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第二產業
擴展閱讀
鋼研高納葯業股票行情 2025-08-06 23:49:08
股票價格跟kdj指標背離 2025-08-06 23:41:03
兆新股份解禁股票價格 2025-08-06 23:25:46

第二產業

發布時間: 2021-07-11 06:40:03

⑴ 什麼是第二產業包括哪些產業

第二產業對第一產業和本產業提供的產品(原料)進行加工的部門,包括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

⑵ 第二產業有哪些

第二產業是包括各類專業工人和各類工業或產品。如注塑工、操作工、壓鉚工、縫紉工、焊工。傳統產業經濟理論中對產業劃分中的一個產業部門,指以對第一產業和本產業提供的產品(原料)進行加工的產業部門。按「三次產業分類法」劃分為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

中國第二產業就業人員在2012年達到2.32億人的高點後,呈現連續5年減少的態勢,佔全國就業人員的比重從2012年的30.3%下降到2017年的28.1%。[1]

中文名
第二產業
外文名
secondary instry
拼音
dì èr chǎn yè
定位
國民經濟中的一個產業部門
涵蓋范圍
采礦、製造、電力及建築業等
快速
導航
產業分類

工業地帶

變化趨勢

經濟普查
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二產業的地位普遍上升,一般占就業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的30%以上。第二產業迅速發展主要是:
(一)滿足經濟現代化裝備的需要
(二)一些工業品取代農牧產品(如合成纖維)
(三)生活水平的提高擴大對工業品的需要
(四)發達國家比值下降,但絕對量卻不斷增加,利用其資金與技術優勢,轉到國外設廠等。
第二產業中重化工業進展迅猛,在發達國家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達到高峰(占工業的70%左右)。80年代以來,重化工業比值有所萎縮,輕紡工業發展較快(主要是發展中國家),輕重比值大致為1∶2。
發達國家的工業日益向知識技術密集型工業發展,戰後相當一段時間,發達國家以發展資源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工業為主,把勞動密集型工業轉移到工資低廉的發展中國家。70年代以來進一步調整產業部門結構,尖端技術工業猛增,比重上升,而資源密集型工業再一次向外轉移。發展中國家多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次為資源密集型,而新興的工業化地區,已開始向技術密集型工業轉移。總之這已成為世界工業發展的總趨勢。
戰後世界工業生產地域也發生很大變化,其基本特點是:
(一)工業生產向大型化、系列化和綜合化發展。大型化、系列化是戰後工業分布規模的主導方向。根據地域發展條件,以一二個工業部門為主導,多發展成綜合性聯合生產基地,是工業地域、部門結構的特點。
(二)工業地域不同層次的集中和相對分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地域集中有所加強,形成世界性大工業地帶,如北美工業地帶、西歐工業地帶、東歐工業地帶、日本工業地帶等。發展中國家的集中程度更高,呈點狀分布,如各國首都多發展成為最大的工業城。世界工業生產從高密度區向低密度區擴展,是世界工業空間運動的趨勢。
產業分類
三次產業分類法是紐西蘭經濟學家費歇爾首先創立的一種產業分類方法。他在1935年所著《安全與進步的沖突》中提出對產業的劃分方法。 英國經濟學家、統計學家克拉克在費歇爾的基礎上,採用三次產業分類法對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分析,總結出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規律及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按「三次產業分類法」劃分,把國民經濟中的采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等部門稱為第二產業。

⑶ 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別指的是什麼,謝謝.

第一產業主要指生產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直接以自然物為生產對象的產業。

第二產業主要指加工製造產業,利用自然界和第一產業提供的基本材料進行加工處理。

第三產業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范圍比較廣泛,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業、通訊產業、商業、餐飲業、金融業、教育產業、公共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

(3)第二產業擴展閱讀:

國際標准產業分類

為使不同國家的統計數據具有可比性,聯合國頒布了<<全部經濟活動的國際標准產業分類>>(ISIC)。現在通行的是1988年第三次修訂本。這套〈國際標准產業分類〉分為A-Q共17個部門,其中包括99個行業類別。

這17個部門為:

A、農業、狩獵業和林業;

B、漁業;

C、采礦及採石;

D、製造業;

E、電、煤氣和水的供應;

F、建築業;

G、批發和零售、修理業;

H、旅館和餐館;

I、運輸、倉儲和通信;

J、金融中介;

K、房地產、租賃業;

L、公共管理和國防;

M、教育;

N、保健和社會工作;

O、社會和個人的服務;

P、家庭僱工;

Q、境外組織和機構。

我國發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就是參照了〈全部經濟活動的國際標准產業分類〉而制定的,因此產業劃分與包括「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基本一致。

⑷ 什麼是第一二三產業啊

通常的三大產業是聯合國使用的分類方法: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和公共工程、水電油氣、醫葯製造;第三產業包括商業、金融、交通運輸、通訊、教育、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

(4)第二產業擴展閱讀:

1、三大產業的關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

① 第一產業為第二三產業奠定基礎;

② 第二產業是三大產業的核心,對第一產業有帶動作用;

③ 第一二產業為第三產業創造條件,第三產業發展促進第一二產業的進步。

二戰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進步,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產值和就業人員的比例不斷發生變化。其變化趨勢是:

起初是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第三產業的比重也不斷上升;隨後包括第一、第二產業的物質生產部門的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這種變化趨勢在發達國家比較突出。

到目前為止,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產值和就業人口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成為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產業。而在發展中國家除新型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以外,總的說來其產業結構層次都相對落後,轉變的進程也不快。但從變化趨勢看,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基本上是一致的。

我國有三大產業:農業、工業、服務業。

2、產業結構是指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在一國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產業結構的變化一方面為某些行業帶來良好的市場機會,一方面也會對其他行業帶來生存的威脅。通常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服務業的重要性會與日俱增,服務業的比重會日益擴大,服務業從業者有較大的市場機會。[1]

產業結構,亦稱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社會生產的產業結構或部門結構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研究產業結構,主要是研究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兩大部類之間的關系;從部門來看,主要是研究農業、輕工業、重工業、建築業、商業服務業等部門之間的關系,以及各產業部門的內部關系。

產業結構高度化,也稱產業結構高級化。指一國經濟發展重點或產業結構重心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逐次轉移的過程,標志著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和發展階段、方向。產業結構高度化往往具體反映在各產業部門之間產值、就業人員、國民收入比例變動的過程上。

⑸ 什麼是第一產業第二三產業又分別是什麼

第一產業主要指生產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直接以自然物為生產對象的產業。

第二產業主要指加工製造產業,利用自然界和第一產業提供的基本材料進行加工處理。

第三產業是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范圍比較廣泛,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業、通訊產業、商業、餐飲業、金融業、教育產業、公共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

三大產業的關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

1、第一產業為第二三產業奠定基礎;

2、第二產業是三大產業的核心,對第一產業有帶動作用;

3、第一二產業為第三產業創造條件,第三產業發展促進第一二產業的進步。

(5)第二產業擴展閱讀

第三產業——產業層次

1、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

2、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信息咨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

3、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

4、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由此可見,這種第三產業基本是一種服務性產業。

意義

當前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意義,主要是:

1、有利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提高國民經濟素質和綜合國力;

3、有利於擴大就業,緩解中國就業壓力;

4、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