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興和
擴展閱讀
什麼前絕後 2025-07-10 15:30:34
今日掌閱科技股票行情 2025-07-10 15:03:33

興和

發布時間: 2021-06-28 08:57:48

1. 興和縣縣長是誰了

劉政,男,1964年12月出生,漢族,籍貫山西省陽高縣,現任中共興和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
興和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領導興和縣人民政府全面工作 。
1986年9月——1990年7月,在內蒙古大學哲學專業學習;
1990年8月——1994年8月,在烏蘭察布盟黨校工作;
1994年8月——1995年4月,在烏蘭察布盟盟委調研室工作(借調);
1995年4月——1999年4月,在烏蘭察布盟盟委調研室工作,期間:1995年11月任城鎮經濟科副科長,1997年12月任科長;
1999年4月——2001年9月,在烏蘭察布盟盟委辦公室任副處級秘書;
2001年9月——2004年2月,任烏蘭察布盟盟委辦公室副主任;
2004年2月——2004年6月,任烏蘭察布市市委副秘書長;
2004年6月——2006年8月,任烏蘭察布市市委副秘書長(正處級);
2006年8月——2010年10月,任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委副書記(正處級),期間:2008年9月——2010年7月,在內蒙古黨校經濟管理專業函授研究生班學習;
2010年10月——今,任中共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

2. 興和投資有限公司

這個騙子公司之前叫國泰,之後叫瑞創,又改興和,三個都關網了。現在又開啟騙人了,大家小心點。

3. 內蒙古興和縣屬於哪個市

內蒙古興和縣屬於烏蘭察布市。地處烏蘭察布市東南部。位於北緯40°26″~41°27″,東經113°21′9″~114°7′47″,南北長約10千米,東西較窄,約67千米,總面積為3518平方公里。東以大青山、阿貴山為分水嶺,與河北省尚義縣相鄰;南以長城、大南山為界,與河北省懷安縣,山西省天鎮縣、陽高縣交界;西與豐鎮市,察哈爾右翼前旗接壤;北與察哈爾右翼後旗、商都縣毗連,素有「雞鳴聞三省」的說法。

4. 興和什麼字同義

興————起

興————舉

5. 興和縣位於中國的哪邊

興和縣屬於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國的北方,而且興和縣離河北省比較近,在河北的西北方向。

6. 興和在那裡啊

興和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南部,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素有「雞鳴聞三省」之稱。東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西距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200公里。是自治區對外開放的南大門,系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從戰國以來,歷代分別在境內設置路、府、州、縣。到西漢時置延陵縣、沮洳縣,隸屬代郡。東漢後期到魏晉被鮮卑族所據。宋朝置威安縣。元代隸中書省興和路。明朝置榆林縣。清時置豐川衛,光緒29年(1903年)置興和廳,隸山西省歸綏道。民國元年(1912年)改廳為縣,1929年改隸綏遠省。1948年興和解放,1950年屬綏遠省,1954年為內蒙古自治區平地泉行政區屬縣,1958年劃歸烏蘭察布盟,2004年烏蘭察布撤盟設市後,屬烏蘭察布市轄縣。

7. 興和的歷史

從戰國以來,歷代分別在境內設置路、府、州、縣。到西漢時設置延陵縣、沮洳縣,隸屬代郡。東漢後期魏晉被鮮卑族所據。宋朝設置威安縣。元代隸中書省興和路。明朝設置榆林縣。清朝設置豐川衛,光緒29年(1903年)設置興和廳,隸屬於山西省歸綏道。民國元年(1912年)改廳為縣,1929年改隸屬於綏遠省。1948年興和解放,1950年屬綏遠省,1954年改為內蒙古自治區平地泉行政區屬縣,1958年劃歸烏蘭察布盟,2004年烏蘭察布撤盟設市後,屬於烏蘭察布市管轄

8. 興和縣是哪個省的

興和縣地處祖國的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東南部。位於北緯40°26″~41°27″,東經113°21′9″~114°7′47″,南北長約109㎞,東西較窄,約67㎞,總面積為3,518平方公里。東以大青山、阿貴山為分水嶺,與河北省尚義縣相鄰;南以長城、大南山為界,與河北省懷安縣,山西省天鎮縣、陽高縣交界;西與豐鎮市,察哈爾右翼前旗接壤;北與察哈爾右翼後旗、商都縣毗連,素有「雞鳴聞三省」的說法

9. 興和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嗎

是的。

內蒙古自治區有30個國家級貧困縣,具體如下:

武川縣、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寧城縣、敖漢旗、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庫倫旗、奈曼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鄂倫春自治旗、卓資縣、化德縣、商都縣、興和縣、察哈爾右翼前旗、察哈爾右翼中旗、察哈爾右翼後旗、四子王旗、阿爾山市、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扎賚特旗、突泉縣、蘇尼特右旗、太僕寺旗、正鑲白旗。

(9)興和擴展閱讀

興和縣現有5鎮4鄉,即城關鎮、張皋鎮、店子鎮、賽烏素鎮、鄂爾棟鎮、大庫聯鄉、團結鄉、大同夭鄉、五股泉鄉。轄161個村(居)委會,867個村民小組。全縣總人口33.2萬人,其中鄉村人口25.3萬人。人口密度89人/平方公里。

有漢族、蒙古族、回族、滿族、苗族、高山族等10個民族,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以漢族為多數的民族居住地區。這里既有古樸深厚的歷史人文,也有山青水秀的天然美景,既有豐饒富集的物產資源,也有純朴迷人的民俗民風,是一座獨特、和諧、美麗的邊塞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