠神怡。如今,趟過了歲月的河流,再讀《蒙娜麗莎》,才隱隱約約明白:寬容是土壤,智慧是肥料,真情是水源,培育出來的花朵,才會永恆。就像母親的微笑,無論我近在咫尺,還是遠在天涯,都永遠開放在我的心中!
在晴朗的天空,微笑是多彩的雲霞,在蔚藍的大海,微笑是激情的浪花,在初春的土地,微笑是希望的嫩芽!
泰戈爾說:「美的東西都是有色彩的。」微笑同樣也是有色彩的。無論是侄女的清純自然,少女的恬靜幸福,還是母親的寬容堅韌,基色都是愉悅,是幸福。微笑不是刻意的模仿,更不是矯揉做作;微笑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和幸福,更是一種閱盡了風雨的灑脫——風雨過後的彩虹總是很美的。
我們可以拒絕平庸,可以拒絕風雨。但我們卻無法拒絕真誠,無法拒絕那一朵朵發自內心深處的微笑。因為微笑可以讓我們敞開心扉,去激盪春風,融化自私和狹隘;微笑可以讓我們放飛心靈,去唱響生活的歌謠,吹散心頭的悲傷和郁悶;微笑還可以讓我們去藍天擁抱白雲,把大寫的「人」字貼上藍天。
今天你微笑了嗎?讓笑感染你我他,你笑我笑他也笑,笑成和諧傳佳話。
微笑似花。用感激去點綴昨天,用真誠去把握今天,用信心去點燃明天,趟過了人生的四季,我們才驀然驚覺:微笑著生活是多麼的美好!
⑥ 濕熱能治好嗎
濕熱病
看中醫時,我們常會聽醫生說「濕熱」。那麼,什麼是濕熱,濕熱有哪些表現,應注意什麼問題呢?要明白濕熱,先應了解什麼叫濕,什麼叫熱。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則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因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疔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溏稀,尿短赤,脈濡數;其它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苦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怕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湯、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
⑦ 中醫上內火特旺,怎麼辦
你好;天天泡蓮子心水喝就好了.
中醫專家談上火
上火有著更深層次的意思,也就是上火的一些廣義的症狀,比如胃火可以有胃疼、大便乾等症狀,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黃痰等症狀,肝火會有一些煩躁、失眠、女性會有乳房脹痛等。
人體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沒有火那麼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謂的生命之火。當然火也應該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比如體溫應該在37度左右,如果火過亢人就會不舒服,會出現很多紅、腫、熱、痛、煩等具體表現。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火則生、無火則死,正常意義上說來火在一定的范圍內是必須的,超過正常范圍就是邪火。不正常的火又分為虛火和實火,正常人體陰陽是平衡的,對於實火來說陰是正常的但是陽過亢,這樣就顯為實火。另一種情況陽是正常的陰偏少,顯得陽過亢,這樣就顯示為虛火。
上火還有什麼含義?
上火中的「上」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表現的部位,再就是表示的一個動詞也就是產生火了。一般人認為上火的具體表現一般在頭面部居多,實際上中醫認為人體是聯系的,身體各個部位都應該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那麼人體的邪火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是自身引發的還是外界因素導致的?
中醫認為邪火大部分還是由內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種誘因。總的說來還是身體的陰陽失調引起的。
外感火熱最典型的表現是什麼?
最常見的就是中暑,通常都是在溫度過高、缺水、悶熱的環境下呆的時間過長,然後體溫也會升高。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外感火熱症。一般來說內生的火熱情況比外感火熱多。比如現在人壓力變大、經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內生火的因素比以前要大得多。
很多人認為上火是小毛病,吃點葯或者自我調節一下就可以了。實際上上火有的情況下比較輕,是可以自己調節的。但是對於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基礎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還是應該引起注意的。
解決上火的方法
常用滋陰中葯
天冬、麥冬、玄參等
常用的清熱瀉火葯
大黃、黃連、黃柏等
常用的解毒消腫葯
連翹、金銀花、大青葉等
另外中醫針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對於治療上火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飲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喝酸甜飲料,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煙喝酒。上火和心理狀態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其實是人們最好的滅火劑。
這些用於降火的葯物所有人都能吃嗎?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火分為虛火和實火,還要看病人是肝火旺還是肺火旺或者別的類型,所以葯物不要隨便吃,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吃水果也要引起注意,有的水果屬於熱性水果,比如荔枝、橘子、菠蘿、桂圓、石榴等。食品中的蔥、姜、蒜、辣椒、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四川的麻辣燙等都是容易上火的。
夏天喝牛奶容易上火,是這樣嗎?
中醫認為牛奶是牛血所化的,因此是有營養的,但是牛奶喝多了確實也是會上火的,尤其是夏天。牛奶的營養成分很高,含有很多蛋白質、礦物質.
什麼辦法可以使胃火過盛的症狀有所緩解?
患者一般除了嘴裡有味以外還有大便乾燥、口苦、打嗝等問題。現在西醫研究認為這種病人很多都是屬於幽門螺桿菌感染,中醫認為一般都是胃火過盛,但是有時候也表現為肝火過盛。調理主要還是飲食調理,要多飲水,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如果是胃火可以吃一些三黃片等葯,如果出現肝火可以用丹參逍遙等。
上火了喝涼茶是否有用?
茶一般都是喝綠茶和紅茶。綠茶是涼的,有清火的作用。紅茶是溫的,不主張有上火體質的人飲用。另外除了茶以外還有很多簡便易行的祛火方法比如喝綠豆湯就很好。具體喝哪一種茶要根據自身的體質來決定,如果是虛寒體質的人一般不容易上火,喝紅茶就會起到保健作用。如果特別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喝一些綠茶
回答者:匿名 10-27 11:45
「上火」是中醫學專用名詞。如果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中醫就認為是「上火」。
「火」是如何產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熱之邪」的侵襲而引起「上火」症狀;一是機體內存在的能推動生命機能而看不見的「火」,
由於陰陽失調,失去了正常潛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狀。
引發「上火」的具體因素很多。情緒波動過大、中暑、受涼、傷風、嗜煙酒以及過食蔥、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貪食羊肉、狗肉等肥膩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會「上火」。
中醫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症狀叫「上焦火」,把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臟腑開竅,把目赤腫痛稱「肝火」,鼻扇氣喘稱「肺火」,口舌生瘡稱「心火」等等。結合內在情況,這些火還可統分「虛實」兩大類,症狀重,來勢猛的屬實火;症狀輕,時間長並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等的屬虛火。這種分類為有關治療提供了依據。
治療「上火」要注意兩點:一是選用中葯,而不盲目投用西葯。因前者是調理全身以治本,後者卻只能針對症狀治其標。二是遵照中醫理論辨證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導赤散等,治「實火」用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葯泄火,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見「火」就用三黃片之類,有時並不奏效,反而誤事。
五種「去火」食療法
人們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疼痛及舌尖糜爛等「上火」症狀。「上火」可通過飲食調節,且「食療」有獨特的效果。
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二、吃豬肝可去肺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三、喝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肝火
表現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五、吃豬腰去腎火
表現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法:豬腰2隻,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上火,要多吃點「苦」,因為苦味食物是「火」的天敵!最佳的清熱解毒的苦味食物是苦瓜。可以涼拌、炒、煲湯吃,能炒得既不失「青」且熟最好,或者把苦瓜洗干凈,放點鹽、香油一涼拌便吃,這樣不會破壞苦瓜本身的營養成分。也可以用苦瓜切成片泡茶或榨出汁來喝,飲用生苦瓜汁能使身體迅速吸收大量的苦瓜有效成分。為了苦瓜不至於那麼苦,可以在吃之前,用鹽水泡泡,這樣可以去掉一些苦味,也可去除苦瓜中的一些草酸,以免妨礙食物中鈣的吸收。除了苦瓜,還有其他苦味食物也值得推薦,如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苦蕎麥、芥蘭、旱金蓮等。用鮮芹菜葉加水煎劑,或用鮮芹菜以開水燙後榨取其汁,食後同樣能清熱解暑。
除了多吃苦味食物,春季蔬果多,還要多吃甘甜爽口的新鮮水果和鮮嫩蔬菜。甘藍菜、花椰菜和西瓜、山楂、蘋果、葡萄等富含礦物質,特別是鈣、鎂、硅的含量高,有寧神、降火的神奇功效,因此在春季應常吃這些食品。
上火」是中醫學專用名詞。如果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狀,中醫就認為是「上火」。
「火」是如何產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熱之邪」的侵襲而引起「上火」症狀;一是機體內存在的能推動生命機能而看不見的「火」,
由於陰陽失調,失去了正常潛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狀。
引發「上火」的具體因素很多。情緒波動過大、中暑、受涼、傷風、嗜煙酒以及過食蔥、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貪食羊肉、狗肉等肥膩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會「上火」。
中醫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症狀叫「上焦火」,把煩熱口渴、胃脘痛等中間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臟腑開竅,把目赤腫痛稱「肝火」,鼻扇氣喘稱「肺火」,口舌生瘡稱「心火」等等。結合內在情況,這些火還可統分「虛實」兩大類,症狀重,來勢猛的屬實火;症狀輕,時間長並伴手足心熱、潮熱盜汗等的屬虛火。這種分類為有關治療提供了依據。
治療「上火」要注意兩點:一是選用中葯,而不盲目投用西葯。因前者是調理全身以治本,後者卻只能針對症狀治其標。二是遵照中醫理論辨證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導赤散等,治「實火」用三黃片、牛黃解毒片等葯泄火,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見「火」就用三黃片之類,有時並不奏效,反而誤事。
五種「去火」食療法
人們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疼痛及舌尖糜爛等「上火」症狀。「上火」可通過飲食調節,且「食療」有獨特的效果。
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二、吃豬肝可去肺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三、喝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肝火
表現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五、吃豬腰去腎火
表現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法:豬腰2隻,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一般而言寒涼水果有:西瓜、水梨、葡萄柚、柚子、椰子、橘子、硬柿子、山竹、蕃茄。熱性水果有:龍眼、荔枝、芒果、榴連。平性水果有:芭樂、蘋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櫻桃、桑椹。當身體不舒服時,有感冒的現象,寒涼及熱性的水果要少吃,此時可多吃一點平性的水果。
體質燥熱的人:宜多吃梨、香蕉、西瓜等性偏寒類水果。
經常「上火」飲食治療
深秋天氣乾燥,口乾舌噪易感冒,經常氣郁上火煩躁不安者,可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上焦有火(上焦指心肺部位),
症見口乾、舌爛、唇裂、目赤、耳鳴,甚則微咳。
中焦有火(中焦指脾胃部位),表現為時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飽,時而噯腐吞酸,呃氣上逆,脘腹脹滿,飲食少進。
下焦有火(下焦指肝、腎、膀胱、大小腸部位),表現為大便干,小便少且黃赤,混濁有味,陰部時癢,婦女白帶多,甚至帶黃。
從食療保健角度來看,總的原則是,平時多飲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少吸煙,少飲酒,甚至戒煙酒;少食過於油膩性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不幹燥,小便不混濁。
如有輕微上火現象,平時可以吃些梨、藕、柿餅霜類的食品。
腸胃系統有火者,可以多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增加腸蠕動。如果大便乾燥時,可以每日飲蜂蜜50~100克。身體比較健壯的人,可以吃檳榔片,以助消化。
症狀明顯者,可區分情況服用下列葯物:中焦有火,可以服焦三仙(山楂、神曲、麥芽各炒焦)、焦四仙(焦三仙再加焦檳榔),也可以服雞內金、五香檳榔糖(檳榔為主要成分加上砂仁、豆蔻等消食行氣的葯製成),下焦有火,可以服中成葯龍膽瀉肝丸、當歸龍薈丸、梔子金花丸等。也可以吃單味葯生槐花、生地榆等。如果陰癢劇烈可買點蛇床子熏洗坐浴。
⑧ 中醫所說的「濕熱」指什麼問題濕熱會有什麼症狀出現
日常生活中,常聽人說:「這幾天有濕熱,該喝些涼茶調節調節。看中醫時,也常會聽醫生說「濕熱」。那麼,什麼是濕熱,濕熱有哪些表現,應注意什麼問題?
要明白濕熱,先應了解什麼叫濕,什麼叫熱。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所謂熱,那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此外,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20152.html
⑨ 什麼是濕熱
日常生活中,常聽人說:「這幾天有濕熱,該喝些涼茶調節調節。看中醫時,也常會聽醫生說「濕熱」。那麼,什麼是濕熱,濕熱有哪些表現,應注意什麼問題?
要明白濕熱,先應了解什麼叫濕,什麼叫熱。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所謂熱,那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此外,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20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