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畢竟與四時是什麼意思
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
出處:《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
原文節選: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
六月里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1)畢竟西湖擴展閱讀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朴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這兩句是寫六月西湖給詩人的總的感受。
「畢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風光的獨特、非同一般,給人以豐富美好的想像。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詩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
然後,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艷的畫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兩句具體地描繪了「畢竟」不同的風景圖畫: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空間,塗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麼嬌艷、那麼明麗。
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貼切。這種在謀篇上的轉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筆墨,展現了令人回味的藝術境地。
『貳』 「畢竟西湖六月中」出自哪首古詩
出自:《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叄』 畢竟西湖西湖六天。一句出處什麼意思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大不相同。
出自宋代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大不相同。
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像與天相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鮮艷嬌紅。
『肆』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出自哪一首詩全詩的意思是。
出自: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全詩的意思是: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原文: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創作背景:
林子方與詩人志同道合、互視對方為知己。後來,林子方被調離皇帝身邊,赴福州任職,職位知福州。
林子方甚是高興,自以為是仕途升遷。楊萬里則不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時,寫下此詩,勸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4)畢竟西湖擴展閱讀:
楊萬里簡介: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
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
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
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伍』 畢竟西湖六月中的畢竟是什麼意思
到底。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楊萬里【朝代】宋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白話釋義:六月里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
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創作背景:
此組詩當作於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林子方舉進士後,曾擔任直閣秘書,楊萬里是他的上級兼好友。此時林子方赴福州任職,楊萬里清晨從杭州西湖附近的凈慈寺送別送林子方,經過西湖邊時寫下這組詩。
『陸』 畢竟西湖六月中全詩
1、全詩: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出自宋代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譯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6)畢竟西湖擴展閱讀
1、「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兩句賞析
這句話的意思是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朴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這兩句是寫六月西湖給詩人的總的感受。
「畢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風光的獨特、非同一般,給人以豐富美好的想像。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詩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
2、寫作背景
林子方舉進士後,曾擔任直閣秘書。時任秘書少監、太子侍讀的楊萬里是林子方的上級兼好友,兩人志同道合、互視對方為知己。後來,林子方被調離皇帝身邊,赴福州任職。林子方甚是高興,自以為是仕途升遷。楊萬里則不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時,寫下此詩,勸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3、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一)
當時楊萬里寫了兩首詩,只是第二首的流傳度更高,廣為人知。第一首全詩為:出得西湖月尚殘, 荷花盪里柳行間。紅香世界清涼國, 行了南山卻北山。
意思是清晨走出西湖的時候還可看到昨夜的殘月高掛在天上,我陪著友人穿過綠樹環繞的荷塘,走在楊柳依依的小道上。在這樣的紅花遍地、清涼陰陰的世界裡,我們走過了南山,又繞到北山。
這首詩就可以很明顯看出詩中對友人強烈的挽留和不舍之情。
4、有一種解讀,認為「風光不同」的「六月西湖」指代都城臨安,接「天」映「日」意為朝廷所在、天子腳下,楊萬里是委婉勸說林子方,留在都城才有更大成就。
『柒』 畢竟西湖六月中全詩的意思是,只需要20個字
六月西湖與四季不同,特點蓮葉多,荷花紅。
出自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六月里的西子湖啊,到底特殊,秀麗的風光和其他時節迥然不同。
碧綠的蓮葉連接天際,浩渺無盡,紅日與荷花相映,色彩分外鮮艷嬌紅。
(7)畢竟西湖擴展閱讀:
賞析: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通過描寫六月西湖的美麗景色,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林子方的眷戀之情。其中第二首廣為傳誦。其首二句以「畢竟」二字領起,一氣而下,既協調了平仄,又強調了內心在瞬間掠過的獨特感受。
然後順理成章,具體描繪這使他為之傾倒與動情的特異風光,著力表現在一片無窮無盡的碧綠之中那紅得「別樣」、嬌艷迷人的荷花,將六月西湖那迥異於平時的綺麗景色,寫得十分傳神。詩的後兩句是互文,文義上交錯互見,使詩句既意韻生動,又凝練含蓄。
『捌』 請問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首詩的意思
釋義:六月里的西子湖到底特殊,秀麗的風光和其他時節完全不一樣。那層層疊疊的荷葉鋪展開來,好像與藍天相連接起來,一眼望去是無邊無際的碧綠蒼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正迎風盛放著,在陽光映照下,顯得分外嬌紅明艷。
出處: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林子方舉進士後,曾擔任直閣秘書,楊萬里是他的上級。因兩人志同道合,故也互相視對方為知己好友。
此時林子方被調離皇帝身邊,需遠赴福州任職,職位知福州。林子方自以為是仕途升遷,心裡自是非常高興。但楊萬里不是這么想的,他認為林子方是明升暗降。
這一日清晨,楊萬里在西湖附近的凈慈寺送別送林子方,在經過西湖邊時寫下這首詩,意在勸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8)畢竟西湖擴展閱讀:
這首詩描寫了六月西湖的美景,稱得上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開篇就表明六月里的西子湖到底特殊,秀麗的風光和其他時節完全不一樣。這兩句看似朴實簡單,但也直接說明了六月西湖景色的美麗出眾。
「畢竟」表明了景色的獨特、與眾不同,讓人浮想聯翩。首句用驚喜贊嘆的語氣寫出,似脫口而出,更加突出了西湖的景色美。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兩句使用對比手法,描繪出了一幅紅綠相襯,鮮艷明麗的景象。
這兩句具體說明了六月西湖景色的與眾不同:那層層疊疊的荷葉鋪展開來,好像與藍天相連接起來,一眼望去是無邊無際的碧綠蒼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正迎風盛放著,在陽光映照下,顯得分外嬌紅明艷。
荷葉連天與荷花映日,無窮碧與別樣紅,是盛夏特有的景色,詩人精準抓住了這美麗的景色,描繪貼切有意境。
詩人通過贊美六月西湖的美景,委婉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不舍,希望友人不要遠赴福州。
『玖』 畢竟西湖( )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孝宗時官至太子侍讀。光宗召為秘書監。工詩。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學「江西詩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一生作詩二萬余首。亦能文。有《誠齋集》。
之前也有同學問過 ...所以查了下 呵呵