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人說非典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後遺症,這是為何
2002年,一場號稱史上最恐怖的傳染病疫潮之一的「非典」SARS席捲全球。在經過無數的白衣天使和國家的努力下終於在03年漸漸控制並消滅了疫情。可為什麼有人會說非典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後遺症?
寫在最後的話:
人的一生都不可能順順利利,總會遇到一些曲折。遇到各種疾病(如SARS)其實也並不可怕,一定要相信醫生,積極的配合治療。人只要活著,沒有過不去的坎,我們只要面對,事情總有解決的辦法。非典的後遺症雖然很折磨人,但只要相信自己,一切都會過去的。
也希望每個朋友都能善待生命,善待自己。願大家,餘生幸福安好。
㈡ 非典後遺症檢查
病情分析:
您好,非典後遺症,主要是因為激素使用而留下的後遺症。激素的副作用導致部分患者股骨頭壞死。再就是肺彌漫性間質纖維化、髖關節滑膜炎
指導意見:
這樣就需要進行髖部X線或核磁共振檢查。結合胸部X線檢查等等,這樣就可以確定是否有相關後遺症
㈢ 非典後遺症是怎麼回事
摘要: 非典後遺症,因為治療與預防非典而留下的後遺症,主要是因為激素使用而留下的後遺症。2003年,為了搶救生命,激素類葯物曾被大量用於非典緊急治療,激素的副作用導致部分患者股骨頭壞死。如今,這個被稱為非典後遺症患者的群體,大部分生活艱難,6成家庭變故。而且,這個群體中的很多人,被習慣地遺忘了。非典對他們的身心損害極大,大部分人都有肺部病變等多種後遺症,尤其要引起重視的是,因受歧視而引發的心理障礙,鍾南山院士稱為非典最大的後遺症———「SARS後綜合征」。對非典康復者,戰勝疾病只是他們與非典抗爭的第一役,如何克服因非典而起的心理困擾,仍需全社會的協同作戰。 非典後遺症 [編輯本段]背景 非典時期(2003年),全國報告的非典後遺症病例是5000多例,死亡349人。現在,在北京免費治療的僅150人左右。那麼,還有多少未能進入免費治療行列的後遺症患者,他們的境況如何?媒體報道說,即便是在北京接受免費治療的部分患者,也仍舊憂慮後續的生活。與此同時,很多患者還受到了心理抑鬱症的困擾。一份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後遺症患者中重度抑鬱症患者達39%。 [編輯本段]范圍 1、呼吸系統的彌漫性間質纖維化;間質性肺炎;機化性肺炎;局灶性纖維化。 2、運動系統的股骨頭缺血性病變及壞死;髖關節滑膜炎。 非典後遺症患者3、按照國家規定,經非典防治專家組集體認定屬於非典後遺症的其他疾病。 [編輯本段]實例說明 簡介 北京登記有非典後遺症患者約300人;民間調查顯示80%因病離崗,60%家庭變故。骨壞死、肺纖維化、抑鬱,幾乎是非典後遺症患者的普遍狀態。這個群體一直未進入公眾視野,直到國際殘疾日後央視「新聞1+1」報道:他們活得艱辛。長期以來,非典後遺症患者生活在疾病折磨和心理憂患中,他們生活在封閉的小圈子裡。幾年來,政府也做了諸多努力,包括定點免費治療及進行生活補助。但「非典後」依然對未來恐懼,他們擔心疾病的發展,擔心喪失生活能力,而因「非典後」具家族性特徵,他們也擔心誰來照顧患病的家人…… 他們還在想著辦法,找尋著過得更好的希望。 非典後遺症患者暗夜的酒館很安靜,幾杯下去,酒精的作用讓方渤有些漂浮。9月28日,這個患有股骨頭壞死、肺纖維化的中年人,試圖猜想如沒有非典後遺症,他現在會過著怎樣一種生活。許多的鏡頭在他腦海里放大。回憶和猜想讓他不安、焦躁。他砸碎了酒瓶,用玻璃片兒,朝著腦門戳了下去…… 目前在醫院等待手術(右肩肱骨頭清創)的方渤,腦門上有個明顯的疤痕。「群」里其他人聽說了方渤自殘的事,沒有太多驚訝,幾年過來,他們都深刻體會過這種絕望的感受。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非典後遺症患者。 作為「死裡逃生」的非典患者,方渤一度「沉醉」,直到半年後腿疼症狀出現。六年前,2003年的北京,被非典包圍。方渤是成功突圍的人。患了非典的方渤,在東直門醫院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當年6月,治癒出院。門診樓上大幅祝賀患者康復的標語、家屬手捧鮮花感謝醫護人員,這樣的畫面,至今深印在方渤腦海里。那段時間,他是媒體的「寵兒」。作為「被成功治癒的非典病患」,他還上了王志采訪的「面對面」。時至今日,自豪感還時不時會在語氣等細節中顯現。從視頻資料看,當時的他顯得年輕、健康。他甚至有些俠義:聽說治癒者的血清對研究有幫助,他拉著全家人去捐。他還簽署了協議,死後捐獻眼角膜及遺體。「那個時間段里,我是名人,活過來了,總想回饋。」方渤回憶說。變化出現在半年後。半年後,他感覺腿疼,呼吸不暢,去醫院一查,發現是因激素過量使用而導致的非典後遺症。方渤很快發現自己不是個體。2004年北京市政府對非典治癒者進行篩查,登記注冊,這群人自發聚集了起來。方渤認識了張金萍等病友。 [編輯本段]調查數據 57.97%的患者精神變差或記憶力下降; 55%的患者覺得注意力受到影響; 49.3%的患者覺得自己工作能力降低、工作壓力增加; 44.9%的患者覺得對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40.58%的患者變得容易煩躁; 20%的患者左右覺得恐懼或孤獨; 100%的患者認為得到了家庭的溫暖、親朋的支持,並認為這對自己的康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非典後遺症患者 身體方面 78%的患者感到疲乏(其中覺得中到重度疲乏者有29例,超過42%); 74.3%的患者易出汗; 70%的患者有氣短、氣促的感覺; 50%以上的患者感到心悸、睡眠差、口乾、胸悶; 26%的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降低; 23.08%的患者出現小氣道通氣功能障礙; 65.58%的患者出現殘氣容積增加; 22.96%的患者出現輕度肺彌散功能障礙; 36%的患者仍見肺炎吸收不全病灶或間質性病變等(其中重症肺炎的患者佔26%)。 [編輯本段]建議 我們需要做的,就應該是長久的制度性「後救援」,讓他們在與病患抗爭的同時,享有更具體、更細微的人情溫暖與關懷。因為,一個健全的社會,必然要存在堅定而又永久的守候與呵護,讓即使是處於最邊緣最無力的人群,也會感受到人性的溫暖。這樣基於「後救援」的守候與呵護,首先應來自政府部門的制度性保障,並在此基礎上,由民間組織完善至最細微的溫暖與感動。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這兩種力量都遺忘了他們,他們才是真的被遺忘。同樣,也只有這兩種力量聯起手來,他們才能真的被溫暖。 政府部門的制度性保障又該如何建立,才能做到不遺忘或拋棄任何患者?完善而又行之有效的公共衛生體系自然是關鍵,這也是它基本的公共良知與使命。因此,對非典後遺症患者而言,我們在這方面的「後救援」,就是讓他們的疾病得到有效治療,讓他們的生活有穩定的保障,讓他們的心理抑鬱得到疏導;與此同時,為所有的非典病例,建立完整的信息追蹤檔案,密切關注他們的生命健康,確保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永久的守候與呵護。當然,這也就需要做出更科學、更完善的制度性安排。
㈣ 非典後遺症檢查非典後遺症檢查
病情分析:您好,非典後遺症,主要是因為激素使用而留下的後遺症。激素的副作用導致部分患者股骨頭壞死。再就是肺彌漫性間質纖維化、髖關節滑膜炎
指導意見:這樣就需要進行髖部X線或核磁共振檢查。結合胸部X線檢查等等,這樣就可以確定是否有相關後遺症
㈤ 非典後遺症有多痛苦呢
今年已經是2020年了,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快速傳播,現在全世界都在為了消滅病毒而在奮斗。這讓我不禁的想起2012年時候的非典。距離非典也已經過去了17年了,我很想知道在那場非典中不幸感染SARS冠狀病毒又幸運活下來的人們現在怎麼樣了?於是我上網查了很多的資料,我突然發現非典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是給那些人們帶來的傷害卻是一輩子不能磨滅的……非典的後遺症到底有多麼痛苦呢?這個問題我沒有辦法回答,因為那時候我還很小,對於當時沒有太多的記憶。回到2020,這場戰役會持續多久呢?我們不得而知,或許當我們脫下口罩後疫情也還在你不知道的地方繼續下去,所以我們一定不能掉以輕心!
㈥ 非典後遺症人群集中在哪
北京非醫護人員非典後遺症患者在冊的大概有近二百人,他們被指定在望京醫院中醫科醫治,好像每禮拜二的下午,是集中門診時間,更常年有人在此住院醫治。再有就是近百名患後遺症的醫護人員,他們集中在小湯山的一家療養院醫治,從04年起一直沒有離開。
㈦ 在紀錄片中看到非典後遺症患者病床前有一個類似小風扇的東西叫什麼
就是風扇
那時無法在簡易病房安裝空調
㈧ 非典後遺症的介紹
非典後遺症,因為治療與預防非典而留下的後遺症,主要是因為激素使用而留下的後遺症。2003年,為了搶救生命,激素類葯物曾被大量用於非典緊急治療,激素的副作用導致部分患者股骨頭壞死。非典對他們的身心損害極大,大部分人都有肺部病變等多種後遺症。
㈨ 2003年的非典大約引起多少人的不幸死亡
官方數據:中國感染4698人,死亡224人,全世界感染8069人,死亡775人
中國區康復1529人,全世界康復7452人
該組數據出處:
(1)
根據WHO公布的資料,中國及所屬香港
、澳門的病情是分開公布的。
(2)
WHO最後公布統計數字是在2003年7月
11日,但是之後有所調整。
(3)
未公布調整後的數字。
一些非典患者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如股骨頭壞死導致殘疾、肺部纖維化以及精神抑鬱症,一些專家認為搶救中使用的激素類葯物是導致股骨頭壞死的主要原因。2004年3月,北京市衛生局成立專家組,對非典後遺症患者開始進行系統治療。國家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然而他們大多仍然生活艱難,有六成家庭發生變故。
㈩ 非典後遺症真的和激素有關嗎要知道激素在醫學上使用很普遍啊,為什麼只有非典患者有那麼嚴重的後遺症啊
這個副作用和劑量有關系,當初治療非典的時候激素都是大劑量的。這就使副作用更容易產生,如骨質疏鬆,肌無力等。平時劑量很小一般幾十毫克,短期服用副作用不會太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