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疏是一種什麼專用文體
臣子分條向帝王分條陳述說明的意見書。
⑵ 疏古文中是什麼文體
就是專門的一種文體,主要指臣民給君主上呈的關於議論朝政的呈文。
⑶ 疏,這種古代文體的介紹
疏,指分條陳述;作為一種文體,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條陳自己對某事的意見的一種文件,也稱「奏疏」或「奏議」。
⑷ "疏"是一種什麼樣的文體
我在這羅列一些相關資料
註解體例的名稱:
傳:秦漢之際,把《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樂記》、《春秋》稱作「經」,把解釋經書的叫作「傳」。「傳」就是對「經」的解說。
正義:解釋經傳而得義之正者稱為「正義」,「注「、」疏「有時也可稱為「正義」。
疏:「疏」是相對「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礎上再進一步作注就叫作「疏」。「疏」是對注的解釋。
箋:「箋」本來是對傳的闡發和補充,後來只指註解的意思。
註:「注」指對古書的註解,狹義的「注」只指註解,而廣義的則包括傳、箋等。
章句:解說古書的一種方法,除解釋字詞外,還串講文章大意。
集解:選取各家註解通釋經傳的叫「集解」。
註解術語的作用
一曰,為,謂之 這三個術語的作用相同,它們不僅用來釋義,並且用來分別同義詞和近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
二謂 用「謂」的時候,被解釋的詞放在「謂」的前面。「謂」的作用是用後面的話說明前面詞語所指的范圍或比、影射的事物。
三貌,之貌 這兩個術語一般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後面,說明被釋的詞是表示事物某種性質或某種狀態的。
四猶,猶言 「猶」的作用是表示注釋與被釋詞語的意義並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用「猶」的時候,往往是用近義詞作注,或者是用引申義訓釋本義。
五之言,之為言,之猶言 這三個術語的作用是表示「聲訓」,注釋時必然是用聲音相同或近似的詞來作訓解。
六讀為,讀曰,讀若,讀如 這幾個術語都是用來註明音讀的,「讀為」和「讀曰」一般是用本字來說明假借字。
古書註解的基本體例主要有三類:
①傳注體:是經漢代學者奠基的以解釋先秦文獻詞句為主的一種體例。
②義疏體:是既釋經文又兼釋注文的一種體例。
③集解體:是匯集眾說的一種體例。
古書註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種:
①釋詞;②通句;③疏釋全章大意;④評說。
一、古書註解的體例主要有三類:
(1)、傳注體:是經漢代學者奠基的以解釋先秦文獻詞句為主的一種體例。
(2)、義疏體:是既釋經文又兼釋注文的一種體例。
(3)、集解體:是匯集眾說的一種體例。
二、古書註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四種:釋詞、通句、疏釋全章大意、評說。
三、古書註解的術語
曰,為,謂之
謂
貌,之貌
猶,猶言
之言,之為言
之猶言
讀為,讀曰
讀若,讀如
⑸ 「疏」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如有賈誼的《論積貯疏》、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
答案C
只有C符合「疏」的文體解析,A是「策」,B是「表」,D是「諫」。
⑹ 以「疏」這種文體命名的文言文有哪些
疏做為古代的一種文體,有三解:
1.臣子分條向帝王分條陳述說明的意見書。如:「奏疏」。
2.對古書經典類的註解和對書籍註解的進一步注釋。和注合稱「註疏」。
3.僧道拜懺時所焚化的祝告文。如「疏文」。
漢代賈誼的《論積貯疏》
唐代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
陶淵明的《與子儼等疏》
西漢晁錯的《論貴粟疏》
⑺ 疏」是一種文體名,是臣民對君主有所陳請時所使用的一種上行文書 對嗎
你的見解沒錯,疏是一種文體,是封建時代臣子向君王分類陳述自己隊某事的看法的一種文體,又可以叫做「奏章」。
⑻ 中國古代的文體中的表和疏,究竟有什麼不同
表、疏二字出自於:
- 《宋書·袁顗傳》:顗反意已定,而糧仗未足,且欲奉表於太宗 。顗子秘書丞戩曰:「一奉表疏,便為彼臣,以臣伐君,於義不可。」顗從之。
- 《舊唐書·職官志二》:凡四夷來朝,臨軒則受其表疏,升於西階而奏。
⑼ 在古文中,蔬,牘,移,分別是一種文體.他們的區別是什麼
【疏】下情上達叫做疏上,疏是疏通的意思。也是自漢朝始創的文體,實際上即是奏的一類。唐宋到清代都有這一文體。後世又以奏疏為群臣論諫的總名。但私人書信中也有用疏的名稱的,如陶淵明《與子儼等疏》。
【移書】春秋時的官吏通書函往來,稱為遺書。如《左傳》成公七年,巫臣自晉遺楚子重子反書。又稱為貽書,後轉作移書,如沒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魏晉以後稱為移,唐用於諸司自相質問,名稱不一,故總名公移以概括。清朝用於武營往來和州4縣相交涉公事。
我國歷代公文體制、名稱、用途簡介
http://pop.pcpop.com/t040327/935555-1.html
牘作為一種古文文體我還沒找到資料:
只有「判牘」
——一種文體,判決司法案件所用,多為四六駢體文。
——判牘者,古代官司判決公事之文牘也。判之本義為分,牘之本義為書版。
牘 dú 【名】
(形聲。從片,賣聲。「片」,本指木頭豎剖成的一半。古時用木片作書寫材料。故從「片」。本義:古代寫字用的木片,也稱木簡)
牘,書版也。長一尺,既書曰牘,未書曰槧。——《說文》
與人尺牘。——《史記·陳遵傳》
削牘為疏。——《史記·游俠原涉傳》。注:「木簡也。」
吏乃書牘背示之。——《史記·周勃傳》
握牘持筆。——楊修《答臨淄侯箋》
又如:牘背(獄吏於書板背面書寫文句。後用為遭受冤獄的典實)
引申為公文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唐·劉禹錫《陋室銘》
又如:牘尾(文書的末端);牘書(官署文書)
信件,通信者之間互相寫的信。如:書牘;尺牘
書籍。如:史牘(史書);牘籍(簿籍);牘簿(簿書)
⑽ 古代有一種文體叫疏,疏屬於議論文的一種文體嗎謝謝
疏是向皇帝上的奏章,都屬於奏議類文章。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議、意見,並逐條陳述、分析、論證的一種文體,屬於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