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買的股票配債 2025-07-18 05:54:20
泛亞環保的股票行情 2025-07-18 05:53:26
1999投資110萬買股票 2025-07-18 05:44:41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1-07-08 13:18:11

①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自然規律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永遠幫助有德的善人。

出處:先秦·老聃《老子》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譯文:很大的愁怨,就算調解,也還是會有餘怨留在心中;用德來報答怨恨,這怎麼可以算是妥善的辦法呢?因此,有道的聖人保存借據的存根,但並不以此強迫別人償還債務。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據的人那樣寬容不索取,沒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稅收的人那樣苛刻刁詐。自然規律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永遠幫助有德的善人。

(1)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注釋:

1、報怨以德:許多學者都以為此句原在六十三章內,但據上下文意應在本章內。

2、契:契約。

3、責:索取所欠。

4、司徹:掌管稅收的官職。

5、無親:沒有偏親偏愛。

6、善人:有德的人、聖人、擅長、順應天道的人。

②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什麼意思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一句古話了。意思是說天道不分親疏,對所有的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但行善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天道總是與善良的人同在,讓善良的人做起事情來猶如神助,順風順水。也就是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讓大家多行善事,正如佛家所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說明地球是圓的,凡事都有因果關系的。

③ 「天道無親,常佑善人」是什麼意思

「天道無親,常佑善人」的意思是:老天爺沒有什麼厚愛的人,他只垂青保佑善良的人。常見解釋是「天道對於芸芸眾生一視同仁,無偏私厚薄,而又常常無意識地暗中幫助善良的人們。」

「天道無親,常佑善人」出自:《老子》第七十九章:"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這句成語源於《老子》,但很多人無法理解它。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司馬遷,他曾充滿疑惑地寫下這么一段話: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早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余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很多人把"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理解為天道不偏私任何一個人,但暗中常常幫助善人這兒實在是對"與"的誤解,同時也是對整句的誤解這兒的"與"不是給予、授予的意思,天不仁,視萬物為芻狗,怎麼可能還要在人之間分出善人,惡人?而且還要暗中幫助"行善的人"?此豈不歪曲了天道?

不過我覺得常與善人,善人應該是指善天道之人,指順天行事的人。天道對於芸芸眾生一視同仁,無偏私厚薄,只有順天行事,順應天意的人才能從上天那裡得到助力。

④ 天道無親,常佑善人是什麼意思

一、「天道無親,常佑善人」的意思是:

1、老天爺沒有什麼厚愛的人,他只垂青保佑善良的人。常見解釋是「天道對於芸芸眾生一視同仁,無偏私厚薄,而又常常無意識地暗中幫助善良的人們。」

2、天道不分親疏,對所有的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但行善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天道總是與善良的人同在,讓善良的人做起事情來猶如神助,順風順水。老子認為宇宙自然的大道,是沒有親疏之分,公平對待萬物,平等對待每一個人,它永遠只扶佑善為道的大德之人。

二、」天道無親,常佑善人」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九章:」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道教稱老子的「道」是天地宇宙的根本,萬事萬物之根蒂,生育萬物,蘊含一切;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公正無私,樸素自然地對待萬物生靈,不會產生人為的親近與疏遠;它常常把機遇,把美好,把道的真蒂作用,給予那些善為道的人。

(4)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道德經》簡介

1、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2、《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3、《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二、老子 (道家學派創始人)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 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3、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紀80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4、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⑤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什麼意思

常見解釋是「天道對於芸芸眾生一視同仁,無偏私厚薄,而又常常無意識地暗中幫助善良的人們。」
不過我覺得常與善人,善人應該是指善天道之人,指順天行事的人。天道對於芸芸眾生一視同仁,無偏私厚薄,只有順天行事,順應天意的人才能從上天那裡得到助力

⑥ 寫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大意。

解釋:上天不分親疏,經常眷顧善於順應天道的人。

出自《道德經》第七十九章。

原文:和大怨,必有餘怨;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釋義: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還會殘留下殘余的怨恨;用德來報答怨恨,這怎麼可以算是妥善的辦法呢?因此,有道的聖人保存借據的存根,但並不以此強迫別人償還債務。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據的聖人那樣寬容,沒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稅收的人那樣苛刻刁詐。老天爺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永遠幫助有德的善人。

「司徹」,掌管稅收的官職。

「無親」,即沒有偏親偏愛。

「善人」,有德的人、聖人、擅長、順應天道的人。

(6)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老子,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是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其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而「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就是選自《德經》部分的第七十九章。

參考資料:

網路--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網路--老子

網路--《道德經》

⑦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什麼意思

釋義:上天不分親疏,經常眷顧善於順應天道的人。

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九章,全文如下:

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譯文:

解決大的問題你卻留下了一些問題沒有解決,這樣怎麼可以去做好事呢?所以,聰明人掌握著左右契約(合同)的另一面,而不能責怪其他人。因故,有道德修養的人司法和契約合同都可以制約結果。沒有道德修養的人司法和契約都會徹底失效。老天爺是不分親疏,經常眷顧善於順應天道的人。

(7)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天道:中國古代哲學術語。唯物主義認為天道是自然界及其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唯心主義認為天道是上帝意志的表現,是吉凶禍福的徵兆。 與:幫助。 善:好,美好,善良。

天道無親指上天公證,不偏袒親私。老子的「天道無親」意思是,天道是無形無象,無欲無情,無親無仁。欲,情,仁,親,都只是人的感知好惡。

天道是沒有意志、目的和情感的,但是天道化生萬物,生養萬物,庇護萬物又似乎具有某種類似於意志、目的和情感的品質,所以老子常常用擬人化的比喻來指稱、說明道。

「天道無親」,對萬事萬物都非常公正,並非對哪一物有特別的感情,有德行善之人,他所以得到「天」的幫助,是因為他順應自然規律的結果,也是他自身努力的結果。

⑧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什麼意思

天道不分親疏,對所有的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但行善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天道總是與善良的人同在,讓善良的人做起事情來猶如神助,順風順水。也就是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讓大家多行善事,正如佛家所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說明地球是圓的,凡事都有因果關系的。

⑨ 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

就是說天道對於芸芸眾生一視同仁,無偏私厚薄,而又常常無意識地暗中幫助善良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