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雲計算大會的第三屆中國雲計算大會
時間:2011年5月18日
地點: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指導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改委 教育部 中國科協 北京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中國電子學會
承辦單位: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 中國雲計算技術與產業聯盟 5月18日 13:30—5月20日16:00 雲計算核心技術與應用方案展示會
5月18日 13:30-18:00 封閉會議
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
中國歐盟雲計算合作圓桌論壇
海峽兩岸雲計算合作圓桌論壇
中美雲計算新技術合作圓桌論壇
中日韓雲計算合作圓桌論壇
5月19日 8:30-18:00 全體大會
5月20日 8:30-18:00 分論壇會議
分論壇一:雲計算核心技術架構
主要議題:討論分布式計算、海量分布式數據處理與分析、高性能計算等雲計算核心技術。
分論壇二:雲計算平台與應用實踐
主要議題:討論雲計算平台(PaaS)的應用實踐、軟體開發和相關解決方案。
分論壇三:雲存儲與虛擬化
主要議題:討論存儲和虛擬化技術和解決方案。
分論壇四:雲計算環境下的信息安全
主要議題:討論雲計算的安全技術和解決方案。
分論壇五:雲計算與新型數據中心
主要議題:討論雲計算的基礎設施(IaaS)相關的技術與解決方案。
分論壇六:雲計算與信息化創新
主要議題:討論SaaS與各行業應用,面向CIO和信息化建設專業人士。
分論壇七:雲計算與開放技術
主要議題:討論基於互聯網和雲計算的各種開放平台與API的技術與應用。
分論壇八:雲計算、投資與新興產業
主要議題:雲計算創新示範城市、投資與創業經驗交流。
分論壇九:雲計算與移動互聯網
主要議題:雲計算背景下的移動網技術與創新。
『貳』 中國雲計算大會的介紹
中國雲計算大會是國內最高級別的雲計算領域會議,在國家主管部門指導下,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目前已經到了第八屆,八屆雲計算大會是中國雲計算進程的縮影,反映了中國雲計算發展的進程。1第八屆中國雲計算大會將於2016年5月18-20日在北京召開。
『叄』 第三屆雲計算大會說了什麼
大會的論壇、講座主要圍繞雲計算的研發與應用實踐展開。
第一天上午首先舉行了中國雲計算技術與產業聯盟第一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了聯盟章程,通過了聯盟理事機構,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原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出任聯盟理事長,副理事長單位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華為、中興、聯想等。
在第一天下午首先舉行的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全體會議上,宣布了第二屆中國雲計算專家委員會的成員名單,並討論了專委會今後的工作重點,會議最後還為由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主辦的「首屆全國Web服務競賽」的獲獎單位頒發了獲獎證書。
第一天下午的「海峽兩岸雲計算合作圓桌論壇」規格空前,中國電信集團總經理王曉初和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共同出任會議主席,中國電子學會吳基傳理事長、倪光南院士、華為企業業務總裁徐文偉、中華資訊軟體協會理事長劉瑞隆、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主任闕志克、台灣資訊工業策進會副執行長王瑋等代表出席。會議氣氛熱烈,就兩岸雲計算務實合作、軟硬體產業互補、共同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
在同日下午舉行的由寬頻資本董事長田溯寧和芬蘭阿爾託大學研究院Timo Nyberg任主席的中國-歐美雲計算合作論壇上,IEEE執行總監James Prendergast、歐盟駐華一等參贊Frank Greco和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長趙慧玲等來自中國、美國、歐洲、日本各國的幾十位專家分享了各國雲計算實踐方面的特色和經驗。各國代表對雲計算在信息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達成了共識,同時也強調了各國加強雲計算標准制定、技術研究和企業交流等方面合作的重要性。
在第二天舉行的大會主題演講中,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委會主任委員李德毅院士對當前我國的雲計算實踐現狀進行了分析。他表示,雲計算並不是簡單地買設備,希望中國企業在應用、需求、特定的業務領域找到切入點。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副總裁李正茂則對於運營商的雲計算演進之路發表了看法,他指出,傳統的電信運營商必須重視雲計算帶來的產業變革,要堅定地向移動互聯網公司轉型。
海量數據的處理與分析是本屆雲計算大會討論的焦點,Teradata全球總裁 Mike Koehler對此做了敏捷分析雲激發商業潛能的主題演講,EMC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卓越研發集團主席范承工則對雲計算遇到海量數據的現狀作出了分析,eBay全球技術平台項目管理高級總監Sami Ben Romdhane談到了eBay的混合雲實戰模型,並就控製成本以及提高效率和敏捷性進行了詳細闡述。
國內最大的兩個通信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和中興分別展現了自己的雲計算技術戰略,華為副總裁、數據中心和媒體網路產品線總裁李三琦博士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呂阿斌分別做了演講。
微軟商用平台事業部高級副總裁Ted Kummert在主題報告中講述了微軟在雲計算中的發展現狀,AMD伺服器平台架構師Bob Ogrey、戴爾全球基礎設施咨詢服務亞太及日本地區雲計算解決方案架構總監Martin Yates、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王恩東對各自企業在雲計算技術方面的發展進行了闡釋。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堯學講解了透明計算與雲計算操作系統,中國電子軟體研究院院長兼中軟集團公司董事長程春平則談到了自主可控的雲計算研究及產業化發展,騰訊公司核心產品部即時通信總經理紀順友做了面向用戶的雲計算時代來臨的主題報告。
在CSDN總裁蔣濤主持的圓桌討論「雲計算的中國實踐」上,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黃曉慶、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北京友友天宇系統技術有限公司CEO姚宏宇、廣州市品高軟體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海以及上海引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楊素東,也從不同角度全面探討了雲計算技術與產業生態系統等業界關心的問題。
第三天會議由「雲計算中心技術架構」、「雲計算平台與應用實踐」、「雲存儲與虛擬化」、「雲計算環境下的信息安全」、「雲計算與新型數據中心」、「雲計算與信息化創新」、「雲計算試點城市與新興產業」、「雲計算與移動終端」以及「上海雲計算服務創新專場」等九個精心安排的專題論壇組成,倪光南院士、鄔江興院士、網路首席科學家張以緯、淘寶核心系統負責人章文嵩、RSA CTO Bret Hartman、雲安全聯盟(CSA)創始人Jim Reavis、RackSpace CTO John Engates、CloudCamp創始人Reuven Cohen和中科院、清華大學、中移動、華為、騰訊、新浪、360、愛立信、Yahoo、Intel、Tilera等單位近百位專家學者就雲計算最重要的各個子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多個專題論壇現場爆滿,氣氛熱烈。
在雲計算的大趨勢下,不僅包括計算機、通信、互聯網、媒體內容等在內的整個信息服務產業發生全面重組洗牌,軟體產業結構將面臨大調整,軟體生產組織方式向敏捷、定製化、服務化方向變革,網路端設備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而且會出現大眾普遍參與、形成群體智慧的新局面,從而對社會的組織形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一切,都將為善於擁抱變化、善於創新的企業創造難得的歷史性機遇。第三屆雲計算大會取得了圓滿成功,相信它將為中國雲計算的進一步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是從IT號外知道的。
『肆』 第三屆雲計算大會什麼時候召開的
第三屆中國雲計算大會2011年5月18日-20日
『伍』 中國雲計算大會 都有哪些
1、 中國雲計算大會(論壇) 5月22日 北京 中國電子協會 政府領導、院士專家、CIO、CTO、IT0人,行業涵蓋面廣,參會嘉賓在行業內較為知名權威 趙先生 CIO、CTO、架構師、開發工程師、系統運維人員、產品與采購經理等; 政府領導、院士專家、雲計算科研人員等。
2、 2010雲計算亞太峰會 9月9日至10日 上海 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首席技術官、首席信息官、發人員、業務開發和策略人員、IT主管和項目官員、IT管理員/工程師、此類行業的系統架構/設廣泛的雲計算領域會議,推動雲計算的區域合作和共同發展 李先生、周先生 適用於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首席技術官、首席信息官場營銷官、研發人員、業務開發和策略人員、IT主管和項目官員、IT管理員/工程師、此類行業的系統架構/設計者
3、 雲計算國際會議 12月初 待定、中國電子學會、武漢大學 亞太地區知名學府專家、學者 來自美國、新加坡、德國、英國、中國、挪威、法國、泰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韓國、日本等國家的10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了往屆會議 不詳 雲計算政府機構成員、IT教育界專家學者 不詳 不詳
『陸』 第四中國雲計算大會為什麼沒有鴻蒙國際的身影
鴻蒙國際宗旨是:「惠澤五洲、兼濟天下,互聯網已上升到國家的戰略層面。不要盲目被別人誤導。國人要記住要實現我國從「網路大國」到「網路強國」的轉變,其關鍵在於中國是否能成為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的創造者和擁有者。請搜索了解《鴻蒙:以科技展望未來》支持民族企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我們國家繁榮昌盛,一個民族企業的發展是需要大家理解和支持的,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
『柒』 中國雲計算大會的第一屆中國雲計算大會
時間:2009年5月22日
地點:北京中國大飯店
主辦單位:中國電子學會
承辦單位: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 雲計算:從圖靈計算到網路計算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德毅雲計算從理想到應用實踐 IBM全球副總裁兼中國開發中心總經理 王陽
中國雲計算:機遇與挑戰 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 黃曉慶
雲計算發展趨勢:雲+端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
雲計算:企業與公用計算的融合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CTO 賀志強
圓桌討論:雲計算本質及其影響 特邀主持:澳信傳媒CEO 王超
一種雲存儲方案 清華大學教授、博導 鄭緯民
集中、協同與交付-- 企業級雲計算架構簡述 思傑(Citrix)大中華區產品及市場總監 陶欣
信息雲與雲操作系統 EMC公司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范承工
雲計算與虛擬化 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 孫毓忠
高效能雲伺服器組件 英特爾中國研發中心首席伺服器系統軟體設計師、雲計算業務開發經理 李彥
雲存儲服務的發展現狀、趨勢和挑戰 IDC亞太區企業級存儲研究部高級分析師 李子奇
IBM藍雲平台實踐經驗和客戶案例 IBM大中華區雲計算中心項目總監 朱近之
Azure Services Platform構建與應用 微軟雲計算專家
3G時代的雲計算 解放軍理工大學教授 劉鵬
雲計算中間件技術及其應用 友友新創系統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姚宏宇
中國移動Big Cloud平台 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業務支撐所副所長 周文輝
雲·端互動的RGPS元模型框架 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克清
建立雲中的情景應用 荷蘭Cordys公司北亞區售前總監何曄
圓桌論壇:雲計算的商業機遇
Saas在英孚教育的應用實踐 英孚教育公司Salesforce支持總監陳萍
『捌』 中國雲計算大會的第六屆中國雲計算大會
十大院士,集體亮相:
李德毅、懷進鵬、倪光南、李伯虎、楊學軍、張堯學、李未、梅宏、高文、李蘭娟等10位兩院院士將集體亮相,與廣大參會者共同把脈雲計算與大數據的未來技術發展和應用方向。
四大特性,智慧中國:
1. 突出行業應用:新增6類行業應用專題論壇,涵蓋交通、製造、醫療、教育、金融、數字娛樂等行業領域,邀請行業用戶CIO和信息技術主管分享應用經驗,推動雲計算大數據在更大范圍、更多領域創新應用,服務於智慧中國建設。
2. 分享技術趨勢:大會將邀請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首席信息官聯盟知名CIO、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IFIP)海外專家,通過主題演講、專題講座、圓桌討論、技術培訓等方式,讓與會者全面准確把握雲計算、大數據領域的技術發展趨勢,掌握構建雲計算應用的核心技術。
3. 促進國際合作:在多次成功舉辦中國-美國雲計算合作論壇、中國-歐盟雲計算合作論壇、海峽兩岸雲計算合作論壇的基礎上,大會還將與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IFIP)合作,邀請更多國家的雲計算大數據專家出席此次大會,將大會打造成雲計算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平台。
4. 打造共贏平台:歷屆雲計算大會都是政、產、學、研、用互動交流的平台,也是中國雲計算產業鏈各環節的專家交流思想、洽談合作的年度盛會。為了更好地推動專家學者的交流合作,打造完整雲計算產業鏈,本屆大會增設更多社交互動環節,利用小型研討會、合作洽談會、創業投資說明會、晚場沙龍等形式,同時運用微信、微博等社交網路工具,給國內外與會專家和參會者提供深度交流合作機會,努力使大會成為雲計算合作共贏的平台。
高端培訓,獨具匠心:
對比往屆,第六屆中國雲計算大會首次加入了培訓環節,融入了「實戰」的要素。5月20日,技術培訓聚焦雲計算和大數據實戰,一線技術專家將對當下最流行的兩個平台OpenStack及Hadoop進行涵蓋技術應用、問題解析、實戰經驗等方面的高端培訓。
十三場論壇,精益求精:
歷經8年實踐與沉澱,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技術路線與行業發展方向變得更加清晰。13場論壇,精益求精。
『玖』 首屆中國雲計算大會什麼時候召開的
2009年5月22日,中國首屆雲計算大會召開。
大會從各個不同角度對雲計算的實質及發展趨勢進行報告、交流和碰撞,從雲計算服務模式、平台與應用、虛擬化、雲安全等多個方面討論雲計算及其對信息產業和社會的影響。
雲計算是繼20世紀80年代大型計算機到客戶端-伺服器模式的大轉變之後的又一種運算資源應用模式的巨變。他將分布式計算、並行計算、效用計算、網路存儲、虛擬化、負載均衡等傳統計算和網路技術有機地融合並不斷演化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的互聯網結構,將計算能力從個人終端向服務端靠攏,弱化了端的概念,提高了計算資源你的整體利用率。
早在1983年,太陽電腦就提出了「網路即是電腦」這一類似於雲計算的設想。2006年3月,亞馬遜提出了彈性計算雲服務。2006年8月9日,時任谷歌首席執行官的埃里克·施密特就在聖何塞舉行的搜索引擎大會上首次正式提出了雲計算這個概念。自此以後,它就受到了頂尖的計算機公司、網路服務供應商。國際知名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在近些年來,其技術和應用模式都以極快的速度發展。
『拾』 第三屆雲計算大會產生了什麼影響
在雲計算的大趨勢下,不僅包括計算機、通信、互聯網、媒體內容等在內的整個信息服務產業發生全面重組洗牌,軟體產業結構將面臨大調整,軟體生產組織方式向敏捷、定製化、服務化方向變革,網路端設備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而且會出現大眾普遍參與、形成群體智慧的新局面,從而對社會的組織形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一切,都將為善於擁抱變化、善於創新的企業創造難得的歷史性機遇。第三屆雲計算大會取得了圓滿成功,相信它將為中國雲計算的進一步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是從IT號外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