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建元
擴展閱讀
火車票改簽手續費 2025-07-10 15:43:10
怎麼預買股票 2025-07-10 15:36:25
外貿上市公司股票代碼 2025-07-10 15:35:38

建元

發布時間: 2021-06-28 08:36:53

『壹』 漢武帝建元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劉啟去世,年僅16歲的劉徹登基,改年號建元。這時朝政大權掌握在以竇太後以主的人手裡,他們主張繼續實行黃老之學,休養生息。但是,漢朝北方的強敵匈奴利用這個時機開始蠢蠢欲動,大漢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境地。與此同時,很多諸侯利用劉徹剛剛登基朝政不穩的時機,紛紛來到京城挑撥竇太後和漢武帝的關系,企圖利用竇太後廢黜劉徹,以達到自己的皇帝夢。

實施

建元元年,漢武帝為了自保,更為了強大漢朝以實現自己的宏偉藍圖,於是他以竇嬰為丞相,以他的舅舅田蚡為太尉,以他的老師趙綰、王臧為郎中令進行改革。他的改革舉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拔人才

在人才選拔上,漢武帝非常注重那些痛斥時弊的有志之士和標新立異的博學之才。並且漢武帝下詔讓地方舉薦直言敢諫之士,全國舉薦上來的超過百人,漢武帝一一召見詢問古今治國之道。在這群人裡面有董仲舒、嚴助以及東方朔等名士,這些人都成為漢武帝時期的重臣。

二、興儒學

在當時,內部有諸侯王虎視眈眈,外部有匈奴連年寇邊,僅漢景帝在位十六年,匈奴就有五次大規模入侵,掠殺的人口數以萬計。並且匈奴在擊敗月氏國之後已經將矛頭直指大漢,大漢匈之間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而漢朝要想取得勝利就必須改變以前的無為而治,實行大一統的儒家思想,傾全國之力才可能取勝。所以,漢武帝采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唯獨尊崇儒術。

三,除弊政

1.列侯就國。簡單說就是各諸侯王必須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沒有皇帝的詔令不得隨意進京。這主要是為了防範諸侯王向竇太後挑撥離間,也為了防範他們重金勾結朝廷官員圖謀不軌。

2.除關。它的意思就是解除進入函谷關的關禁,因為以前盜賊橫行,所以進入函谷關都必須出示通關文牒才能入關,但隨著文景之治的繁榮到漢武帝時盜賊已經很少了,所以為了彰顯太平,才頒布了這條政令。

3.檢舉。這主要是為了打擊貴族和各諸侯王而頒布的,鼓勵檢舉皇親國戚中違法亂紀的人,以維護社會穩定,鞏固中央政權。但它最直接的打擊對象卻是以竇太後為主的竇氏宗族,因而建元革新受到竇太後以及其黨羽的抨擊和阻撓。

結果

最終,漢武帝一個系列「架空」竇太後的改革徹底激怒了老太太,她派人調查劉徹的老師趙綰、王臧,並以「奸利」的罪名將他們打入大牢。最終,竇太後罷免田妢、竇嬰,並迫使趙綰、王臧在獄中自殺。在這場較中,經歷三朝的竇太後獲得全勝。

而我們縱觀整個建元革新,得出建元革新的失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急功近利。我們不否認漢武帝的雄才偉略,但那時他畢竟還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孩子,所以考慮事情難免就會把事情想得簡單了。所以,他的改革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太著急了,以至於把他們都逼到一個陣營上,並成為其難以逾越的阻礙。

其次,用人不當。趙綰、王臧雖然有革新的意向和決心,但卻缺乏革新的才能,而且他們生活不檢點,這才讓竇太後能夠抓住把柄。而趙綰的缺點早在革新之時就顯現出來了,竇太後這個人還是比較大度的,當初她並未想插手漢武帝的建元革新。這時,趙綰去給新政的火苗上澆了一壺油,她告訴竇太後:「從此國家大政不必請示東宮!」這才徹底激怒了老太太,在趙綰的「助攻」下新政怎麼可能不失敗?

但俗話說得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建元革新雖然失敗了,但我認為它有著一些積極的意義:

首先,漢武帝的成長。建元革新雖然失敗了,但漢武帝經過這件事的磨練也變得更加成熟了。這為他以後開始的在漢匈決戰中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奠定了基礎,他漸漸成為了一個優秀的決策者。

其次,春風中的火苗。建元革新雖然失敗了,但它已經在人們心裡深深紮下了根。更為他以後徹底推行儒學改革提供了模板,它成為了漢武帝日後徹底改革的雛形。

最後,祖孫隔閡的化解。不管怎麼樣,光武帝都是竇太後最喜愛的孫子,漢武帝和竇太後的初衷都是為了大漢的未來。在漢武帝與竇太後的較量中,竇太後有無數次機會都可以廢掉漢武帝。但她沒有這么做,或許在她的心裡自己的孫子不管做錯了什麼事都是那個自己最愛的孫子劉彘。漢武帝也通過建元革新意識到:不管怎麼樣,竇太後都是最疼他的奶奶。所以建元革新雖然失敗了,但卻加深了漢武帝對竇太後的尊敬。所以直到竇太後去世,漢武帝都沒有說過竇太後的不是,而且在漢武帝的心裡,他對奶奶的愛和尊敬,甚至已經超過對她的母親王太後的感情。

『貳』 建元是哪個皇帝使用的年號

以「建元」作為年號的皇帝。
【時間】 前140年—前1 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 【概述】 漢武帝劉徹即位成為漢朝皇帝,開始使用年號「建元」。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年號,共6年。

【建元 (晉康帝)
【時間】 343年-344年 【君主】 晉康帝司馬岳 【概述】 是東晉皇帝晉康帝司馬岳的年號,共計2年。建元二年九月晉穆帝即位沿用。次年改元永和元年。

建元 (苻堅)
【時間】 365年六月-385年七月 【君主】 前秦宣昭帝苻堅 【概述】 是十六國時期前秦宣昭帝苻堅的第三個年號,共計21年。建元二十一年八月前秦哀平帝苻丕即位,改元太安元年。

建元 (蕭道成)
【時間】 479年四月—482年十二月 【君主】 齊高帝蕭道成 【概述】 是南朝齊開國皇帝齊高帝蕭道成的年號,共3年余。建元四年三月齊武帝蕭賾即位沿用。

『叄』 "建元"是我國哪一個皇帝使用的年號

建元被中國多個朝代作為年號。具體為:
1.建元 (漢武帝)
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是漢武帝劉徹即位時所使用的年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年號,共6年。
2.建元(劉聰)
建元(315年三月-316年十月)是十六國時期前趙政權漢昭武帝劉聰的第三個年號,共計2年。
3.建元 (晉康帝)

建元(343年-344年)是東晉皇帝晉康帝司馬岳的年號,共計2年。
4.建元 (苻堅)

建元(365年六月-385年七月)是十六國時期前秦政權前秦宣昭帝苻堅的第三個年號,共計21年。
5.建元 (蕭道成)

建元(479年四月—482年十二月)是南朝齊齊高帝蕭道成的年號,共3年余。

『肆』 建元是哪個皇帝

建元是皇帝用的年號不指定特定皇帝,漢武帝首次使用。
年號只有明清兩朝基本與皇帝一一對應,明英宗、皇太極例外。
1.漢武帝 前140年—前135年
2.十六國時期前趙政權漢昭武帝劉聰 315年三月-316年十月
3.東晉皇帝晉康帝司馬岳 343年-344年
4.十六國時期前秦宣昭帝苻堅 365年六月-385年七月
5.南朝齊開國皇帝齊高帝蕭道成 479年四月—482年十二月
另:
新羅君主法興王和真興王 536年至551年

『伍』 建元是什麼年代的

建元,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是西漢第六位皇帝漢武帝劉徹的年號(公元前140-公元前135年),總共使用時間為六年。

『陸』 建元是我國哪一個皇帝使用的年號

1.漢武帝劉徹年號
2.前趙昭武帝劉聰年號
3.晉康帝司馬岳年號
4.前秦宣昭帝苻堅年號
5.齊高弟蕭道成年號
6.新羅法興王及真興王年號

『柒』 建元是哪個皇帝的稱號

西漢武帝劉徹 建元共6年從公元前140到公元前134年東晉康帝司馬岳 建元共2年公元343到公元345年南齊高帝蕭道成 建元共4年公元479到公元483年

『捌』 請問「建元中統」或「建元洪武」中的「建元」是什麼意思

新皇登基的第一年 有的皇帝在其登位後也改元

年號從漢武帝才開始使用,第一個年號叫「建元」。漢武帝之前是用干支紀年。

明清兩代,除了(明)英宗因為做了兩次皇帝有兩個年號,(清)皇太極有兩個年號(「天聰」「崇德」)外,其皇帝都是一帝一號。所以,史家稱明清的皇帝就習慣稱他們的年號,如康熙帝、萬曆帝...

有繼位後仍用前一代皇帝的年號的,一般是混亂時期的小國。如:五代時期後梁的「干化」年號、後晉的「天福」年號、後周的「顯德」年號。

還有使用同時期的大國皇帝的年號,表示臣服的情形。如:五代十國時,閩國、楚國使用後梁、後唐年號,吳越國使用唐、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的年號。

改年號最多的是武則天,她好像一共改了十七次年號。

改年號的原因。
1.親皇帝登基要改年號。登基時改,次年新年使用。
2.為了紀念某件大事。如:
因為邊關無戰事,漢元帝遂改年號為「竟寧」。

因為黃巾軍被平定,漢靈帝劉宏改年號為「中平」。
因為李顯出生了,武則天就改年號為「顯慶」。
......
3.為了取吉祥之義。如:
還是武則天,她覺得大佛的腳印特別吉祥,就改年號為「大足」;長出新眉毛了,就改年號為「久視」。

客觀上,因為改年號被認為是吉祥的,皇帝每改一次年號,便要大赦天下。所以,改年號有時能夠起到穩定社會的作用。

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是「康熙」(61年);
金朝末帝完顏承麟的「盛昌」年號,使用了還不到一天,金朝就告滅亡,是使用時間最短的年號;
重復使用次數最多的年號是「建興」(11次);

有趣的改年號故事:
晉哀帝上台後,改「昇平」為「隆和」,由於朝政腐敗,民不聊生,當時民謠唱:「昇平不滿斗,隆和那得久,桓公入石頭,陛下徒跣足。」朝廷聞而不歡,改年號為「興寧」,人復歌曰:「雖改興寧,復聊無生。」果然,晉哀帝崩,在位僅5年。

『玖』 改元與建元的區別

1、順序不同。

建元:新皇帝即位後,一般都要改變紀年的年號,第一次建立年號。

改元:在建元之後,一個皇帝多次改變年號。如漢武帝改了十一次年號,唐高宗用過十四個年號。

2、概念不同。

建元:新皇帝即位時頒布年號,每個年號開始的一年稱元年。

改元:指中國封建時期皇帝在位期間改換年號,同一皇帝在位時更換年號。

年號的創立是為了通過對皇帝制度的「升級」來重新塑造皇權至高無上的神聖地位。

(9)建元擴展閱讀:

舉例說明

唐玄宗即位初年建元「先天」,這年即稱先天元年,後改元「開元」,又改元「天寶」。到了明代以後,才規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明成祖年號是永樂,明成祖就是稱為永樂皇帝。

日本天皇即位時亦會建元,明治維新以前一直都是一旦遇到事情就瞬間改元,所以一個皇帝最少也有3個年號(即使才在位3年也一樣)。到了江戶時代明治天皇登基之後,就頒布了一世一元的法律。

『拾』 建元是我國哪個皇帝用的年號

建元 (漢武帝)
【時間】 前140年—前135年
【君主】 漢武帝劉徹
【概述】 漢武帝劉徹即位成為漢朝皇帝,開始使用年號「建元」。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年號,共6年。
【記載】 建元年號被一些人認為並不是漢武帝一開始就定名的,而是有官員為了討好皇帝,認為「改元宜應天瑞,當用瑞命紀元,選取名號」,在武帝元鼎三年時新作出來,再往前追加所定的。但是更多人還是認為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而一些人考證認為發現的一些文物上有元鼎之前年號的銘記,《筠清館金石記》上還記載有銘刻建元年號的漢朝文物。而一般認為文物上的款識都應該是當時所記,從而判斷出元鼎之前年號並非追加的。
【紀年】
建元 公元 干支
元年 前140年 辛丑
2年 前139年 壬寅
3年 前138年 癸卯
4年 前137年 甲辰
5年 前136年 乙巳
6年 前135年 丙午
【紀事】
前139年——西漢外交家與探險家張騫,向西域出發,奠定了絲綢之路開拓的基礎
前137年——第一代南越國君主趙佗去世,其位由次孫趙眜繼承,成為第二代南越國君主,號稱「南越文帝」。
【出生】
前140年——蘇武 霍去病
前135年——司馬遷,中國古代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撰寫的《史記》被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
【逝世】
前137年——趙佗,南越國的建立者,第一代南越國君主。
[編輯本段]2、建元(劉聰)
【時間】 315年三月-316年十月
【君主】 漢昭武帝劉聰
【概述】 是十六國時期前趙政權漢昭武帝劉聰的第三個年號,共計2年。建元二年十一月改元麟嘉元年。
【記載】 《十六國春秋》稱建元元年在晉建興二年(314年)。《資治通鑒》考異,有《漢太宰劉雄碑》雲「嘉平五年歲在乙亥二月六日立」。可知改元建元在乙亥(315年)二月之後。
【紀年】
建元 公元 干支
元年 315年 乙亥
二年 316年 丙子
【紀事】
316年——劉曜攻陷長安,擄愍帝,西晉亡。
[編輯本段]3、建元 (晉康帝)
【時間】 343年-344年
【君主】 晉康帝司馬岳
【概述】 是東晉皇帝晉康帝司馬岳的年號,共計2年。建元二年九月晉穆帝即位沿用。次年改元永和元年。
【紀年】
建元 公元 干支
元年 343年 癸卯
二年 344年 甲辰
【出生】
343年——司馬聃,東晉第五位皇帝(361年去世)
343年——謝玄,東晉將軍(388年去世)
344年——王獻之,東晉書法家(386年去世)
【逝世】
343年——李壽,成漢第四位皇帝(300年出生)
[編輯本段]4、建元 (苻堅)
【時間】 365年六月-385年七月
【君主】 前秦宣昭帝苻堅
【概述】 是十六國時期前秦宣昭帝苻堅的第三個年號,共計21年。建元二十一年八月前秦哀平帝苻丕即位,改元太安元年。
[編輯本段]5、建元 (蕭道成)
【時間】 479年四月—482年十二月
【君主】 齊高帝蕭道成
【概述】 是南朝齊開國皇帝齊高帝蕭道成的年號,共3年余。建元四年三月齊武帝蕭賾即位沿用。
【紀年】
建元 公元 干支
元年 479年 己未
二年 480年 庚申
三年 481年 辛酉
四年 482年 壬戌
【紀事】
479年——南朝宋為齊高帝蕭道成所代,南齊開國。
【出生】
479年——蘇小小,中國南北朝時期,生活在錢塘的著名歌妓。
480年——蕭昭文,南朝齊的第四任皇帝(494年去世)。
[編輯本段]6、建元 (新羅法興王)
【時間】 536年至551年
【君主】 法興王、真興王
【概述】 是新羅君主法興王和真興王之年號。真興王於540年繼位,沿用至55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