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全球競爭力報告
擴展閱讀
咔嚕嚕 2025-08-18 05:39:56

全球競爭力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7-12 16:20:43

❶ 全球競爭力報告出爐,中國仍居金磚國家之首,金磚國家排名為何不高

首先,金磚國家有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等幾個國家。這些都是發展中國家,全球競爭力當然不會很高。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競爭力為金磚國家第一也無可厚非,而其他的金磚國家還是需要加快經濟的發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由此可以看出,這個全球競爭力並沒有那麼的有話語權,所以沒有太必要在意這個全球競爭力。只需要認真發展自己的國家,提高經濟水平,綜合國力就可以了,至於竟然國家的排名沒有那麼高,其實也沒有多大關系,當你的綜合國力體上來了,全球競爭力也就上來了。

❷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的2010年報告

2010年7月14日上午,中國社科院在南京發布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報告根據經濟增長、跨國公司指數、使用綠色GDP規模等6大指標,編制了全球500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排名。
這500個城市的排名中,中國的3個城市入選了前50強,分別是上海、台北和香港。北京的綜合競爭力排在第59名,這比去年的第66名有所提升。
報告指出,包括北京在內的中國城市的整體競爭力接近世界中等水平,特別是在國際影響力、跨國公司指數方面,北京已超世界城市巴黎。 報告指出,中國整體城市競爭力接近世界中等水平,競爭力提升領跑世界。
中國共有69個城市進入全球500強城市,香港憑借其強大的國際競爭力進入全球前10,上海、台北、北京分列全球第37、38、59位。09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北京排名為第66,與去年相比排名略有上升。在全球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前10名的城市中,紐約、倫敦、東京、巴黎4個世界城市佔據了前四位。 在跨國公司指數排名中,前10城市的人口規模都比較大,都達到500萬人以上,紐約、東京、倫敦、巴黎這4個世界城市進入。跨國公司指數主要是根據跨國公司總部數量和所具有的能力等來進行排名的,城市擁有的跨國公司的數量越多、級別越高,排名也就越靠前。
在經濟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交通條件大為改進的背景下,跨國公司總體上還是考慮落戶全球、國家或區域的中心城市。近年來,跨國公司越來越多地到中國設廠、投資,尤其是國內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北京的國際化程度在不斷加深。報告指出,從經濟規模來看,中國的城市整體優勢明顯提升,排名高居世界中游。前10城市依次為: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台北、天津、佛山、東莞、南京。
其中,北京的經濟規模在全球排名為第16位。在國際影響力方面,北京排在第6位。報告指出,從投入的角度,將全球城市競爭力構成分為:企業素質、當地要素、當地需求、內部結構、公共制度、全球聯系6個大類,利用50個指標數據,編制全球500個城市的要素環境指數。 1紐約
2倫敦
3東京
4巴黎
5芝加哥
6舊金山
7洛杉磯
8新加坡
9首爾
10 香港 1紐約
2東京
3新加坡
4倫敦
5香港
6 北京
7巴黎
8上海
9莫斯科
10 首爾 1紐約
2倫敦
3巴黎
4東京
5香港
6新加坡
7首爾
8 北京
9阿姆斯特丹
10布魯塞爾 1紐約
2東京
3新加坡
4倫敦
5香港
6 北京
7巴黎
8上海
9莫斯科
10 首爾

❸ 2010年中國國家競爭力報告的報告解讀

位居17名20年上升56位
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是一國實力的綜合體現,此次發布的2010年《國家競爭力藍皮書》指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與世界主流文明逐步接軌,競爭力穩步上升。
1990年,中國的國家競爭力在全球100個國家中排名僅列第73位,到了2008年,排名上升到第17名。現今的中國已經進入近代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
排在第17名,已達到世界前20名的位置,不僅表現在中國的經濟總量方面,而且其發展潛力、創新能力等多方面都在穩步上升。
專家解析
未來10年有望進十強
雖然近20年是中國國家競爭力發展最快的時期,但並非一路坦途。專家指出,在1994-1996年,中國的國家競爭力有所下降,但之後強力反彈,其中1996-1998年,2005-2008年是國家競爭力上升速度較快的發展階段。這兩個階段同時也是中國發展面臨的戰略機遇期。
20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釋放出強大的生產力,進入21世紀,中國國家競爭力在調整中上升,伴隨著中國發展而艱難地盤旋上升,其努力與成就舉世矚目。
專家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綜合強大、關鍵一流、整體中上的先進國家,屆時國家競爭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進入G20五強、全球十強。 經濟總量提升快躋身三甲指日可待
規模競爭力一般用扣除二氧化碳和粉塵損害的國內生產總值來解釋,通俗說來是指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
藍皮書指出,中國的規模競爭力從1990年至今保持著穩步提升的勢頭,從最初的排第12位逐步上升至第4位。2008年,中國扣除二氧化碳和粉塵損害的GDP規模達到4.21萬億美元,緊隨美國、歐盟和日本。
這一數字令人可喜,不過近幾年中國的規模競爭力增速較以前有所放緩。藍皮書指出,近幾年的排名,從第11名上升到第10名用了兩年時間,而從第7名上升到第6名用了5年時間。
從上述排名上升逐漸放緩這組數據來看,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的10年間,中國的規模競爭力提升變得緩慢,這主要是由於找不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粗放型的增長模式缺乏可持續性。
專家解析
今明兩年超越日本
專家指出,如果要繼續提升自身的規模競爭力,就不僅僅要擴大數量,還要從結構和效率上下工夫,加快經濟轉型。
專家預計,中國可能在今年或者明年趕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長期全球領先1992年已成第1名
增長競爭力指標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這一指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國的經濟發展的速度和發展潛力。那麼,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怎樣?藍皮書指出,1992年開始,中國的經濟真正騰飛起來。
藍皮書指出,1990年和1991年兩年,中國的增長競爭力排名分別是世界第13位和第6位,而到了1992年,中國的增長競爭力一躍成為世界第1名。
在此後的10來年間,中國的增長競爭力始終沒有跌出世界前五名,保持著強勁的增長態勢。
專家解析
發展井噴得益人力優勢
專家指出,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生產力開始以井噴之勢爆發出來,並長期保持穩定的速度,這對中國這么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來講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不過,專家也談到,中國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最終的手段就是加快發展自己。
專家認為,增長競爭力的長期領先是中國實現發展和解決發展中出現問題的最有利的形勢,但也要關注增長的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 上演階梯跳每年提升2到3名
創新競爭力反映了一國國民從事創新活動的積極程度,具體主要從一國每萬人申請專利數反映出來。
藍皮書指出,中國的創新競爭力在過去近20年中的發展狀況可以明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90~1999年,在這一階段,中國的創新競爭力穩定在第45名至第49名之間;第二階段是1999~2008年,在這一階段,中國的創新競爭力逐步提升,並保持著較為穩定的提升速率,平均每年提升2到3名。
到了2008年,中國的創新競爭力排名已經在100個國家中上升至第22名,進步十分明顯。
專家點評
中國創新與日韓仍有差距
專家分析認為,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經濟總量規模的迅速擴大,中國的制度建設也同步加強,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好,國民對創新活動的參與熱情也越來越高,這對中國的未來發展是一個很好的徵兆,因為創新才是一個國家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最終推動力量。
不過,專家也同時指出,中國與日本、韓國相比,在創新方面仍有不小差距,同為東亞國家,日本、韓國在創新方面遠遠領先中國,且高居全球前兩名。在歷史上,日、韓兩國曾大量學習中國文化,但現在,中國應該虛心向韓、日兩國學習,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提高國家競爭力。 人均國民收入中國排名第56位
效率競爭力反映了一國經濟發展帶給個體國民的福利程度,主要依據是一國的人均國民收入水平。
藍皮書指出,1990年,中國的效率競爭力排名僅位列所選取100個國家的第79名,在世界所有國家中也是排名相當靠後的。在短短的19年間,中國的效率競爭力提升了23名,在2008年上升至第56名。
雖然近20年間有巨大的提升,但記者注意到,這一排名要遠遠低於中國國家綜合競爭力第17的排名。
專家點評
未來要國強更要民富
專家指出,國民關系方面這一指標中國的排名相對較低,這主要因為對居民的欠賬較多,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國民關系比較緊張。
專家認為,十二五期間,在國富的同時,應更多的向居民分享經濟增長成果。
專家表示,中國要提高國民個體的經濟福利,改善其他影響社會福利的因素,實現富國,同時裕民,爭取將中國的效率競爭力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讓國民充分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服務業拖後腿產業結構排89名
評判結構競爭力高低的主要依據是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
藍皮書指出,中國結構競爭力的排名長期在低位徘徊,這也就說明,中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比較低。1990年,中國在100個國家中排名第91位,而後雖有波動,但是波動幅度很小。最高排名是2003年在所選100個國家中排第83名,此後又下降到了第89名,並在附近徘徊,沒有任何提升的趨勢。
專家點評
未來發展不能依靠房地產
專家指出,這一排名可以看出,在增長競爭力排名和規模競爭力排名這兩個光環的背後,隱藏著產業結構落後這一潛在的嚴重問題。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結構面臨與中國相似的問題,都存在服務業發展不足的現象。但轉軌後的俄羅斯發展迅速,目前經濟結構已得到明顯改善。專家舉例分析。
專家表示,在金磚四國中,中國增長競爭力的改善也不容樂觀。中國近20年長期的經濟增長並非靠產業結構升級換代來獲得,而是靠消耗資源和擴大投資,尤其是房地產產業膨脹發展。
這樣的產業結構缺乏競爭力,因此必須立刻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手,尋找提升結構競爭力的有效方式。

❹ 全球競爭力報告政府效率是哪一項

是 總排名狀況
美國仍然是最具競爭力的國家,在經濟績效、政府效率、商務效率和基礎設施四大要素排名中,經濟績效與基礎設施排名仍然第一,商務效率排名第6位,政府效率僅排在了第19名,下滑5位。新加坡總排名第2位,較美國而言,其要素競爭力相對均衡,四大要素排名分別是第4位、第1位、第4位、第3位。

❺ 2011-2012全球競爭力報告的改善

2012年9月7日,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日內瓦發布《2011-2012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在142個國家的排名中,瑞士連續三年拔得頭籌,新加坡超過瑞典上升至第二位。緊隨其後的前十位排名分別是瑞典、芬蘭、美國、德國、荷蘭、丹麥、日本和英國,顯示發達經濟體仍在全球競爭中保持強勢。但報告同時顯示新興市場體競爭力有所改善,中國最新排名上升1為至第26位,南非上升4位至第50位,巴西上升5位至第53位,但印度下降5位至第56位,俄羅斯下降3位至第66位。
《全球競爭力報告》競爭力排名基於撒拉-伊-馬丁為世界經濟論壇設計的於2004年引入的全球競爭力指數。該指數由12個類別(競爭力支柱)組成,全面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狀況。這些支柱為:制度、基礎設施、宏觀經濟環境、健康與初等教育、高等教育與培訓、商品市場效率、勞動力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發展、技術就緒度、市場規模、商業成熟性和創新。
排名的計算基礎是可公開獲得的數據和世界經濟論壇與其合作夥伴機構網路每年進行的全面調查「高管意見調查」。2012年在創紀錄的142個經濟體中調查了14,000多位商業領導者,力圖攬括影響一個國家商業環境的眾多因素。
報告包含了一個詳盡的數據部分,對調查涵蓋的142個經濟體中的每一個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綜合概述了它們的總體排名;報告中的數據表列出了110多個指標的全球排名情況。

❻ 請幫忙翻譯《全球競爭力報告》中的幾項指標。

5中等教育入學率
5.0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5.03教育體系質量
5.04數學和科學教育質量
5.05學校管理質量
5.06學校聯網情況
5.07當地可提供的研究和培訓服務
5.08工作人員培訓范圍

6創新能力
12.02科研機構質量
12.03公司的研發(R&D)支出
12.04大學與產業的研發合作
12.05政府對先進高科技產品的采購情況
12.06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普及程度
12.07每百萬人口實用專利數

❼ 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的100多個具體指標哪裡可以找到

主要涵蓋三個方面的指數,其一是宏觀經濟環境,包括通脹率、政府預算開支、本幣是否被低估等問題。其二是技術創新,具體指標為電腦普及率,計算機在大學的滲透率,以及教育體制是否鼓勵人們去接受高等教育等。,一旦各項制度到位,技術創新就成為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其三是公共機構的效率。這里包括政府調控資源配置的能力,以及司法制度等,比如說出現問題,能否通過法庭有效解決而且成本低?能否不必賄賂官員,就能迅速通關

具體要找相關研究資料了

❽ 全球競爭力排名報告有哪些關注重點

9月27日,世界經濟論壇發布《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國際金融危機10年來,生產率增長緩慢持續困擾全球經濟,並未見到各國有力提高競爭力的改革措施,經濟復甦前景不容樂觀。

二是人力資本對經濟競爭力的增強作用。在機器自動化逐漸取代人工的進程中,保持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和保護勞動者權益將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和穩定性。

三是創新成果轉化推動力欠缺。目前全球創新投資數量不少,但沒能帶來預期中的生產力大幅提升,其原因在於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兩者間存在失衡現象。

❾ 《2016 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公布,中國實力有多強

中國競爭力居全球新興經濟體之首

在本次排名中,中國排名第28位,位次與去年持平並繼續保持金磚國家中的最高排名。印度攀升16位至第39位,俄羅斯和南非均上升2位,分別排在第43位和第47位。巴西排在第81位,是唯一一個排名下降的金磚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