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出自范縝的哪部著作
一、出自范縝的《神滅論》。
二、原文是:或問予雲:「神滅,何以知其滅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
三、《神滅論》堅持了物質第一性的原則,系統地闡述了無神論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體)是互相結合的統一體:「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他把人的形體與精神的關系,用刀口同鋒利的關系作了極為形象的比喻:「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神之於質,猶利之於刃,形之於用,猶刃之於利」,「未聞刃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范縝的《神滅論》一發表,朝野為之嘩然、震驚。
四、范縝(約450年—515年),字子真,漢族,南鄉舞陰人。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傑出的無神論者。
② 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是什麼哲學
意思是人的肉身存在則靈魂存在,肉身消亡了靈魂也就消亡了,是南北朝范縝的《神滅論》的核心思想。《神滅論》有力的斥責了魏晉時期盛行的宗教佛學思想,讓人們認識到了神的本質,有助於人們反對愚昧的迷信思潮。
原文(節錄)
或問予雲:「神滅,何以知其滅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
譯文:
有的人問我說:「靈魂消亡了,怎麼才知道其消亡了呢?」。
我回答說:「人的肉體和靈魂是合一的,人的肉身存在則靈魂存在,肉身消亡了靈魂也就消亡了。」
(2)形存則神存擴展閱讀:
《神滅論》的歷史意義
1、對當時的影響:范縝撰寫的《神滅論》,在我國古代思想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嚴厲駁斥「神不滅」的謬說,不僅從理論上揭穿了神學的謊言,而且也譴責了當時封建帝王和世家大族佞佛所造成的社會危機,有著積極的實踐意義。
2、對後世的影響:他那堅持唯物主義的無神論思想和為捍衛真理勇於戰斗的革命精神,千百年來始終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成為我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中國哲學思想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神滅論
③ 我國哲學家范縝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這是
你有神滅論,我亦有物滅神不滅論:
同樹多花,所飄不同,亦是因果,風非無因,樹非無緣,花與土地,亦復如是,若換荷花,豈能吹落?
前世造業,而感今身,皆是因果,因果律者,因本質有,謗因果者,虛無主義,執迷不悟,胡說八道。
彼神滅論,亦為妄說,神非是形,心非四大,心若四大,手斷人亡,發落人銷,皆為我執,作大妄語。
妄認四大,計為我有,唯物主義,有如是過,神非是形,身非有我,假合故非,豈能當一?俱是邪說!
神乃本質,形乃合相,合相若亡,本質豈滅?合相有滅,因是假合,本質非合,豈有生滅?自欺欺人。
精神非用,用本無生,用本無體,本無有用,妄動名用,執用成苦,精神是性,是鐵非鋒,刀斷鐵存。
一切眾生,世界萬有,舉手投足,無非因果,若無因果,非神即無,汝之所求,亦無所得,自欺欺人,
若離因果,樹能生豬,風能殺人,世界亂套,不隨因緣,無中生有,有能還無,才是邪說,空穴來風。
梁朝武帝,本不見性,其他俗僧,亦復如是,故汝邪狗,僥幸辯贏,若遇達摩,汝論必輸,氣死在地。
④ 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含義
這是樸素、原始的無神論觀點
意思是身體存在,靈魂才存在,身體不在了,靈魂也不存在。
⑤ 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人的肉身存在則靈魂存在,肉身消亡了靈魂也就消亡了,是南北朝范縝的《神滅論》的核心思想。《神滅論》有力的斥責了魏晉時期盛行的宗教佛學思想,讓人們認識到了神的本質,有助於人們反對愚昧的迷信思潮。
原文(節錄)
或問予雲:「神滅,何以知其滅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
譯文:
有的人問我說:「靈魂消亡了,怎麼才知道其消亡了呢?」。
我回答說:「人的肉體和靈魂是合一的,人的肉身存在則靈魂存在,肉身消亡了靈魂也就消亡了。」
(5)形存則神存擴展閱讀:
《神滅論》堅持了物質第一性的原則,系統地闡述了無神論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體)是互相結合的統一體:「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他把人的形體與精神的關系,用刀口同鋒利的關系作了極為形象的比喻:「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神之於質,猶利之於刃,形之於用,猶刃之於利」,「未聞刃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范縝的《神滅論》一發表,朝野為之嘩然、震驚。
《神滅論》的發表,大大地震驚了當時的統治階級,統治階級極為慌張,於是出現了竟陵王蕭子良憑借宰相的權力,慌忙調集眾僧名士,軟硬兼施,輪番圍攻范縝。
但由於他們講不出象樣的道理,盡管人多勢眾,也沒有壓倒堅持真理的范縝。佛門信徒太原名士王琰,借儒家講究孝道為武器,撰文立著,企圖一下子封住范縝的口,他帶著嘲諷的口吻說:「嗚呼!
范子,你怎麼竟連自己的祖先在哪裡都不知道!」但范縝當即反唇相譏說:「嗚呼!王子,你既然知道自己的祖先的神靈在哪裡,為什麼不殺身去追隨它們呢?」王琰啞口無言,敗下陣來。蕭子良又派名士王融到范縝那兒,企圖用官位加以利誘,王融對范縝說:「神滅之說既然是異端邪說,而你卻堅持己見,恐怕會有傷名教。
=以你出眾的才華和美德,何愁官至中書郎。而你為什麼要違背眾人的信仰,自討身敗名裂呢?」范縝聽後哈哈大笑,回答說:「倘若我范縝肯於出賣人格,背叛信仰去撈取官位,恐怕早就當上尚書令、尚書僕射一類的高官,你那個中書郎又豈在話下!」
⑥ 【開心學國學】、「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是由誰提出的( )
A范縝
范縝乃以問答形式,著《神滅論》,論述其理。他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就是說,身體和精神是對立的統一體,精神(靈魂)從屬於身體,身體存在就有精神(靈魂),人死了,精神(靈魂)也就隨之消滅。又說,形體與精神是統一的,互為依存而不能分割的。
范縝(約450~約515)fan(四聲) zhen(三聲)
中國南朝齊、梁時思想家,無神論者。字子真。南陽舞陰(今河南泌陽縣西北)人。曾任寧蠻主簿、尚書殿中郎、宜都太守、晉安太守。他曾同佛教有神論者進行了兩次公開的論戰。范縝反對佛教因果報應說,認為人生好比同一棵樹上的花朵,有的花瓣被吹到廳堂,也有些花瓣飄落進糞坑中,這完全是自然現象,毫無因果可言。對於形神之辯,他認為,形神相即,不得分離。精神離開形體,不能單獨存在。著有《神滅論》、《答曹思文難神滅神》(即《答曹舍人》)。
天監六年(507)任中書郎時正式發表《神滅論》。
⑦ 「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這句話是誰說的
【范縝】 范縝乃以問答形式,著《神滅論》,論述其理。他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就是說,身體和精神是對立的統一體,精神(靈魂)從屬於身體,身體存在就有精神(靈魂),人死了,精神(靈魂)也就隨之消滅。又說,形體與精神是統一的,互為依存而不能分割的。
⑧ 形存則神存屬於什麼唯物主義
「形存則神存」出自范縝的《神滅論》。屬於唯物主義。
范縝(約450—515)字子真,南鄉舞陰人,著有《神滅論》,系統地闡述其無神論思想。他認為人的精神和肉體是互相結合的,有了肉體,才有精神,肉體毀了,精神也就隨著消滅。范縝在「形神相即」,「不得相異」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形質神用」的著名論點,即形體是精神的質體,精神是形體的作用,是由形派生出來的東西,決不能脫離形這個主體而單獨存在。這就克服了以往神滅論者把精神看作是一種精氣,不了解精神是物質的屬性,由物質派生的局限。
意思和今天的普通人的常識相同,也就是說,思想只是(物質的)大腦的運作結果,大腦沒有了,思想世界也就不存在了。不過古代這個「神」還包括靈魂,不僅僅是思想世界。另外,古人認為思維的地方是「心」,而不是今天的大腦。
唯物論認為思維只是人的物質身體的活動結果,只是這種活動是自然界的高級形式,沒有了這種物質身體,也就不存在思維。所謂: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物質。
⑨ 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是什麼觀點
無神論
無神論並不是今人的創造發明。不少古代思想家、文學家寫了許多宣傳無神論的著作和文章。其中范縝的《神滅論》,則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名篇之一。《神滅論》有力的斥責了魏晉時期盛行的宗教佛學思想,讓人們認識到了神的本質,有助於人們反對愚昧的迷信思潮。
【思想本質】
《神滅論》堅持了物質第一性的原則,系統地闡述了無神論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體)是互相結合的統一體:「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他把人的形體與精神的關系,用刀口同鋒利的關系作了極為形象的比喻:「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神之於質,猶利之於刃,形之於用,猶刃之於利」,「未聞刃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范縝的《神滅論》一發表,朝野為之嘩然、震驚。
⑩ 精銳教育:「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是由誰提出的
「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是由南朝范縝在《神滅論》中提出的。
選段: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
譯文:
形體就是物質,形體就是精神。因此形體存在則精神存在,形體消亡那麼精神也隨之消亡。
(10)形存則神存擴展閱讀:
《神滅論》一文,繼承發展了前代無神論和神滅論思想,並在同神不滅論的斗爭中吸取了有益思想資料,比較正確地論證了形神關系。提出「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的命題,認為人的精神只是形體所發生的作用和功能,而形體則是精神所從屬的實體。形神相即不離,精神不可能在形體之外單獨存在,「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並用「刃利之喻」說明形神關系。
「形質神用」說代表了中國古代無神論形神觀的最高水平,是以傳統方法論對形神之辯的樸素唯物主義的總結。此論為中國思想史上反對佛教「神不滅」論、「因果報應」宗教道德觀的最有貢獻的文獻之一。後收入《弘明集》、《全梁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