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中東局勢
擴展閱讀
安正時尚股票行情 2025-07-15 23:06:32
王增強 2025-07-15 23:01:45

中東局勢

發布時間: 2021-06-29 21:40:53

㈠ 中東現在局勢如何

對於我們中國來說還是一個特別平穩的國家,最起碼不會與其他的國家發生戰爭,同時也不會有一些內戰的出現。然而對於現在的中東局勢真的是特別緊張的消息,很多人也是有所耳聞,這樣相比較之下,很多人都慶幸我們中國的太平。其實對於中東的緊張趨勢也並不是一年兩年形成的,而且牽扯的原因有很多種。

然而對於現如今中東地區的局勢來說,雖然美國一直持親以的態度,但同時他們也沒有出現過反對巴西的論調,而現如今美國明確選邊站隊,那麼在未來如果繼續以調停人的身份參加兩國之間的和平進程,那麼無疑就是一種信譽的全失了。所以現在對於中東地區的局勢不僅僅是巴以兩個國家,同時也加入了美國的態度。

㈡ 中東地區目前的形勢怎樣

現在問題的焦點集中在敘利亞
1、阿薩德的政府軍得到俄羅斯的支持,基本上還處於優勢;
2、反對派當中:
A)IS基本上已經完蛋了;
B)庫爾德武裝得到美國人的支持,但正在被土耳其人揍;
C)其他反對派處於劣勢,但還在跟阿薩德政府周旋;
3、土耳其現在在跟俄羅斯人合作,因為他們無法容忍庫爾德人坐大(而美國在幫庫爾德人);
4、歐美還在間接的幫助反對派(實際上也包括IS),但是因為前面整出個IS的大笑話,他們已經不敢做的太明顯了;
5、俄羅斯在反恐戰場上越戰越勇,但是它要擔心的還是自身的經濟問題,以及要兼顧烏克蘭局勢的問題。

㈢ 中東地區,為什麼常年局勢動盪

中東地區局勢錯綜復雜,很多國家爆發很多的沖突局勢呈現動盪。中東地區是世界的能源地區,這里有著豐富的資源。而石油資源有時作為世界上,每個國家都需要資源,每一個國家都想控制石油資源。所以為了控制石油資源,每個國家不惜發動戰爭。


中東地區的這些國家都是非常的好戰的,其中以色列國家在建國以來發動了多次的戰爭。通過戰爭以色列這個國家不斷的擴大自己的領土,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伊朗也是發展自己的核武器,來對抗西方的國家。

㈣ 什麼是中東局勢

如何把握錯綜復雜的中東和平進程

每當人們談到"中東",腦際中浮現的總是"戰亂與流血"。的
確,中東局勢長期動盪不安,且復雜多變。國外一些學者把復雜
的中東局勢喻為捉摸不定的"政治流沙",就是來自中東地區的資
深學者和分析家也認為,沒有人能預料到中東將會發生什麼事情
。例如,去年底敘利亞、以色列恢復了中斷多年的談判後,國內
外媒體都作了重頭報導,有的報刊稱其為"拉開了實現中東全面和
平的大幕",也有的甚至稱"中東和平正在邁過最後的一坎","20
00年是實現全面中東和平的一年",在媒體看來實現全面和平似乎
已經指日可待了。然而敘以只進行了兩輪"程序性"談判,第三輪
談判被無限期推遲。1月底開始的巴以關於"最終地位"的談判盡管
有美國的介入也同樣無果而終。而2月初因以色列軍人在黎巴嫩南
部受到襲擊,以軍對黎巴嫩的貝魯特等城市的電廠和民用設施進
行轟炸,此後又對真主黨在貝卡谷地的基地進行了空襲。中東局
勢出現近乎"戲劇性的變化"。

盡管如此,我們認為中東問題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均有其
客觀發展規律。由於中東問題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增加了其非
理性成份和多變性,但並非完全無規律可循。那麼,以下幾個方
面則是認識、了解、把握當前中東和平進程發展態勢的主要因素


關於阿以沖突的分期問題

雖然阿以沖突是一個尚未完結的矛盾沖突進程,但對延續長
達半個多世紀的阿以沖突進行整體考察和分期研究將有助於把握
阿以沖突的發展態勢,使我們對阿以沖突發展動向的分析更客觀
、更貼近事實。

根據阿以沖突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特點,其發展進程大致可
以分為三個階段(時期):即全面對抗階段,戰略相持階段,政
治解決階段。

一、阿以沖突全面對抗階段(20世紀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1947年聯合國通過的"分治決議"、1948年以色列國的成立和隨
即爆發的巴勒斯坦戰爭揭開了阿以全面對抗的序幕。這一時期的
特點是阿以雙方在政治、經濟方面針鋒相對的斗爭:在1950年召
開的阿拉伯聯盟理事會上通過了共同防禦條約,明確規定了阿拉
伯對以共同立場,在1967年召開的第四次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上
進一步確定了對以色列的"三不政策"(不承認,不和解,不談判
)。 在軍事方面的激烈對抗,包括著名的四次中東戰爭:1948年
的巴勒斯坦戰爭,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戰爭,1967年的"六·五"
戰爭,1973年的"十月戰爭"。

在這一階段阿拉伯國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阿以沖突發展
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

二、阿以沖突戰略相持階段(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埃及
前總統薩達特1977年底的耶路撒冷之行,打破了阿以雙方長期全
面對抗的格局,開始了部分直接談判。阿拉伯國家對"埃以媾和"
先是採取抵制和制裁措施,進入80年代後逐步放棄了長期堅持的
對以"三不政策",實際上就是默認了以色列的存在及其在1948年
戰爭期間佔領的土地。阿拉伯國家在對以立場上的現實主義歷史
性轉變,對沖突發展進程有著重大的影響。而以色列仍然採取強
硬立場,甚至在1982 年發動侵略黎巴嫩戰爭(又稱第五次中東戰
爭)。阿以沖突也由此進入一個沖突與談判交織、斗爭波瀾起伏
的戰略相持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初期,阿拉伯國家仍處於阿以沖
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後期產生角色易位,以色列逐步成為矛盾
的主要方面,主導著沖突的發展進程。

三、阿以沖突的政治解決階段(90年代初至今)。以1991年
10月在馬德里召開的中東和平會議為標志,阿以沖突進入了政治
解決階段。阿以雙方都認識到戰爭和對抗無法解決阿以沖突,從
而使雙方對沖突的立場均有程度不同的變化:阿拉伯國家進一步
表明願在聯合國決議的基礎上、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解決沖突,
以色列也願意"有條件"的談判。雖然阿以之間小的沖突至今不斷
,但釀成大規模戰爭的因素已明顯減少,特別是作為阿以沖突矛
盾的主要方面--以色列對阿戰略的轉變,使政治解決沖突成為這
個階段的"主旋律"。馬德里中東和會開始的中東和平進程不是阿
以雙方的應急策略調整,而是阿以沖突進入第三階段後的邏輯發
展。因此,就其總的發展趨勢來看有著不可逆轉性。

以色列對阿總體戰略

在長期的沖突、斗爭中,以色列由西亞一隅的小國發展成為
中東地區的強國,特別是它同美國結盟的外交戰略使其綜合國力
得到"擴展",一改過去被動挨打的局面,成為阿以沖突矛盾的主
要方面,在中東和平進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分析以色列對
阿拉伯總體戰略對把握中東和平進程走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阿以雙方的力量對比來看,阿拉伯國家(就整體而言)遠
遠超過了以色列,即以色列處於劣勢。但是如果就每一個阿拉伯
國家同以色列進行比較的話,以色列則處於優勢地位。以色列深
知在力量對比上的這種微妙關系,特別是阿拉伯各國在自身國家
利益上的"差異性",所以在對阿總體戰略上,無論在處於全面對
抗的戰爭環境中還是在復雜的和平談判中,始終堅持對阿拉伯國
家採取"各個擊破"的戰略。曾幾何時,以色列"各個擊破"的戰略
在阿以沖突的戰場上屢試不爽,在和平談判中也已經多次嘗到了
甜頭。馬德里中東和平會議的開始階段(即確定阿以和談的程序
階段)以色列一直堅持同有關阿拉伯國家進行"分組雙邊談判",
反對阿拉伯國家提出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以此來消弭阿拉伯國
家的整體優勢,並使自身在"整體"力量對比中的劣勢轉化成在分
組雙邊談判中的"優勢"。此後在同阿拉伯國家的具體談判中,以
色列為了自身國家利益始終堅持強硬立場,當同某一對手的談判
受阻或陷入僵局時,便尋求在同另一對手的談判中實現某種進展
或突破,從而形成對其他對手的影響和壓力。去年底敘以恢復談
判便是"故伎重演" ,而今年1月底啟動的巴以關於最終地位的談
判也恰恰是在敘以第三輪談判無限期延期的背景下開始的。

阿拉伯國家雖然清楚得看到了其中利害關系,但終因阿拉伯
世界是由20多個獨立主權國家組成的,其對以政策和立場也因自
身國家利益的差異而不盡相同。如果說在阿以全面對抗時期阿拉
伯國家還能夠保持相對一致的"統一陣營"的話,1978年埃以簽定
的"戴維營協議"則造成了阿拉伯世界的嚴重分裂。90年代阿以沖
突進入政治解決階段後,盡管阿拉伯國家之間也常有協調,但再
也無法組成對以"統一陣線",整體優勢自然也就消失殆盡。

自馬德里中東和平會議以來阿以和談已經進行了9年,約旦與
以色列簽定和平協議、實現關系正常化之後,阿以和談還剩下3組
雙邊談判(即巴以,敘以,黎以)。在3組談判中,以色列對任何
談判對手都處於優勢地位;在阿拉伯方面,敘利亞是最強的,黎
巴嫩由於同敘利亞保持著"特殊關系", 其對以政策在很大程度上
取決於敘利亞,巴勒斯坦則是比較弱小的。就此意義而言,任何
其他分組雙邊會談的進展都將在客觀上影響巴以談判,使巴勒斯
坦方面承受更大的壓力。

目前影響和平進程的主要問題

以下幾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影響著阿以和談進展,是分析中東
和平進程發展態勢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阿以和談面臨的棘手問題。馬德里中東和平會議以來阿
以和談也曾實現了一系列的突破、取得了許多重大成果,包括巴
以相互承認並簽署了《巴勒斯坦臨時自治原則宣言》(1993年)
、《開羅協議》(1994年)、《奧斯陸宣言》(1994年)、《塔
巴協議》(1995年)、《希伯倫重新部署協議》(1997年)、《
懷依備忘錄》(1998年)、《沙姆沙伊赫協議》(1999年)等一
系列重要協議,以及1995年以約簽定和平條約、實現關系正常化
等。但從總體來看,已解決的基本上屬於相對次要的"外圍"問題
,而遺留下來的問題則是更棘手的核心問題。例如巴勒斯坦在本
土建國與其疆域劃定問題、耶路撒冷問題、戈蘭高地問題、水資
源問題、巴勒斯坦難民以及猶太移民定居點等都是十分敏感的問
題,涉及到阿以各方自身國家利益,必然是錙銖必較,本身就增
加了談判的難度。有的問題(例如耶路撒冷問題,它不僅是猶太
民族的精神象徵,也是伊斯蘭聖地,涉及到世界穆斯林的情感問
題,阿拉伯國家還專門成立了耶路撒冷委員會)恐怕還不完全是
雙邊談判可以解決的。

——雙方在力量對比上懸殊造成的困難。弱者在談判中沒有
討價還價的籌碼、沒有太多的迴旋餘地;強者同樣很難心甘情願
地交還曾經用武力、甚至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奪取的土地等既得
利益。盡管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業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支持,
1988年在阿爾及爾宣布建國後已經得到100多個國家的正式承認,
但卻苦於沒有實力:迄今為止尚未明確其疆域、沒有正式定都,
也沒有正規的軍隊,甚至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主權國家"。
也正因為如此,阿拉法特多次宣布要在巴勒斯坦本土建國。而巴
勒斯坦問題恰恰是阿以沖突的核心問題,巴以談判中將涉及諸多
敏感、棘手的問題。這種"理與力的背離"狀況,使巴勒斯坦在這
場曠日持久的談判中始終處於"比較被動"的地位。

——法律程序上的障礙。1980年以色列議會曾通過立法宣布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恆的不可分割的首都,一年後又通過了在戈
蘭高地實施以色列法律的法案,從立法上完成了對兩地的"吞並"
。1999年1月,以色列議會又三讀通過"戈蘭高地法案"。該法案規
定,以色列從戈蘭高地的任何撤軍行動都必須得到議會批准並經
過全民公決通過後方可實施。以色列是實行議會民主制國家,也
是中東地區法律體系比較健全、民主程度比較高的國家。那麼在
阿以和談中所涉及的耶路撒冷問題和戈蘭高地問題就必須面對以
色列業已存在的立法和法案。這就意味著以色列如果不通過新的
立法(至少是立法修正案)或全民公決,任何一屆政府也無法解
決耶路撒冷和戈蘭高地問題。而在目前以色列國內右翼勢力仍很
強大的情況下,恐怕很難順利清除法律程序上的障礙。

——以色列執政聯盟面臨司法調查的麻煩。今年1月27日以色
列總檢查長宣布,就以色列執政聯盟"只有一個以色列"涉嫌在去
年大選中非法收取巨額捐款一事展開司法調查。自然也使人們想
起當年右翼勢力為了牽制拉賓,對其夫人在國外存款(據說只有
2萬多美元)問題進行調查。此前,以色列國家審計總長向議會提
交了一份調查報告,認為巴拉克和他的助手利用某些"非贏利組織
"籌集競選經費,嚴重違反以色列有關法律。並據此要求對"只有
一個以色列"聯盟處以1370萬以色列謝克(約350萬美元)的重罰
。有報導說,實際上以色列各政黨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非法籌集競
選經費"問題。但在中東和平進程正處在"非常關鍵"的時刻,對以
色列執政聯盟進行司法調查,就很難排除"黨派斗爭的色彩"對和
平進程產生的不利影響,當然它也反映出以右翼在國內仍有相當
大的勢力。

此外,還應該看到,盡管美國是推動和平進程的主要外部力
量,但它既無法做到"大包大攬",從自身利益出發也無意如此。
更何況柯林頓總統任期已近尾聲,美國國內通常稱此類總統為"瘸
鴨",不僅指政治路程不會走太遠,其政治影響也要"打折扣"。

**********

綜上所述,去年敘以談判在中斷多年後再次恢復、今年巴以
關於最終地位的談判再次啟動,使陷入僵局的和談走出"死胡同"
、"和平列車"繼續前進,當然是好事。但是,由於目前面臨的問
題個個都十分棘手,所以敘以談判因安全安排和戈蘭高地撤軍承
諾等方面的分歧嚴重而中斷,巴以雙方先後進行了約20次關於最
終地位的公開或秘密談判也未能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客觀地講
,中東實現全面和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是敘以談判、還是
巴以談判都有許多十分棘手的問題有待雙方通過談判、討價還價
、妥協才能解決,期間的艱辛、曲折、甚至反復在所難免。而現
有時間表期限內恐怕很難全部解決文中提及的所有棘手問題,如
果能達成某種框架或原則協議就已經是十分可觀的成果了。

㈤ 關於中東局勢

長期戰爭的原因主要是外國的長期接入及本身政局的不穩(大部分建國很短時間)。當今仍是在動盪中發展但社會矛盾突出。巴以沖突之所以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主要是因為巴勒斯坦代表伊斯蘭教國家,而阿拉伯大部分國家是伊斯蘭教國家,而以色列主要是西方國家的代表。因此巴以矛盾實質上伊斯蘭世界和西方國家的矛盾代表

㈥ 中東局勢

打服了 知道和美國叫板沒好處

㈦ 中東局勢分析

中東局勢已經很明顯是美俄博弈的地區,雖然近幾個月來沒有什麼太大的動靜,但依然成為隨時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地區之一(烏克蘭危機,朝鮮核危機,敘利亞內戰都是目前最有可能引發三戰的重要事件)。
外界雖然流傳著三戰的話題,但小編不這樣認為,畢竟中東局勢已經不僅僅限制與中東,很顯然已經成為了國際社會的問題。
美國想要花最小的代價,維護中東最大的權益,而俄羅斯則需要保住自己在中東的最後一塊利益。(俄羅斯在蘇聯時期,在敘利亞有一處軍事基地)。
美俄的博弈,也使得ISIS更加猖狂,加上敘利亞已經不限制與內戰,已經牽扯到了伊斯蘭中的遜尼派與什葉派的爭斗。穆斯林的內斗,已經國際社會的明爭暗鬥,都已經聚集在了敘利亞,中東的局勢非常亂,一邊是由俄羅斯,伊朗支持的阿薩德政府,一邊是由美國和沙特支持的反政府武裝,還有ISIS以及各別支持ISIS的國家(如土耳其),因為ISIS控制的油田中,許多都賣給土耳其,而且價格極低。

㈧ 中東當前局勢

當前中東北非局勢和東歐劇變的起因不一樣,中東北非局勢動盪的起因是國家財富資源分配的嚴重不平衡所導致,不會成為中東劇變,更不會導致伊斯蘭聯盟的解散。

㈨ 中東最新局勢

目前中東地區形勢很不穩定,首先有教派沖突,即什葉派和遜尼派的沖突,像在伊朗、伊拉克和黎巴嫩境內表現得較為明顯,這是中東地區歷史最悠久的沖突;其次是阿拉伯民族和猶太民族的矛盾,集中體現為巴以沖突,自從以色列建國那天起,這種沖突就開始了,期間雖然雙方都做了不少努力,但到現在也沒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此外以色列和周邊其他阿拉伯國家也有沖突,根源一樣,只有解決了巴以沖突,中東地區才能從根本上獲得穩定,願我的回答令你滿意,滿意的話別忘了採納呦O(∩_∩)O!!!

㈩ 中東局勢是什麼

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階級矛盾,領土爭端,大國勢力干涉插手導致中東地區戰亂和動盪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