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的十大少將是誰
有名的有鍾偉,49軍軍長,
李德生,12軍長,中共中央常委
丁盛,54軍長
汪東興
張學思,張學良的弟弟
段蘇權,東野八縱司令
廖運周,
傅崇碧
江擁輝
張廷發,空軍司令
少將基本上都是縱隊下的旅長,後來的師長,一部分是資歷淺、解放後擔任軍長的。
有點名氣的都是中將了。
Ⅱ 江騰蛟的介紹
江騰蛟,早年參加革命,參加過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主任,廣州軍區防空軍政治委員,空軍軍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文化大革命」中參與林彪篡奪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1973 年被開除黨籍,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81年1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確認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判處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江騰蛟,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一九三O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七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黃安縣區兒童團大隊長,鄂豫皖蘇區陂南縣兒童局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十五團連指導員,新四軍第二師五旅十三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十四旅政治部主任,遼北軍區第二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第115師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第四野戰軍38軍115師政治部主任。
Ⅲ 一個故里兩百個將軍是指哪個故里,哪些將軍
湖北省的紅安縣更以223位將軍被稱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紅安籍上將
王建安、陳錫聯、周純全、郭天民、韓先楚、謝富治
紅安籍中將
王近山、劉飛、劉昌毅、李天煥、吳先恩、張天雲、張仁初、胡奇才、秦基偉(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徐深吉、徐斌洲、詹才芳
紅安籍少將
馬忠全、王誠漢、甘思和、盧燕秋、劉福勝、江波、江騰蛟、李世焱、李定灼、吳振挺、何德慶、鄒國厚、閔學勝、況玉純、汪運祖、張天恕、張志勇、張竭誠、陳炎清、陳美藻、羅應懷、金世柏、周世忠、鄭國仲、胡正平、趙鶴亭、賀健、秦光遠、耿錫祥、袁克服、徐紹華、殷國洪、塗錫道、韓衛民、程啟文、程悅長、程儒珍、謝正榮、詹少聯、熊應堂、黎錫福、戴克林、戴克明
名將代表
韓先楚上將:曾任東北野戰軍3縱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副總司令兼19兵團司令員等職務。
陳錫聯上將:曾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第2野戰軍3兵團司令員等職務。
王建安上將:曾任膠東軍區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7兵團司令員等職務。
郭天民上將:曾任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參謀長,第二野戰軍4兵團副司令員等。周純全上將:曾任東北野戰軍後勤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第一副部長等職務。
謝富治上將:曾任晉冀魯豫野戰軍4縱政委,第二野戰軍3兵團政委等職務。
劉華清上將:祖籍湖北黃安(今紅安縣),建國後其祖籍地區劃屬孝感大悟縣
建國後紅安籍授銜將軍上將8名
曾任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的郭天民,
曾任解放軍總後勤部第一副部長的周純全,
曾任中央軍委顧問的王建安,
曾任中央軍委常委的韓先楚,
曾任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的秦基偉,
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錫聯,
曾任成都軍區司令員的王誠漢,
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謝富治。
建國後紅安籍授銜將軍中將12名
曾任南京軍區顧問的劉飛,
曾任廣州軍區顧問的詹才芳,
曾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的張仁初,
曾任北京軍區顧問的徐深吉,
曾任解放軍二炮政委的李天煥,
曾任國家一機部副部長的徐斌洲,
曾任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的張天雲,
曾任解放軍工程兵副司令員的胡奇才,
曾任公安部副部長的王近山,
曾任北京軍區顧問的吳先恩,
曾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聶鳳智,
曾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的劉昌毅。
建國後紅安籍授銜將軍少將52名
程儒珍、韓衛民、袁克服、金世柏、羅厚福、李世炎、耿錫祥、黎錫福、鄒國厚、徐紹華、賀鍵、熊應堂、程悅長、殷國洪、盧燕秋、張天恕、鄭國仲、況玉純、秦光遠、陳美藻、李定灼、江波、劉福勝、趙鶴亭、馬忠全、閔學勝、戴克林、戴克明、程啟文、羅應懷、甘思和、胡正平、汪運祖、何德慶、張志勇、塗錫道、張竭誠、詹少聯、謝正榮、周世忠、江騰蛟、高厚良、肖永銀、肖永正、肖志賢、吳世安、吳振挺、張潮夫、伍瑞卿、何輝燕、黃立清、吳傑。
1952年9月1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黃安縣正式更名為紅安縣,同時劃出部分區域分別歸屬河南新縣和湖北大悟縣,在劃出的行政區域里還誕生了14位原黃安籍將軍,他們是劉華清上將、 聶鳳智中將、吳先恩中將、 高厚良少將、黃立清少將、蕭永銀少將、吳世恩少將、 嚴光少將、吳林煥少將、 蕭德明少將、姚運良少將、 周明國少將、蕭志賢少將、伍瑞卿少將。
八十年代受銜將軍
1988年9月,我國恢復實行解放軍軍銜制。十餘年來,該縣又產生了近10名共和國新一代將軍,他們是江建曾、吳曉恆(女)、黃俊峰、胡先貴、羅毅、秦衛江、李平、劉曉琨等,其中第四軍醫大學副校長吳曉恆成為我縣第一位共和國女將軍。
Ⅳ 打倒四人幫後又打倒的10個人是誰
陳伯達
康生
李作鵬
蒯大富
江騰蛟
劉寧一
吳法憲
邱會作
黃永勝
謝富治
Ⅳ 金寨活著的開國將軍還有誰
開國上將健在一位;開國中將健在十一位;開國少將健在173位。
姓名 出生年份 籍貫
開國上將(1人):
呂正操 (1905) 遼寧海城人
開國中將(11人)
方 強 (1911) 湖南平江人
孔慶德 (1911) 山東曲阜人
杜義德 (1912) 湖北黃陂人(09.9.05剛去逝)
李作鵬 (1914) 江西吉安人
張 震 (1914) 湖南平江人
阿沛.阿旺晉美 (1911) 西藏拉薩人
范朝利 (1914) 河南新縣人
羅元發 (1910) 福建龍岩人
黃志勇 (1914) 江西崇義人
曾思玉 (1911) 江西信豐人
蔡順禮 (1913) 江西吉安人
開國少將
1955年--1965年授銜的少將(1360人,健在173人)
1955年少將(55授銜802人,57、58年各補授2人 健在73人)
王 直(1916) 福建上杭人
王兆相(1909) 陝西神木人
王誠漢(1917) 湖北紅安人
王貴德(1914) 福建上杭人
方 槐(1917) 江西於都人
方子翼(1917) 安徽金寨人
方國安(1913) 湖南平江人
朱耀華(1917) 江西瑞金人
任 榮(1917) 四川蒼溪人
向守志(1917) 四川宣漢人
劉中華(1917) 山東文登人
劉華清(1916) 湖北大悟人
劉居英(1917) 吉林長春人
劉鶴孔(1914) 江西永新人
劉懋功(1918) 甘肅慶陽人
江 文 (1914) 湖南瀏陽人
江騰蛟 (1919) 湖北紅安人
關盛志 (1916) 安徽六安人
阮賢榜 (1909) 湖北通山人
李 覺 (1914) 山東沂水人
李中權 (1915) 四川達縣人
李布德 (1919) 四川營山人
李德生 (1916) 河南新縣人
李耀文 (1918) 山東榮城人
楊永松 (1918) 廣東大埔人
吳瑞山 (1913) 安徽六安人
鄒 衍 (1915) 江西興國人
汪東興 (1916) 江西弋陽人
沈啟賢 (1911) 陝西漢陰人
宋承志 (1917) 安徽金寨人
宋維栻 (1917) 安徽金寨人
宋景華 (1919) 江西吉水人
張 瑞 (1909) 浙江浦江人
張廷發 (1918) 福建沙縣人
張秀川 (1919) 河北深縣人
張秀龍 (1915) 湖北仙桃人
張國傳 (1910) 湖北大悟人
張銍秀 (1915) 江西永新人
陳 波 (1909) 河南新縣人
陳 浩 (1914) 湖南茶陵人
陳茂輝 (1912) 福建上杭人
陳銳霆 (1906) 山東即墨人
陳鶴橋 (1914) 安徽霍丘人
范 明 (1914) 陝西臨潼人
歐陽平 (1916) 江西興國人
羅應懷 (1915) 湖北紅安人
羅維道 (1916) 江西泰和人
胡定千 (1910) 湖北孝感人
胡繼成 (1915) 安徽金寨人
鍾元輝 (1915) 江西上猶人
鍾炳昌 (1915) 江西興國人
胥光義 (1916) 四川平昌人
桂紹彬 (1916) 安徽六安人
賈若瑜 (1915) 四川合江人
錢信忠 (1911) 上海人
徐光華 (1913) 江西贛縣人
郭林祥 (1914) 江西永豐人
陶漢章 (1917) 江西進賢人
盛治華 (1916) 江西永新人
彭富九 (1918) 江西永新人
曾 美 (1914) 江西尋烏人
謝 斌 (1915) 江西吉安人
謝振華 (1916) 江西崇義人
謝家祥 (1914) 江西瑞金人
詹大南 (1914) 安徽金寨人
裴周玉 (1913) 湖南平江人
廖鼎琳 (1914) 江西吉安人
漆遠渥 (1915) 安徽金寨人
譚佑銘 (1910) 四川雲陽人
熊兆仁 (1912) 福建永定人
黎 光 (1914) 四川南部人
戴潤生 (1916) 江西吉水人
魏天祿 (1918) 湖北天門人
1961年晉升少將218人(健在34人)
王 曉 (1913) 山西定襄人
王定烈 (1918) 四川宣漢人
王硯泉 (1917) 河北雄縣人
呂 清 (1915) 河南光山人
呂仁禮 (1916) 安徽六安人
朱士煥 (1913) 四川通江人
劉 瑄 (1917) 山東鄒平人
劉耀宗 (1918) 江西興國人
江鴻海 (1913) 湖北麻城人
孫干卿 (1919) 山東淄博人
李 靜 (1918) 河北文安人
李懋之 (1910) 山西襄垣人
楊思祿 (1917) 江西於都人
吳 罡 (1917) 河北棗強人
吳純仁 (1921) 陝西韓城人
張力雄 (1913) 福建上杭人
林 真 (1918) 北京人
羅洪標 (1918) 福建長汀人
胡 煒 (1920) 河南新蔡人
胡立聲 (1917) 河南新縣人
胡鵬飛 (1915) 安徽金寨人
鍾發生 (1914) 江西瑞金人
姜 鍾 (1919) 四川平昌人
柴成文 (1915) 河南遂平人
殷國洪 (1911) 湖北紅安人
高 銳 (1919) 山東萊陽人
曹中南 (1914) 河北景縣人
蕭榮昌 (1918) 江西吉安人
蕭德明 (1912) 河南新縣人
彭施魯 (1916) 河南武涉人
程 明 (1918) 安徽金寨人
曾凡有 (1916) 江西寧都人
賴達元 (1916) 江西石城人
雷 欽 (1915) 福建上杭人
魏國運 (1914) 湖北監利人
1962年授予3人,晉升9人(無人健在)
1963年少將(授銜3人、 健在1人)
劉西堯 (1916) 湖南長沙人
1964年少將授予1人,晉升320人 ( 健在65人)
丁 釗 (1920) 山東龍口人
馬 寧 (1922) 河南沁陽人
馬洪山 (1918) 陝西延長人
王 展 (1920) 山西汾陽人
王文英 (1918) 河南沁陽人
王扶之 (1923) 陝西延安人
王茂全 (1911) 江西吉安人
王淮湘 (1920) 山東壽光人
韋統泰 (1918) 山東曹縣人
文 擊 (1918) 河北霸縣人
方 震 (1911) 江西弋陽人
白 雲 (1917) 山西洪洞人
伍生榮 (1918) 江西石城人
華 楠 (1921) 山東牟平人
劉世昌 (1921) 河北安國人
劉自雙 (1915) 四川巴中人
劉光濤 (1920) 陝西三原人
劉春山 (1917) 山東萊陽人
劉振華 (1921) 山東泰安人
陽自碧 (1918) 四川巴中人
紀亭榭 (1914) 黑龍江東寧人
蘇克之 (1919) 河北深縣人
蘇宏道 (1916) 湖北江陵人
蘇錦章 (1916) 河北定縣人
李 元 (1917) 湖南平江人
李孔亮 (1914) 河北高陽人
李丕功 (1910) 山東淄博人
李東野 (1916) 遼寧沈陽人
李樹榮 (1919) 陝西延川人
楊斯德 (1921) 山東滕州人
肖友明 (1916) 湖南攸縣人
肖選進 (1920) 安徽金寨人
何雲峰 (1922) 四川平昌人
辛國治 (1921) 河北黃驊人
汪運祖 (1915) 湖北紅安人
沙 風 (1917) 浙江新昌人
沈鴻林 (1910) 山東菏澤人
張 英 (1916) 遼寧蓋平人
張 翼 (1918) 山東諸城人
張中如 (1919) 山西原平人
張水發 (1919) 福建連城人
張玉華 (1916) 山東文登人
張志勇 (1916) 湖北紅安人
張伯祥 (1918) 山東萊蕪人
張宜步 (1913) 福建永定人
張實傑 (1922) 山東鄒平人
張耀祠 (1916) 江西於都人
陳紹昆 (1921) 江蘇宿遷人
周建平 (1919) 江蘇吳縣人
宗鳳洲 (1912) 河北藁城人
胡立信 (1915) 河南新縣人
趙華青 (1919) 山東茌平人
趙復興 (1914) 湖北仙桃人
姜林東 (1918) 山東牟平人
賀 明 (1919) 陝西武功人
賈乾瑞 (1916) 陝西大荔人
顧 鴻 (1915) 安徽廬江人
鐵 瑛 (1916) 河南南樂人
高先貴 (1912) 安徽六安人
塗通今 (1914) 福建長汀人
常 勇 (1915) 山東榮城人
常仲連 (1914) 河南孟縣人
廖步雲 (1914) 福建武平人
顏文斌 (1915) 江西永新人
顏吉連 (1916) 湖南省茶陵人
瞿道文 (1919) 四川達縣人
Ⅵ 高敬亭是怎麼死的
高敬亭是新四軍四支隊司令員,被槍斃時職務和陳毅、粟裕持平,被槍斃的原因主要有三:
1、張國燾叛變,四處招攬舊部,高敬亭曾經是張國燾舊部,這本來中央就有點擔心;所以後來的三番五次抵觸中央派下來的幹部,進一步加深中央的顧忌;
2、獨立作戰多年,老資格,和新四軍項英等領導的溝通較少,對中央派下來的幹部有抵觸;尾大不掉,讓項英、戴季英、張雲逸等一幫新四軍領導都對他有意見。
3、消極執行中央向東發展的方針。善於游擊戰,不善於平原作戰,所以總希望躲大別山裡打游擊,對中央的指令消極執行。
4、工作方式簡單:紅軍時期的肅反專家,殺了很多自己同志。對團級幹部工作方式粗暴,鞭打江騰蛟等就是引子。
5、部下心腹叛逃導致性質變化,被葉挺警衛班槍斃。
Ⅶ 什麼是兩案人員
過去了的叫歷史,歷史不能改變,但歷史會影響今天乃至未來。上個世紀80年代初,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審判就對中國恢復和重建社會主義的司法制度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這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珍貴,會成為後人創造歷史的寶鑒……
「判處被告人江青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判處被告人張春橋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判處被告人姚文元有期徒刑20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判處被告人王洪文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判處被告人陳伯達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判處被告人黃永勝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判處被告人吳法憲有期徒刑17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判處被告人李作鵬有期徒刑17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判處被告人邱會作有期徒刑16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判處被告人江騰蛟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
1981年1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作出判決。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兩案」審判落槌,歷史卻因此掀開了新的一頁。
還有一種解釋,就是兩個案件發生在一人個身上!
Ⅷ 高敬亭不死什麼軍銜,高敬亭,高敬亭,高敬亭與江騰蛟
鐵定元帥。當時他的四支隊人數最多、最強大,地位高於陳毅,粟裕,不需多說了吧!
Ⅸ 亮劍中南京軍事學院的老羅是誰 (原型) 南京軍事學院的王保勝 王政委的原型是誰
李雲龍是中將王近山的原型,身上有許多他的影子。
人物,尤其是是否李雲龍在我們的歷史人物原型,李雲龍「小老婆」田年輕演員TongLei短差距採取運動,長話短說,事實上這是一個現實與藝術創作的巧妙組合,在這之前,我也有同樣的問題,作者都梁,所以時間曾經問過這個問題。
對李雲龍來說,他是許許多多英雄的結合體。」對於杜良的創作方法,童磊表示十分贊同:「杜良本人就出生在部隊,是一名特型士兵,有過軍旅生活的經歷。此外,他非常喜歡學習軍事和歷史。他能寫出如此優秀的作品是積累起來的。他周圍有真實的事情在進行,也有想像。但只有對這段歷史的深刻理解才能寫得這么好。」,
楚雲飛是真實縮影。
扮演楚雲飛的張廣北是李雲龍的敵人和朋友,他對李雲龍的性格評價很高。「他是一個學者的戰士,」他說。這個士大夫式的士兵是國民黨軍官的縮影嗎?「我相信歷史上絕對有這樣的國民黨軍官。
可以說,《光明之劍》是對國民黨戰士公正、真實的反映。在此之前,許多影視作品中的國民黨軍人形象都有不同程度的扭曲。我是一名軍人,我喜歡閱讀有關軍事和歷史的書籍。在中國的戰爭史上,國民黨和共產黨並肩作戰是一個事實,像楚雲飛這樣的國民黨軍官也存在。據我所知,當時黃埔軍校就有這樣的人,而且發生了很多事情。」
(9)江騰蛟擴展閱讀:
1943年10月,太岳軍區第二師王內山奉命率領小分隊赴延安保衛陝甘寧邊區。在經過敵心地區的漢略村時,他發現有一隊日軍即將通過該地區。他看到那裡的地形很危險,是埋伏的好地方。他立即決定阻止隊伍前進,設下伏兵,准備打一個伏兵,這樣才能拚命殺光鬼子的威風和囂張。雖然當時他的許多部隊都不同意打這場仗,但「王瘋了」瘋了起來,沒有人能阻止。
Ⅹ 九一三事件的事件起因
九一三事件起因
1971年9月,林彪察覺其密謀奪權之事即將敗露,決定謀殺毛澤東,發動武裝政變。9月7日,林立果向「聯合艦隊」下達了一級戰備的命令。
8日,林彪下達了武裝政變手令:「盼照立果、宇馳同志傳達的命令辦」。9月8日至11日,林立果、周宇馳先後分別向江騰蛟、王飛以及「聯合艦隊」的其他骨幹分子傳達林彪手令,具體部署殺害毛澤東。
他們企圖乘毛澤東專列停留上海之際動手殺害毛澤東,後又密謀炸毀蘇州附近的鐵路橋謀害毛澤東,製造類似「皇姑屯事件」。林彪、葉群同時還為南逃廣州,另立中央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