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尿素的注意事項
尿素用後不宜立馬澆水!如果施用尿素後馬上灌水,它就會被水溶解,由於土壤膠體與尿素之間的吸附力很弱,尿素在土壤中的流動性很大,尤其是大水漫灌,會使尿素淋至深層,降低肥效。所以,追施尿素後不宜馬上灌水,雨前追肥施尿素的說法就更不科學了。
尿素一般不直接作種肥。因為尿素中含有少量的縮二脲,一般低於2%,縮二脲對種子的發芽和生長均有害。如果不得已作種肥時,可將種子和尿素分開下地,切不可用尿素浸種或拌種。
尿素轉化成碳酸氫銨後,在石灰性土壤上易分解揮發,造成氮素損失,因此,尿素施用後要及時深施覆土。
B. 尿素是什麼肥
尿素,又稱碳醯胺(carbamide),是由碳、氮、氧、氫組成的有機化合物是一種白色晶體。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動物和某些魚類體內蛋白質代謝分解的主要含氮終產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C. 尿素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腎性尿酸偏高見於急性腎炎、慢性腎炎、中毒性腎炎、嚴重腎盂腎炎、腎結核、腎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腎和腎腫瘤等引起的腎功能障礙。尤其是對尿毒症的診斷有特殊價值,其增高程度與病情嚴重性成正比,如氮質血症期BUN超9mmol/L,至尿毒症期BUN可超過20mmol/L,有助於病情的估計。
腎前性偏高見於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燒傷、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脫水、嚴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肝腎綜合征等。
腎後性偏高見於因尿路梗阻增加腎組織壓力,使腎小球濾過壓降低時,如前列腺肥大、腫瘤壓迫所致的尿道梗阻或兩側輸尿管結石等。
單純的尿素偏高的原因是因為飲食中攝入過多的蛋白質類食物引起,改變飲食結構,平衡蛋白質、含糖類食物和蔬菜的搭配,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
D. 尿素,對植物生長的作用是什麼,該如何使用
1、尿素的作用是調節花量,於花後5-6周,葉面噴施0.5%尿素水溶液,連噴2次,可以提高葉片含氮量,加快新梢生長抑制花芽分化,使大年的花量適宜。
2、優先考慮主要作物在施用時,應首先考慮種植面積較大、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如小麥、玉米),而對於蕎麥等次要作物,則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適當少施或者甚至不施,有針對性地發揮肥料的增產作用。用作基肥或追肥尿素適合用作基肥和追肥,一般情況下不作種肥用。
3、提前追施。尿素施入土壤後,先經土壤微生物作用,水解為碳酸氫銨,方可被作物根系吸收。因此應當提前追施。盡量雨後施用尿素吸濕性能好,在旱地實施追肥時要盡量安排在雨後,以便肥料迅速溶解,被土壤吸附。
(4)尿素擴展閱讀:
1、尿素如果貯存不當,容易吸濕結塊,影響尿素的原有質量,給農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這就要求廣大農戶要正確貯存尿素。在使用前一定要保持尿素包裝袋完好無損,運輸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防雨淋,貯存在乾燥、通風良好、溫度在20度以下的地方。
2、如果是大量貯存,下面要用木方墊起20公分左右,上部與房頂要留有50公分以上的空隙,以利於通風散濕,垛與垛之間要留出過道。以利於檢查和通風。已經開袋的尿素如沒用完,一定要及時封好袋口,以利下年使用。
E. 尿素怎麼施肥
1、尿素用後不宜立馬澆水!如果施用尿素後馬上灌水,它就會被水溶解,由於土壤膠體與尿素之間的吸附力很弱,尿素在土壤中的流動性很大,尤其是大水漫灌,會使尿素淋至深層,降低肥效。所以,追施尿素後不宜馬上灌水,雨前追肥施尿素的說法就更不科學了。
2、尿素一般不直接作種肥。因為尿素中含有少量的縮二脲,一般低於2%,縮二脲對種子的發芽和生長均有害。如果不得已作種肥時,可將種子和尿素分開下地,切不可用尿素浸種或拌種。
3、尿素轉化成碳酸氫銨後,在石灰性土壤上易分解揮發,造成氮素損失,因此,尿素施用後要及時深施覆土。
F. 尿素的使用
一、優先考慮主要作物在施用時,應首先考慮種植面積較大、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如小麥、玉米),而對於蕎麥等次要作物,則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適當少施或者甚至不施,有針對性地發揮肥料的增產作用。
二、用作基肥或追肥尿素適合用作基肥和追肥,一般情況下不作種肥用。因為尿素容易破壞蛋白質的結構,使蛋白質變性,影響種子的發芽和幼苗根系的生長,嚴重時會使種子失去發芽的能力。
三、用作秋肥對於旱地,尿素秋施較春施的效果要好得多。據相關試驗顯示,在相同條件下,秋施可以使尿素當季利用率比春施提高10.8%以上,如果施用尿素時,再配合有機肥和其它化肥的施用,效果還會更好。
四、用作根外追肥尿素是醯胺態肥料,是有機物,中性,不含副成分,對作物莖葉燒傷很小,尿素分子體積小,易於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尿素本身有吸濕性,容易被葉片吸收,尿素往葉內透入時,引起質壁分離的情況少,即使發生也會很快恢復。所以尿素作根外追肥比其它氮素肥料的效果好。根外噴施尿素的濃度、時間,隨作物種類不同而異。一般情況下,每畝每次施用尿素0.5-2.5公斤;每4-5天一次,2-3次即可。
五、提前追施
尿素施入土壤後,先經土壤微生物作用,水解為碳酸氫銨,方可被作物根系吸收。因此應當提前追施。
六、深施履土尿素在土壤中分解的最終產物是碳酸銨,碳酸銨很不穩定,在土壤中或土壤表面分解形成游離氨,易揮發損失,所以施用尿素時應當深施履土,履土深度一般10厘米左右。
七、盡量雨後施用尿素吸濕性能好,在旱地實施追肥時要盡量安排在雨後,以便肥料迅速溶解,被土壤吸附,同時也可以使部分肥料通過葉片吸收,提高肥效,減少損失。
八、早晨或傍晚施用和其它氮素肥料一樣,尿素的施用時間應在早晨或傍晚,最好是雨後或陰天,切忌在晴天(或中午)氣溫較高時施用。
九、配合其它化肥施用尿素屬於單元肥料,施用時應和磷肥或其它化肥配合使用,這樣既可以滿足作物對各種養分的需要,同時也能發揮肥料之間的協助作用。
十、和有機肥料配合施用尿素和有機肥料配合施用是提高尿素肥效的一項有效的措施,可以取長補短,緩急相濟,提高肥效,節約化肥,促進微生物活動,改善作物營養條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量,增加收入等,從而提高肥料的經濟效益。農家肥以優質豬糞為最好,一般情況下,尿素與豬糞的比例為1:1.9。
G. 尿素是如何產生的
尿素是哺乳動物和某些魚類體內蛋白質代謝分解的主要含氮終產物,因為其氮代謝過程使用的水量比較少)。工業上用氨氣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合成尿素。
制備方法
1、方法一
用二氧化碳和氨在高溫、高壓下合成氨基甲酸銨,經分解、吸收轉化後,結晶,分離、乾燥而成。
2、方法二
其制備方法是將經過凈化的氨與二氧化碳按摩爾比2.8~4.5混合進入合成塔,塔內壓力為13.8~24.6 MPa,溫度為180~200℃,反應物料停留時間為25~40min。
得到含過剩氨和氨基甲酸銨的尿素溶液,經減壓降溫,將分離出氨和氨基甲酸銨後的脲液蒸發到99.5%以上,然後在造粒塔造粒得到尿素成品。
3、方法三
尿素中哺乳動物體內蛋白質代謝的最終產物。1922年,在德國實現了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的工業化生產。氨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氨基甲酸胺,再脫水生成尿素。
(7)尿素擴展閱讀:
1773年,伊萊爾·羅埃爾(Hilaire Rouelle)發現尿素。
1828年,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首次使用無機物質氰酸銨(NH4CNO,一種無機化合物,可由氯化銨和氰酸銀反應製得)與硫酸銨人工合成了尿素。本來他打算合成氰酸銨,卻得到了尿素。
尿素的合成揭開了人工合成有機物的序幕。由此,證明了活力論的錯誤,實際上開辟了有機化學。
(活力論認為無機物與有機物有根本性差異,所以無機物無法變成有機物,有機化合物只能由生物的細胞在一種特殊的力量——生命力的作用下產生,人工合成是不可能的。哺乳動物、兩棲動物和一些魚的尿中含有尿素;鳥和爬行動物排放的是尿酸,因為其氮代謝過程使用的水量比較少)
H. 尿素是什麼
尿素是一種由碳、氧、氮和氫組成的有機物。外觀是無色或白色針狀或棒狀結晶體,工業或農業品,為白色略帶微紅色固體顆粒,無臭無味。
1773年,伊萊爾·羅埃爾發現尿素。1828年,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首次使用無機物質氰酸氨與硫酸銨人工合成了尿素。
維勒自1824年起研究氰酸銨的合成,但是他發現在氰酸中加入氨水後蒸幹得到的白色晶體並不是銨鹽,到了1828年他終於證明出這個實驗的產物是尿素。本來他打算合成氰酸銨,卻得到了尿素。
維勒由於偶然地發現了從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方法,而被認為是有機化學研究的先鋒,揭開了人工合成有機物的序幕。在此之前,人們普遍認為:有機物只能依靠一種生命力在動物或植物體內產生;人工只能合成無機物而不能合成有機物。維勒的老師貝采里烏斯當時也支持生命力學說,他寫信給維勒問他能不能在實驗室里「製造出一個小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