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核心價值觀是什麼
核心價值觀是指企業必須擁有的終極信念,是企業哲學中起主導性作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解決企業在發展中如何處理內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則,如企業對市場、對客戶、對員工等的看法或態度,它影響與表明企業如何生存的立場。
核心價值觀是企業本質和永恆的原則,作為企業經營的一套永恆的指導原則,核心價值觀不需要獲得外部的認證;它們對企業內部的員工具有內在的重要價值。
核心價值觀具有崇高性:
核心價值觀反映社會和人類的長遠利益和未來發展方向,具有激勵人心和鼓舞人們不斷前進的作用,而且這種價值觀包含著非常高尚和值得人們前赴後繼為之獻身的內在合理性。核心價值觀必須擁有崇高的精神因子。
歷史和實踐證明,作為支撐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觀理應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和凝聚力,而號召力只能建立於崇高之上。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弘揚民族精神基礎上提出來的,本質上既屬於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有機環節,又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偉大工程和目標指向。
Ⅱ 核心價值的含義是什麼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准。愛國是基於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准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准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
Ⅲ 核心價值是什麼
核心價值
所謂「核心價值」,是指在價值群中,或者說在多元價值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價值或價值體系。現代社會是一個價值多元化的時代,也是一個相互依賴、聯系緊密、需要一元價值和核心價值的時代。
在企業文化相關理論當中,核心價值是經常被提及的概念,但是大家對於核心價值的理解卻往往大相徑庭。核心價值本是一個舶來品,出自1994年柯林斯和波拉斯發表的專著《基業長青》。在書中,作者提出了「願景型企業」的概念,並認為保持核心價值和核心使命不變,同時又使經營目標、戰略與行動適應變化的環境是企業不斷自我革新並取得長期優秀業績的原因,而構建與貫徹有效的企業願景則是成功的關鍵。
核心價值(Core values)
定義:某一社會群體判斷社會事務時依據的是非標准,遵循的行為准則。
內涵
概念理解
作者認為,「核心價值和核心使命用以規定企業的基本觀念和存在的原因,是企業長久不變的東西。核心價值是指一個組織的最基本和持久的信念,具有內在性,被組織內的成員所看重,獨立於環境、競爭要求和管理時尚,一般3—5條。」依據這種解釋,當時這個概念應該被翻譯成「核心價值觀」或「核心原則」更為合適,因為「Value」在英文中除了「價值」還有「原則」和「價值觀」的含義,但是在中文的語境里,「價值」卻沒有「價值觀」、「原則」或「信念」的含義,這樣就從一開始產生了歧義。此後,眾多的同類著作都將含義為「原則」或「信念」的「Value」直接翻譯為「價值」,使混淆進一步擴大。
沒有看過相關著作的國人往往望文生義,將此概念理解為 「核心的價值」,但卻不了解此價值非彼價值。況且漢語中的「價值」概念本身就包括了千差萬別的理解。在社會科學的不同領域,價值理論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與矛盾,每一個領域都有自己特有的價值概念體系,甚至由此導致了社會科學領域中的許多重大理論爭議。鑒於以上的原因,不論是外來的「核心價值」,還是本土的「核心『價值』」,都面臨著紛繁復雜的定義與闡述討論。
那麼,什麼是核心價值呢?有學者認為核心價值就是組織擁有的區別於其他組織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最持久的那部分組織特質,是組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一個組織DNA中最核心的部分。
由上述定義可以看出,核心價值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讓企業明白,世界上為什麼要有自己這家企業,顧客選擇自己而不是別的企業的理由是什麼?只有當核心價值明確的時候,企業才可能在許多方面去尋找、培育實現核心價值所需要的能力,即核心能力。如在戰略管理、品牌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流程再造管理等方面,如果沒有核心價值來引導,企業面臨環境的變化,只會進行一次次「無主題」式的「戰略調整」等管理活動,從而使企業被各種「商機無限」的項目和業務拖向經營的沼澤地,企業的核心能力將無法形成,最終走向衰弱或消失。
既然核心價值對企業如此重要,那麼,下一步將為企業進一步探討企業核心價值的表現形式,它是如何形成、發展的,以及用什麼方法明確清晰。
形成
形成過程
從核心價值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看出,企業核心價值的形成及發展需要經過長時間、涉及多方面。
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什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4)核心價值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如下:
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群眾主體地位,關注人們利益訴求和價值願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抓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在全社會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著力鑄牢人們的精神支柱;堅持聯系實際,區分層次和對象,加強分類指導,找准與人們思想的共鳴點、與群眾利益的交匯點,做到貼近性、對象化、接地氣;堅持改進創新,善於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搭建群眾便於參與的平台,開辟群眾樂於參與的渠道,積極推進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和基層工作創新,增強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Ⅳ 什麼是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24個字」既是一個整體又各有側重,既是努力目標又是行動指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表達凝練,更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是十八大以來黨立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發展實踐作出的重大理論創新。
核心價值觀的功能
一是約束功能,就是告訴人們一種尺度和標准,比如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什麼是善的,什麼是惡的。
二是調節功能,使人正確地認識和處理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三是驅動功能,就是激發人內在的創造,激發能動性,放飛夢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像馬斯洛所說的,是人生的巔峰體現。
所以核心價值觀非常重要,沒有這樣一種約束功能、調節功能和驅動功能,人就可能不知道怎麼活。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
Ⅵ 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黨的核心價值體系的整體結構具體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的內容。
一、從理論層面來說,具體包括三個層次:
1、第一個層次是黨的最高價值追求,這就是人民至上;
2、第二個層次包括黨的三大核心價值理念:這就是人民主體、人民利益(即為最大多數人民謀最大利益)、服務人民(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三大核心價值理念,即黨的核心價值觀,是人民至上最高價值追求的具體體現;
3、第三個層次是黨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內容,這就是黨的指導思想、目標理想、精神動力、道德標准。這些具體內容,都是黨的最高價值追求和核心價值理念的具體表現。
二、從實踐層面來看,又分為三個層次:
1、第一個層次是黨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方式,主要包括黨的思想領導、組織領導和政治路線的領導。中國共產黨通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和政治路線的領導實現自身的價值目標和追求,並向社會傳導自身的價值,引領全社會的價值方向。
2、第二個層次,是黨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實現形式,主要是指由誰實現、如何實現,具體包括黨組織的活動和黨員的行為。黨組織和黨員不僅是自覺踐行黨的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體,而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先行者、示範者。
3、第三個層次是黨的核心價值體系的保障,主要包括黨內法規制度和組織的運行機制。上述理論和實踐層面的具體內涵共同構成了中國共產黨核心價值體系的完整內容。
(6)核心價值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Ⅶ 什麼是產品的核心價值
所謂產品「核心價值」,是指在價值群中,或者說在多元價值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價值或價值體系。
現代社會是一個價值多元化的時代,也是一個相互依賴、聯系緊密、需要一元價值和核心價值的時代。在企業文化相關理論當中,核心價值是經常被提及的概念,但是大家對於核心價值的理解卻往往大相徑庭。保持核心價值和核心使命不變,同時又使經營目標、戰略與行動適應變化的環境是企業不斷自我革新並取得長期優秀業績的原因,而構建與貫徹有效的企業願景則是成功的關鍵。
(7)核心價值擴展閱讀:
產品包含以下五個層次:
1、核心產品:即顧客真正購買的基本服務或利益,從根本上說每一種產品實質上都是為解決問題而提供的服務。在產品整體概念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
2、形式產品:指核心產品藉以實現的形式或目標市場對需求的特定滿足形式。由五個特徵構成,包括品質、式樣、特徵、商標及包裝。
3、期望產品:即購買者在購買產品時期望得到的與產品密切相關的一整套屬性和條件。
4、延伸產品:指顧客購買形式產品和期望產品時,附帶獲得的各種利益的總和,包括說明書、保證、安裝、維修、送貨、技術培訓等。
5、潛在產品:指現有產品包括所有附加產品在內的,可能發展成為未來最終產品的潛在狀態的產品。潛在產品指出了現有產品可能的演變趨勢和前景。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核心價值
網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