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海灣戰爭」打醒了全世界
海灣戰爭是指上世紀90年代,由以美國為首的34個國家組成的聯軍與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這是美軍自越南戰爭後主導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海灣戰爭主要包括三個軍事行動,沙漠盾牌行動、沙漠風暴行動和海上攔截行動。 以美國為首的聯盟軍隊於1991年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戰爭結束,伊拉克接受了停火協議。在這次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展現了壓倒性優勢,對冷戰後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產生了深刻影響,以至於現在有很多的人說海灣戰爭打醒了全世界。
② 伊拉克戰爭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不管戰爭如何結束,可以肯定的是,從近期來看,戰爭會對中國的國家利益產生一定的直接損害:1中國主張的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的立場被美國的戰爭取代,這是中國不願看到的,是對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大國利益的損害;2 油價上漲因素對中國經濟發展不利,現在油價已經上漲到30多美元一桶,開戰後油價如何走勢,取決於戰爭結束的時間,時間越長,油價上漲的幅度可能越大,再加上其他重要的產油國如委內瑞拉局勢不穩,如果伊拉克再把戰火引向中東地區科威特、沙特等其他重要的產油國,對中國的損害會更大;3中國在伊拉克現有的利益會遭到損害,其中包括中國在伊拉克開採石油的協定和投資,中國在伊拉克的使館和其他設施可能遭到損害等。從更長的時期看,戰爭對中國國家利益的間接和可能的情況有:1如果戰爭對美國和西歐經濟、東亞經濟產生較大的消極影響,會使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惡化,可能影響中國對外貿易的增長;2美國控制中東石油這一重要的戰略資源,在中美關系出現重大矛盾的情況下,會對中國形成一定的戰略壓力。
③ 為什麼說海灣戰爭打醒了中國人
海灣戰爭是人類史上第一次高技術戰爭,其中大量使用精確制導武器,如戰斧式巡航導彈,哈姆反輻射導彈等。
④ 為什麼有人說,中國是伊拉克戰爭最大受益國
有這種說法:「海灣戰爭把伊拉克打疼了。把中國打醒了。」這場戰役,讓中國看到了西方,尤其是美國在怎麼打仗。如果中國不也這樣發展類似的高科技軍事裝備,革新一流的現代戰法,還死守以前那些「傳統武器和戰法」的話。到了某一天,中國就是下一個伊拉克。落後就要挨打!所以之後,中國就首先開始注意空軍的發展。改變我國空軍的長期積弱。不久研製出現代戰機殲-10,(剛好,不久和我們長期交惡的蘇聯解體,國際形勢轉變。過去敵對的最大鄰國,相反成了我們最大的兵器進口國。首先就買了先進戰機蘇-27……)
⑤ 伊拉克戰爭的經過
伊拉克戰爭已經結束多日了,回顧戰爭經過我們歷歷在目,戰爭雖然短暫,但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太多了。這次戰爭讓中國軍人和軍事發燒友們的心情卻久久難以平靜,很多人感嘆不要說讓我們去打仗了,現在連戰爭也看不懂了。這實際上是數字化戰爭給我們在軍事理論和思想上造成的隔代差距。
用傳統的作戰思想分析現代信息化戰爭,顯然是處處看不懂。伊拉克戰爭中除了美軍明白伊軍的真正作戰實力外,多數國家的軍事分析與評論家仍然按照伊軍的原有的靜態編制分析戰況、講評戰局,自然是美軍越打看不懂戰爭進程的人越多。而實際情況是自從第一次海灣戰爭結束後,在國際社會的長期制裁下,伊軍的作戰實力就基本沒有得到應有的恢復,到了九十年代末期,伊軍除了從第三世界國家得到一些落後的武器裝備配件外,較為先進的武器裝備配件根本沒有得到,致使軍隊和裝備殘缺不全根本無法作戰,這也是為什麼戰場上只能看到少數T-55而看不到T-72坦克的原因所在。已進入信息化戰爭時代的美軍對這些情報早已了如指掌,但其它國家還蒙在鼓裡,這就是信息化戰爭思想與傳統軍事思想上存在的實力差距。此次美軍對伊拉克的作戰信息動員特點是偵察和情報收集具有開展的早、手段多、技術偵察與人力偵察相結合。伊軍信息戰也有出人意料的表現。
偵察和情報收集已經成為美軍信息化新戰法的重要(主要)支撐。現代化、數字化偵察裝備是美軍偵察手段的技術支持,對此我們需要正確、全面的理解其內涵:即美軍在加強現代化技術偵察手段的同時,不僅沒有放棄傳統的人力偵察手段,而且使傳統的偵察方式實現了現代化。近年來,不僅實現了偵察裝備和信息傳輸設備的現代化和數字化(包括,諸如衛星,有人、無人偵察機,人力偵察裝備等),而且在整個作戰指導上還將偵察和偵察過程納入了作戰體系,並貫穿於戰前、戰中、戰後的全過程。具有發現——傳遞——處理——反映過程時間短、速度快的特點。 伊拉克戰爭中,伊軍信息動員雖然不如美軍那麼全面還比較原始,但是其作法也給世界面目一新,至今還有眾多的美英高官們對伊軍新聞部長薩哈夫的表現念念不忘,使以聲像為主的信息戰上到更高的層次。對於薩哈夫的表現,一些軍事家稱他的作用相當於兩個共和國衛隊師,就連戰爭的發起人,美國總統小布希對薩哈夫的表現也贊不絕口,每當薩哈夫出面時小布希都放下手中工作觀看,就連開國家安全會議時也是如此,邊看邊說「真是個天才」。甚至薩哈夫的幾次虛假講話使美軍額外加強了防範,也使掌握了制信息權的美軍幾次想調整作戰計劃,並干擾了最高決策屆對戰局進程的看法,最終不得不出面澄清實事,把戰場指揮權繼續交由戰場指揮官負責。可以講在新聞欺騙上,薩哈夫確實是個天才,以致使多次讓全世界觀眾信以為真,對戰局起到一定作用。
這次伊拉克戰爭給全國人民上了一堂生動的國防教育課,無論是各級領導還是大中小學生都十分關心戰況的進展情況,戰爭雖然結束了但是很多人的困惑並未了結。我軍的偵察情報能力或者說是信息化作戰能力,與高速發展的經濟狀況和不斷提升的政治、外交、軍事地位十分不相稱,近幾年的國際斗爭顯示,中國情報能力低下已嚴重危及國家利益與國防安全!個別國外軍事評論家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央視請來做伊拉克戰事評論的一些嘉賓,其評論不能讓人滿意,如果是作為一個普通的業余軍事愛好者或者是一名普通的軍人或中下層軍官這樣說的話是可以理解的,但作為一名軍事家,就反映出中國在現代軍事理論和思想上的差距。在當今世界,各大國都對情報搜集、分析能力格外重視,而且是軍事思想與裝備技術越領先、越發達的國家,先進的偵察技術能力和制信息的越突出,越更加重視情報搜集特別是人工情報的搜集工作。
我們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建設:一是樹立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是情報化建設的思想觀念。二是培養在信息化戰爭中戰斗員就是偵察情報員的意識,使作戰單位與個體成為全局情報搜集與上報的終端,實現軍事行動上的真正信息化。三是突破限制完成全軍乃至地方有關部門的信息共享限制,使信息化真正成為作戰能力的倍增器,成為有源之水,實際上在伊拉克戰爭中,我們有些情報部門早在幾年前就掌握了伊軍建設情況,但由於信息共享在我軍還未普及,不能在需要時發揮應有的作用。四是加強平時或戰前的偵察情報工作能力,為信息作戰與決策制定正確方案與決心提供依據,平時要加強信息入庫與積累,保證戰時能調用。五是加強信息化設備硬體建設,完善信息的實時偵察與共享能力數字化建設。六是加強信息戰後備力量建設,現代戰爭中打擊的目標戰略目標佔多數,並且軍民兼用,因此未來信息防禦戰中後備力量建設好壞影響較大。總之,我軍應抓住信息化戰爭的核心部位大力發展衛星、空中、地面、水下的情報搜集與動員能力建設與信息戰思想認識建設,才能贏得戰爭勝利。
⑥ 伊拉克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好處和壞處
好處:1。伊拉克戰爭給中國上了一節戰爭課,讓我們從傳統的大規模戰爭中醒來,信息化戰爭才是現在的戰爭。2。美國深陷中東泥潭,減少了對東亞的影響和戰略資源的調動。3。讓它成為恐怖主義勢力的襲擊目標(但不一定,就對我們有利。)壞處1。美國加強了對中東的控制,也是對別的國家的戰爭訛詐。使中國的能源被約束。另外讓別的小國更不敢不隨從它。減少了中國的影響。告訴世界,美國現在依然是唯一的超級大國。2。證明了美國是一個隨時戰備的國家,戰爭對他們來說是必須品。而我們不是。(可能也是好處,提醒我i們)。使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盟友關系不被和平年代淡忘,使盟友關系更鞏固。軍隊得到訓練。3。使美國控制世界經濟的能力加強。
⑦ 為什麼說伊拉克戰爭中薩達姆給中國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不是很大的幫助,我們今天還活著要感謝兩個人:
1、朱可夫,這個失戀的男人發明了現代戰爭的模式,並用這種模式痛打了入侵蘇聯的關東軍,有多痛打?痛得 r b 後來二戰的時候死活不願意和德國合圍蘇聯,如果選擇先合圍蘇聯,後進攻中國,那麼中國將處於孤立無援的地步!後果不言而喻!
2、伊拉克,在美國入侵之前,我們是把最先進的武器賣給了伊拉克,俄羅斯也把最先進的武器賣給了伊拉克,後來發現這些武器連一張紙片的作用都發揮不了,美國人像當年朱可夫痛打關東軍那樣消滅了伊拉克,把我國的國防力量給驚醒了,從此我們的國防技術開始和世界接軌。
冥冥中,上天救了中國兩次,這是兩次足可以亡國滅種的危機。
⑧ 美國為什麼說伊拉克戰爭中,中國受益最大
確實如此。
我不知道你多大年齡,對911事件有什麼印象。911事件後,當時很多中國百姓都幸災樂禍,覺得美國活該,叫好聲一片,結果讓中國百姓大跌眼鏡的是,中國政府卻是最早站出來聲援美國,支持美國反恐的國家。2003年,美國繞開聯合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中國只是象徵性的譴責與批評了一下,並沒有真的對這場戰爭是否合法而去和美國較真,更沒有在聯合國和美國唱對台戲,實質上中國是默認了美國的行為。中國不是傻子,中國做的這一切也不是白做的,中國不挑你美國的刺兒,那你美國也得拿出點兒實際的東西來回報中國,而這個「回報」就是經濟、貿易方面的。在那幾年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一段時間,一個是因為美國在伊拉克打仗,不太顧的上管中國,一個就是作為美國對中國的回報,也確確實實在經濟、貿易發展上給了中國很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