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兩者皆可拋,前面一句啥
兩者皆可拋的前面一句是若為自由故。原話是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首著名詩歌《自由與愛情》出自匈牙利大詩人裴多菲。大意是生命可貴,愛情崇高,但與「自由」相比,兩者皆不重要。
(1)兩者皆可拋擴展閱讀:
裴多菲·山陀爾簡介
1835年,12歲的窮孩子裴多菲有機會到奧賽德求學,三年時間里他盡顯了聰明才智,完成校方規定的課業外又組織起進步的學生團體,閱讀和研究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和匈牙利古典作家的作品。1838年,裴多菲寫下了他的處女裴多菲·山陀爾作諷刺詩《告別》。
1846年9月,裴多菲在舞會上結識了伊爾諾茨伯爵的女兒森德萊·尤麗婭。使年輕詩人一見傾心,土地庄園的伯爵卻不肯把女兒嫁給裴多菲這樣的窮詩人。面對阻力,裴多菲對尤麗婭的情感仍不可抑制。
在半年時間里發出了一首首情詩,如《致尤麗婭》、《我是一個懷有愛情的人》、《你愛的是春天》、《凄涼的秋風在樹林中低語》、《一下子給我二十個吻吧》等。
裴多菲領導的三月十五日佩斯起義,影響著整個匈牙利的各個階層。革命浪潮沖擊著偏僻落後的村莊和農舍。西北地區的農民自動起來平分了庄園主的土地。在貝克什州和喬納第州,起義群眾佔領了伯爵老爺們的牧場,並且沖進文書管理所,燒毀了全部地契和公文,並把土地平分給貧苦農民。
㈡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金錢故,兩者皆可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生命很可貴,愛情比生命更可貴,但最重要的是自由。如果生命、愛情中都無自由可言,不要也罷。
㈢ 若為自由故 兩者皆可拋 下一句是什麼還有一句
沒有下一句。這是裴多菲得《自由與愛情》,全篇是: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二者皆可拋
《自由與愛情》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1847年創作的一首短詩,經由左聯作家殷夫的翻譯,魯迅的傳播,被廣大中國讀者熟知。後來一度被引入中學語文教材,成為中國讀者最為熟悉的外國詩歌之一。
(3)兩者皆可拋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裴多菲他在25歲那年,領導了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武裝起義,這次起義後來演變成為偉大的愛國戰爭。在與沙皇軍隊協助的奧國統治者的戰斗中,裴多菲以詩歌為武器,手持戰刀和羽毛筆,馳騁於戰場,最後壯烈犧牲於疆場,年僅26歲零7個月。
然而早在1907年,裴多菲的生平和作品就被介紹到中國來了,首功者乃大文豪魯迅先生。魯迅在其著作《摩羅詩力說》、《希望》、《<奔流>編校後記》等多篇文章中,都以極大的熱情推薦、介紹裴多菲其人其事其作。
㈣ "友情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是什麼意思
「友情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的意思是:生命當然是可貴的,愛情的價值相比更高;但是為了追求自由,前面兩樣同樣可以拋棄,因為自由是無價的。
這首詩的名字是《自由與愛情》,其實這首詩並沒有完,這首詩原本是七言詩。由於特殊原因,竟被生生節成了四言詩,並載入中學課本,「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告訴他們,沒有自由,死了也無妨。
(4)兩者皆可拋擴展閱讀: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首詩反映的心理學原理是需要層次論,1929年經過我國著名詩人殷夫的翻譯,通過魯迅的傳播,受到廣大中國讀者認知。後來還一度被引入中學語文教材,成為中國讀者最為熟悉的外國詩歌之一。
生命誠可貴這是肯定的,一點不需要懷疑的,不管現在從事著什麼工作,正在經歷著什麼,不管是親情還是愛情亦或是友情,都沒有生命來的珍貴,因為沒有生命的話就什麼都沒有,希望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能夠始終明白這一點。
㈤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話的含義是什麼
這首詩的作者是裴多菲山陀爾(1823—1849)是匈牙利著名的愛國主義戰士和詩人。他在25歲那年,領導了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武裝起義,這次起義後來演變成為偉大的愛國戰爭。在與沙皇軍隊協助的奧國統治者的戰斗中,裴多菲以詩歌為武器,手持戰刀和羽毛筆,馳騁於戰場,最後壯烈犧牲於疆場,年僅26歲零7個月。
可能由於當代戰爭的緣故 人們崇尚自由 痛恨被統治 也許在現代看來當時的愛國主義戰士和詩人 都不曾經歷過刻骨銘心的愛情 他們的理想是保衛國家 拯救國家 所以 和平自由在他們心中是至高無尚 無可代替的 他們是站在國的角度他們是偉大的
但我不贊同他們的說法 在當今社會 沒有硝煙沒有戰爭 人人都擁有自由 卻不見得擁有美好的愛情
經歷過悲歡離合 我們才發現 原來最不容易爭取的 最琢磨不透的 最沒有規則的 最讓人傷神的 是愛情!如今我們站在個人的角度 如果你的一生過的豐富多彩 放盪不羈 但回過頭來 到最後連一個能和你分享快樂的人都沒有 連一個能聽你傾訴的人都沒有 那麼你的一生是否真的有意義呢?
不想做偉人 只想做個平凡的人 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自由固然重要 其實自由和愛情兩者本身就沒有沖突 有了愛情不一定就要以自由做代價 相反 愛情也是建立在能給彼此相對自由空間的基礎上 呵呵開心點~~想想人家裴多菲山陀爾 都把愛情拋之腦後 為了國家的自由而奮斗 才會寫出這首詩 偉人就是偉人啊 我們為自己那些煩心事茶不思飯不想夜不能寐的煩惱 而對於那些偉人看來 這些事根本就不值得去想 只有國家民族的利益才值得他們去思考 站在他們的角度 我們那些事還算什麼呢~~ 既然你想到這首詩 就真要釋然了 看來你還沒完全理解這首詩的意義啊 這首詩在戰爭的年代出現 就有著相當大的時代意義 這首詩表面的意思是 為了自由 我可以放棄生命放棄愛情 但更深一層的意思是 為了國家的解放民族的自由 我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犧牲自己的一切 作者是站在一個很高的角度去寫這首詩 。要想獲得自由 並不需要放棄什麼 也許需要改變什麼 是啊。。。我們是平凡的人。。所以不用像偉人那樣。。我們的一生雖然不能稱得上轟轟烈烈但也必定會經歷喜怒哀樂 嘗盡酸甜苦辣 不要輕易說放棄什麼 沒有什麼還可以去爭取 但一旦放棄了 就追不回來了 沒錯 現在我們生活的如此安逸 國泰民安 用不著先天下之憂而憂 所以愛國詩人的那一套詞 扔了吧~ 我們就做平凡的我們 ~~
㈥ 「若為自由故, 兩者皆可拋」的 下一句是什麼
沒有下一句。
上兩句是: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㈦ 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意思是:沒有了自由,你擁有生命和愛情又有什麼用呢?然而自由也是每一個人都不可缺少的。所以,才會有這句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拓展資料
「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出自於裴多菲山陀爾的《自由與愛情》中的一句話。原文為: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自由與愛情》是匈牙利詩人裴多菲1847年創作的一首短詩,經由左聯作家殷夫的翻譯,魯迅的傳播,被廣大中國讀者熟知。後來一度被引入中學語文教材,成為中國讀者最為熟悉的外國詩歌之一。
裴多菲·山陀爾(Petofi Sandor,1823—1849),原來譯名為彼得斐,是匈牙利著名的愛國主義戰士和詩人。匈牙利偉大的革命詩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學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義者,他在25歲那年,領導了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武裝起義,這次起義後來演變成為偉大的愛國戰爭。
在與沙皇軍隊協助的奧國統治者的戰斗中,裴多菲以詩歌為武器,手持戰刀和羽毛筆,馳騁於戰場,最後壯烈犧牲於疆場,年僅26歲零7個月。然而早在1907年,裴多菲的生平和作品就被介紹到中國來了,首功者乃大文豪魯迅先生。魯迅在其著作《摩羅詩力說》、《希望》、《<奔流>編校後記》等多篇文章中,都以極大的熱情推薦、介紹裴多菲其人其事其作。
㈧ 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的意思
原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意思:
「生命誠可貴」:
生命是很可貴,如果沒有了生命,一切也就變成了空談。
「愛情價更高」:
然而愛情的價格卻要比生命高得多,看看那些為了愛情而不珍惜生命的人。愛情價更高了,只是付出的代價高而已。
「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然而自由也是每一個人都不可缺少的,沒有了自由,你擁有生命和愛情又有什麼用呢?
(8)兩者皆可拋擴展閱讀:
這首耳熟能詳的著名詩歌《自由與愛情》出自匈牙利大詩人裴多菲。大意是生命可貴,愛情崇高,但與「自由」相比,兩者皆不重要。這里自由指代國家存亡。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提起這首百多年來在全世界廣為傳誦的詩篇,人們便會想起它的作者——匈牙利詩人裴多菲。不過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特殊的政治氣氛下,「裴多菲俱樂部」又一度成為帶有不祥意味的名詞。
㈨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怎麼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