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人物評價五百字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但古往今來,人們對他的爭論不斷,褒貶不一。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他不僅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無
道的暴君。人們可以眾說紛紜,百家爭鳴,但面對歷史我們必須還以尊重和客觀的態度。我認為秦始皇有對有錯,有功有過,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時代功大於過。
在連綿不絕的900年春秋戰國之亂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是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僅用短短的九年時間,橫掃天下,因而,
我國第一位前無古人的皇帝橫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贏政,也是他首創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帝國之先河。軍事上,「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
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長城——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徵,2000多年過去了,她依然光彩奪目,巋然不倒,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
每一位中華炎黃子孫世代引為驕傲;依然是他——秦王贏政,政治上,「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斗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從而,
結束「烽火連三月」的無休止爭戰,開辟了天下一統的曠世新局面;還是他——秦王贏政,文化上,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不
也是空前絕後,蔚為壯觀嗎?他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哪一件不引以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不是嗎?「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嬌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倍受偉大領袖毛主席推崇的千古歷史人物中,秦始皇首當其沖。凡此種種,秦始皇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可見一斑。
望採納,謝謝
『貳』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Bonaparte,1769.8.15~1821.5.5),人稱奇跡創造者,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使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為廣闊的傳播,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法國人民的驕傲。
身高:169cm
民族:科西嘉族
一個世界性的重要歷史人物——拿破崙,從1784年15歲入軍校到1799年發動政變,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再到他1815年退位,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其整個一生幾乎都是戰爭中度過的。
雨果在評論拿破崙時說:「人類命運中這個人物的重量過分,攪亂了平衡。他個人計算著他比整個宇宙都要重要。人類的過剩精力都集中在他一個人的大腦中,一個人的頭腦要決定全世界命運,人類文明要延續的話,這將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黑格爾稱贊他是騎在馬背上的「世界靈魂」。
綜觀拿破崙一生的全部活動,其主導方面的活動,對當時社會和人類歷史的發展是起過作用的,他功大於過,是個應當肯定的歷史人物。
『叄』 歷史人物評析
(1)必須堅持歷史主義原則、深入了解他們所處的歷史要件。(2)必須堅持階級分析方法,深入了解他們所代表的那個階級。(3)必須堅持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辨證統一的觀點來分析傑出任務的歷史作用。(4)必須堅持用全面分析與評價的原則,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
1標准
1.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當時所處的「時代」這個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標准苛求古人。
2.要對歷史人物的功和過進行全面的分析,一分為二,切忌絕對化,任何絕對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確的論斷。
3.要對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點帶面。
4.要史論結合,不能空下結論。先要敘述史實依據。然後得出結論,做到有理有據。
5.要有正確的評價標准,看其歷史活動對歷史發展的作用是促進還是阻礙,或個人品質是優是劣來進行評價。然而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充滿矛盾,評價時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據主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肆』 歷史人物評價怎麼寫
評價歷史人物的模板:
總評+事跡+影響(積極+消極)
如:評價漢武帝
漢武帝是個傑出的封建皇帝。
他在位期間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政治上削藩,加強中央集權;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思想的正統;經濟上將地方鹽鐵經營權和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增加中央財政收入;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國家統一。
所以,在漢武帝時期,西漢在政治、思想、經濟、軍事等方面實現了大一統,使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消極影響有就寫 沒有就不寫 評價的時候注意論從史出 史論結合 有理有據 而且要一分為二看問題 這樣評價才客觀 公正
『伍』 關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怎麼寫
對秦始皇的評價對於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評價?自秦亡後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有人盛贊他為「千古一帝」;有的人說秦始皇「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有人歌頌秦始皇的統一事業:「秦主掃六合,虎視何雄哉!」他們都高度評價秦始皇的功績,肯定其對歷史的作用,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另一些人則咒罵秦始皇「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 「以暴虐為天下始」;「始皇暴虐,至子而亡」,他們都指斥秦始皇統治的殘酷,是暴君。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於評論者的立場和出發點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秦始皇的最重要歷史功績,在於完成了統一事業,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就逐漸強大,從各方面都表現出新興封建制旺盛的生命力。除了作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策以外,秦始皇對統一的貢獻,在於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有些評論家盛贊秦始皇的「軍事指揮才能」,這種評價是沒有多少根據的。在統一中國前夕,秦國聚集了幾乎是全中國所有的第一流的軍事家、政治家。秦始皇的作用在於善於發揮他們的作用, 聽從他們的勸諫和有錯勇於改。可看出秦始皇作為一個君主,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對於歷史發展具有多麼重要的影響。
秦始皇還是一個稀世的暴君。秦始皇這個「賊」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過更大。他不僅窮侈極欲,造成了廣大人民的苦難:如修長城,經年累月征發數十萬人進行著極為沉重勞動。秦始皇的作為都是建立在對廣大勞動人民殘酷剝削和壓榨之上的,而這種剝削和壓榨遠遠超過社會所能承擔的程度。
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歷史人物:他既是一個有巨大貢獻的政治家,也是一個兇殘的暴君。
『陸』 中國近代歷史人物評價,隨便一個人,
近代出了一位偉大的人物林則徐,一位帶給中國革新思想的人物,近代看世界第一人。近代鴉片毒品橫行,賄賂橫行,黑白顛倒。人不為己,天殊地滅的行為橫行。林則徐是在中國毒品最黑暗的年代,上至王爺以及首席軍機大臣,下至凡夫走卒都有受賄,外有強大的毒飯子英國,船尖炮利,內外交煎的情境下,與毒品一戰,置生死榮辱於度外,一肩挑起天地重擔,風雲變色。他的非常可貴之處,是在於他的下場已在意料之中,仍然不惜個人高官厚祿,生死榮辱,一心為國為民。他被公認為近代史的始祖。他的精神醞釀著中國革命的開始。他的思想帶領著中國人用奉獻改變中國。林則徐不但是中國人的英雄,他也是全世界的英雄。星火燎原,正能量從林則徐開始,燎遍了五州四海,林則徐被全世界公認為英雄,是載入世界史冊,屬世界文化一部分。國際聯盟把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定為國際禁煙紀念日,聯合國大會[把虎門銷煙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中國沒有任何一位英雄是全世界公認的,除了林則徐。林則徐超高境界的至誠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中國凝聚了多少正能量,多少英雄因他感召,捨身就義,前仆後繼,扭轉乾坤,昭示著中國將步入康莊大道,此去無窮盡景。
『柒』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1)必須堅持歷史主義原則、深入了解他們所處的歷史要件。
(2)必須堅持階級分析方法,深入了解他們所代表的那個階級。
(3)必須堅持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辨證統一的觀點來分析傑出任務的歷史作用。
(4)必須堅持用全面分析與評價的原則,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
列寧指出:「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
毛澤東同志在《紀念孫中山》一文中講到:「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導時代潮流的偉大歷史人物大都有他們的缺點一樣,孫先生也有他的缺點方面。這是要從歷史條件加以說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於前人的。」
(7)歷史人物評價擴展閱讀:
評價時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要正確處理歷史人物與人民群眾的關系。要明確:首先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其次是「時勢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時勢」;最後還要確定歷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願。總之,對歷史人物的作用要恰當評價、不能任意誇大。
第二,要正確處理階級分析與個人出身的關系。不能僅依據個人出身來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也不能以貼階級標簽的方式代替階級分析。如對剝削階級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統統加以否定就是一種典型的「貼標簽」。
第三,要正確處理主觀願望與客觀效果之間的關系。既要注意主觀動機,又要看客觀後果,尤其應把客觀後果放到評判的首位。
『捌』 近現代歷史人物 評價
在經濟現代化方面,李鴻章倡導洋務運動,創辦江南製造局、天津機器局、北洋艦隊、輪船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礦務局、派遣中國第一批學生留美等等。這些實業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洋務運動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改革開放。
在外交現代化方面,應該說,中國的現代化外交是從李鴻章開始,歷史上的中國外交都是進貢關系,真正與世界列國平等外交應該是從李鴻章開始,李鴻章應該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外交的先行者。他出使日本(雖然簽了馬關條約),晚年有周遊列國,與各國政要交往,各國對李鴻章的評價都還很高。
歷史畢竟需要反面教材,李鴻章簽了那麼多喪權辱國的條約,自然首當其沖,不過,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還是應該客觀地紀念這位洋務運動的老前輩,這位創立多項實業的老前輩,這位開創中國現代外交的老前輩。
李鴻章不僅在「洋務」方面表現出了他卓越的才能,也在經濟方面做出了他突出的貢獻,借著大清國的財力,更是憑借自己卓新的思想與觀念,。李鴻章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近代軍事企業;上海洋槍三局。不僅於此,由於李鴻章的主持與參與,洋務派還興建了第一條鐵路,第一座鋼鐵廠,第一座機器製造廠,第一所近代化軍校,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李鴻章為大清國國計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業,令他身後的國人一直在受益。他是對中國近代化產生了到關重要影響的洋務運動的中堅。
『玖』 求歷史人物評價
為—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張居正對明王朝所面臨的問題有深刻認識的。他認為當時國力匱乏和盜賊橫行都是由於吏治不清造成的。官吏貪污,地主兼並,引起「私家日富,公室日貧」(《張文忠公全集》卷二六《答應天巡撫宋陽山論均糧足民》),加之皇帝的窮奢極欲,百姓因此才飢寒交迫,落草為寇。由於張居正客觀地分析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正確地把握了問題的實質和關鍵,這才使他的改革能夠順應歷史的潮流,並受到廣泛的歡迎。
基於上述看法,張居正決定從整頓吏治開始他的改革。萬曆元年(1573)十一月,張居正上疏實行「考成法」,明確職責。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內閣控制六科。對於要辦的事,從內閣到六科,從六科都到衙門,層層考試,做到心中有數。改變了以往「上之督之者雖諄諄,而下之聽之者恆藐藐」(《張文忠公全集》卷三八《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以修實政疏》)的拖拉現象。考成法的實行,提高了各級部門的辦事效率,而且明確責任,賞罰分明,從而使朝廷發布的政令「雖萬里外,朝而而夕奉行」(《明史.張居正傳》)。
張居正整飭吏治的目的主要還是「富國強兵」,這條紅線貫穿於他的改革之始終,實行考成法的最大收獲也正在於此。
張居正在施行考成法時,將追收逋賦作為考成的標准。萬曆四年規定,地方官征賦試行不足九成者,一律處罰。同年十二月,據戶科給事中奏報,地方官因此而受降級處分的,山東有十七名,河南二名;受革職處分的,山東二名,河南九名。這使懼於降罰的各級官員不敢懈怠,督責戶主們把當年稅糧完納。由於改變了拖欠稅糧的狀況,使國庫日益充裕。據萬曆五年戶部統計全國的錢糧數目,歲入達435萬余兩,比隆慶時每歲所入(含折色、錢糧及鹽課、贓贖事例等項銀兩在內)250餘萬兩之數,增長了74%(《明通鑒》卷六七)。財政收支相抵,尚結餘85萬余兩,扭轉了長期財政虧虛的狀況。正如萬曆九年四月張居正自己所說的:「近年以來,正賦不虧,府庫充實,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張文忠公全集》卷四五)可見,實行考成法雖是一種政治改革,但它對整頓田賦、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僅靠考成法增加的收入仍是有限的,仍遠遠不能滿足王公貴族的無限揮霍。張居正認為人「古之理財者,汰浮溢而不騖入,節漏費而不開利源」。理財還是要以節用為主。他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幾乎都在圍繞這個中心進行。
比如他通過加強對官吏的考核,裁減冗員,節省朝廷的俸祿開支。據對「兩京大小九卿及各屬,有沉濫者裁之」,競「汰冗員二三」。同樣,張居正也通過各種途徑削減朝廷的軍費開支。一方面與韃靼人修好,通貢互市,保持邊境安定,減少戰爭費用,另一方面也大量削減撫賞開支。到萬曆二年,北邊「三鎮二歲之中,所費不過萬余,而所省已百餘萬」。還通過減客兵,清糧糗的辦法減少支出,「歲所省,兒得數十百萬」。
同時,張居正還要求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勒緊褲帶,和大家一道過緊日子。他不僅多次向神宗提出「節用愛民」,「以保國本」,而且在皇室的奢侈性花費上,也是錙銖必較,寸步不讓。萬曆七年,神宗向戶部索求十萬金,以備光祿寺御膳之用,居正據理力爭,上疏說,戶部收支已經入不敷用,「目前支持已覺費力,脫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災,疆場意外之變,何以給之?」他要求神宗節省「一切無益之費」。結果,不僅免除了這十萬兩銀子的開支,連宮中的上元節燈火、花燈費也被廢止。在張居正的力爭下,還停止重修慈慶、慈寧二宮及武英殿,停輸錢內庫供賞,節省服御費用,減蘇松應天織造等,使封建統治者的奢侈消費現象有所收斂。
對於自己的用度,張居正也是力戒奢華。纂修先皇實錄,例得賜宴一次。張居正參加篆修穆宗實錄,提出辭免賜宴。他說:「一宴之資,動之數百金,省此一事,亦未必非節財之道」他還請求將為明神宗日講的時間放在早上,可以免晚上的燈火費用。
張居正在整頓吏治、厲行節約的過程中,不僅自己廉潔奉公,而且對家屬也嚴格要求。兒子回江陵應試,他吩咐兒子自己雇車;父親生日,他吩咐僕人帶著壽禮,騎驢回里祝壽。萬曆八年,居正次弟張居敬病重,回鄉調治,保定巡撫張鹵例外發給「勘合」(使用驛站的證明書),居正立即交還,並附信說要為朝廷執法,就不能以身作則。對於明王朝來說,張居正確實是難得的治國之才。他早在內閣混斗、自己政治生命岌岌不保的時候,寫過一偈:「願以深心奉塵剎,不予自身求利益。」他的確是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