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返魂草有幾種,它們的葯理一樣嗎
不一樣。如果是同科植物,還大同小異。如果是不同科,那有可能千差萬別。
⑵ 返魂草的功效與作用是怎樣的
返魂草歸經歸肺經,是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葯物,有治療咳嗽、咳痰、咳喘、氣促喘息的作用。
在原始社會,人類就有了簡單的醫療活動,人們在尋覓食物時,常常會誤食一些東西而致病或中毒。有時也會因偶然吃了一些東西,使原有某種病狀減輕,甚至消除。於是,人們逐漸發現了葯物。以後幾千年來,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通過實踐,不斷認識,從偶然發現逐漸進入到主動尋找葯物。
太古時期,為了使已知葯物知識和治療經驗保存下來,這些知識只能依靠口耳相傳,在師承口授中,前人為加深後人的印象,不僅單一傳授葯物性能,往往連同葯物發現的過程和有關經歷也一並講述出來,甚至通過藝術想像和虛構,加入一些引人入勝的情節。有的傳說還塗上一層神秘的色彩。這樣長期流傳和不斷豐富的結果,形成了中葯的傳說故事。
⑶ 返魂草2020年的價格
你說的這個2020年,現在的價格應該是可以賣到了4000多塊錢左右的這個價格吧?還是比較貴的。
⑷ 中葯返魂草的副作用有哪些
返魂草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中葯,它的功效也一直被廣大患者所認可,但是,是葯就有可能會出現副作用,那麼,返魂草副作用是什麼呢?它的主要功效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返魂草的相關內容做了解,希望大家了解後可以更好的認識這種葯物。
第一、返魂草副作用
小編得知,一般來講它不會帶來非常明顯的副作用,不過,如果在飯前服用的話可能會刺激到胃腸,因此,建議大家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來服用,另外,如果孩子本身腸胃不好,服用返魂草可能會出現嘔吐情況,這個時候需要服用媽咪愛來幫助緩解。
第二、返魂草的作用
返魂草在幫助解決費內感染、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方面發揮的療效都比較好,所以,如果被這三大問題困擾,不妨讓自己吃一些返魂草來幫助解決問題,但是,如果服用幾次以後症狀依舊沒有緩解,那麼,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就醫才行,它的服用方法比較簡單:如果是返魂草的話,直接煎水服用即可,如果是返魂草顆粒,那麼,就直接用開水沖服即可,每天吃三次,每次吃五克,小孩子用則需要減少份量才行。
以上就是返魂草副作用和功效的相關內容,如果你希望自己能正確利用返魂草來幫助解決身體病症,那麼,必須要嚴格按照醫生要求的量來服用,另外,如果孕期需要服用返魂草,那麼,建議先咨詢醫生再看是否有服用的必要。
⑸ 返魂草的種植
還魂草是中草葯 卷柏的別名之一。
卷柏〔拉丁學名:Selaginella tamariscina(P. Beauv.)Spring〕,卷柏科卷柏屬土生或石生復甦植物,呈墊狀。
栽培技術 :
卷柏為孢子繁殖,或從產地採挖自生苗盆栽。盆土要求輕松、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後放置在陰濕,無直射陽光的地方。卷柏的孢子繁殖選取葉腑中長有成熟孢子囊的莖段,自枝頂切下1.5cm,置於排水良好的潔凈土壤表面,土壤常用1份泥土加4份細砂混合而成,在莖段切口上灑些過篩的細土,保持切口的濕度,用玻璃加蓋,防止失水,常保持潮濕,置於20℃左右溫度條件下,約9個月後就能長出新株。
栽培技術分莖繁殖,有些種類可用葉片繁殖及孢子繁殖。分莖繁殖是將匍匐莖切成3-6cm長的莖段,放在細砂土上,每日澆水3~4次,保持濕潤,即可成活。有些種類可將小葉片插到泥土中,澆水保濕,就能生根發出新葉。一些直立莖的種類,可用孢子繁殖,選取葉腑中長有成熟孢子囊的莖段,自枝頂切下 1.5cm。
養護管理:
⑴擺放位置
卷柏適宜在蔭蔽處生長,應全年放在柔和光照下。
⑵溫度
適宜生長在溫暖的房間內。冬季最低氣溫為0℃。
⑶澆水
植株抗旱力極強.但生長期間需要大量澆水,保持盆土充分濕潤。植株喜潮濕,每天都要用溫水噴灑葉叢。不要用涼水噴灑,否則對葉叢不利。
⑷施肥
生長期間每半個月施30%濃度的標推液肥一次。
⑸栽培和換盆
用排水性良好的砂質壤土栽種,還可以養在小水杯中。盆栽時淺盆最適宜。春季換盆,若無須換盆,則用新鮮的土壤翻盆。
⑹ 返魂草的介紹
返魂草為多年生草本,株高60cm-150cm,根狀莖斜生,須根多數、莖直立、無毛,上部多分枝,單葉互生,葉柄短,頭狀花序多數、生莖頂或枝端,排列成復傘房狀,總苞筒狀,背面有毛瘦果圓柱形,有縱溝,冠毛污黃白色。分布在中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另外返魂草能治療痰多,氣喘,咯痰不爽,勞嗽咳血等多種疾病,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
⑺ 返魂草和還魂草的區別
沒有區別,是一種草。返魂草又名青菀、還魂草,有清熱消炎,祛痰鎮咳,止血鎮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腫瘤。
⑻ 中醫用的返魂草有什麼作用
中醫認為,返魂草具有溫肺、下氣、消痰、止咳嗽的功能。對於新久咳嗽、痰多、氣喘、咳痰不爽、勞嗽咳血等具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可以治療風寒性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喉痹、小便不利等。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在體外能夠對於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以及霍亂弧菌等,革蘭氏陰性菌都有一定的抑製作用。而且還可以抵抗致病性真菌。在用葯的時候,有實熱者是禁用的。
⑼ 返魂草和燒酒泡在一起擦人的關節有什麼用
返魂草又叫韭菜,它味辛,溫性食物,有補陽氣的作用。燒酒,糧食製造,它味也是辛,有溫的作用。
如果你的關節是因為寒氣比較重,那麼這個東西就可以用,因為辛溫祛寒。如果是其它原因造成的就不建議用!
⑽ 返魂草的主要價值
【入葯部分】根及根莖入中葯。花入蒙葯。
【葯材採集】春、秋季採挖,除去殘莖及雜質洗凈泥土,曬干,切段備用。夏、秋季花盛開時採摘花,陰干備用。
【炮製方法】紫菀:揀去雜質,除去殘莖,洗凈,稍悶潤,切成小段曬干。
蜜紫菀:取紫菀段加煉蜜(和以適量開水)拌勻,稍悶,用文火炒至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紫菀100斤,用煉蜜25斤)
【化學成分】 該品含少量揮發油,約為0.04%,揮發油中含毛葉醇(Lachnoplyllol)乙酸毛葉酯,茴香醚,烴,脂肪酸,芳香酸等。根含皂甙及香豆素類化合物。皂甙主要為紫菀皂甙(Astersaponin),水解生成紫菀次皂甙(Asterprosapogenin),進一步水解可生成等分子的長春藤皂甙元和葡萄糖。此外,尚含多種游離的三萜類衍生物,如紫菀酮(Shionone),其水解後得表一二氫紫菀醇(Epi-dihydroshionol)。另外,還含木栓酮、表木栓醇、紫菀酮、槲皮素、橙皮油素和菊糖等。花中含多量黃酮類化合物及胡蘿卜素。全草的新鮮汁中含有鉛和鋅等元素。
【性味歸經】:中葯味苦、辛,性溫。潤肺下氣,消痰止咳。蒙葯味微苦,性平、鈍、柔。殺「粘」,清熱,解毒,燥膿,消腫。
① 《本經》:味苦,溫。
② 《別錄》:辛,無毒。
③ 《葯性論》: 味苦,平。
④ 《本草通玄》:辛甘,微溫。
入肺經。
① 《雷公炮製葯性解》:入心、肺二經。
② 《本草經疏》:入手太陰,兼入足陽明。
【主 治】:中葯治新久咳嗽,痰多,氣喘,咯痰不爽,勞嗽咳血。蒙葯治瘟疫,流感,頭痛,「發症」,療瘡,毒熱,猩紅熱,麻疹不透。治風寒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喉痹,小便不利。
祛痰作用:
中醫認為紫菀具有溫肺,下氣,消痰、止咳嗽的功能。實驗表明,水煎劑有祛痰作用而無鎮咳及平喘作用;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
抗菌作用:
紫菀在體外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霍亂弧菌等7種革蘭氏陰性腸內致病菌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並有對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
抗病毒作用:
水煎劑在雞胚尿囊中對流感病毒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抑制腫瘤的作用:
據報道分離出的表無羈萜醇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也有報道從紫菀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離出的環肽類化合物對S180有抗腫瘤活性。【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3錢;或入丸、散。中葯6—9克,水煎服。蒙葯多入丸散劑。
【用葯忌宜】:有實熱者忌服。
① 《本草經集注》:款冬為使。惡天雄、瞿麥、雷丸、遠志。畏茵陳蒿。
② 《唐本草》:惡藁本。
③《本草正》:勞傷肺腎、水虧金燥而咳喘失血者非所宜。
【選方】
敗毒抗癌,用於癌瘤積毒:
肺癌:紫菀、蚤休、芙蓉花、枇杷葉、百部、昆布、海藻、生牡蠣各15克,浙貝、橘核、橘紅各9克,生地、玄參各12克,白花蛇舌草、茅根、鋪地錦、薏苡仁、夏枯草各3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能使咳嗽痰血等症狀緩解,繼續至X線復查陰影消失。
支氣管腺癌:紫菀、石見穿、紫草各30克,蒲公英15克,炒山梔、王不留行各9克,沙參、麥冬、生地、百部、貝母、地榆各6克 水煎3次分服。迄喘鳴痰稠帶血緩解,氣管阻塞通暢,腫瘤塊影縮小,胸痛消失。
理肺化痰,用於肺嗽痰咳:紫菀、桔梗、白前、百部各9克,陳皮、荊芥各6克,甘草4.5克切碎,研勻為止嗽散。每服9克,日3次,溫開水送服。宜於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 如對急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等的咳嗽都有較好的療效。
治久嗽不瘥:紫菀(去蘆頭)、款冬花各一兩,百部半兩。三物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生薑三片,烏梅一個,同煎湯調下,食後、欲卧各一服。(《本草圖經》)
治傷寒後肺痿勞嗽, 唾膿血腥臭,連連不止,漸將羸瘦:紫菀一兩,桔梗一兩半(去蘆頭),天門冬一兩(去心),貝母一兩(煨令微黃),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乾地黃一兩半。上葯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聖惠方》紫菀散)
治小兒咳逆上氣,喉中有聲,不通利:紫菀一兩,杏仁(去皮尖)、細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搗羅為散,二三歲兒,每服半錢匕,米飲調下,日三,更量大小加減。(《聖濟總錄》紫菀散)
治妊娠咳嗽不止,胎不安:紫菀一兩,桔梗半兩,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錢半,天門冬一兩。上細切,每服三錢。竹茹一塊,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溫服。(《傷寒保命集》紫菀湯)
治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茜根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時。(《雞峰普濟方》紫菀丸)⑻治婦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華水服三指撮。(《千金方》)
葯理作用
提取物及分離表無羈萜醇對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煎劑1克/公斤給麻醉兔灌服,有顯著的祛痰作用(呼吸道分泌量測定法),作用可持續4小時以上。用粗提取物及紫菀甙素給大鼠口服,亦能使其氣管分泌物明顯增加。⑶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宗內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及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抑菌作用。水煎劑在雞胚尿囊中對流感病毒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煎劑口服能增加麻醉兔及大鼠呼吸道分泌物而具祛痰作用。其皂素及苯和甲醇提取物均有祛痰作用。其煎劑對貓氨水噴霧引咳有顯著鎮咳作用;其根醇提取液中分離出的一種無色針形結晶對小鼠咳嗽也有鎮咳作用。紫菀黃色素有利尿作用。其煎劑對雞胚尿囊中流感病毒明顯抑制,還有對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從中分離出的表一無羈萜醇對艾氏腹水癌有抗癌作用。該品含皂甙有強烈的溶血作用。
獸葯用途
【葯理作用】清熱祛痰,鎮咳平喘。用於肺內感染,慢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等。用葯後10小時可控制病情,若為混合感染應配合相應葯物進行治療。
【劑型】提取物濃膏、可溶性粉二種
【用法用量】
1、返魂草提取物濃膏:混飲。治療用量,禽每公斤體重24小時用葯量0.4ml,採用集中投葯,飲用前停水兩小時,投服時兩小時用完,一天兩次,連用3-5天,亦可根據病情酌情加減用量,預防時用量減半。
2、返魂草提取物可溶性粉:飲水。治療用量,禽每公斤體重用葯0.1~0.2g,採用集中投葯,飲用前停水兩小時,投服時兩小時用完,一天兩次,連用3-5天,馬、牛等大畜每頭用葯1~3g(1kg可供300—1000頭用葯);羊、豬等中畜每頭用葯,亦可根據病情酌情加減用量。預防時用量減半。
3、建議用法:
※本葯除按上述作治療用葯外,在防疫的當天或第二天使用,可有效減輕疫苗的應
激反應。有效控制呼吸道病的發生。
※治療腎傳支。腎腫康按0.1-0.2%用一天,第二天返魂草+感克連用3-5天。
※治療病毒性呼吸道病時,用返魂草+感克或黃芪多糖或金絲桃素。
※治療氣囊炎、呼吸道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時,用返魂草+支菌凈或桿菌先峰、桿菌佳、桿菌康等。
※在種雞上使用,不影響種雞的產蛋率、授精率、孵化率。 ⒈ 《本草經疏》:紫菀,觀其能開喉痹,取惡涎,則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溫,肺病咳逆喘嗽,皆陰虛肺熱證也,不宜專用及多用,即用亦須與天門冬、百部、麥冬、桑白皮苦寒之葯參用,則無害。2. 《本草通玄》:紫菀,辛而不燥,潤而不寒,補而不滯。然非獨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兩立效。
⒊《本草正》: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氣,故治咳嗽上氣、痰喘,惟肺實氣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膿血者,乃可用之。觀陶氏《別錄》謂其補不足,治五勞體虛,其亦言之過也。
⒋ 《葯品化義》:紫菀,味甘而帶苦,性涼而體潤,恰合肺部血分。主治肺焦葉舉,久嗽痰中帶血,及肺痿,痰喘,消渴,使肺竅有清涼沛澤之功。用入肝經,凡勞熱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熱結氣,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無不奏效。因其體潤,善能滋腎,蓋腎主二便,以此潤大便燥結,利小便短赤,開發陰陽,宣通壅滯,大有神功。同生地、麥冬入心,寧神養血。同丹皮、赤芍入胃,清熱涼血。其桑皮為肺中氣葯,紫菀為肺中血葯,宜分別用。
⒌ 《本經逢原》:紫菀,肺金血分之葯,《本經》止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取性疏利肺經血氣也。去蠱毒痿者,以其辛苦微溫,能散結降氣,蠱毒自不能留,痿由肺熱葉焦,紫菀專通肺氣,使熱從溲便去耳。《別錄》療嘛咳唾膿血,大明消痰止渴, 皆滋肺經血氣之效。《金匱》澤漆湯用以治咳血而脈沉者,咳屬肺,脈沉則血分之病也。亦治下痢肺病,與紫參同功。6. 《本草正義》:紫菀,柔潤有餘,雖曰苦宰而溫,非燥烈可比,專能開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滯,兼疏肺家氣血。凡風寒外束,肺氣壅塞,咳嗆不爽,喘促哮吼,及氣火燔灼,郁為肺癰,咳吐膿血,痰臭腥穢諸證,無不治之。而寒飲蟠踞,濁涎膠固,喉中如水雞聲者,尤為相宜。惟其溫而不熱,潤而不燥,所以寒熱皆宜,無所避忌。景岳謂水虧金燥,咳嗽失血者,非其所宜;石頑謂陰虛肺熱乾咳者忌之;蓋恐開泄太過,重傷肺金,又恐辛溫之性,或至助火。要之虛勞作嗽,亦必有濁痰阻塞肺竅,故頻頻作咳,以求其通,不為開之,咳亦不止,以此溫潤之品,泄化垢膩,順調氣機,而不傷於正,不偏於燥,又不犯寒涼遏抑、滋膩戀邪等弊,豈非正治且柔潤之質,必不偏熱,較之二冬、二母,名為滋陰,而群陰膩滯,阻塞隧道者,相去猶遠。惟實火作咳,及肺癰成膿者,則紫菀雖能泄降,微嫌其近於辛溫,不可重任,然借為向導,以搗穴犁庭,亦無不可。總之,肺金窒塞,無論為寒為火,皆有非此不開之勢。
⒎《本經》: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痿,安五藏。
紫菀
⒏ 《別錄》:療咳唾膿血,止喘悸,五勞體虛,補不足,小兒驚癇。
⒐《葯性論》:補虛下氣。治腦脅逆氣,勞氣虛熱。
⒑《唐本草》:治氣喘,陰痿。11. 《日華子本草》:調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⒓ 《本草衍義》:益肺氣。
⒔ 王好古:主息賁。
⒕ 寧原《食鑒本草》:主肺經虛熱,開喉痹,取惡涎。
⒖ 《本草從新》:專治血痰,為血勞聖葯。又能通利小腸。
⒗ 《本草再新》:潤肺下氣、寒痰及虛喘者宜之。
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
①陶弘景:紫菀,近道處處有生。布地,花亦紫,本有白毛,根甚柔細。
②《日華子本草》:紫菀,形似重台,根作節,紫色潤軟者佳。
③ 《本草圖組》:紫菀,三月內布地生苗葉,其葉三四相連,五月六月內開黃紫白花,結黑子,本有白毛,根基柔細,二月三月內取根陰干用。④ 《本草衍義》:紫菀用根,其根柔細,紫色,益肺氣,《經》具言之。《唐本注》言無紫菀時,亦用白菀,白菀即女菀也。今本草無白菀之名,蓋唐修《本草》時已刪去。
⑤ 《綱目》:按陳自陰雲,紫菀以牢山所出,根如北細辛者為良。沂、兗以東皆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