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首趟中歐班列是哪裡開行的
中歐(青島)班列准備從中鐵集裝箱青島中心站出發。
作為青島建設互聯互通貿易樞紐城市的重要節點,位於膠州市的中鐵集裝箱青島中心站是全國18個特大型集裝箱中心站之一,自2010年8月投入運營以來,已與全國鐵路近600個集裝箱辦理站開展運輸業務,與西安、洛陽、鄭州、烏魯木齊等重要中心站開行了集裝箱班列;與阿拉山口、霍爾果斯、滿洲里、二連浩特等過境口岸相連,2012年獲得鐵道部和國際貨協跨境運輸資質,承擔著山東半島乃至周圍各省的集裝箱鐵路運輸重要功能。
截至目前,中鐵集裝箱青島中心站已開通中亞班列、中韓快線、中蒙班列、東盟專線等國際班列,班列運行穩定,2017年以來,中心站到發運量已達到24萬標箱,同比增長38.6%。
「隨著中歐(青島)班列的開通及線路的延伸,北達俄蒙、南連東盟、東至日韓、西到歐洲,連通四大經濟走廊的國際物流通道網路將逐步形成。」膠州市市長張友玉介紹,屆時膠州將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緊密連接在一起,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共榮的「新絲路」朋友圈。
㈡ 中歐班列的線路情況
「三條通道」「五個口岸」暢通中歐班列
中歐班列是指中國開往歐洲的快速貨物班列,適合裝運集裝箱的貨運編組列車。鋪劃的西、中、東3條通道中歐班列運行線:西部通道由我國中西部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國華北地區經二連浩特出境,東部通道由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經滿洲里(綏芬河)出境。各條線路班列開行情況如下:
1.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從重慶團結村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杜伊斯堡站,全程約11000公里,運行時間約15天。貨源主要是本地生產的IT產品,2014年已開始吸引周邊地區出口至歐洲的其它貨源。首列於2011年3月19日開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開行114列,其中2014年開行22列。
2.中歐班列(成都~羅茲)。從成都城廂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至波蘭羅茲站,全程9965公里,運行時間約14天。貨源主要是本地生產的IT產品及其它出口貨物。首列於2013年4月26日開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開行58列,其中2014年開行26列。
3.中歐班列(鄭州~漢堡)。從鄭州圃田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漢堡站,全程10245公里,運行時間約15天。貨源主要來自河南、山東、浙江、福建等中東部省市。貨品種類包括輪胎、高檔服裝、文體用品、工藝品等。首列於2013年7月18日開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開行41列,其中2014年開行28列。
4.中歐班列(蘇州~華沙)。從蘇州始發,由滿洲里出境,途經俄羅斯、白俄羅斯至波蘭華沙站,全程11200公里,運行時間約15天。貨源為蘇州本地及周邊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液晶顯示屏、硬碟、晶元等IT產品。首列於2013年9月29日開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開行16列,其中2014年開行15列。
5.中歐班列(武漢~捷克、波蘭)。從武漢吳家山站始發,由經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到達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的相關城市,全程10700公里左右,運行時間約15天。貨源主要是武漢生產的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以及周邊地區的其它貨物。首列於2012年10月24日開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開行10列,其中2014年開行9列。
6.中歐班列(長沙~杜伊斯堡)。始發站在長沙霞凝貨場,具體實行「一主兩輔」運行路線。「一主」為長沙至德國杜伊斯堡,通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全程11808公里,運行時間18天,2012年10月30日首發。「兩輔」一是經新疆霍爾果斯出境,最終抵達烏茲別克的塔什干,全程6146公里,運行時間11天;「兩輔」另一條經二連浩特(或滿洲里)出境後,到達俄羅斯莫斯科,全程8047公里(或10090公里),運行時間13天(或15天)。
7.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自義烏鐵路西站始發,作為鐵路中歐班列重要組成部分,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的首發線路,將貫穿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從義烏鐵路西站到西班牙馬德里,通過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西班牙,全程13052公里,運行時間約21天。首趟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有41節列車,運載82個標准集裝箱出口,全長550多米,於2014年11月18日上午11點多首發,是目前中國史上行程最長、途經城市和國家最多、境外鐵路換軌次數最多的火車專列。
與其它「中歐班列」相比,「義新歐」創下了五個第一:
一是運輸線路最長。比原來線路最長的「蘇滿歐」班列(全程11200公里)長1850公里,是所有中歐班列中最長的一條。
二是途經國家最多。除了中國、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外,還增加了法國、西班牙,共計8個國家,幾乎橫貫整個歐亞大陸。
三是國內穿過省份最多。從浙江出發橫貫東西,經過安徽、河南、陝西、甘肅,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共計6個省(自治區)。
四是境外鐵路換軌次數最多。其它「中歐班列」在哈薩克、波蘭兩次換軌,「義新歐」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還需在法國與西班牙交界的伊倫進行第三次換軌。
五是與第一批列入「中歐班列」序列的重慶、成都、鄭州、武漢、蘇州城市相比,義烏是唯一一個開通中歐班列的縣級城市。
上述班列開行初期,各地政府通過補貼等措施培育市場,為保證班列穩定開行,樹立中國至歐洲鐵路國際聯運品牌和「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8.中歐班列(哈爾濱~俄羅斯)。2015年2月28日,一列滿載石油勘探設備的集裝箱貨運班列從哈爾濱香坊火車站開出,10天後它將到達俄羅斯中部比克良火車站。這標志著中國最北省份黑龍江省首趟中歐班列正式上線運營,將成為深化對俄全方位交流合作,帶動黑龍江沿邊開放升級的新引擎。
班列全程運行6578公里,經濱洲鐵路1004公里到達滿洲里口岸站出境,再經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5574公里到達比克良站。通過鐵路國際貨物班列運輸貨物,黑龍江省到達俄羅斯中部地區比空運可節省運費四分之三左右,較普通零散運輸,運到時間可縮短三分之二以上,運費可節省25%以上。
9.中歐班列(哈爾濱~漢堡)。25日上午,哈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籌備大會召開。為實現黑龍江省委在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利用滿洲里至綏芬河鐵路通道,打造一條起自黑龍江通達俄羅斯和歐洲腹地的新『絲綢之路』」的目標,黑龍江省引進北京長久國際物流公司、美國UTI國際物流集團、大連港集團與哈爾濱鐵路局共同合作開通哈歐班列。哈歐班列東起哈爾濱,經滿洲里、俄羅斯後貝加爾到赤塔,轉入俄西伯利亞大鐵路,經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堡和莫斯科到波蘭的馬拉舍維奇至終點德國漢堡,全程9820公里。憑借「距離近、速度快、成本低」的優勢,哈歐班列已經引起國際關注。德國大漢堡地區、巴伐利亞州、下薩克森州政府都希望與哈歐公司合作。法國、瑞士等國家的鐵路運營公司也表示願意就哈歐班列歐洲延伸段開展合作。
㈢ 首趟中歐班列抵倫敦如果海運多長時間
海運大約50天
㈣ 目前開通的中歐班列有哪些
中歐班列是指中國開往歐洲的快速貨物班列,適合裝運集裝箱的貨運編組列車。鋪劃的西、中、東3條通道中歐班列運行線:西部通道由我國中西部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國華北地區經二連浩特出境,東部通道由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經滿洲里(綏芬河)出境。各條線路班列開行情況如下:
1.冀歐班列(保定~白俄羅斯明斯克)。從保定始發,由滿洲里出境,途徑俄羅斯,最後抵達白俄羅斯明斯克,全程約9500公里,用時12-14天左右。貨源主要來自京津冀地區,貨品種類包括塑料製品、汽車及配件、橡膠及其製品、服裝皮革毛皮製品、日用電器、有機玻璃製品、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等。首趟冀歐班列(保定~白俄羅斯明斯克)運載41個標准集裝箱出口,於2016年4月26日上午首發,是國內首列開往中白工業園的貨運班列,也是華北地區第一條直達歐洲的陸運通道。
2.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從重慶團結村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杜伊斯堡站,全程約11000公里,運行時間約15天。貨源主要是本地生產的IT產品,2014年已開始吸引周邊地區出口至歐洲的其它貨源。首列於2011年3月19日開行,截至2016年6月,據國家海關統計,重慶市開出的渝新歐班列班次數量佔全國中歐班列數量的45%左右,其貨值占所有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中歐班列貨值總量的85%。 2017年3月23日,中歐(重慶)班列開行6年後突破1000列,成為中國首個突破千列的中歐班列。
11.中歐班列(西寧~安特衛普)。新華社西寧9月8日電,8日上午,青藏高原首趟中歐班列從青海省西寧市雙寨鐵路物流中心發出,前往位於比利時的歐洲第二大集裝箱港口安特衛普,運行全程約需12天,主要運輸藏毯、枸杞等青海當地特色產品。
12.中歐班列(廣州~莫斯科)。從廣州大朗站始發,由經滿洲里出境,直達俄羅斯莫斯科。全程11500公里,共41節40「HQ集裝箱,用時15天到達目的地。現每周准時發運,為珠三角地區的中歐對外貿易商提供了更加便捷穩定的運輸通道,同時彌補了華南地區電子類,日用商品類出口貿易在運輸時效上的不足,為中國商品出口歐洲、歐洲產品進入中國開辟一條安全、高效、便捷的國際進出口貿易綠色通道。海關監管下,裝載41個集裝箱的班列從青島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出發,經滿洲里口岸出境,直達俄羅斯莫斯科,這標志著中歐班列(青島)正式開通。 集裝箱內裝有青島當地的機械裝備、輪胎橡膠、家電等貨物。班列全程7900公里,運行時間約22天,比海運運輸節省約30天。青島膠州建有全國沿海首家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在海關等口岸單位推動下,已開通中亞、中蒙等國際班列。隨著中歐(青島)班列的開通及線路的延伸,北達俄蒙、南連東盟、東至日韓、西到歐洲的國際物流通道網路逐步形成。
㈤ 首列中歐班列抵達是怎麼回事
2017年6月14日,首列由湖南長沙始發至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中歐國際貨運班列歷時18天駛抵斯洛伐克東部的多布拉鐵路貨運換裝站。滿載中國商品的41個貨櫃將在此由寬軌列車換裝至歐洲標准軌列車後繼續駛往目的地布達佩斯。駐斯洛伐克大使林琳和斯洛伐克財政部國務秘書兼「一帶一路」建設國家協調員米蓋爾女士等一同出席班列歡迎儀式。
一帶一路政策目前發展趨勢相當不錯。
㈥ 多地開出新春首趟中歐班列,這些班列有什麼重要意義
中歐班列成為國際物流陸路運輸的主力軍:它具有運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點,同時又具有安全快捷、綠色環保、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等優點,已成為國際物流陸路運輸的主力軍。中歐班列物流組織為進一步發揮鐵路的國際物流骨幹作用:中歐班列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將絲綢之路從原來的“商貿路”轉變為集產業與人口於一體的“經濟帶”。中歐班列物流組織的建立,促進了跨國貿易的發展:班列除了為比利時的企業提供服務外,還為周邊的法國、荷蘭、德國、盧森堡、義大利等國提供服務,促進了中歐貿易的進一步融合。
中歐合作顯示了中歐之間的聯系和“一帶一路”的意義。在這場疫情中,中歐列車的意義得到了極大的凸顯。其實外界對中歐列車有些懷疑,尤其是歐方,說是政治工程。疫情爆發後,中歐列車完全變成了希望列車,生命列車。它給中國和歐洲兩大市場帶來了大量的抗疫物資和日用品,對當時疫情的防控和復工生產的恢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歐列車的重要性將得到進一步體現,中歐列車的成就將更加輝煌。
㈦ 全國首列武漢到阿拉木圖中歐班列從霍爾果斯出境,這趟班列會帶來多大影響
隨著國際之間合作的增加,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都逐步的體現出來了。尤其是我國市場,我國作為人口第一大國,有著無限的潛力。並且,也想藉助時代的機遇,打開國際市場。
全國首列武漢到阿拉木圖中歐班列從霍爾果斯出境,隨著這趟列車的開通,更好的打開了中歐市場,為中國製造帶來了機遇。
我國的生產力不斷提高,但相比之下,出口的日用品之類較少。美洲和歐洲地區,他們本國產品占據市場份額。
我國的產品,很難打入這樣的區域市場。但中歐區域的發展,很適合我國的出口各種日用品,找到他們適合區域。
隨著物流線路的增加,國內的出口中歐更加簡單快捷,讓國內的工廠找到新的生機。尤其疫情影響下,很多工廠的存貨比較多。這趟列車正式的開通處境,讓他們又開始有了希望,隨著來的訂單和銷量,可以保障工廠的基本收益。
總結這趟從武漢開往阿拉木圖的班車,滿載了人們對中歐市場的希望。打開了新市場,對國民來首,增加的機遇,還有更多的合作,帶來的都是希望。
㈧ 中歐班列是哪一年通行的
自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成功開行以來,成都、鄭州、武漢、蘇州等城市也陸續開行了去往歐洲的集裝箱班列。
㈨ 「鄭歐班列」變身「中歐班列」,這是咋回事
你好,鄭州到歐洲的列車屬於中歐班列的一條線路,中歐班列有好幾條線。
中歐班列是指中國開往歐洲的快速貨物班列,適合裝運集裝箱的貨運編組列車。鋪劃的西、中、東3條通道中歐班列運行線:西部通道由我國中西部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國華北地區經二連浩特出境,東部通道由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經滿洲里(綏芬河)出境。各條線路班列開行情況如下:
1.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從重慶團結村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杜伊斯堡站,全程約11000公里,運行時間約15天。貨源主要是本地生產的IT產品,2014年已開始吸引周邊地區出口至歐洲的其它貨源。首列於2011年3月19日開行,截至2016年6月,據國家海關統計,重慶市開出的渝新歐班列班次數量佔全國中歐班列數量的45%左右,其貨值占所有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中歐班列貨值總量的85%。[4] 2017年3月23日,中歐(重慶)班列開行6年後突破1000列,成為中國首個突破千列的中歐班列。[5]
2.中歐班列(成都~羅茲)。從成都城廂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至波蘭羅茲站,全程9965公里,運行時間約14天。貨源主要是本地生產的IT產品及其它出口貨物。首列於2013年4月26日開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開行58列,其中2014年開行26列。
3.中歐班列(鄭州~漢堡)。從鄭州圃田站始發,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漢堡站,全程10245公里,運行時間約15天。貨源主要來自河南、山東、浙江、福建等中東部省市。貨品種類包括輪胎、高檔服裝、文體用品、工藝品等。首列於2013年7月18日開行,截至2014年12月17日,已累計開行92班,累計承運貨物4.26萬噸,貨值總計約4.55億美元。其中,2014年承運貨物3.37萬噸,貨值累計4.05億美元。[6]
4.中歐班列(蘇州~華沙)。從蘇州始發,由滿洲里出境,途經俄羅斯、白俄羅斯至波蘭華沙站,全程11200公里,運行時間約15天。貨源為蘇州本地及周邊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液晶顯示屏、硬碟、晶元等IT產品。首列於2013年9月29日開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開行16列,其中2014年開行15列。
5.中歐班列(武漢~捷克、波蘭)。從武漢吳家山站始發,由經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到達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的相關城市,全程10700公里左右,運行時間約15天。貨源主要是武漢生產的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以及周邊地區的其它貨物。首列於2012年10月24日開行,截至2014年8月1日,共開行10列,其中2014年開行9列。
6.中歐班列(長沙~杜伊斯堡)。始發站在長沙霞凝貨場,具體實行「一主兩輔」運行路線。「一主」為長沙至德國杜伊斯堡,通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全程11808公里,運行時間18天,2012年10月30日首發。「兩輔」一是經新疆霍爾果斯出境,最終抵達烏茲別克的塔什干,全程6146公里,運行時間11天;「兩輔」另一條經二連浩特(或滿洲里)出境後,到達俄羅斯莫斯科,全程8047公里(或10090公里),運行時間13天(或15天)。[7]
7.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自義烏鐵路西站始發,作為鐵路中歐班列重要組成部分,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的首發線路,將貫穿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從義烏鐵路西站到西班牙馬德里,通過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西班牙,全程13052公里,運行時間約21天。首趟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有41節列車,運載82個標准集裝箱出口,全長550多米,於2014年11月18日上午11點多首發,是目前中國史上行程最長、途經城市和國家最多、境外鐵路換軌次數最多的火車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