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復種指數
擴展閱讀
陳冠希事件 2025-07-20 04:22:34
天天看股票有什麼影響嗎 2025-07-20 04:19:32
如果選擇買哪家股票 2025-07-20 03:53:03

復種指數

發布時間: 2021-06-30 10:05:45

① 什麼是復種制度 ,和復種指數有什麼不同

1、復種制度,稱為耕作制度又稱農業經營制度、農作制度。它是耕作制度為農作物種植制度及有關技術措施的總稱。是指以土壤耕作為中心,包括施肥、灌溉、除草、水土保持、輪作倒茬等各項農業技術措施在內的農作體系。從廣義來說,指農業熟制,作物布局。復種指數與耕作制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改革耕作制度,在單位面積耕地上將原來一年只播種一季農作物的耕地,重復播種一季或兩季,變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為一年兩熟或三熟,從而增加復種指數。
耕作制度是根據作物的生態適應性與生產條件採用的種植方式,包括單種、復種、休閑、間種、套種、混種、輪作、連作等。與其相配套的技術措施包括農田基本建設、水利灌溉、土壤施肥與翻耕、病蟲與雜草防治等。耕作制度在一定的自然經濟條件下形成,並隨生產力發展和科技進步而發展變化。在農業發展史上,其演變過程大致由撩荒農作制、休閑農作制、連作農作制、輪作農作制向復種農作制發展。在中國,除東北、西北、華北北部因熱量條件不足實行一熟制外,大部分地區實行復種制。復種北界已越過長城一線,雙季稻種植已北移到北緯34°,在雲貴高原已上升到海拔2420米處;三熟制界線由北緯25°北移到北緯32°。中國耕地資源不多,因地制宜採用科學的耕作制度,可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保持良好的農業生態壞境,並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亦是種植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2、復種指數:耕地上全年內農作物的總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標,用百分數表示。計算公式為:復種指數=全年播種(或移栽)作物的總面積÷耕地總面積×100%。
復種指數的高低受當地熱量、土壤、水利、肥料、勞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等條件的制約。熱量條件好、無霜期長、總積溫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復種指數的基礎。經濟發達和農業科學技術水平高,則為復種指數的提高創造了條件。中國南方水熱條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等省,復種指數均在200%以上。提高復種指數,對發展農業生產、增加產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國復種的耕地面積約佔全國耕地面積的一半,復種的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1/2。復種種類,主要的有稻-稻-麥(油菜)、小麥-玉米、小麥-棉花、小麥-甘薯等。近幾年四川、福建、湖北、湖南、貴州、雲南等省發展了小麥-水稻-再生稻種植方式,充分利用了光、熱、水、氣等自然資源。
復種指數與作物熟制有一定關系。中國復種指數已從1952年的130.9%提高到1987年的151.2%。全國各類地區復種指數大致為:五嶺以南約200%左右;五嶺以北,長江以南地區約180~200%;長江以北,黃河、秦嶺、白龍江以南地區為150~180%;黃河、秦嶺、白龍江以北,長城以南地區約120~150%; 長城以北地區,除部分旗、縣外,大部在1000%以下。根據中國人口多、耕地少的特點,因地制宜地提高復種指數,是擴大作物播種面積,挖掘耕地利用潛力和提高農作物總產量的有效途徑。

② 糧食復種指數指什麼

復種制度(或叫做耕作制度)是指一年內,在同一耕地上,種植作物一次、二次還是三次,即重復種植作物的面積。
復種指數則指某一地區,全年總播種面積和總耕地面積之比,它是衡量耕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標,
復種指數愈大,說明耕地利用程度愈高。其計算公式:影響復種指數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條件(如活躍生長期積溫、無霜期)、技術條件(如作物的品種和成熟期、熟制)、勞動力條件等。

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XX/XXSX/SXBL/BL000021/4065_SR.HTM

③ 復種指數怎麼計算

復種指數

耕地上全年內農作物的總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標,用百分數表示。計算公式為:復種指數=全年播種(或移栽)作物的總面積÷耕地總面積×100%。

④ 復種指數是什麼

復種指數 :一年內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用百分數表示,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標。

⑤ 什麼是「復種指數」

復種制度(或叫做耕作制度)是指一年內,在同一耕地上,種植作物一次、二次還是三次,即重復種植作物的面積。
復種指數則指某一地區,全年總播種面積和總耕地面積之比,它是衡量耕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標,常用百分數表示。某農場有耕地1000畝,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1500畝,則復種指數為150%(即復種制度為一年二熟),復種面積為500畝。

⑥ 什麼是復種指數

復種指數,又叫種植指數,是指耕地上全年內農作物的總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標,用百分數表示。計算公式為:復種指數=全年播種(或移栽)作物的總面積÷耕地總面積×100%。

復種指數的高低受當地熱量、土壤、水分、肥料、勞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等條件的制約。熱量條件好、無霜期長、總積溫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復種指數的基礎。經濟發達和農業科學技術水平高,則為復種指數的提高創造了條件。中國南方水熱條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等省,復種指數均在200%以上。提高復種指數,對發展農業生產、增加產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國復種的耕地面積約佔全國耕地面積的一半,復種的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1/2。復種種類,主要的有稻-稻-麥(油菜)、小麥-玉米、小麥-棉花、小麥-甘薯等。近幾年四川、福建、湖北、湖南、貴州、雲南等省發展了小麥-水稻-再生稻種植方式,充分利用了光、熱、水、氣等自然資源。

復種指數與作物熟制有一定關系。中國復種指數已從1952年的130.9%提高到1987年的151.2%。全國各類地區復種指數大致為:五嶺以南約200%左右;五嶺以北,長江以南地區約180~200%;長江以北,黃河、秦嶺、白龍江以南地區為150~180%;黃河、秦嶺、白龍江以北,長城以南地區約120~150%; 長城以北地區,除部分旗、縣外,大部在100%以下。根據中國人口多、耕地少的特點,因地制宜地提高復種指數,是擴大作物播種面積,挖掘耕地利用潛力和提高農作物總產量的有效途徑。

⑦ 什麼是地理復種指數

復種指數是指一定時期內(一般為1年)在同一地塊耕地面積上種植農作物的平均次數,即年內耕地面積上種植農作物的平均次數,即年內耕地上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

⑧ 什麼是「復種指數」

復種指數或叫種植指數。是指一定時期內在同一地塊耕地面積上種植農作物的平均次數,即年內耕地面積上種植農作物的平均次數,即年內耕地上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它反映復種程度的高低,用來比較不同年份、不同地區和不同生產單位之間耕地的利用情況。

⑨ 復種指數是什麼意思呢

復種:
一年內於同一田地上連續種植兩季或兩季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如麥-棉一年二熟,麥-稻-稻一年三熟;此外,還有二年三熟、三年五熟等。上茬作物收獲後,除了採用直接播種下茬作物於前作物茬地上以外,還可以利用再生、移栽、套作等方法達到復種目的。
耕地復種程度的高低通常用復種指數或稱種植指數來表示。
復種主要應用於生長季節較長、降水較多(或灌溉)的暖溫帶、亞熱帶或熱帶,特別是其中人多地少的地區。主要作用是提高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以便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上,通過延長光能、熱量的利用時間,使綠色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機物質,提高作物的單位面積年總產量;使地面的覆蓋增加,減少土壤的水蝕和風蝕;充分利用人力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