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史無前例
擴展閱讀
咔嚕嚕 2025-08-18 05:39:56

史無前例

發布時間: 2021-07-12 16:17:01

A. 史無前例什麼意思

史無前例 [shǐ wú qián lì]
[釋義] 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指前所未有。
[出處] 清·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抄》

B. 史無前列和史無前例

史無前例\r\n詞目 史無前例 \r\n\r\n解 釋 前例:以前的事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指前所未有。\r\n出 處 清·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抄》:\\「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門垂翅竟何因?百年記注無前例,萬事樞機有要津。」 \r\n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重大事情 \r\n示 例 吳晗《春天的詩》:\\「辦這樣的學校是~的。」 \r\n近義詞 前所未有、空前絕後 \r\n反義詞 接連不斷

C. 史無前例什麼意思

【拼音】shǐ wú qián lì 成語:史無前例
【解釋】 前例:以前的事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指前所未有。 【出處】清·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抄》:「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門垂翅竟何因?百年記注無前例,萬事樞機有要津。」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重大事情 【近義詞】 前所未有、空前絕後 【反義詞】 接連不斷 【燈謎】 新紀錄 [1]

D. 史無前例的成語解釋

【詞目】史無前例
【拼音】shǐ wú qián lì
【解釋】前例:以前的事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指前所未有。

E. 空前絕後 史無前例區別

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和歷史上沒有以前的例子。前者是絕無僅有,後者是以前沒有,以後可能會有。

F. 史無前例的意思

史無前例:前例:以前的事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

成語拼音:shǐ wú qián lì

成語出處:清 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抄》:「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門垂翅竟何因?百年記注無前例,萬事樞機有要津。」

(6)史無前例擴展閱讀

成語用法:史無前例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重大事情。

成語正音:例,不能讀作「liè」。

成語辨形:例,不能寫作「列」。

成語辨析:史無前例與「前所未有」區別在於:史無前例偏重在「史」和「例」;用於強調歷史上從未有過;而「前所未有」指以前沒有;語氣較輕;適用范圍比史無前例廣。

近義詞:前所未有、空前絕後

反義詞:接連不斷、史不絕書

成語例子: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兩萬五千里長征,揭開了中國革命的新的一頁。

G. 史無前例是什麼意思

史無前例 詞目 史無前例
解 釋 前例:以前的事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指前所未有。
出 處 清·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抄》:「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門垂翅竟何因?百年記注無前例,萬事樞機有要津。」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重大事情
示 例 吳晗《春天的詩》:「辦這樣的學校是~的。」
近義詞 前所未有、空前絕後
反義詞 接連不斷
燈 謎 新紀錄
史無前例意指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即前所未有。該詞在文革前,多與「成就」、「發展」、「建設」、「兩萬五千里長征」、「奇跡」、「巨大步伐」等片語合。與「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組成一個固定片語,始於1966年6月(7日《人民日報》社論《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革命事業的望遠鏡和顯微鏡》,8日《紅旗》社論《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萬歲》,1966年第八期)。
結合當時虛張聲勢、誇飾的修辭風格看,這樣的副詞使用並不顯得特別突兀;但它卻決非可有可無。當中共機關報刊《人民日報》、《紅旗》雜志連手相繼為它簽發出生證明時,就有些意味深長了。一夜之間,它立即成為了修辭學的最新時尚,被人們狂熱地追捧、慣用。
這個副詞的爆發式流行是與文革同時來到人們面前的。[注]所以它既是對文革將給人們帶來東西的承諾、期許、宣言,又是從政治學、法理學出發對它的性質、地位的事先裁斷、界定。雖然沒有明言,但它給人以豐富的暗示和聯想,從現在起,一切都與以前不一樣了,就像上帝創世紀的橫空出世那樣,在觀念上,人們被要求擺脫所有束縛,重新評估一切價值、重新建立一切關系。在那砸碎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瞬間,人們只有驚愕。他們被要求,自己的認識、思想、想像,要敢於打破一切框框,去面對一個全新的世界。即使是共和國建政以來的現實,也容納不了這個充滿新事物、新秩序的新世界。
人們甚至對這個新世界的樣式、規則一無所知,清楚它的只有全能的偉大領袖。因此黨把所有的判斷權都交給了它的最高領袖——只要是他認定的事情,可以不受任何既定成規、法律的限制。可以隨心所欲。賦予了他無法無天的特權,因為他就是法、他就是天。他就是這個新世界的上帝。所有事物、人、時間都是這創世紀神跡的一部分。
這種奇異的顛覆,對於已經處於執政黨地位的黨和政府是極其可怪的事情。它只能說明,它的最高領袖與自己的工作班子的脫節、分離,所以需要超越現存運轉機器,摔掉它,來一次秩序的重建、合法性的再造。
從權力的施授關繫上看,是黨和國家把合法性、權力賦予領袖(一人),而領袖(一人)則利用它來打倒黨和國家。其基礎是領袖、黨和國家在意識形態上的一致性,和這個秘密社群在組織上的歷史糾葛、聯系。從政治運作層面上,毛選擇了國防部長林彪作為政治盟友,彈壓拂逆者(整肅彭羅陸楊既是戰術上開展文革的障礙掃除,也是戰略上對可能反抗者的懲戒示範)。
按常理、常識,對政治事件的定性、定位,本來是事後由歷史學家來做的。「史無前例」加諸於文化大革命這一事先匆忙進行的加冕儀式,就是要為它可疑的來歷、動機、性質、去向、前途正名,是為了掩人耳目。就像是變魔術藝人使的障眼法,利用心理技術控制病人巫醫使的催眠術。為它的虛弱瞞天過海,壯膽張目。招數並不復雜,卻指住國人要害,頗見奇效。
1966年—1976年的10年間,國家災難、社會分裂、家庭悲劇、個人慘禍參差交錯:政治上時而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被打倒,時而黨軍副主席、法定接班人外逃墜機身亡,黨委—政府領導系統徹底癱瘓,法制體系的公檢法被砸爛;紅衛兵免費乘車串聯,社會分裂成兩派進行奪權戰爭,由軍隊三支兩軍接管維持運轉;學校停課,學生被趕出城市上山下鄉,沒有正常的高等院校升學考試;工廠停產,工農業在「學大慶」、「學大寨」的盲目模式里來回折騰,基本的生產管理、講究投入產出效率都要被當成「唯生產力論」來批判,供應短缺到了不憑票證就買不到東西的地步;文化精英被關在集中營(五七幹校)里,文學只能以手抄本形式流傳;國家首都廣場發生大規模群眾抗議……
因此對「史無前例」一語,事前事後幾乎並無太大異議:只是在前是肯定、褒揚和噤若寒蟬(有正常思維能力者)並存,在後是否定、揶揄和緬懷追思(如新左派、人數眾多的利益受損群體等)共鳴。為了防止集體失憶症發作、幫助學術研究,各地檔案館(廣州、杭州等)從2005年起先後陸續推出公開相關「文革」檔案舉措,供「研究人員、普通民眾甚至外國人與外國組織均可以方便查閱和利用」。
2000年代的詞語統計(通過google等搜索引擎)表明,雖然被歷史挫折倒了胃口,喜歡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修辭愛好者仍然鍾情於在戲仿、誇飾等意義上使用該詞。也是詞語生態的自我調適、恢復。
[注]根據「人民日報』49—97資料庫」,「史無前例」在文革前的年平均浮現率是2.38,1966—1968年為11.97,1969—1976年為0.56,文革後為0.79。這一現象說明:文革前期是該詞浮現率的峰值,文革中、後期比後文革時期還少,文革前浮現率水平也不低。全社會的烏托邦燥熱與該詞的沉浮,似有一種神秘的相關性。

H. 「史無前例」的近義詞是什麼

空前未有、前所未有、空前絕後、前所未聞、見所未見

I. 史無前例的意思是什麼

【拼音】:shǐ wú qián lì
【釋義】: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指前所未有。
【出處】:清·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鈔》卷十二:「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門垂翅竟何因?百年記注無前例,萬事樞機有要津。」

J. 史無前例是什麼意思

【詞目】史無前例
【拼音】shǐ wú qián lì
【解釋】前例:以前的事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指前所未有。
成語典故
【出處】: 清·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鈔》卷十二:「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門垂翅竟何因?百年記注無前例,萬事樞機有要津。」
應用領域
根據「人民日報』49—97資料庫」,「史無前例」在文革前的年平均浮現率是2.38,1966—1968年為11.97,1969—1976年為0.56,文革後為0.79。這一現象說明:文革前期是該詞浮現率的峰值,文革中、後期比後文革時期還少,文革前浮現率水平也不低。全社會的烏托邦燥熱與該詞的沉浮,似有一種神秘的相關性。史無前例意指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即前所未有。該詞在文革前,多與「成就」、「發展」、「建設」、「兩萬五千里長征」、「奇跡」、「巨大步伐」等片語合。
1966年6月,結合當時虛張聲勢、誇飾的修辭風格看,史無前例與「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組成一個固定片語。(7日《人民日報》社論《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革命事業的望遠鏡和顯微鏡》。8日《紅旗》社論《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萬歲》,1966年第八期)。
詞語辨析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於重大事情
【近義詞】前所未有、空前絕後
【反義詞】接連不斷
【燈謎】新紀錄 [1]
【英語翻譯】There was no parallel in history.; be unprecedented in the nations history; unprecedented in history; without parallel in history; unprecedented ;
【韓語翻譯】역사상 유례가 없다.
【日語翻譯】前例がない
【正音】例:不能讀作「liè」。
【辨形】例:不能寫作「列」。
【辨析】「史無前例」與「前所未有」區別在於:「史無前例」偏重在「史」和「例」,用於強調歷史上從未有過;而「前所未有」指以前沒有,語氣較輕,適用范圍比「史無前例」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