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不是所有病毒都具備傳染性
是的,只有通過傳染,病毒才能繁衍下一代。
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的微生物。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系統。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一旦進入宿主細胞後,它就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以及復制、轉錄和轉譯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從結構上還分為:單鏈RNA病毒,雙鏈RNA病毒,單鏈DNA病毒和雙鏈DNA病毒。
病毒同所有的生物一樣,具有遺傳、變異、進化的能力,是一種體積非常微小,結構極其簡單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賴宿主細胞的能量和代謝系統,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能量,離開宿主細胞,它只是一個大化學分子,停止活動,可製成蛋白質結晶,為一個非生命體,遇到宿主細胞它會通過吸附、進入、復制、裝配、釋放子代病毒而顯示典型的生命體特徵,所以病毒是介於生物與非生物的一種原始的生命體。
能感染人體的病毒只佔整個病毒家族的很小的一部分。
2. 現在有什麼傳染病毒
大概分這樣幾種
可移動存儲設備——autorun技術:
U盤、移動硬碟、光碟、MP3\4\5\6……、手機、存儲卡『TF、SD、SDHC……』
網路:
網站掛馬、下載文件、郵件附件、遠程操控、惡意軟體……
系統:
系統漏洞、軟體漏洞、內存溢出、危險埠開放……
區域網:
ARP攻擊、區域網病毒……
希望有所幫助……
3. 傳染病毒真的會感染到我們嗎
當患上病毒感染疾病以後,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治療。在治療的同時還擔心自己的病情是否會傳染給其他人。因為很多病毒在某些時候都是具有傳染性,那當感染上病毒以後會傳染嗎?
病毒感染疾病主要指的就是能夠在人體裡面寄生和繁殖,並且能夠導致疾病的一種傳染疾病。主要的表現就是患者在病毒感染以後會有發熱和全身不適以及頭痛等全身中毒的症狀。人體的病毒性感染主要是分為隱性的病毒感染和顯性的病毒感染以及慢性的病毒感染等等。
而當患上病毒感染以後是會傳染人的,病毒可能會通過呼吸道或者是消化道或者是皮膚、胎盤以及生殖道或者是血液等傳播途徑來進行傳播。因此當自己患上病毒感染以後首先就是要避免自己與他人過於親密接觸,以防自己把病毒傳染給其他人。在面對感染了病毒感染的患者,也應該遠離,避免被傳染。
4. 病毒傳染方式
首先通過一定途徑進入人體;
1.呼吸道傳染;如麻疹,病毒性感冒等.
2.消化道傳染;甲肝,小兒麻痹症等.
3.蟲媒傳染;乙型腦炎等.
4.接觸傳染;艾滋病性接觸傳染等.
5.醫源性傳染;乙肝,輸血等.
當病毒通過相應途徑進入人體後,突破機體免疫防線,和易感細胞接合,穿入,脫殼,利用寄生手法在宿主細胞內繁殖,最終細胞破裂釋放,再入侵新的細胞內,周而復始,並不斷釋放有害物質.
5. 有什麼病毒也會傳染到人身上
不可能!電腦病毒是程序中的說法,跟現實中的病毒不一樣!電腦病毒只會傳染給電腦中數據,現實中病毒會傳染人!
6. 什麼病毒感染的
病毒性感冒是人們常見的一種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咽炎等,主要通過空氣或手接觸經由鼻腔傳染。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毒存在於患者的呼吸道中,在患者咳嗽、打噴嚏時經飛沫傳染。由於其傳染性強、傳播途徑不易控制、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因此較難控制,危害很大,甚至會出現重症病例。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狀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
7. 病毒是怎麼傳染的
就當前的病毒特點分析,傳播途徑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網路傳播,一種是通過硬體設備傳播。首先,我們來看看網路傳播的途徑和解決方案。
網路傳播,又分為網際網路傳播和區域網傳播兩種。網路信息時代,網際網路和區域網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成為了社會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特別是網際網路,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用於獲取信息、發送和接收文件、接收和發布新的消息以及下載文件和程序。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病毒也走上了高速傳播之路,已經成為計算機病毒的第一傳播途徑。
一、網際網路傳播:
Internet既方便又快捷,不僅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而且降低運作成本,逐步被人們所接受並得到廣泛的使用。商務來往的電子郵件,還有瀏覽網頁、下載軟體、即時通訊軟體、網路游戲等等,都是通過互聯網這一媒介進行。如此頻繁的使用率,註定備受病毒的「青睞」。
通過電子郵件傳播:
在電腦和網路日益普及的今天,商務聯通更多使用電子郵件傳遞,病毒也隨之找到了載體,最常見的是通過Internet交換Word格式的文檔。由於Internet使用的廣泛,其傳播速度相當神速。電子郵件攜帶病毒、木馬及其他惡意程序,會導致收件者的計算機被黑客入侵。email協議的新聞組、文件伺服器、FTP下載和BBS文件區也是病毒傳播的主要形式。經常有病毒製造者上傳帶毒文件到FTP和BBS上,通常是使用群發到不同組,很多病毒偽裝成一些軟體的新版本,甚至是殺毒軟體。很多病毒流行都是依靠這種方式同時使上千台計算機染毒。
BBS是由計算機愛好者自發組織的通訊站點,因為上站容易、投資少,因此深受大眾用戶的喜愛,用戶可以在BBS上進行文件交換(包括自由軟體、游戲、自編程序)。由於BBS站一般沒有嚴格的安全管理,亦無任何限制,這樣就給一些病毒程序編寫者提供了傳播病毒的場所。各城市BBS站間通過中心站間進行傳送,傳播面較廣。隨著BBS在國內的普及,給病毒的傳播又增加了新的介質。
專家提示:培養良好的安全意識。對來歷不明的陌生郵件及附件不要輕易打開,即使是親朋好友的郵件也要倍加小心。
通過瀏覽網頁和下載軟體傳播:
很多網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瀏覽過某網頁之後,IE標題便被修改了,並且每次打開IE都被迫登陸某一固定網站,有的還被禁止恢復還原,這便是惡意代碼在作怪。當你的IE被修改,注冊表不能打開了,開機後IE瘋狂地打開窗口,被強制安裝了一些不想安裝的軟體,甚至可能當你訪問了某個網頁時,而自己的硬碟卻被格式化……那麼很不幸,你肯定是中了惡意網站或惡意軟體的毒了。
當您瀏覽一些不健康網站或誤入一些黑客站點,訪問這些站點的同時或單擊其中某些鏈接或下載軟體時,便會自動在您的瀏覽器或系統中安裝上某種間諜程序。這些間諜程序便可讓您的瀏覽器不定時地訪問其站點,或者截獲您的私人信息並發送給他人。
「屏蔽惡意網站」功能,使用內置默認和自由添加兩個方式確定惡意網站列表,識別惡意網站地址,有效封殺通過惡意網站進行感染的病毒和木馬。同時,隨著光華反病毒軟體的每日自動升級,惡意網站列表將不斷更新,所以不必擔心列表中的網站數量有限。
「綠色上網功能」,可以屏蔽上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惡意組件,免受間諜軟體、廣告軟體的打擾真正實現您自由自在的網路游弋。
拒絕惡意軟體:在光華反病毒軟體中點擊菜單「工具→插件→綠色上網」,打開綠色上網插件窗口。同樣,針對不同類型的惡意軟體,光華為我們進行了詳細的分類,有國內、國外、聊天、安全、游戲等等。我們在相應的分類上點選自己想屏蔽的組件,即可屏蔽上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惡意組件,免受間諜軟體、廣告軟體的打擾。
「關閉IE廣告窗口」即可禁止某些網站的彈出廣告,讓你用IE上網時更加省心。
提示:不要隨便登陸那些很誘惑人的小網站,因為這些網站很可能有網路陷阱。不要輕易下載小網站的軟體與程序,下載的軟體需先進行安全檢查,確認無安全無病毒後再安裝使用,確保您的計算機始終處於安全的環境下。
通過即時通訊軟體傳播:
即時通訊(Instant Messenger,簡稱IM)軟體可以說是目前我國上網用戶使用率最高的軟體,它已經從原來純娛樂休閑工具變成生活工作的必備利器。由於用戶數量眾多,再加上即時通訊軟體本身的安全缺陷,例如內建有聯系人清單,使得病毒可以方便地獲取傳播目標,這些特性都能被病毒利用來傳播自身,導致其成為病毒的攻擊目標。事實上,臭名昭著、造成上百億美元損失的求職信(Worm.Klez)病毒就是第一個可以通過ICQ進行傳播的惡性蠕蟲,它可以遍歷本地ICQ中的聯絡人清單來傳播自身。而更多的對即時通訊軟體形成安全隱患的病毒還正在陸續發現中,並有愈演愈烈的態勢。截至目前,通過QQ來進行傳播的病毒已達上百種。
P2P,即對等互聯網路技術(點對點網路技術),它讓用戶可以直接連接到其它用戶的計算機,進行文件共享與交換。每天全球有成千上萬的網民在通過P2P軟體交換資源、共享文件。由於這是一種新興的技術,還很不完善,因此,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由於不經過中繼伺服器,使用起來更加隨意,所以許多病毒製造者開始編寫依賴於P2P技術的病毒。
提示: 在聊天時收到好友發過來的可疑信息時,千萬不要隨意點擊,應當首先確定是否真的是好友所發。要防範通過IRC傳播的病毒,還需注意不要隨意從陌生的站點下載可疑文件並執行,而且輕易不要在IRC頻道內接收別的用戶發送的文件,以免計算機受到損害。
通過網路游戲傳播:
網路游戲已經成為目前網路活動的主體之一,更多的人選擇進入游戲來緩解生活的壓力,實現自我價值,可以說,網路游戲已經成了一部分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對於游戲玩家來說,網路游戲中最重要的就是裝備、道具這類虛擬物品了,這類虛擬物品會隨著時間的積累而成為一種有真實價值的東西,因此出現了針對這些虛擬物品的交易,從而出現了偷盜虛擬物品的現象。一些用戶要想非法得到用戶的虛擬物品,就必須得到用戶的游戲帳號信息,因此,目前網路游戲的安全問題主要就是游戲盜號問題。由於網路游戲要通過電腦並連接到網路上才能運行,偷盜玩家游戲賬號、密碼最行之有效的武器莫過於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專門偷竊網游賬號和密碼的木馬也層出不窮,這種攻擊性武器無論是菜鳥級的黑客,還是研究網路安全的高手,都視為最愛。
二、區域網傳播
區域網是由相互連接的一組計算機組成的,這是數據共享和相互協作的需要。組成網路的每一台計算機都能連接到其他計算機,數據也能從一台計算機發送到其他計算機上。如果發送的數據感染了計算機病毒,接收方的計算機將自動被感染,因此,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感染整個網路中的計算機。區域網絡技術的應用為企業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同時也為計算機病毒的迅速傳播鋪平了道路。同時,由於系統漏洞所產生的安全隱患也會使病毒在區域網中傳播。
三、 通過不可移動的計算機硬體設備傳播
此種傳播方式,是通過不可移動的計算機硬體設備進行病毒傳播,其中計算機的專用集成電路晶元(ASIC)和硬碟為病毒的重要傳播媒介。通過ASIC傳播的病毒極為少見,但是,其破壞力卻極強,一旦遭受病毒侵害將會直接導致計算機硬體的損壞,檢測、查殺此類病毒的手段還需進一步的提高。
硬碟是計算機數據的主要存儲介質,因此也是計算機病毒感染的重災區。硬碟傳播計算機病毒的途徑是:硬碟向軟盤上復制帶毒文件、帶毒情況下格式化軟盤、向光碟上刻錄帶毒文件、硬碟之間的數據復制,以及將帶毒文件發送至其它地方等。
專家提示:定期使用正版殺毒軟體查殺病毒非常重要。
四、 通過移動存儲設備傳播
更多的計算機病毒逐步轉為利用移動存儲設備進行傳播。移動存儲設備包括我們常見的軟盤、磁帶、光碟、移動硬碟、U盤(含數碼相機、MP3等)、ZIP和JAZ磁碟,後兩者僅僅是存儲容量比較大的特殊磁碟。軟盤主要是攜帶方便,早期在網路還不普及時,軟盤是使用廣泛、移動頻繁的存儲介質,因此也成了計算機病毒寄生「溫床」。光碟的存儲容量大,所以大多數軟體都刻錄在光碟上,以便互相傳遞;同時,盜版光碟上的軟體和游戲及非法拷貝也是目前傳播計算機病毒主要途徑。隨著大容量可移動存儲設備如Zip盤、可擦寫光碟、磁光碟(MO)等的普遍使用,這些存儲介質也將成為計算機病毒寄生的場所。
隨著時代的發展,移動硬碟、U盤等移動設備也成為了新攻擊目標。而U盤因其超大空間的存儲量,逐步成為了使用最廣泛、最頻繁的存儲介質,為計算機病毒寄生的提供更寬裕的空間。目前,U盤病毒逐步的增加,使得U盤成為第二大病毒傳播途徑。
專家提示:在學校里的公用機房、網吧等特定公共場所使用U盤(快閃記憶體)等移動設備的用戶要特別謹慎小心,以防感染木馬,造成自己的信息失密並被竊取。
五、無線設備傳播
目前,這種傳播途徑隨著手機功能性的開放和增值服務的拓展,已經成為有必要加以防範的一種病毒傳播途徑。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通過彩信、上網瀏覽與下載到手機中的程序越來越多,不可避免的會對手機安全產生隱患,手機病毒會成為新一輪電腦病毒危害的「源頭」。手機、特別是智能手機和3G網路發展的同時,手機病毒的傳播速度和危害程度也與日俱增。通過無線傳播的趨勢很有可能將會發展成為第二大病毒傳播媒介,並很有可能與網路傳播造成同等的危害。
專家提示:使用手機上網功能時,應盡量以瀏覽信息為主,盡可能的減少從網上下載信息和文件,即便是有這方面的需求,也最好從一些正規網站上下載。收到帶有病毒的簡訊或郵件立即刪除,鍵盤被鎖死應立即取下電池,然後重新開機進行刪除。可先用光華反病毒軟體手機版查殺病毒,如仍舊不能恢復正常的,請及時將手機送廠維修,避免病毒二次傳播。
病毒的種類繁多,特性不一,只要掌握了其流通傳播方式,便不難進行監控和查殺。
8. 人感染病毒就一定會傳染病毒嗎
人感染病毒就一定會傳染病毒嗎?人感染病毒要及時去處理。不一定會傳染病毒。處理不當就會傳染病毒。處理妥當就不會傳染病毒。
9. 什麼是傳染性病毒
電腦病毒就是:一、電腦病毒及其特點
計算機病毒實質上是一種人為蓄意製造的、以破壞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為目的的程序。它具有生物病毒的某些特徵:寄生性、傳染性、潛伏性和破壞性。
1、寄生性。病毒程序一般不單獨存在,而是依附或寄生在其他媒體上,如磁碟、光碟的系統區或文件中。侵入磁碟系統區的病毒稱為系統型病毒,其中較常見的是引導區病毒,如大麻病毒、2078病毒等。寄生於文件中的病毒稱為文件型病毒,如以色列病毒(黑色星期五)等。還有一類既寄生於文件中又侵佔系統區的病毒,如「幽靈」病毒、Flip病毒等,屬於混合型病毒。
2、傳染性。傳染性是計算機最基本的特徵,計算機病毒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能通過自我復制到內存、硬碟和軟盤,甚至傳染到所有文件中。
3、潛伏性。計算機病毒可以長時間地潛伏在文件中,很難發現。在潛伏期中,它並不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只是秘密地進行傳播、繁殖、擴散,使更多的正常程序成為病毒的「攜帶者」。一旦滿足某種觸發條件,病毒突然發作,才顯 露出其巨大的破壞威力。
4、破壞性。計算機病毒的破壞性隨計算機病毒的種類不同而差別極大。有的計算機病毒佔用CPU時間和內存資源,從而造成進程阻塞;有的僅干擾軟體數據或程序,使之無法恢復;有的惡性病毒甚至會毀壞整個系統,導致系統崩潰和硬體損壞,給我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電腦病毒的種類
根據計算機病毒的特點、特性,計算機病毒有多種分類方法。
按照傳染方式分類的病毒
1、引導型病毒。引導型病毒主要是用計算機病毒的全部或部分來取代正常的引導扇區的內容,而將正常的引導扇區的內容轉移到磁碟的其他存儲空間。
2、系統型病毒。系統型病毒利用操作系統中提供的一些程序而寄生或傳染的計算機病毒。
3、應用程序型病毒。應用程序型病毒寄生於一般的應用程序中,並在被傳染的應用程序執行時獲得執行權,且駐留在內存中並監視系統的運行情況,隨時尋找可以傳染的對象進行傳染。
按照表現性質分類的病毒
1、良性病毒。良性病毒是指那些只表現自己而不破壞系統數據,不會使系統癱瘓的一種計算機病毒。但在某些條件下,比如交叉感染時,良性病毒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2、惡性病毒。惡性病毒就是指人為地惡意破壞計算機系統或網路系統的數據和硬體的一種計算機病毒。因此,其破壞力和危害極大。如刪除文件,格式化硬碟,或對系統數據進行修改,或攻擊計算機主板上的BIOS晶元等等。例如,劇毒病毒DISK KILLER,在條件滿足時會格式化硬碟;CIH病毒可洗刷BIOS的內容。
三、病毒感染的檢測和清除
主動預防計算機病毒,可以大大遏制計算機病毒的傳播和蔓延。但是,目前還不可能完全預防計算機病毒。因此在「預防為主」的同時,不能忽略病毒的清除。
發現病毒是清除病毒的前提條件。計算機病毒的一般檢測方法有以下兩種。
1、人工檢測。人工檢測是指通過DEBUG、PCTOOLS、NORTON等工具軟體提供的功能進行病毒的檢測。這種方法比較復雜,因而不易普及。
2、自動檢測。自動檢測是指通過一些專門的診斷、查毒軟體(如瑞星、KVW3000等)來掃描檢查系統或軟盤是否有毒的方法。自動檢測比較簡單,一般用戶都可以進行,這是最常用的方法。
電腦就是:近來,還有一種關於電腦的說法很流行,說電腦不過是一種新的家用電器,就像電視機、照相機、錄像機一樣。一些電腦廠商為了迎合這種說法,甚至把電腦銀灰色的色彩和方正的形狀加以改變,以便讓它向家用電器「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