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雁渡寒潭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大雁飛過寒冷的深潭。原文出自於明朝洪應明的《菜根譚》。
原文: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白話譯文:
清風吹拂稀疏的竹林,風過之後,竹林沒有留下那沙沙的聲音;大雁飛過寒冷的深潭,大雁飛走,潭水不會留下大雁的影子。由此可見,一個品德高尚又有見識的人,當事情來時,他的心性就會顯現,事情過去之後,他的心性就恢復原來的空寂狀態。
清廉純潔又能包容,心地仁慈又能當機立斷,內心聰明而又不失於觀察,性情剛直而又不矯枉過正。這就像是蜜餞不覺其甜,海鮮不覺其咸,如此尺度才是真正的美德。
(1)雁渡寒潭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該書成書和刊行的時間可能在萬曆年間的中後期或末期。這時,神宗皇帝治國無道,宦官專權,朝綱廢弛,黨禍橫流,由嘉靖朝開始顯露端倪的內憂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來,有識之士的思想異常沉悶,無法從當時十分激烈的社會矛盾中解脫出來,於是就會有人形諸筆墨,表達時代的心聲。
賞析:
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鍾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⑵ 「雁渡寒潭」是什麼意思 、
最早是在《菜根譚》中看到這個詞的:「風過疏竹,風去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過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⑶ 雁渡寒潭的意思
雁渡寒潭 正確理解就是雁渡過寒潭 至於群雁孤雁自己想去要拉扯其他的 那乾脆就是有那麼一個叫雁渡或者雁渡寒的潭 更有甚者 我給一隻雁取名叫渡寒潭 這不都瞎扯淡嗎
⑷ 請解釋"雁渡寒潭"的出處和意義
《雁渡寒潭》取意於《菜根譚》中的一句古詩,「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風吹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字面意思是大雁飛過冰冷的潭水,意境需要自己想像意會.
⑸ 求: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風過疏竹,風停而竹不留聲 的意思
風過疏竹,風去竹不留聲;
雁渡寒潭,雁過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當
輕風
吹過,稀疏的
竹林
會發出沙沙的聲音,可是當風吹過去之後,竹林並不會留下聲音而仍舊歸於寂靜;當大
雁飛
過,
寒潭
固然會倒映出
雁影
,但是雁飛過後,清澈的
水面
依舊是一片晶瑩並沒有留下雁影。由此可見,一個有品德的君子,當事情來臨時他的本性才會顯現出來,事後,他的本性也就恢復了原來的空虛平靜。
⑹ 「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這句詩是出自哪裡
出自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菜根譚》。
原文如下:
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釋義:描寫大雁飛過冰冷寒潭時的景象。
禪宗主張「拂塵看盡」,「雁渡寒潭」更是其中的精粹之一,即所謂「雁渡寒潭,雁去潭不留影」,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能夠達到?
(6)雁渡寒潭擴展閱讀:
作品簡介
《菜根譚》是以處世思想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採用語錄體,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處世哲學。
《菜根譚》的內容是儒家通俗讀物,采儒、釋、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學、禪學為核心,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道,同時由於它融處世哲學,生活藝術,審美情趣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奮發向上的中國文學作品。
作者簡介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籍貫不詳,有《菜根譚》傳世。根據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蹤》,得知他早年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萬曆三十年(1603)前後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潛心著述。與袁黃、馮夢楨等人有所交往。
⑺ 雁渡寒潭 歌詞
歌手:黃舒駿
歌曲:雁渡寒潭
雁渡寒潭
雁去潭不留影
驚鴻一瞥
潮來潮去
洗去多少足跡
一切都是緣
多少人曾經輕輕掠過我的眼簾
多少人曾經闖入我的內心世界
多少人曾經用思念將我撕裂
多少智慧才能忍下我的離別淚
雁渡寒潭
雁去潭不留影
靜看人間 是與非
我們組先
在這土地繁衍
歲歲年年
多少人默默揮下他們的汗水熱血
多少人只是販賣檯面上的謊言
多少人隨時准備遠走高飛
多少智慧才能破解這虛偽的一切喔......
喔......
多少意氣風發的少年
失落在理想現實之間
口口聲聲要做英雄聖賢
最後卻變成魔鬼
多少人生活在這個世界
卻嚮往另一個世界
多少智慧才能逃離這古老的預言
http://music..com/song/2061909
⑻ 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
出自《菜根譚》。最早是在《菜根譚》中看到這個詞的:「風過疏竹,風去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過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禪宗主張「拂塵看盡」,「雁渡寒潭」更是其中的精粹之一,即所謂「雁渡寒潭,雁去潭不留影」,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能夠達到?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鍾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佛家語有「象由心生,象隨心滅」,當風來竹子就知風因緣遇合,風過去之後,緣盡又一切皆空。所以說「風過竹不留聲,假如竹聲繼續不停,那就是萬世因緣永不散,一切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雖大也容不下。
也就是說萬事萬物不論是長是短是苦是樂,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所以應當抱有隨遇而安的態度,事情來了就應該盡心去做,事情過去後,心象要立刻恢復到原來的虛空平靜,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於不失。
⑼ 誰知道「雁度寒潭」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雁渡寒潭》取意於《菜根譚》中的一句古詩,「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風吹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字面意思是大雁飛過冰冷的潭水
⑽ 雁渡寒潭是什麼意思
雁渡寒潭,是漢語詞彙,描寫大雁飛過冰冷寒潭時的景象。
雁渡寒潭取意於《菜根譚》中的一句古詩:「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風吹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