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愛房籌和興發米眾籌有什麼區別
關於愛房籌和興發米眾籌的區別如下:
1.愛房籌和興發米都是物權類眾籌,投資人在眾籌完成後可以持有相應物權;
2.愛房籌是眾籌房地產,興發米是眾籌汽車;
3.由於愛房籌是眾籌房地產,資金量、銷售周期上要大於汽車。所以在周期上要比興發米更長;
4.愛房籌的項目回報收益要低於興發米(具體數據參考對於官方數據對比);
5.興發米是有眾籌評級,愛房籌占未獲得(參考《中國眾籌評級報告》)。
『貳』 「湊份子」買房 當心「打水漂」
隨著「眾籌」在各個領域風生水起,汽車、房子這樣的大物件,也開始加入到「湊份子」購買的隊伍中來。然而,最近記者調查發現,多家房地產眾籌平台的網站顯示「無法進行訪問」或停止更新。
原本火熱的房地產眾籌,為何悄然退市?業內人士表示,鑒於目前國內對眾籌的相關規范尚處真空,不少平台打著眾籌的旗號,利用信息不對稱,利用投資者的錢為平台置辦房產,而投資者並沒有真正享受到物權或產權上的投資回報。投資者更要當心眾籌平台卷錢跑路,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願望是美好的
湊錢買房等升值
隨著新一輪房產調控新政落地,買房子的門檻提高了。
「雖然一直在調控,但房價肯定不會跌。」上班族小李最近尋思著與兩位好友「眾籌」一套房。「幾年後,等我有了購房資格,就把這套房變現賣了,那時肯定已經升值了。」
小李說,他和兩個朋友瞄準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售價200萬元出頭,算上稅費每人需拿出約70萬元。三人約定,如要出售房子,需在購房後的2年到5年期間內,且至少有兩個出資人同意才行。
除了像小李這樣熟人「湊份子」買房,不少眾籌網站也進軍房地產業務。在「無憂我房」的網站上,十多個位於朝陽、海淀、門頭溝和石景山等地區的普通住宅項目在融資,該平台通過VR技術提前讓投資者看到房屋效果,等房屋眾籌建好後再進行分紅。
然而,在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看來,這個起初盛行於科技文創行業融資的「眾籌」方式,在房地產行業蔓延擴散,有點「變了味兒」。
薛洪言介紹,目前國內房產眾籌大概有三種模式:一是賣房或預售房的營銷模式;二是出讓商業地產的收益權經營模式;第三則是將原本不可分割的產權,在持股平台上進行分割出讓。
比較典型的案例之一,是2015年碧桂園的上海嘉定項目以「一平方米」作為眾籌單位,投資者可購買,在樓盤完成後,就擁有了某一套樓房整體或者部分的權益。之後,投資者可選擇眾籌權利轉為產權、直接擁有該套住房,或是委託開發商賣房後轉成收益權。
現實是殘酷的
房產眾籌被叫停
記者近日嘗試打開一家房地產眾籌平台的官網,頁面卻顯示「無法訪問」。而另一家「拼房網」的首頁則好久沒有更新了,「火熱融資」「轉讓推薦」「成功案例」等內容板塊空無一物。
記者看到,該平台最新的項目更新為2016年8月3日發布的「中糧錦雲項目出售公告」。頁面信息顯示,該項目已於2016年7月31日以450萬元出售,總收益率預計為20%左右,一到兩個月回款,具體以實際回款時間及金額為准。之後,便沒有新的房地產眾籌項目上線了。
這與近日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對房地產眾籌企業下發的「最後通牒」不無關系。11月10日,該協會要求,一個月內深圳房地產眾籌完成清理整頓。
早在今年4月,該協會就已發布《關於停止開展房地產眾籌業務的通知》,全面叫停房地產眾籌,要求正在募集的項目立即停止募集並歸還投資人資金;已募集完畢的項目,立即下線並不得繼續提供任何服務或收取任何費用。任何企業不得通過更改名稱、修改資金用途、轉為線下籌集等方式變相繼續開展業務。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涉及房地產眾籌業務的平台將近10家,在6月底左右,幾乎所有的平台已終止上新項目。其中,「愛房籌」已將近5個月沒有再上新項目,而「拼房網」則表示「暫時不做了」。
風險是很大的
大額投資需謹慎
那麼,「湊份子」買房究竟靠譜嗎?為何引發相關部門頻頻出手?
「這幾種類型實際上都背離了眾籌的本質。」薛洪言認為,「房地產眾籌也好,汽車眾籌也罷,其實並不靠譜,以低於市場價值的錢籌集一套房或一輛車,在短暫持有幾個月後再賣出,通過低買高賣來賺取差價獲得收益。有點像之前的1元奪寶,具有一定的博彩性質。」
同時,這種「湊份子」買房的方式也被一些炒房客拿來投機,「蚍蜉撼大樹」。在業內人士看來,叫停房地產眾籌業務是此前叫停、清查「首付貸」,防止投機性炒房舉措的延續。這些房地產眾籌平台的項目大多集中在土地資源緊缺、房價高企的一線城市,投資者從短線交易從中獲利,哄抬房價,不利於樓市的健康發展。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12-24,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