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興國之要
擴展閱讀
股票是不是只能100股買 2025-09-12 11:41:27
股票型分級基金母 2025-09-12 11:41:24
603015弘訊科技股票行情 2025-09-12 11:39:52

興國之要

發布時間: 2021-07-04 04:03:53

❶ 什麼是興國之魂,什麼是興國之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而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凸顯了先進文化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同時也凸顯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偉大作用。

(1)興國之要擴展閱讀:

「興國之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魂」。

貫徹「興國之魂」的要求,就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單位教育等方面著手,從加強文明單位創建、選樹宣傳和學習各類道德模範等方面著手;

從加強黨員幹部理想信念修養、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培養等方面著手,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❷ 什麼是興國之要,立國之本,強國之路

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這是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這四個重要論斷。

拓展資料

1、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政黨的基本功能就是確定路線和政策,並運用自己的組織力量推動路線和政策的貫徹執行。毛澤東同志說:「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從這個意義上說,決定著政策和策略的黨的政治路線,就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生命線。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3、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我們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個歷史進程中,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4、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改革開放作為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沖破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障礙,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形成了對外開放的全新格局,打開了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發展的嶄新局面。

參考資料

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❸ 中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路、興國之魂、興國之要分別是什麼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

拓展資料:

(1)四項基本原則

「四項基本原則」就是:「第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第三,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第四,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2)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國營企業的重大改革--自主經營權、自主調控市場。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理論層面為主導,統領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層面,四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立,有利於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有利於堅定理想、信念,有利於建立道德規范,有利提高國民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4)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指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中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作重點。是興國之要,是黨和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中共八大鑒於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指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❹ 興國之要是什麼

我國發展的興國之要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黨的基本路線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興國之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立國之本、政治基石),堅持改革開放(強國之路、活力源泉)。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1. 含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說,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和國家始終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工作,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要把發展生產力放在首要地位。

  2. 地位:興國之要

  3. 為什麼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只有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位,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才能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為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提高國際地位,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重要國策。30年來的實踐證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使我國科學技術、生產力水平大幅提高,社會文化事業大力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4. 重要觀點:發展才是硬道理、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意義: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❺ 興國之要立國之本強國之路是什麼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在1987年黨的十三大上把四項基本原則提到「立國之本」的高度。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1998年,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大會上,江澤民同志把改革開放提到了「強國之路」的高度。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008年,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同志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到「興國之要」的高度。

確立原因

四項基本原則之所以是立國之本,是因為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沒有改變,他們企圖顛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

為了鞏固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保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就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離開四項基本原則,中國就不是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就不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會走歪路。

改革開放之所以是強國之路,是因為它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之所以是興國之要,首先是因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貫穿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始終,影響和決定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

其次,社會主義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同時,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也要靠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才能顯示出來。總之,經濟是基礎,解決中國所有問題,歸根到底要靠經濟的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光明網——從立國之本、強國之路、興國之要到興國之魂

❻ 興國之要,興國之魂,立國之本,立黨之本分別是什麼

興國之要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國之本是四項基本原則,立黨之本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指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中心,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作重點,是黨和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3、四項基本原則

四項基本原則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6)興國之要擴展閱讀:

與「興國之要,興國之魂,立國之本,立黨之本」經常說的一個概念還有「強國之路」。」強國之路」是指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國營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得到了明顯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南方談話發布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布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2013年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深化改革開放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❼ 我國的興國之要,興國之魂分別是是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

❽ 興國之要是什麼

胡錦濤:經濟建設是興國之要 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12-18 發表評論>>

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於18日上午10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12月18日上午10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紀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同志作重要講話。吳邦國主持會議。中國網進行網上直播。

胡錦濤在闡述改革開放30年我國積累的寶貴經驗時指出,必須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始終保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

胡錦濤說,30年來,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既以四項基本原則保證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又通過改革開放賦予四項基本原則新的時代內涵,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當今世界的深刻變化和當代中國的深刻變革中牢牢站住了、站穩了,成為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主義。

我們黨作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須臾不可偏離、絲毫不可偏廢,必須全面堅持、一以貫之。離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切發展和進步就會失去物質基礎;離開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就會迷失方向和喪失動力。

胡錦濤說,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根本的就是一切都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不發達階段,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於依靠自己的發展。30年來,我們既毫不動搖地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夯實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物質基礎,又毫不動搖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黨的基本路線是興國、立國、強國的重大法寶,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群眾的幸福線。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做到思想上堅信不疑、行動上堅定不移,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❾ 興國之要是什麼意思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此前,我黨又先後提出了「立國之本」、「強國之路」、「興國之要」。四者聯系起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❿ 其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 興國之要 立國之本

F 分 析: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題乾的表述各內容之間順序顛倒,因此是錯誤的。 考點: 本題主要考查強國之路、興國之要、立國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