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一年幾個季度怎麼分
擴展閱讀
今天平安很行股票價格 2025-07-12 19:22:59
000571股票行情百度 2025-07-12 18:54:08

一年幾個季度怎麼分

發布時間: 2021-06-28 23:47:56

『壹』 一年有幾個季度是怎麼分的

一年可以分為四個季度,每個季度歷時3個月。

第一季度:3-5月(春季)

第二季度:6-8月(夏季)

第三季度:9-11月(秋季)

第四季度:12-2月(冬季)

我國民間習慣上用農歷的月份來劃分四季:農歷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至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

四季的形成

地球的自轉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面(黃道面)之間有一個夾角(23°26′),因此,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太陽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會發生變化,從南緯23°26′(南回歸線)到北緯23°26′(北回歸線)。

太陽直射時,地球表面獲得的熱量高,氣溫高,為夏季;反之,太陽斜射時,地球表面獲得的熱量低,為冬季。當太陽直射到北半球時,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反之,當太陽直射到南半球時,南半球為夏季,北半球為冬季。太陽直射到南、北回歸線時,分別為冬至(12月22日前後)和夏至(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到赤道時,分別為春分(3月21日前後)和秋分(9月21日前後)。

『貳』 一年中四個季度怎麼分

一年可以分為四個季度,每個季度歷時3個月:

第一季度:1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

而實際上嚴格的劃分應該為:(按照中國的緯度)

第一季度:3-5月(春季)

第二季度:6-8月(夏季)

第三季度:9-11月(秋季)

第四季度:12-2月(冬季)

醫院報表季度:

一季度:12月21日-3月31日

二季度: 3月21日-6月30日

三季度: 6月21日-9月30日

四季度:9月21日-12月21日

企業里季度的表示:

一季度: Q1(quarter 1st)

二季度: Q2(quarter 2nd)

三季度: Q3(quarter 3rd)

四季度: Q4(quarter 4th)

『叄』 一年中四個季度怎麼分

一年可以分為四個季度,每個季度歷時3個月。

拓展資料

人們俗稱的「季度」,就是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份,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

一年可以分為四個季度,每個季度歷時3個月:


第一季度:1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


而實際上嚴格的劃分應該為:(按照中國的緯度)


第一季度:3-5月(春季)
第二季度:6-8月(夏季)
第三季度:9-11月(秋季)
第四季度:12-2月(冬季)


醫院報表季度:


一季度:12月21日—3月31日
二季度: 3月21日—6月30日
三季度: 6月21日—9月30日
四季度:9月21日—12月21日


企業里季度的表示:


一季度: Q1(quarter 1st)
二季度: Q2(quarter 2nd)
三季度: Q3(quarter 3rd)
四季度: Q4(quarter 4th)

『肆』 一年有幾個季度

一年四季
拼音:yī nián sì jì
解釋: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用指整年。

『伍』 一年中的4個季度分別是哪幾個月

第一季度:1月-3月(1月,2月,3月)。

第二季度:4月-6月(4月,5月,6月)。

第三季度:7月-9月(7月,8月,9月)。

第四季度:10月-12月(10月,11月,12月)。

(5)一年幾個季度怎麼分擴展閱讀:

其他時間單位:

(1)年是與地球在軌道上繞太陽公轉有關事件再現之間的時間單位。一般而言,年的長度取為太陽在天球上沿黃道從某一定標點再回到同一定標點所經歷的時間間隔。

(2)月是歷法中的一種時間單位,傳統上都是以月相變化的周期作為一個月的長度,一個月(太陰月)的長度大約是29.53日,即一輪「朔望月」。在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就已經會依據月相來計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許多歷法的基石。一年分為12個月;中國農歷一年也為12個月,農歷的閏年為13個月,多出的一個月稱為閏月。

(3)旬 ,本義是十日。旬的概念從夏朝開始已經存在,在甲骨文中就有旬字。中國古代天干紀日,每十日周而復始,稱一旬。因此專門用一個「旬」字來表示這個時間概念。中國人仍然使用旬來表示十天這個時間。一月可以分為三旬,分別為上旬、中旬和下旬。同時旬也可以作為十歲講。

(4)周,星期,又作周或禮拜,是古巴比倫人創造的一個時間單位,一個星期為七天。星期的起源應該是連系著月亮的周期,因為七天大約是月亮一周的四份之一。

『陸』 一年分幾個季度是如何劃分的

一年分為四個季度 ;1季度1~3月,2季度4~6月,3季度7~9月,4季度10~12月。

『柒』 一年的四個季度是怎麼劃分的

人們俗稱的「季度」,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把一年平均分成四份,每個季度歷時3個月。即一季度:1月-3月,二季度:4月-6月,三季度:7月-9月,四季度:10月-12月。

然而嚴格按照中國的緯線劃分的話,3月份才進入春季,所以第一季度的時間應該為:3-5月為春季,第二季度:6-8月為夏季,第三季度:9-11月為秋季,第四季度:12-2月為冬季。


四季轉換方式

季節轉換涵蓋氣候變化、物候變化等多方面特徵,春天萌生、夏天盛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標示著事物的發展過程。在四季的劃分中,以太陽在黃道上的視位置為依據,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為界限;但是,東西方各國在劃分四季時所採用的界限點是不完全相同的。

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四季輪換,反映了物候、氣候等多方面的變化規律。這是一種傳統的,常見的方法。

『捌』 一年分幾個期幾個季度

我國一年分四個季節又二十四個節氣:

四個季節是:

春夏秋冬

二十四個節氣:

二十四個節氣是怎樣定出來的?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每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23.5度時,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5度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了。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署、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立春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
雨水
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

驚蟄
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驚蟄,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我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於各季的中間。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清明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盆地氣候溫暖,春意正濃。

穀雨
俗話說:「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夠茁壯生長。穀雨節氣就有這樣的涵義。穀雨時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

立夏

顧名思義,立夏是指夏季開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時間實際上並不一致。

小滿
二十四節氣大多可以顧名思義,但是小滿卻有些令人費解。原來,小滿是指麥類等夏熟作物灌漿乳熟,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

芒種是表徵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

夏至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

小暑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

大暑

暑是炎熱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立秋

「立秋之日涼風至」明確地把立秋與天涼聯系起來。可見,立秋就是涼爽的秋季開始了。由於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的。按照氣候學上以候(5天)平均氣溫在10℃至22℃之間為春、 秋的標准,在我國除了那些緯度偏北和海拔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時多未入秋,仍然處於炎夏之中,即使在東北的大部分地區,這時也還看不到涼風陣陣、黃葉飄飄的秋天景色。

處暑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

白露

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

秋分

秋分是表徵季節變化的節氣。秋分這天,太陽位於黃經180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

寒露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霜降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

立冬

說到「冬」,自然就會聯想到冷。「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凍」。現在,人們常以凜冽北風,寒冷的霜雪,作為冬天的象徵。

小雪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

大雪

「大雪」表明這時降雪開始大起來了。如果能夠目睹大地白雪皚塏,綠樹披銀飾玉,常是終身難忘的趣事。「瑞雪兆豐年」,是我國廣為流傳的農諺。

冬至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

小寒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但這只是一般規律,少數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

大寒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小寒大寒,冷成一團」,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所以,繼續做好農作物防寒工作,特別應注意保護牲畜安全過冬。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苦寒勿怨天雨雪,雪來遺到明年麥。」在雨雪稀少的情況下,不同地區按照不同的耕作習慣和條件,適時澆灌,對小春作物生長無疑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