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醫保卡能異地使用嗎 異地如何使用醫保卡
醫保卡異地使用辦理手續如下:(1)填寫《駐外及異地居住參保人員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備案表》。(2)本人書面申請(簡述長住異地的原因)。(3)長住異地的證明(戶口簿復印件、暫住證復印件、長住當地派出所或社區居委會或工作單位的證明之一)。異地就醫去報銷的話,按照以下步驟來就可以:(1)首先要先拿到縣級醫院以上的轉診證明。(2)然後去醫院社保窗口蓋章。(3)到當地的社保所作個外出治療的登記,一般城鎮都有社保所,可以撥打12333咨詢社保所的地址。(4)外出治療後帶著發票、醫療本、還有社保卡、戶口本等回縣級社保局報銷。
⑵ 醫保卡可以跨省使用嗎
可以。
醫保可以全國通用。跨省異地就醫結算的流程就是三句話:先備案、選定點、持卡就醫。
2019年6月《國家醫保局、財政部關於切實做好2019年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明確2019年底前,力爭將全國85%以上三級定點醫院、50%以上二級定點醫院、10%以上其他定點醫院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基本滿足跨省異地就醫住院參保人員直接結算需求。
隨著統一的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台建設,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符合條件的跨省異地就醫患者在所有定點醫院住院能直接結算。
(2)醫保卡能跨省使用嗎擴展閱讀:
「異地醫保就醫」主要分為三種情況。
一是一次性的異地醫療,包括出差、旅遊時的急性病治療以及病人主動轉移到外地就醫,所產生的問題是不能及時結算醫療費用。
二是中短期流動、工作崗位不在參保地的人員的異地醫療,包括單位在各地的派駐人員、派駐機構在當地的聘用人員,還有一種情況是整個單位都處在流動狀態,如建築業等職工的就醫,所產生的問題要麼是不能參加醫療保險,要麼是要墊付醫療費用。
三是長期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的醫療。包括退休後戶口從工作地遷移到安置地的人員,也包括托靠子女無戶口遷移的人員,所產生的問題表面上是就醫結算不及時、不方便,個人負擔重,實質是安置地的醫療待遇往往要好於參保地,異地安置人員感到就醫待遇不平等。
⑶ 醫保卡能不能跨省使用
全國各省各市的醫療保險管理信息系統彼此獨立,互不聯網,致使省內省外異地就醫的參保人員只能先與異地醫療機構現金結算,造成參保人員在就醫地與參保地之間疲於奔波。
現行的醫保卡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有卡不能用。醫後報銷難。就醫成本提高。建立全國醫保一卡通,方便流動人口就醫,已經引起了包括人社部與衛生部在內的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
(3)醫保卡能跨省使用嗎擴展閱讀:
各地在制定醫保報銷規則的,首先是鼓勵和引導大家在當地實現就醫。因此,外地就醫的報銷比例就會低一些,相對而言起付線也會更高一些。比如,深圳市一級醫院的起付線只有100元,二級醫院是200元,三級醫院300元,如果是市外就醫備案過的享受400元的起付線,沒有備案則是1000元的起付線。
所謂備案,實際上是去當地的醫保機構進行登記辦理異地安置手續或者辦理轉診。
⑷ 醫保卡可以異地使用嗎
可以。
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在京津冀、長三角、西南5省12個試點省(區、市)試點,具體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省(區、市)。
其餘地方還是需要先備案,然後選定點,再持卡就醫。先在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辦理一個備案登記,再選擇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然後定點醫療機構辦入院手續的時候出具社保卡或者新農合證,醫院識別以後可以直接結算。
(4)醫保卡能跨省使用嗎擴展閱讀
「異地就醫」主要分為三種情況:
1、一次性的異地醫療,包括出差、旅遊時的急性病治療以及病人主動轉移到外地就醫,所產生的問題是不能及時結算醫療費用。
2、中短期流動、工作崗位不在參保地的人員的異地醫療,包括單位在各地的派駐人員、派駐機構在當地的聘用人員。還有一種情況是整個單位都處在流動狀態,如建築業等職工的就醫,所產生的問題要麼是不能參加醫療保險,要麼是要墊付醫療費用。
3、長期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的醫療,包括退休後戶口從工作地遷移到安置地的人員,也包括托靠子女無戶口遷移的人員,所產生的問題表面上是就醫結算不及時、不方便,個人負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